向秀、郭象《庄子注》对读研究——以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为中心

2020年9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20第40卷第5期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C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0No.5
收稿日期:2020-07-29
向秀、郭象《庄子注》对读研究
—以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为中心
寇志强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魏晋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征,尚未形成共识。在诸多研究之中,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用对比研究法将其当时发现的所有向秀注佚文与郭象注文进行对比,以揭示二者关系。然王文以罗列材料为主,没有对所列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不能清晰地揭示出二者的关系,且其归类有不尽合理之处,实有继续研究的必要。通过对王文所列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向、郭所用《庄子》版本不同,注书体例稍异,且文字完全相同者所占比例不高,更有郭注纠正向注的例证,故郭注当是对向注“述而广之”,而非“定点文句而已”。
关键词:向秀;郭象;《庄子注》;王叔岷;文字对读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20)03-0035-10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唐前《庄子》版本演变研究"(2019SJA1713)。
作者简介:寇志强(1988-),男,河南许昌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先唐文学与文献研究。
DOI:10.16401/jki.ysxb.1003-6873.2020.03.062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研究魏晋思想史的学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由于文献不足征,一千多年来,这场公案始终无法得到平息。
这场公案在向郭《庄子注》并行流传的南朝时期就开始了,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篇》中认为是郭注剽窃向注,其云:“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以皿°此说后为唐修正史《晋书・郭象传》采纳,影响甚大,唐崔致远《法藏和尚传》,宋高似孙《子略》、王应麟《困学纪闻》,明焦迹《笔乘》、胡应麟《四部正伪》,清顾炎武《日知录》、永珞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及今人寿普暄《由经典释文试探庄子古本》、钱穆《庄老通辨》、杨明照《郭象庄子注是否窃自向秀检讨》等均执此观点。
然而,《晋书》又于《向秀传》中言及郭注对向注是“述而广之”,其云:“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o":2]1374赞同此说的代表主要有清钱增《读书敏求记》、王先谦《庄子集解》及今人吴承仕《经典释文叙录疏证》、冯友兰《中
36寇志强:向秀、郭象《庄子注》对读研究第5期国哲学史新编》、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王葆弦《郭象庄注的
—从一新角度看向郭庄注的问题》、王晓毅《郭象评传》、熊铁基主编《中改编及其与向注的混合—
国庄学史》、方勇《庄子学史》、杨立华《郭象〈庄子注〉研究》、康中乾《魏晋玄学》、马晓乐《魏晋南北
朝庄学史论》等。《晋书》由于是官修正史,后世学者关注度高,其本身的矛盾也影响了后世学者,
致使从唐至今,学者们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证,但尚无统一的结论。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已聚讼千年的问题,恐怕只能寄希望于出土一部完整的向注,然学术研究
不能只依赖奢望,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还是能为此做出一些贡献的,那就是将现存的所有向注
佚文与郭注进行对比,以明晰二者的同与不同。这种对比研究法,《四库全书总目》已开其端,然
其只是有选择地使用了部分材料,根本不足以支撑其结论。至现代,王叔岷先生撰写的《〈庄子〉向郭注异同考》亦采用此法,将其能见到的138条向注佚文与郭注进行对比。他的对比结果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向有注郭无注者”,共48条;二是“向郭注全异者”,共30条;三是“向郭注相近者”,共32条;四是“向郭注相同者”,共28条,并最终得出结论“向秀之注,虽亡于宋,但就余所考得者,已足证《世说・文学篇》《晋书・郭象传》所言之不足据信也"⑶。
王文已经收录了其所能捜集到的所有佚文,笔者借助数据库对向注佚文进行广泛捜集,只在王文之外发现了4条,可见王文捜集已十分全面。尽管王文所列的材料已十分全面,然而遗憾的是王文以罗列材料为主,没有对所罗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不能清晰地揭示出二者的不同,且其归类有不尽合理之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自王文之后,未有学者再从文字对读角度来研究向、郭二注的关系。文字对读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研究方法,近些年广泛运用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比较研究、传世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前人未有的成果。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聚讼不已,笔者以王文的分类为基础,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类,以明晰二者在版本使用、注书体例方面的差异,进而确定二者的关系。
1向郭注相同者
wrc2011王文所列“向郭注相同者”共28条,笔者发现王氏所遗漏者1条,出现在《齐物论》中,经文为
“济”,《庄子音义》引向注云“止也吠W郭注与向注完全相同。细读这29条可对读的向郭注文字,其情况并非完全相同,还应该分为四类:
1-1向郭注都是语词训诂,内容大体相同
此种情况,向郭注大体相同,有些是陆德明在撰写《庄子音义》时已注意到了的,并用“向郭
云”以示说明;有些是陆德明虽未说明二者相同,但根据其所列的向注,核以今本郭注,可以推断二者是相同的;有些是其他典籍所引向注,核之今本郭注,二者是相同的。有12条属于此种情况,除上文所补1条外,还有王文“向郭注相同者"中的第3、5、6、7、8、9、12、13、14、16、22条,如:
1.1.1踵见仲尼。《庄子音义》引向郭注云:“踵,频也o^M1440今本郭注:“踵,频也。”⑸I】】
1.1.2恶乎介也。《庄子音义》引向郭注云:“介,偏刖也o"M1429今本郭注:“偏刖
之名”[5]67
1.1.3而况大輒乎。《庄子音义》引向郭注云:“觎,戾大骨也o"M1428今本郭注:“輒,戾大
骨,贩刀刃也。"⑸
1.1.4而独不见之调调刁刁乎?《庄子音义》引向注云:“调调刁刁,皆动摇①貌O"M1418郭
①案:宋元递修本《庄子音义》作“犹”,据日藏天理本《庄子音义》改。
第40卷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7注:“调调刁刁,动摇貌也。"⑸25
1.1.5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张湛《列子注》引向注:“德几不发,故曰杜也。"⑹72郭注:“德
机不发曰杜。"⑸163
前三条,陆德明已经注意到了向郭注是相同的,于是在集注《庄子》时予以说明,核之今本郭注,或是完全相同,或是郭注变换了部分不影响句意的虚词,或是郭注袭用向注后添加了部分语句,其核心意思都是一样的;第4条,《庄子音义》未注明向郭注相同,核之今本郭注,二者完全相同;第5条,张湛《列子注》同时引有向注和郭注,此条来自向注,然今本郭注亦有此段文字,二者完全相同。
1-2向郭注都是句意疏解,二者大体相同
此种情况,向郭注都是句意疏解,除了个别不影响句意的词语之外,二者完全相同。有9条属于此种情况,分别是第15、17、18、19、20、23、24、25、26条,如:
1.2.1不知其谁何。向注:“泛然无所系者也。"⑹75郭注:“泛然无所系也。巩5]166
1.2.2是殆见吾衡气机也。向注:“无往不平,混然一之。以管窥天者,莫见其崖,故以
不齐也。"⑹73郭注:“无往不平,混然一之。以管窥天者,莫见其崖,故似不齐。”⑸165
1.2.3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錨铢。向注:“累二丸而不坠,是用手之停审也,故
承蜩所失者不过錨铢之间耳o":6]65郭注:“累二丸于竿头,是用手之停审也。故其承蜩,所失者不过錨铢之间也。吩仙
对读可见,第一条,郭注只删去了无意义的虚词“者”;第二条,“以”与“似”当为形近而误,二者完全相同;第三条,郭注只是把向注中的“而不坠”改成“于竿头”,整段话的意思并没有改变。
1.3郭注将向注不加改造完全嵌入自己的注中
此种情况,郭注对向注几乎全部袭用,只是在向注话语之后,添加一些自己的话语,从而使得注释更贴合自己的思想体系。如第21条:
游客自发捡垃圾1.3.1心与心识。《庄子音义》:“向本作职,云:彼我之心,竞为先职矣。郭注既与向同,
则亦当作职也o"WU95今本郭注:“彼我之心,竞为先识,无复任性也o":5]300
对读可知,经文“识”,向本作“职”,郭本作“识”,所以二者注中此字也不同。此句经文意为彼此之间各自先看破对方的机心,“识”更为准确,故郭注未袭用“职”而改为“识”,二者属形近而误。郭注除袭用向注注释外,又加“无复任性也”五字,说明彼我都能看破对方的机心,所以无法做到顺应自然之性情,这是向注所无的。
1.4郭注在疏通句意时化用向注语词训诂
此种情况,向注为语词训诂,郭注在句意疏解时化用向注,有7条属于此种情况,分别是第1、2、4、10、11、27、28条,如:
1.4.1龟手。向注:“拘圻也O"M1415郭注:“其药能令手不拘圻。”⑸19
1.4.2若蕉。向注:"草芥也O"M1430郭注:“视之若草芥也。"⑸73
1.4.3厉风。向注:“烈风O"M1418郭注:“烈风作则众窍实。"⑸25
对读可知,这三条都属于郭注化用了向注的语词训诂。
38寇志强:向秀、郭象《庄子注》对读研究第5期2向郭相近者
中国一九二一据王文,向郭注释相近者共有32条,基本都是有部分语句或语词相同,显示出二者的继承关系。虽然都是有部分语句或语词相同,但是情况并不一致,还应该分为六类:
2.1郭注与向注完全相同
此种情况与上文1.2情况完全一致,应归入“向郭注相同者”,如“向郭注相近者”第29条:
2.1.1是而已。向注:“同是形之物耳,未足以相先也。"⑹郭注:“同是形之物
耳,未足以相先也。吩血3
对读可见,二者完全相同。
2.2郭注将向注不加改造完全嵌入自己的注中
此种情况,郭注对向注几乎全部袭用,但也做出了两点改变:第一,在一些毫无意义的虚词部分作出一些调整,如添加或删去“故”“也”“矣”“者”等虚词,这种调整意义不大;第二,郭注在向注之外,添加一些自己的话语,从而使注释更符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此种调整显示出郭象自己的新思考。此种情况与上文1.4情况是一样的,共有7条,分别是第4、7、13、15、16、19、24条,如:
2.2.1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向注:“天者何?万物之总名。"⑺郭注:“夫天且不
能自有,况能有物哉!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⑸26。
2.2.2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向注:“已困于智矣,又为智以攻之者,又殆矣。"囚郭注:
“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⑸
2.2.3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向注:"亢其一方以必信于世,故可得
广场雕塑而相也。"⑹71郭注:“未怀道则有心,有心而亢其一方,以必信于世,故可得而相之。”⑸163
对读可见,第一条,郭注袭用向注7字,然而自己新加37字来说明天道,即天不能主宰万物,万物是自生自化的。万物自生自化的“独化论”是郭注核心思想之一,向注中未有此方面的内容;第二条,除“知”“智”通用,“攻”与“救”形近而误外,郭注袭用向注11字,增加13字,阐述困于知之后,以知来救,会伤害养生,向注未明确点出这一点;第三条,郭注袭用向注14字,增加10字,阐述列子未怀道却有自高之心,向注未明确点出这一点。综合来看,此种情况,郭注虽不加改造几乎全部袭用向注话语,但都有自己的新思考,不可视为简单的剽窃。
2.3郭注将向注进行改造之后嵌入自己的注中,二者意思大体相同
此种情况,郭注对向注进行了裁剪,或是袭用向注句式,只调整了部分词语;或是袭用向注大部分话语,将部分句子、单词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有9条属于这种情况,分别是第11、12、14、17、21、22、23、25、30条,如:
2.3.1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向注:“达其心之所以怒而顺之也。"⑹58郭注:“知其所以,
怒而顺之。"⑸°】
2.3.2萌乎不震不正。向注:“萌然不动,亦不自止,与枯木同其不华,死灰均其寂魄,此
至人无感之时也。夫至人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其行也水流,其湛也渊嘿。渊嘿之与水流,天行之与地止,其于不为而自然一也。今季咸见其尸居而坐忘,即谓之将死;见其神动而天随,
第40卷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9便谓之有生。苟无心而应感,则与变升降,以世为量,然后足为物主而顺时无极耳,岂相者之所觉哉?"⑹72郭注:“萌然不动,亦不自正,与枯木同其不华,湿灰均于寂魄,此乃至人无感之时也。夫至人,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其行也水流,其止也渊默。渊默之与水流,天行之与地止,其于不为而自尔,一也。今季咸见其尸居而坐忘,即谓之将死;睹其神动而天随,因谓之有生。诚[能]应不以心而理自玄符,与变化升降而以世为量,然后足为物主而顺时无极,故非相者所测耳。此应帝王之大意也。"的
2.3.3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向注:“变化颓靡,世事波流,无往不因,则为
之非我。我虽不为,而与俯仰。夫至人一也,然应世变而时动,故相者无所用其心,自失而走者也。"⑹76郭注:“变化颓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夫至人一耳,然应世变而时动,故相者无所措其目,自失而走。此明应帝王者无方也。"的
对读可知,第一条,向注对“达其怒心”进行了比较直观的解释,而郭注与其句式、意思基本一致,只是改变了直观性的解释方法,更加强调意释。第二条,除去一些无意义的虚词之外,二者有多个异文,如“死”与“湿”、“湛”与“止”、“嘿”与“默”、“然”与“尔”、“见”与“睹”、“觉”与“测”,或为异体字,或为近义词,或为传抄致误,或为意思一致,注解的总体意思差别不大。另外,向注“苟无心而应感”与郭注的“诚[能]应不以心而理自玄符”都强调至人以无心来应物,意思差别也不大。第三条,郭注扬弃了部分向注语句,却袭用了大部分语句,而可对读部分,“用其心”与“措其目”,一个强调心,一个强调目,都指无法感知至人的高深莫测,总体意思是相近的。
2.4郭注将向注进行改造之后嵌入自己的注中,二者意思稍有差别
算法与程序设计此种情况,郭注对向注进行了裁剪,往往是袭用了向注部分语句,对不认同的地方进行调整。有7条属于此种情况,分别是第5、10、18、20、27、28、31条,如:
2.4.1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向注:“居太冲之极,浩然泊心,玄同万方,莫见其迹。”⑹73
郭注:“居太冲之极,浩然泊心而玄同万方,故胜负莫得措其间也。”⑸16165
2.4.2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向注:“虽进退同,而常深根宁极也。"⑹75郭注:“虽变
投资利润率化无常,而常深根冥极也。”⑸166
2.4.3谓之倒置之民。向注:“以外易内,可谓倒置o"M1495郭注:“营外亏内,(甚)[其置]
倒(置)也。”⑸3。3-3。4
第一条,郭注将“莫见其迹”改为“故胜负莫得措其间也”。向注经文来源于晋张湛《列子注》,为“向吾示之以太冲莫朕”,“朕”字又见于《齐物论》,《庄子音义》引李注“除忍反,兆也“⑷心,即征兆之意,故向秀以“莫见其迹”释“莫朕”。郭本经文为“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故以“故胜负莫得厝其间也”释“莫胜”。二者所用底本不同,注释也稍有不同;第二条,郭象改“进退同”为“变化无常”,改“宁”为“冥”。此句经文意为壶子说自己未向对方显露自己深不可测的修养,只是与对方虚与委蛇。对于壶子的表现,向秀理解为壶子表现出来的修养却与众人差不多,所以神巫分辨不出;而郭象则认为壶子表现得变幻莫测,所以神巫分辨不出。二者的理解不一样,结合后面经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郭注似更为合理。至于“宁极”与 “冥极”,二者意思差别不大,如《天运篇》云“居于窈冥”,郭注“所谓宁极”,成疏“虽复应物随机,千变万化,而深根宁极,恒处窈冥,
斯动而寂也”⑸275,“宁极”“冥极”都指道德高深的虚无境界;第三条,对于“倒置”,向秀解释为以外在的东西改变内在的心性,郭象则解释为过分注重经营外在的东西,以致内在的心性受到亏损。
另外,郭注有时候会觉得向注不够明确,因此对向注进行补充性解释,如第26条: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8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向注   进行   二者   研究   部分   文献   意思   音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