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闻采访的实施与运作

第3章 新闻采访的实施与运作
新闻采访的第一阶段,只是处于采访活动的准备阶段,或称为意志行为的决定阶段。采访活动的第二、第三阶段才称得上是采访活动的实质阶段,或意志行为的执行阶段。   
《旧金山和约》本章要点:采访关系及方法分析、掌握提问技能、主持调查座谈、强化视听功能、强调当场笔录。 
第1节 访问关系及方法分析:
1、访问的关系分析:
访问是记者面对面地同采访对象打交道;从访问的双方来看,记者与采访对象都处于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中;访问是有目的的交谈;访问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分析1:“面对面”的交流车有利
从传播学理论上看,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有可能刺激所有的感官并使交流的对方同这种全身心的交流相呼应。记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作为采访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施展自己的聪舌尖上的童年
明才智,争取最佳的采访效果;“面对面”对记者素质也是一次严格的检验,如果记者的基本功不过硬,很快就会露出“马脚”,从而导致访问的失败。
分析2:“特定”的人际关系
从社会体理论上看,记者和采访对象构成了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松散型体关系。一方:要情况,要信息;一方:有情况,有信息;一方:是主导,是来“取得”材料‘一方:是谈话的主角,是来“提供”材料。一方面:可能会形成互感互动关系;一方面:可能形成不平衡关系。访问的成果如何,与这两种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很大的关系。
分析3:“有目的”的谈话 记者所需要的新闻素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被访问者的交谈获取的,访问中的“取”与“予”的矛盾,主要就是通过交谈来解决的。但采访决非闲聊,而是从职业的需要出发,从采访对象那里收集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它区别于其他谈话,这也是记者考虑访问方式和访问技巧的基本点。
分析汪天云4:“有限时间”的进行
根据新闻题材、篇幅的不同,访问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访问不能是
马拉松式的。一般情况下,记者应该在能够获取充足材料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访问时间。理想时间:30-60分钟。
2、访问的方法分析:
1、角类同
角类同:记者在对采访对象的访问中表现出交往的心态定位和行为定位。它的核心是记者身份的“浮动性”。记者在访问中的基本身份是记者,但记者的身份又将随着采访对象角的不同而“浮动”,表现出与采访对象角的类同。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角位置上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做到角类同,可以使记者与采访对象形成思想趋同和情感共鸣,促进访问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分析:社会学用“人们在众中所‘扮演’角和担当任务”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经常的交互关系。 记者出于职业的需要,要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打交道;在访问中,上至国家元首、专家名流,下至平民百姓、小商小贩,都有可能接触。 角类同中最需要克服的是“惧上心理”和“轻下心理”。 记者与采访对象是平等关系,没有上下之分。
2、话题投机
记者和访问对象共同关心和熟悉的话题,往往会引起谈话者心理上的“共鸣”,得到他们的接纳和认同。 记者与采访对象不仅要谈起来,而且最好能谈得热烈,能谈出记者需要的东西,能让双方都有所收获,这样才是一次成功的交流。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具备自己从事采访的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并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及其背景有尽可能多的了解。
3、掌握主动
记者在访问时要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要努力去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从传播学的意义来说,记者要善于控制谈话方向、内容、节奏;要善于察言观,及时调整自己的采访部署,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完成采访任务。 兖矿休闲网络
[案例]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她的采访技艺非常高超,会为采访对象布下陷阱,她的采访风格令人刮目相看:情绪化、咄咄逼人地逼问、持续时间长。法拉奇在采访当时的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得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当直接问他时,阮文绍矢口否认了这种传言。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了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
了上述问题的肯定答案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之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存款和住房,对吗?”
5:人物采访 
第2节 掌握提问技能
[]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说:“大约99%的新闻都是记者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新闻记者必须重视问、研究问、熟练的掌握问的技巧,才能提出问题,问出结果,问出事物的本质来。
1、提问的作用:
采访离不开提问。对于记者的提问,对方愿不愿意“打开话闸”,或者答不答、答多少、怎么答,直接取决于记者提问的水平。 采访的难度,主要就难在谈话的提问上。提问是记者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2、提问的特点:
1、问的对象:人物
每一个被采访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利益、立场、思想、感情、需要、动机、经历。因此,记者问的问题,一定要切合受采访人物的“这一个”特性。
2、问的实质:交流   
所提问题,要有利于双方语言、情感的互动。把问答变为交谈,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只有在双方构成一种开放心理、理解效应、互补关系的氛围中,才能获取有价值而又深入的信息。
3、问的目的:传播   
从职业的需要出发,通过问题,从采访对象那里收集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新闻材料。紧紧抓住新闻要素,满足大众新闻欲。
3、提问的基本原则
记者访问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提问不知从何问起; 提问大、空、泛,让对方无从
着手,很难回答; 机械地一问一答,双方难以形成交谈的气氛;当对方谈完一个问题后,记者提不出新的问题,经常冷场:对方侃侃而谈却又偏离主题,记者不能引导谈话;崩解剂 任意打断对方谈话,破坏对方谈兴和访问气氛。这里,就有一个提问的方式、方法和经验的问题。一般而言,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简洁:提问之前,记者要将所提问题与大段的新闻背景材料分开处理,要善于将问题设计得简短、明确。具体:记者在提问时应该按照报道主题的需要,将一个大的、总问题进行分解,化成若干个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地细细问清。 自然:记者要把所提的问题设计成讨论式的,努力营造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对方就容易把这些问题谈得自然、亲切、深刻。变化:改变单一、单调的提问形式,或封闭性或开放性,努力在采访对象身上获取更多的信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6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采访   记者   访问   对象   提问   问题   新闻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