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堂小结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堂小结
第一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堂小结
1.理解集合的含义需把握三个关键词:(1)指定;(2)对象;(3)集在一起.把“指定的对象” 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所有被“指定的对象”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没有被“指定的对象”都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2.要理解和认识给定的集合需抓住“元素”,明确其元素是什么,有何性质.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一个.
3.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集合中的元素不重不漏;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集合与它的代表元素所采用的字母名称无关,而与代表元素的形式以及所具有的性质相关.有时要把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用列举法、图示法来表示,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第二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周国志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杨淑荣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学苑追艳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翁同龢日记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
的区别.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二)研探新知
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4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29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集合   学生   表示   元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