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共鸣 ——浅析新闻人物采访中心理运用

新闻视界
31
视界观
舌尖上的地沟油
Cho细胞OBSERVATION SCOPE VIEW
心灵的共鸣——浅析新闻人物采访心理运用
王钦友
现代农业的特征(四川省泸县融媒体中心,四川,泸州 646100)
摘    要:在融合媒体深度改革的实践中,“中央厨房”的运用无疑给媒体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动力。但是,无论怎样裂变,融媒产品新闻人物的采访中,对采访对象心理运用是永恒的话题。文中,主要就新闻人物采访中心理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人物;采访;心理运用
黑格尔有一句人所共知的名言:存在的便是合理的。这句话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偏颇,但马克思的一句话,却可以使我们媒介同仁豁然开朗:一切看似神秘的事物,总能到它的原因。马克思的这句话向我们表明了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也即人性深处光耀的隐蔽,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现。那么,在新闻人物采访中,怎么样的提问,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回答呢?笔者以为,只有与采访客体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产生共鸣;只有访出心声,才能写出心声,为此,记者必须注意采访客体人物性格、经历等的差异化,做到关心、谈心、耐心、交心,这样的心理运用,才能与采访客体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青春”。
一、关心我们都知道,在采访之前,熟悉访问客体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在有限的访问时间内获得满意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因为采访而为中国人所熟悉,在采访基辛格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法: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和黎德寿之间选择共进晚餐·····,那您选择谁?
基: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法:如果我替你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您更乐意与黎德寿共进晚餐,是吗?
基:不能,我不能····我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法:那么您能不能回答另一个问题,你喜欢黎德寿吗?基:喜欢,我发现他是一位对他事业有奉献精神的人。这样的提问显然效果甚佳,新闻价值也极高。倘若你本来就不关心事态的发展,我想当基辛格回答不能的时候,这个采访就结束了,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熟悉工具书和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对客体的评论或是传记,还是事迹报道,都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谈心
人物采访艺术的差异化,就是记者想方设法使采访客体讲出可以写成一篇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来。应该说,在采访中,谈话是关键性环节,这就需要差异化的谈话。在为什么的背后,还有什么是鲜为人知的?
摄制大型文献片《解放泸州》时,我们都知道泸州市是和平解放的,那么迎接解放军的场面能否有人想得起呢?这就需要细节。笔者在采访原中共泸县地下党罗秀章时,已届7旬的罗老记忆稀疏。为了得到第一手信息,笔者从解放初期罗老的一张照片谈起,谈到她当年的美丽时,罗秀章老人激动地说,为了迎接解放军,她们及时赶写标语,同时制作红旗,当时很难,一时扯不到合适的红绸,于是就把即将结婚的红被面做了大旗,做好后,五颗星怎么摆,她们都只听说过五星红旗,至于怎么摆却
没人知道,后来商量后,就把一颗星摆在中间,四个小五星摆在四周,这就是泸州解放时第一面五星红旗,虽然不合格,但代表着她们火红的心。也是几句话,就把当时泸州解放的轮廓勾勒出来了。
三、耐心
《辞海》是这样解释耐心的:心里不急躁,不厌烦。在采访中,这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一个人最美的地方,莫过于其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悉心捕捉人物的不同之处,深入细致的采访,才能做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在新闻采访中,深度报道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是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其次是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
大窑中学要做到以上两点,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耐心。四、交心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虽说的是作诗的经验,但面对采访,也可以借鉴。记者如果能与被采访对象情感沟通融洽,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即使是无法真正产生情感共鸣,但以情为点,去营造具有明显交流意愿的氛围,拔动对方“心弦”,从对方感受最深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使对方由感而发,真情流露。因为感情又是最容易触动观众的有力“武器”,因此,从情感入手的采访,往往因为煽情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五、结论
“交人以诚,为文以诚”,记者要用人品取信于人,以诚恳打动采访客体,由此才能唤起采访客体倾诉心声的热情,才能有心灵共鸣。参考文献:
[1]张洪.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控制的分析与应用[J].新闻传播,2019(21):86+88.
[2]叶辉.电视新闻采访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把握核心探索[J].传媒论坛,2019,2(18):90+92.
>东方管理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3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6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采访   记者   客体   才能   心理   运用   新闻   心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