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第一讲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19世纪末创立的,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是表达数学知识、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对集合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作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运用.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运用集合的观点,不断加深对集合概念、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一、 考纲解读
1.考试内容:(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集合的基本运算。
2.考试要求:(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能用韦恩(V 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集合子集的补集。
二、知识网络
三、知识讲解: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的每一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个特征。
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出它是或者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 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也就是同一个元素在一个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 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的元素顺序无关。如集合}{c b a ,,与}{b a c ,,是同一个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任一元素a 与集合A 的关系是a A ∈与a A ∉二者必居其一。
(3)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将集合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用符号Φ表示。
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按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可将集合分为数集、点集及其它集合,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是数集与点集,这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4)集合的表示:集合有三种常用表示方法,它们是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V enn 图或数轴等)法。 为了书写和应用的方便,规定: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复数集记作 (文科不要求)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子集:如果集合A 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或者B A ⊇)。
(2)真子集:若A B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者B A ⊃)。
注:定义中暗含真子集的两个条件:i )A 是B 的子集,ii)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
(3) 集合的相等,对于集合A 、B ,如果A B ⊆且B A ⊆,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即若A 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都相同。
由集合子集定义易得:A A ⊆;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且B C ⊂,则A C ⊂。(传递性)
若集合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非空子集有2
1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结合分步计数原理解释)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
{|,A B x x A =∈ 且}x B ∈。图中蓝部分即为A 与B 的交集。
(2)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悬臂梁挠度计算公式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 或}x B ∈。
图中黄部分即为A 与B 的并集。
(3)补集:已知全集为U ,集合A U ⊆,由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集
说出来就过时合U 中的补集,记作U C A ,即U C A ={|,x x U ∈且}x A ∉。图中红
部分即为集合A 在集合U 中的补集。
全集: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叫做
全集,记作U 。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①,,()();A A A A B B A A B C A B C ===
②,,()();A A A A B B A A B C A B C ===
③,,,;U U A A A C U C U Φ=ΦΦ=Φ==Φ
④(),(),()U U U U A C A A C A U C C A A =Φ==  ;
⑤()()(),()()()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口诀:交之补等于补之并,并之补等于补之交
⑥A  B =A ⇔A B ⊆⇔A B B = 。(考试中常用到,应该熟练转化)
四、命题趋势
本单元内容属于工具性知识,高考每年对本部分内容都有考查,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考查有如下特点:
高考对集合的考查有两种主要形式:(1)直接考查集合的概念;(2)以集合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运用,从所涉及的知识点上来看,常与映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相联系,小题目综合化是近几年考试的特点。
(08年陕西卷(2),集合与方程结合;08全国卷Ⅱ(1),考察集合的运算;
07年陕西卷(2),集合与不等式结合;07全国卷Ⅰ(文科)(1),集合与不等式结合
06年陕西卷(1),集合与不等式结合;06全国卷ⅠⅡ(理科)(1),集合与不等式结合)
预测2010年高考仍会延续传统,题目会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会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
、基本方法和集合的载体作用上。
五、备考建议
1.集合作为高中数学的一种基本语言和数学表达工具,几乎每年为必考内容。其中集合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在备考时要注意:既要牢固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又要加强与其它数学知识的联系、突出集合的工具性。
2.本单元题目由浅入深配备了对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运算的训练题,然后是适度地加强了与函数、不等式的联系,注意了小题目的综合化,但严格控制难度,强化集合的载体作用。
六、例题讲析
题型1:集合的概念
例1:设集合|,,|,,2442k k M x x k Z N x x k Z ππππ⎧
⎧⎫⎫==+∈==+∈⎨⎬⎨⎬⎭⎭⎩
⎩则M 、N 之间的关系是(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世界机械发展史问题分析:判断集合间的关系,要从元素入手,对元素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寻异同。
问题解答:解法一:列举法:335,,,,,,44444M πππππ⎧⎫=--⎨⎬⎭⎩
, 335,,,,0,,,,,4244244N ππππππππ⎧⎫=---⎨⎬⎭⎩
,,M N ∴⊂选B 。 解法二:比较法:21|,|,244k k M x x k Z x x k Z πππ⎧⎧+⎫⎫==+∈==∈⎨⎬⎨⎬⎭⎭⎩⎩
2|,|,424k k N x x k Z x x k Z πππ⎧+⎫⎫⎧==+∈==∈⎨⎬⎨⎬⎭⎩⎭⎩
。∵,k Z ∈21k ∴+是奇数,而2k +仍是一个整数,∴M N ⊂,选B 。
解法三:数形结合法:把M N 、中的元素看成是以弧度为单位的角的集合,将其终边的平面直角系中的位置画出来,直观地看到M N 、的关系(如图1)选B 。
(图中蓝的部分为集合所包含的元素)
图1
知识总结:三种解法在把握集合元素特征上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法。方法一是采用列举法,使元素明朗化,方法二是从结构上的异同入手,分析整数的奇偶性,方法三是换一个角度看待元素,同时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直观明了。
例2:已知集合}}{
{2|1,,|1,A y y x x R B y y x x R ==+∈==+∈,则A B = (    ) A . (0,1),(1,2)  B. }{(0,1),(1,2)  C. }{|1y y ≥  D. }{|1,2y y y ==或
问题分析:集合A 、B 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 而不是实数对(),x y 。因此,A B 分别表示函数21(R),1(R)y x x y x x =+∈=+∈的值域,求A B  即求两个函数值域的交集。
问题解答:集合}}{{}}{{2|1,R |1,|1,R |R A y y x x y y B y y x x y y ==+∈=≥==+∈=∈,}}}{{
{|1|R |1A B y y y y y y ∴=≥∈=≥  。所以选C 。
知识总结:①本题易错选B ,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特性,而忽视了集合元素是什么。事实上A 、B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A 、B 是两个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所以,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看下面集合,有何不同? }}{{}}{{2222|1,|1,(,)|1,|1,A y y x B x y x C x y y x D x x x ==+==+==+==+
}}{{22(,)|1,,1.E x y y x x Z F y x ==+∈==+
例3.已知集合}}{{2
,,2,,,A a a b a b B a ac ac =++=,若A B =,则c 的值是          。 问题分析:要求c 的值,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以及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问题解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22,a b ac a b ac +=+=且 消去b 得:220a ac ac +-=,当0a =时,集合B
中的三个元素的均为零,与集合元素互异矛盾,0a ∴≠.2
120c c ∴+-=,解得1c =,这时集合B 中格致中学
三个元素又相同,1c ∴≠。
either的用法
(2)若222,20,a b ac a b ac b ac ac a +=+=--=且消去得:由(1)知0,a ≠2210c c ∴--=解得
1111,22
c c c =-≠=-或,又故。 知识总结:集合元素的三性是集合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失败。这需要养成解题后检验的习惯,以修正问题的结论。
题型2:集合间的关系
(文)例4:设集合}{|32,A a a n n Z ==+∈,集合}{
|31,B b b k k Z ==-∈,则集合A 、B 的关系是          。
问题分析:反映集合与集合关系的一系列概念,都是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定义的,因此,在判断集合间关系时,应回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去。
问题解答:任取,323(1)1()a A a n n n Z ∈=+=+-∈则。
,1,,n Z n Z a B A B ∈∴+∈∴∈⊆ 故。
又任取,313(1)2(),b B b k k k Z ∈=-=-+∈则
,1,,k Z k Z b A B A ∈∴-∈∴∈⊆ 故。
由上分析得出A B =。
知识总结:为了对集合的元素明晰特征,这里的关键是先对元素进行适当的变形,然后再推理。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常碰到的,必须予以重视。
(理)例4、对于函数y  = f  (x ),若f  (x ) = x ,则称x 为函数y = f  (x )的“不动点”;对于函数y  =
f  (x ),若f  [f  (x )] = x ,则称x 为函数y  = f  (x )的“稳定点”. 记函数y  = f  (x )为“不动点”和“稳定点”的集合分别为A 和B ;即A  = {x | f  (x ) = x },B  = {x | f  [f  (x )] = x }.
(1)求证A ⊆B ;
(2)若f  (x ) = ax 2 – 1 (a ∈R ,x ∈R ),且A =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问题分析:问题实质是方程问题,关键是利用方程理论借助集合思想分析求解,同时注意空集情况讨
论. 问题解答:(1)若A  =∅,则A ⊆B 显然成立.
若A ≠∅,设t ∈A ,则f  (t ) = t ,因此
f  [f  (t )] = f  (t ) = t ,则t ∈B ,从而A ⊆B .
(2)A 中元素是方程f  (x ) = x ,即ax 2 – 1 = x 的实根,由A ≠∅知a  = 0或⎩⎨
⎧≥+=∆≠0410a a , 则a ≥41-. 而B 中元素是方程f  [f  (x )] = x ,即a  (ax 2–1)2 – 1 = x ,整理得a 3x 4 – 2a 2x 2 – x  + a  – 1 = 0的实根. 由A ⊆B ,知上述方程左边含有因式ax 2 – x  – 1. 则方程可化为:(ax 2–x –1)·(a 2x 2+ax –a +1) = 0,因此,要A  = B 即要方程a 2x 2+ax –a +1=0 …………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2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集合   元素   问题   分析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