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陈林祥1,梅跃长2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 430079)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
摘 要:发展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产业,既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促进旅游产业深度开发、完善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了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等方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战略对策。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8+1”城市圈;体育旅游;体育旅游圈
中图分类号:G80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0X(2008)0620011204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ports tourism in Wuhan satellite cities
CHEN Lin2xiang1,M EI Yue2chang2
(1.Sports Economics&Management College,Wuhan Inst.of P.E.,Wuhan430079,China;2.Graduate Dept.,Wuhan Inst. of P.E.,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Wuhan satellite cities cannot only meet the strate2 gic requests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but als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2 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structure.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in Wuhan satellite citi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sourc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国瓷2008
K ey w ords:Wuhan satellite;“eight plus one”satellite city;sports tourism;sports tourism circle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它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1]。作为体育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在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回笼货币、平衡国内需求、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引进国外投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体育旅游业不仅可带动体育咨询培训业、体育医疗康复与健美服务业、体育器材业、体育服装以及体育建筑业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启动消费品市场,带动交通、服务、信息、金融、建筑、通讯等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820322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D200533003)成果。第一作者简介:陈林祥(1966-),男,江西永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以周边100km范围内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潜工8个城市构成的城市圈(即“8+1城市圈”)。发展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产业,既是武汉城市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战略崛起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在深入了解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对促进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城市圈体育旅游理论研究都具有一定作用。
1 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资源
对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要从城市圈所具备的资源分析入手。先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与东湖大别山、幕埠山过渡地,古云梦泽边缘地带造就了武汉山苍翠、湖泊密布、江河纵横的自然景观,可以概括为:三列山系,一组湖,两江汇流。山地资源和水上资源都是开展体育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武汉拥有其他同等城市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自然优势。
其次,体育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在我
第42卷第6期2008年6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42No.6
J une2008
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km 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km左右。地处华中重镇的武汉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中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发展极,曾被经济学家喻为中国经济大棋盘上的“天元”。因此,它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其战略定位就应该像珠江三角经济圈的广州和深圳,长江三角经济圈的上海和环勃海湾经济圈的北京、天津一样,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领头羊”。武汉地处长江、汉水、京广铁路、汉丹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与北京、天津、上海、香港、重庆、西安的距离都在1200km左右。这样的区位优势,使武汉具有不可替代的“节点传导效应”[3]。
第三,体育基础设施较齐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健身需求的增加,武汉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增加了许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两岸江滩健身景区全民健身长廓的全民健身路径、游泳、滑冰、网球、羽毛球、跑步、多功能健身广场、门球等十多个健身场地和设施与公园绿化和景环境有机结合,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进行合理配置,综合考虑了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等不同人的体育健身需求,集趣味性和休闲性为一体,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适合各类人健身、娱乐和休闲。尤其是第6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武汉的成功举办,新建和改建了武汉体育中心、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武汉体育馆等一大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为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第四,居民的体育旅游需求较高。根据武汉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武汉2003—2006年的全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0039、13818、16255、21839元。而按经济学理论:人均G DP在1000美元的国家或地区,体育旅游等追求享受和发展的需求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的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会有一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期。2006年武汉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328.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旅游总收入达到266.22亿元,增长13.2%。
2 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对策
武汉体育旅游圈的战略目标应大力利用“8+1”城市圈现有的旅游资源,利用武汉圈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不断挖掘圈内体育旅游资源的特文化内涵,完善圈内旅游市场功能,加强景区间的深度开发和合作,把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成为集旅游、购物、体育休闲、赛事观战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结合体。
体育旅游业具有需求量大、产业间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对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来讲,必须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发展,把赛事旅游作为体育旅游的核心来抓,使其起到带头和宣传的作用,通过区域合作,扩大共同的客源市场,降低促销成本,共享服务,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共同的品牌。同时继续发挥观光游、休闲游的基础性作用,最后做好拓展旅游、互动式的体育旅游、参与旅游、综合度假等新兴项目的宣传和培育工作,使之成为武汉城市旅游的新亮点。
太原刚玉物流工程有限公司
2.1 制定武汉体育旅游圈的发展规划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武汉体育旅游圈内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的规划。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联系紧密,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必须针对体育旅游的结构功能、特点,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在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对体育旅游进行可行性评价并进行综合规划,对不同区域体育旅游做出综合有序规划,合理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以免出现重复开发、项目雷同等现象,同时防止对生态环境破坏或盲目过度开发,要做到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5]。制定武汉体育旅游圈发展规划,不仅要明确体育旅游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对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合理布局,而且还要对圈内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充分发掘,加大对体
育旅游资源和相关资源的科学论证与有效整合、利用,注重开发各项体育旅游产品,突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进的关系,充分发挥圈内各城市的品牌效应和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使武汉体育旅游圈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6]。
2.2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提升体育旅游整体效益
旅游需要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诸多部门和行业为其提供服务,既包括经济部门,也有非经济部门。经济部门有旅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商业等,非经济部门有文教、卫生、公安、海关等。要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调控和引导作用,赋予行业协会、企业力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各方有效参与体育旅游开发管理的机制[7]。武汉体育旅游圈位于湖北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省份,因此更应推行政府主导模式,实施强力推进战略,是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体育旅游业的重要途径。
加强体育与旅游业的合作,重在加强相互的交融与渗透,共同策划体育旅游的发展。如在开发观战类体育旅游产品的时候,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主办方可以将一定数量的门票交给旅行社,让他们结合自身情况设计旅游产品来出售门票;对于国际市场,可以委托
大型纺织厂2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2卷
旅游机构为国外观众的票务进行代理,这为异地观战者提供了充分保证,又可使国内外的旅游机构组织旅游者前来观看比赛。这对于旅游机构来说是增加了自身旅游产品的种类,而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主办国或地区来说是既保证了赛事的票务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旅游收入,又扩大了目的地的知名度。
2.3 充分发挥赛事旅游在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的核心和龙头作用,以武汉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武汉作为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及武汉经济圈的支点和中心,一定要发挥区域带头作用,积极承办国内外大型赛事。体育赛事是体育旅游的核心,只有把核心做好、做大,才能从根本上加强武汉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形成集观赏和休闲参与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如金银湖东方神马俱乐部、马术学校、马博物馆、金银湖高尔夫球场等。大型体育赛事历来就是激发体育旅游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对当地体育旅游市场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档次上都为赛事举办地增加了旅游吸引力[8]。第6届城市运动会建成和改造了74个比赛和训练场馆,还增加与各场馆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达564.25亿元。武汉体育中心、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武汉体育馆、二桥综合馆等综合运动会场馆等为武汉举办大型赛事提供了可能。大型赛事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比赛期间大批赛事旅游者的光临,更重要的是赛后旅游者的持续增加。赛事期间武汉的部分传统客源考虑到赛事期间的价格和交通等问题会推迟或改变他们的旅行计划,而由于大型赛事对武汉的宣传和良好形象的进一步树立,部分旅游者会选择在赛后来武汉观光游览[9]。
2.4 体育观光、休闲旅游、娱乐旅游是体育旅游的基础,也是武汉体育旅游圈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以体育观光、娱乐、休闲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体育活动能够使人的大脑、身心得到锻炼,更可以提高人体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增强恢复力。体育活动和旅游观光相结合,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可以克服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抵触、恐惧、厌烦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可以稳定人们心理情绪,抑制身心紧张,增加快节奏生活中的自信心。当今,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状况,体育消费在人们的整体消费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体育观光和娱乐旅游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体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武汉体育旅游的发展战略中,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方式来发展武汉体育旅游。武汉城市圈地处华中腹地,交通区位优势突出,长江横贯东西,东湖、南湖、木兰山风景区等自然体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同时将经济圈内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结合起来,使之形成集农业生产和参与农业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体育休闲区,突出自然与现代,参与与休闲的特。同时湖北历来是我国的体育大省,拥有众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省内体育场馆和康体设施比较完备,大多都集中在城市圈内,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就给各种体育旅游爱好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2.5 户外拓展旅游、互动式的体育参与旅游、综合度假(观光、度假、休闲)成为新兴的旅游形式
户外拓展作为一种新兴体育旅游方式,是对传统体育观光旅游的发展与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尤其对于团体旅游者而言,他们在体育旅游活动中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技巧,增强了体能,汲取了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有益于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参与户外拓展的体育旅游者大多来自城市,他们渴望回归自然,磨炼意志,对此他们愿意到原始森林、大山深处等人为破坏较少的地方。作为新兴的体育旅游形式,户外拓展、互动式的体育旅游在武汉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发展较快,出现了像山鹰户外俱乐部、指南针俱乐部、极峰户外等专业户外组织,同时,武汉碧程户外探险网、鲁滨逊户外运动网等大量专业网站的出现,为武汉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新兴产品的发展。这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市圈中8个城市的优势,有效地吸引武汉市居民到8个城市进行户外拓展旅游、互动式的体育参与旅游、综合度假。
2.6 根据体育旅游产品层次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
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有市场型和资源型两种开发模式。以资源型开发模式为指导的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发挥综合资源优势,突出地方、民族特。例如武汉素有“百湖之市”之称,湖泊的数量较多,其可开发性也较好。“水文化”、“湖泊文化”是武汉的最大特,那么就可以以此为资源开发一系列亲水的体育旅游产品,比如开发龙舟、游泳、钓鱼、环湖自行车、摩托赛艇,举办类似“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和“全国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等以水为旅游资源的大型国际性活动,开发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力争成为国内水上运动基地;还可以开发以水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通过一系列亲水的体育旅游产品营造水上体育旅游大省的形象。市场型开发模式要求以旅游者需求为基础,通过市场细分开发产品。旅游
者的体育旅游需求的不同主要受国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身体素质、个人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研究,女性多选择
31
曹韵贞教授第6期陈林祥,梅跃长: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一些观赏性、娱乐性和富有美感的活动项目,男性多选择一些参与性的活动项目,青年人多选择一些刺激性的活动项目,老年人多选择一些健康型的项目[12]。同时外国人对中国的民族、民俗体育旅游产品颇有好感,而公司成员则对团体旅游比较感兴趣。因此考虑到需求的不同,对体育旅游产品从产品的命名、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开发的作用、产品的市场空间跨度4个方面可以设计。
在市场细分开发上,也可根据目标客源市场的地理位置来设计相应的产品。首先应针对省内市场加强健身、休闲和体育观战等大众性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在对武汉市居民的调查中显示,在体育旅游产品内部的消费支出中,常规项目和观赏体育旅游的边际消费倾向占体育旅游边际消费倾向的70.4%,极限项目和民俗体育旅游的边际消费倾向占体育旅游边际消费倾向的29.6%,这表明目前武汉市居民对常规项目和观赏性体育旅游的需求较大,对新、奇、特项目需求较小,居民体育旅游消费还处在起步阶段,那么可在双休日向省内市场进行宣传。其次针对国内市场,可重点放在体育观战类、极限项目和民俗体育旅游上,结合旅游黄金周向国内市场进行宣传。最后针对国际旅游市场,特
别是港、澳、台和日本市场在产品全面开发的同时着重开发一些高消费、需求弹性大的体育旅游产品,如开发高尔夫球、探险、攀岩、悬崖跳水等专业竞技等项目,以及举办一些专业化的体育邀请赛,还要重视民俗体育旅游。由于文化差异性,民俗体育对于国际市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加大游客的参与性,即体验性,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不具备重复性,回头客占的比例较少,但是体育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游客重复游玩,因为参加体育旅游的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体会体育旅游过程,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体验到更大的乐趣。
3 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的旅游消费观念已由自然观光、山水旅游开始向体育、健身旅游转变,各地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并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产业,既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促进旅游产业深度开发、完善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充分挖掘和开发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借助武汉体育旅游圈实现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中启.徐州旅游经济圈的建构及发展战略[J].中国矿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2285.
[2]吴宝宏.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J].黑龙江农垦师范
专科学校学报,2003(1):72273.
[3]熊继红.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特区经济,
2006(6):1322133.
[4]冯学钢,王慧敏.上海拓展长江三角洲旅游圈研究[J].上海
经济研究,2001(11):50255.
[5]陈立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构筑[J].体育科技,2002(4):
124.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6]陈新亚.环太湖地区经济变迁与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6,13(1):42244.
[7]周立华.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开发问题研究[J].广州体
育学院学报,2004,24(6):1082110.
[8]汪德根.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
(1):49253.
[9]隆学文.2008年奥运旅游效应与中国奥运旅游圈构想[J].
人文地理,2004(4):47251.
[10]谭白英.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9
(3):22225.
[11]朱子丹.试论构建“环东湖体育圈”的基础条件、发展战略
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23226. [12]张琳.关于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
2006(3):23226.
[13]杨明,邹占,王潇.大武汉体育旅游圈发展战略若干问题
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542255.
4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2卷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2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7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育   旅游   武汉   城市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