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文化线路

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与申遗中的几个问题
林向
    内容提要:“蜀道”作为重要文化线路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有必要组织多学科的学术研究队伍对“蜀道”进行研究。本文从“蜀道”的含义、“蜀道”的路线、“蜀道”的文化保护以及“蜀道”的申遗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最终目的,未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也并不代表着蜀道保护、研究任务的结束,而是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使蜀道文化线路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建立起日常保护和监测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蜀道”;路线;文化保护;申遗
一、“蜀道”的含义问题
    先要为“蜀道”正名。“蜀道”一词为各类辞书如《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
等所不收。有的只收古乐府相和歌之名《蜀道难》,写过《蜀道难》的名人不少,早的如南
谷泉会议中心北朝时梁的简文帝、刘孝威,陈的阴铿等都有歌辞传世。到了唐代因大诗人李白名篇《蜀道
难》而闻名于世。《蜀道难》既是流行歌辞,“蜀道”一词必有来历。
    近查《四库全书》得“蜀道”2477条,与道路有关最早记载的是《后汉书·张霸传》。
张霸,成都人,官至会稽太守、颖川太守,老年任京官,卒时七十,“遗救诸子曰:今蜀道
阻远,不宜归全,可止此葬”,“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这里讲的“蜀”是成都,“蜀
道”是由中原的“人蜀之道”。此后“蜀道”一词不绝于书,但除“道路”义之外,还统指 
以蜀〔成都〕为代表的“地区”—“蜀地”,如《新唐书》有“蜀道米价腾涌”、《宋史》有“令蜀道织锦茵”等等的记载。
    现在提出的“蜀道”并非新词。首先指的也是“出人蜀地的道路”,第二也应有“地区”
的意思,因为既称为“蜀道文化线路”,按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次大会通过的
《文化线路宪章》,要包含沿线所在“地区”的文化和文物等等(详下节),这与我国自古以
来对“蜀道”一词的训话含义暗合。
    出人四川盆地的道路众多,不可能都来保护和申遗。我们认为“蜀道”应该是从号称
“十三朝古都”的西安通向“西南大都会”的成都的“官道”。它可能是从民间商旅通道升级为官道的;官道衰微后又可能退回成商旅通道。什么是“官道”?官道要由官府管理维护,
有官设的骚铺邮传,主要服务于军政人员、物资、信息的传输,同时也是商旅行进的主要干
道。我们要的是古今相承、长期使用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蜀道”。
    据此,人选的陕西境内的“蜀道”有:陈仓道、褒斜道、镜骆道、子午道。四川境内的
“蜀道”有:金牛道、嘉陵道、米仓道、荔枝道。
二、四川“蜀道”的路线问题
    四川境内“蜀道”有四条:
    1.“嘉陵道”,因其古老称为“故道”,又名“青泥道”、“散关道”、“北水路”。北接秦
岭上的“陈仓道”,人川后向南,陆路在古蔑萌〔昭化〕汇人“金牛道”;水路顺嘉陵江经间
中通向重庆方向。
    2.“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剑阁道”、“南栈道”、“四川官路”、“四川北路”。北接
汉中“褒斜道”,勉县烈金坝有“金牛骚”,向南经五丁峡、七盘关、龙门阁、明月峡人古茵
萌〔昭化〕;过剑门关,经梓撞、绵阳、德阳人成都。以上两道各朝代都曾设立释铺邮传、
路政管理。其路线为现代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等交通干线承袭。
    3.“米仓道”,又名“大竹路”、“巴岭路”。北接古兴元〔汉中南郑〕,相传当年萧何从
此道追韩信,向南过巴峪关、米仓关,到巴中、渠县,向西过间中,接剑阁道,人成都;向
南过合川、通渝州〔重庆〕,此路自古“并无邮递,释站马匹”,但为重要的军旅商道,明清
气辅成型时为川盐走私之道。现代南郑至南江的二南公路承袭此道。
    4.“荔枝道”,《方舆胜览》:“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骚伺涪陵由达州取西乡人子午谷至长
magma铸造模拟软件
安才三日,香俱未变。”不过对此道分歧较多,有称“洋万涪道”,由涪陵、万州、宣汉、
越大巴山到西乡,取“子午道”人长安。又称“洋渠道”,由涪陵水道过重庆、合川到渠县,
接“米仓道”。据此,笔者认为“四川蜀道”当以“金牛道”含“嘉陵道”〔北段〕是主干为
是。试申述,供讨论。
    “四川蜀道—金牛道”在史前即有踪跻。早在新石器时代汉中盆地的宝山遗址与成都
平原的宝墩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因素。蜀道七盘关上有中子铺遗址,下山来有广元的张家
坡、邓家坪遗址,再下来蜀道上有绵阳的边堆山遗址,再下来进人蜀道目的地成都。成都平
原上的宝墩文化城址,与上面这些史前遗址的内容都显示有密切的文化往来,紧密的联
系。
    夏商周时期“蜀道”成为“贡道”,《禹贡》记梁州的“贡道”“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
逾于涌,人于渭,乱于河”,这是夏代即有“官道”的书证。交通路线存在的地下例证就是
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与汉中的成固铜器、陈仓故道附近宝鸡纸坊沟弛国墓地都有
惊人相同的遗物出土。前者被学者称为早期蜀文化,后者甚至被学者理解为“弛”与“蜀”
同族。而且,在陈仓故道一端的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曾记载有“伐蜀”、“克蜀”,
先周时是否取此道伐蜀,值得探索。东周时蜀王遣五丁迎石牛开路,“金牛道”从此扬名,
战国修整后的蜀道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秦军并由“蜀道”南下兼并巴蜀,并据此东
进兼并六国。
    秦末,汉高祖沿蜀道北攻关中而成就帝业,萧何督粮运于“故道”。秦汉时大量移民通
过金牛道,卓氏人蜀“夫妻推荤行”至蔑萌,即栈道通畅的明证。汉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
曾亲历此“蜀道”南下考察巴蜀西南夷,发出感叹道:“巴蜀亦沃野……然四塞,栈道千里,
无所不通,惟褒斜给毅其口。”陕西“陈仓道”上的《郁阁铭》和褒斜道上的《石门颂》,更
是这条“蜀道”干线的铁证。
    三国时诸葛亮对“金牛道”进行大规模扩建,在剑门立关置尉,修筑三十里长的阁道,
所以从此后人多惯称“金牛道”为“剑阁道”了。金牛道上不仅军旅商贾不断,也是主要的
战争通道,有学者统计,自公元212年到公元580年这368年间,有史书记载的重大战事就
有14次,即每26年就要打大仗,有些仗要连续打两三年,这些战争大都与“三国文化”
电影黑名单有关。
    剑阁道在唐代地位显赫。被唐人称为“全蜀之路必由”、“束咽喉于剑阁”。杜甫的人蜀
《石桓阁》诗:“蜀道多草花,江间饶奇石。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写的就是广元千佛
崖的古栈道。
    北宋剑阁道大盛。据明时《蜀中名胜记》载:达官贵人、文豪骚客、富商大贾、军旅将
领不绝于道。不过宋时的《北梦琐言》载“人有从剑门拾得裹漆文书,乃成都具狱案犊”,
看来大量行走的还有差役公人。有褒城县人窦充上书说:从凤州到剑门关有桥阁九万余间,
修整须大量木材,建言在道旁植树供应。宋代置“绵汉剑门巡检使”管理关道、收税,南宋
时茶商为避关税,改从成都经闻州沿嘉陵江到霞萌。至此,剑阁道由盛极而衰,南宋时阁道
败坏,曾经“细雨骑驴人剑门”的陆游在《自闻复还汉中次益昌》诗中则有“马经断栈危无
路”句,似乎也绕过了剑门关。
    元代整修剑阁道,添设释站,从汉中到成都的骚站在20个以上。明清时称为“四川北
路”、“四川官路”。军政官吏,公文传递“各释中尤以北路为最繁重”,清代从成都呈递公文
到北京,从此道换马不换人,约17一19天可到。
    民国时的北出四川的川陕公路、共和国时北出的宝成铁路、最近的高速公路……都是在
“陈仓道”、“金牛道”的线路基础上修建的,是名副其实的“现代版的蜀道”。
    鉴于上述事实,笔者认为从四力}而言,“金牛道”或“剑阁道”最符合我们要的古今
相承、长期使用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蜀道”。“金牛道”或“剑阁道”无疑应该是要“保护
与申遗”的“蜀道文化线路”中间的干线。
三、四川“蜀道”的文物保护问题
    首先是四川现存的“蜀道”线路本体的文物保护,要包括路面、道路设施、行道树木
等;同时包括位于蜀道道路上的关隘、铺释等遗址。散见各处的纤夫石、拦马墙、石凳、石
磨盘、饮马槽、井泉、拦马墙、拴马石孔等。
    广元市已发现的现存栈阁还有龙门栈阁、观音飞阁、清风飞阁3处遗迹。关隘有七盘
关、朝天关、飞仙关、天雄关、剑门关等5处。现存古镇有利州古城、昭化古城、剑阁古城
3处,铺骚30余处,古桥18处,渡口水释2处。这些是“蜀道”线路本体文物的重头,尤
其是木栈道孔、偏栈道和关隘,最为珍贵,已发现的务必严加保护,不宜轻易改装开发。未
发现的要进行文物细查,有些埋没的遗迹还要进行考古发掘,这些都可配合申遗作好规划,
分步实施。
    绵阳市现存与蜀道有关的文物主要集中在梓撞,比较有影响的有7处,即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水观音古蜀道遗迹、剑泉、送险亭遗址、望水亭石板道、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演武
铺等。这些“蜀道文化线路”本体的遗存十分珍贵,文物部门已着手保护,有的保护已斥巨
资,难能可贵。建议进一步清理登记保护,分批纳人省市“十二五”规划。四川还有其余5
市,相信也正在做清理保护工作。
    此外,蜀道沿线的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巫待保护。笔者提醒还有相关的另一些蜀
道文化的文物值得收集保护,如马具、轿子、背莞、脚码子、兵器、税票、“过所”〔通关文
书〕、族谱、老照片等等,这些也巫须抢救保护。
    四川“蜀道”上已经有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据初步统计:四川“蜀道”七市境内已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63处,其
中的剑门蜀道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罗家坝遗址、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皇泽寺摩
崖造像、南完摩崖造像、七曲山大庙、渠县汉阐等都是“四川蜀道国宝”,是最珍贵的文化
遗产。文保单位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地区
国家级
省级
市级县
南充
路易十四时代8
56
520
广元
4处(16个点)
22
220
绵阳
8
30
249
德阳
5
19
94
成都
26
76
353
达州
4处(10点)
25
332
巴中
4处(18点)
15
295
总计
59处
233
2063
2011浙江高考语文
这些都是“蜀道文化线路”的文化灵魂,如果失去了它们,“蜀道”就会只剩下躯壳,
我们要加倍的珍视和保护,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自然灾害会夺走它们,善良的人们会因无
知损毁它们,盗贼会牵挂它们,不当的建设也会对它们造成破坏。尤其是申遗出名之时,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5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蜀道   文化   保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