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A.《千年局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
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
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
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
5.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成就
6.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某导演欲筹拍一部
8.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入选该片的()
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新阶段④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
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时期
D.“”时期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以后,全国人民代
tcl2966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陆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组代行其职能
B.我国尚未认识到“人大”的重要性
C.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D.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
11.冯骥才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
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教训”主要指()
A.要注意民主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规律
C.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要根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在全国
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副对联最早应出现在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C.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后
D.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
1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
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
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
定法律的权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5.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
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1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
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
B.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
C.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D.英国无法消除中英关系上存在的障碍
17.下面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沈阳师范大学商学院B.人民主权学说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18.某学校举办“一国两制”专题展览,展览分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香港与
祖国的历史渊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一国两制”的特。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最适合作为第四部分()加密系统
A.香港回归后所取得的成就
B.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C.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D.“一国两制”概念的诠释
19.同志在中共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
根本利益。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
五星电器加盟①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②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③党和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统一的政策和策略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应急系统
D.①②③④
20.下列是“汪辜会谈”的历史照片。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
B.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
C.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
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逐渐形成
21.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
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
B.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2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要求。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
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
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23.2014年12月20日将是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回顾历史,正是以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24.“振甫先生致力于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
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tdc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25. 2011年2月22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第一次例会在台湾桃园
举行。“经合会”成立于2011年1月6日,是依据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而成立的执行与磋商机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合会”的成立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经合会”的成立有利于开创的新局面
D.“经合会”的成立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时依次为18、14、20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回答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
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三说,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举例说明“过去我们都不足”的表现及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回答“”给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3)根据材料一、二、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
请回答
(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图一发展到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巨大进步,为什么?
(3)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文选》第三卷材料三 2008年11月6日,马英九会见海协会会长林。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怎样的发展趋势?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6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制度   社会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