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到唐,这个家族凭什么千年不败

从汉到唐,这个家族凭什么千年不败
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故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人乃至一家,在承平之世做到修身齐家尚属不易,更何况于丧乱年代里还能够保持代有人才、家族不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头王旗变幻、战乱接二连三,但门阀世族全面得势,出现了众多传承数代甚至十数代的门阀大族。这些士族人才辈出,家族门第长盛不衰,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世居吴郡的陆氏家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咨询机构
吴郡陆氏自东汉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在孙吴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历经两晋南朝,数百年间一直是江东地区各土著大族中史传记载人物最多、社会地位较高、影响显著的家族。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其流风余韵还延续到隋唐之世。当时,曾经能与帝王“共天下”的王谢之流,早已成为诗人笔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而吴郡陆氏仍能够一门出六相且有陆贽这样唐代屈指可数的贤相。此外,家族中还涌现出像经学大师陆德明、诗人陆龟蒙这样在唐代文化史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
纵观整个中古时代的吴郡陆氏,真可谓“江东子弟多才俊。”
没有无缘无故的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盛。回望陆氏七百年,或许能够感悟一二。
筚路蓝缕,扎根边荒之地
1
在唐代,有着一族六相之荣,也就有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的追根溯源。《新唐书》里说陆氏出自妫姓,始祖是齐宣王的孙儿——陆通,因为被封到平原县的陆乡,所以得姓陆。
此后,子孙繁衍,及至秦末风云际会之时,出了一位名为陆贾的儒生。
陆贾善辩,常使诸侯,曾在高祖、文帝时两度出使南越,为汉王朝稳定南方建立了不朽功勋。但在后世儒者看来,陆贾最可称道之处是作为先秦儒学承继者的他,时时在高祖面前“说称《诗》《书》”,而当刘邦对此破口大骂时,陆贾却用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之语让高祖面有惭,接着令其著
成《新语》十二篇,听其儒家治政之言。身居帝师之位,而后进谏以武开国、以文守业之道,如此一位国之儒士,怎能不让后世儒家念念不忘?
陆贾“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之言成了后来者有关文武并用言论绕不开的坎。倘若再结合中古吴郡陆氏的家族史来看,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先兆,即陆氏先祖陆贾的文武之道早已决定了家族繁衍发展的基调。
辩士的代名词陆贾
陆贾的《新语》一书集中反映了他天人合策的天道观、仁义为本的政教观。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些思想是陆贾在寻求治策实用与政道超越观念主导下,试图“行仁义,法先圣”,进而干预现实政治一种理想。陆贾的后世子孙,应当没忘记这位帝师先祖的谆谆教导,否则后世吴郡陆氏的家族文化品格里也没有那么多的似曾相识。
陆贾是楚人,是否到过吴郡不得而知,但他的儿子陆烈正是奠定了吴郡陆氏的郡望之名(也有说陆烈是陆万所生,据官职和年代可证为误)。
史书对于陆烈好像过于吝啬笔墨,只在《新唐书》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万(贾)生烈,
字伯元,吴令、豫章都尉,既卒,吴人思之,迎其丧,葬于骨屏亭,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
字虽少,能琢磨出的意思却很多。首先可以明确的是陆烈这一房支在西汉初年移居江东,其本人是吴郡陆氏的真正始祖。其次,陆烈的仕宦值得细细推敲。
依据汉朝官制,西汉县令“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而都尉一职是“郡尉”在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的时候“更名都尉”、“秩比二千石”。从吴令到都尉,陆烈是升官了。升官的原因定是担任吴令的时候政绩优秀、爱护百姓,所以吴地百姓才会在他死后感念其恩、迎葬乡里。料想陆烈做吴令,掌一方生死大权,不仅只是爱护治下百姓,还能够为家族的落户、发展提供方便之处。吴令一职对于陆氏家族来说意义非凡,自此陆氏开始扎根吴地,进而能在其后的百年间不断积累社会、政治基础以及成为当地大族所必须的名望。
这么一说,好像有那么一丝江东恶霸的感觉。但,汉代的江东之地可不是后世所赞美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那时的气候和环境称不上宜人,司马迁就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整个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成熟的开发,做一
个江东恶霸远不如当一个关中的“五陵少年”来的潇洒舒服。
当时的江东,遍地是这样的人
陆氏能够在此恶劣环境下扎根江东,繁衍发展,并且造福一方,殊为不易,前人筚路蓝缕之功不可不表。
陆烈之后直到陆闳的百余年间,吴郡陆氏没有在政治上出过大放异彩的人物,但是子孙代有仕宦,家族一直在不断的积累政治资本和社会名望。
至于陆闳,他是吴郡陆氏最早被列为史传的人物,在东汉初年官至“尚书令”。众所周知,东汉的尚书令一职不同前代,掌握中枢实权,号称 “三独坐”之一,地位非常重要。陆闳能成为尚书令,不仅是因为他才能卓著,还能看出他深得光武帝的宠信。
吴郡陆氏自陆闳以后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史书在形容陆闳的孙子——陆续时就用上了“世为族姓”这样的词藻,可见东汉初年的吴郡陆氏已经发展为江东地区的世家大族。
陆续是《后汉书》里吴郡陆氏家族仅有的两位立传者之一(另一人为陆康)。他的“长子稠,
广陵太守”,次子“逢,乐安太守”,第三子褒虽然“不慕虚名,连征不就”,但是褒的儿子——陆康可是家族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陆康少时做官就“以义烈称”,在汉末动乱之际官居庐江太守。他忠于汉室,因不齿军阀袁术的僭伪叛逆行径而不愿归附,毅然率领“宗族百余人”对抗袁术派来的孙策大军,坚守城池长达两年之久,至死不降。
对于东汉年间陆氏家族诸多为官之人,史书里大都给予了或善于为政、或气节可嘉的好评,这些陆氏早期人物的言语行为树立家族门望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汉末陆康,以一族守一城,不惜舍小利而取大义,铮铮忠骨深刻影响着后来的家族门风。
三代为将的魔咒
广西气排球比赛规则
2
陆康的忠肝义胆得到了史家的可敬可佩,也换来了现实里的灭族之祸。庐江一战,陆氏一族不仅家族领袖身故,“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家族遭受严重损失,而且还因此与江东的新主人——孙吴政权结下了仇怨。
所幸,陆康并非愚忠之人,在家与国之间虽选择了国,但也没忘记了家。早在庐江之战开始之前,陆康就已为陆氏一族预留了后路,他将儿子陆绩、自幼跟在身边的陆逊“及亲戚”遣返回吴地老家。这些被遣返的族人当是陆康心目中可以传承家族的血脉精英。
然而,摆在陆绩、陆逊这些新生代面前的是天下大乱、仇敌在侧的危局。对于几百年来为汉家天下主政一方的吴郡陆氏来说,在汉室倾颓、雄割据的形势下,在家族遭逢大难的情况下,又该何去何从呢?
陆康之子陆绩就选择了一条“文路”。陆绩以研究经学而著称,《三国志》本传说他“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可能是见多了生灵涂炭、城破家亡的惨剧,陆绩年轻时就反对雄黩武,主张修文德以定天下。为此,他著书立说,曾作《浑天图》、注《易》释《玄》,传于后世。纵然后来陆绩出仕孙吴,但他临死还自称是一名“有汉志士”,这点自然得不到孙吴政权的待见,终因“直道见惮”遭到贬抑,仅仅32岁就抑郁而亡。
或许陆康早已预见自己儿子汉家儒士的人生轨迹,所以他选择的下一任族长不是“见称当时”的亲子陆绩而是籍籍无名的族子陆逊。
光催化机理《三国志·陆逊传》载:“逊年长於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与陆绩以文德定天下的理想恰恰相反,陆逊走的是一条“武途”:于乱世中建立武功、守土保家。
陆逊成为陆氏一族宗长之后,首先做出的决策就是在孙权刚刚继承江东统治权、急于招揽江东本土势力之际,选择与其合作。史载“权以兄策女配逊”。要知道家族大难的直接仇人就是孙策,前人尸骨未寒,而陆逊却顺势应变,放下与孙氏仇怨,同其联姻,带领整个家族融入到孙吴政权当中,这其中既有变通也有无奈。
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这以后,陆逊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断在东吴的对外战争中立功建业。夷陵一战,更是被孙权以举国之军相托付。陆逊也是不负所望,大胜蜀军,其后一路青云直上, “赤乌七年(244年),代顾雍为丞相”。至此,陆逊集东吴相权与军权一身,个人权势达到顶点,而家族也早非昔日光景。
东吴第一名将陆逊
著名史学家田余庆先生就说:“陆逊仕途的转折点,是在孙吴政权江东化的关键时刻,受命为吴军上流统帅。陆逊是孙吴政权江东化最具象征性、最为关键的人物。……过去孙氏迫害陆氏宗族、诛戮吴会英豪所造成的严重隔阂状态,从根本上消失了。”
shibor利率
陆逊以军功起家,走的是“武途”,但他在受命抵御刘备时,却自称一介“书生”。《三国志》里说他与诸葛瑾出征襄阳时,诸葛瑾得知部下战败被俘,十分惊惧,而陆逊却“与诸将弈棋如常”,雅量十足。或许,在陆逊的身体里,从来都保持着家族几百年来坚守的儒家士大夫之风骨。跟陆绩相比,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作为儒学士大夫,陆逊主张为政应当以仁政礼教为先,反对过分依仗刑法,信奉“礼之长于刑久矣”,要求孙权改变“科法严峻”的情况,强调“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
与先祖陆贾谏高祖类似的是,他对孙权重用校事吕壹,抑制大臣,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并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迫使孙权自责。
在孙权统治末年,两宫之争爆发,由于陆逊坚守嫡长子继承制的儒家传统,遭到孙权的打击,他的宗族、姻亲、门生都有人死于此难,陆逊自己也因此“愤恚致卒”。对于这样一位文武全才,陈寿由衷感叹到“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陆逊一死,陆氏一族在吴国权力中心就没了中流砥柱。在孙权的有意打压下,以陆氏为代
表的江东大族一度沉寂。但得益于陆氏浓厚的家学传统以及陆逊严格的子弟培养方式,在景帝孙休再次重用江东名士后,陆氏军政人才全面涌现。
陆逊之子陆抗在父亲死后“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而后平步阐、保吴国,屡立军功,官至大司马、荆州牧。如同乃父一般,孙吴的半壁江山系于陆抗一人,其对吴国军政的巨大影响被形容为“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但陆抗时代又与陆逊一枝独秀(兄弟陆瑁不仅官职不显,未入权力核心且比陆逊早死)的局面不同,陆抗一辈的陆氏家族在吴国政坛可谓全面得势。
第二代战神陆抗
《世说新语》里留有一段有趣的对答,对话双方一方是吴末帝孙皓,另一方是左丞相陆凯。孙皓问陆凯:“卿一族在朝几人?”陆答曰:“两相、五侯,将军十余人”。为此,孙皓不禁感叹到“盛矣!”
牙源性粘液瘤可是,在这位“丞相逊族子”官居丞相之时,君臣双方的对话并非时时如此融洽。这是因为君是“肆行残暴”,而臣是“忠壮质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8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江东   陆绩   宗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