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
朱运枚李志强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4-0200-03
外语翻译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女性主义翻译观对传统译论的发展及叛逆的研究”,项目编号为12WHL21。
作者简介:朱运枚(1984—),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助教,湖南师范大学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李志强(1978—),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师,讲师,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要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批评琼斯矩阵
The Impact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 on Chinese Translation //Zhu Yunmei,Li Zhiq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feminism and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and it gives an overall statemen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western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 on Chinese translation through three aspects: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 started late in China,it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explor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feminist translation studies;translation theory;trans-
lation practice;translation criticism
1引言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话语及政治诉求,在众多新兴的翻译理论中异军突起。它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接受美学等众多理论的精髓,对传统西方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并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传到中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译界学者纷纷撰写文章传播其翻译理念,为国内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注入新鲜血液。在中国的文化语境磨练当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独特风格的翻译理论及实践。
2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19世纪开始在西欧与北美发展。最初,女性主义是一项为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旨在解构或推翻父权社会体系,批判女性的边缘化,为女性获取权利,并深入
探讨社会中女性弱势地位的贬低过程以及性别政治和权力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受“文化转向”的影响,女性主义者开始探讨权利与翻译的关系,力图解构或颠覆传统的评价语言和翻译的文化价值体系。长期以来,“女人”和“译者”同被归入话语权的底层,原作对于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相当于阳性于阴性的强势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人低于男人。人们习惯于用“不忠实的美人”的隐喻来看待翻译,规定翻译与女性的角。在有些国家里,甚至认为男性天生适合从事创作,女性天生适合从
事翻译。女性主义者对于特别身份的关注,不仅有利于追寻女性所失去的身份和文本,而且有助于对充满意识形态彩的文本翻译的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认为,传统译论歧视译本和译者,尤其包含对女性的歧视。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的女性,译本的地位低于原作,如同父权制度下受压迫的女性。翻译被看作是男女之间的婚姻契约,妻子和译文必须忠实于原配,否则就罪责难逃,而丈夫则不受此契约的约束。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力图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要求重新审视译本和原作的关系,主张译本要和原文享有相同的地位。同时,她认为翻译不只是具体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由更广阔的意识形态构成。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解释和界定了传统译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其主要观点为:(1)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标准,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预和改写,主要体现在以“补充(supplementing )”“加前言与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和“劫持(hijacking )”等“重写”策略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2)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女权主义翻译研究强调译者的存在,认为译者有权改造、操纵甚至占有原文;(3)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重新思考文本和翻译,译者和原作者,不同性别译者都应享有同等的地位。
3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朱虹教授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中国,但是当时学术界的关注甚少,直到21世纪初才陆陆续续有学者探索女性主义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国期刊网上
20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Total.304
February 2015(A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04期2015年2月(上)
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共发表了300多篇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论文,其中近200篇学术期刊,100来篇优秀硕博士论文,及部分新近出版的译著和专著,所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对女性主义翻
译理论的译介和实践文本的研究、及对其思想局限性的研究。总的来说,国内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主要呈以下特点。
1)研究起步晚,发展快。1999年,范文美在文章《自由女性、互文关系和翻译》首次提到译者性别影响跨文化翻译。2000年,廖七一编写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初步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2001年,许宝强、袁伟的《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论文集中收译了谢莉·赛蒙的《翻译中的性别》,开始了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译介。但2002年才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正式开端。这一年,廖七一和潘文国分别撰写文章“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和“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正式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之后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达到一个小高潮,直到2003年共有11篇专门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的论文面世。2004年的《中国翻译》就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了专题讨论,有五篇代表性论文发表。2007年国内发表与此相关的论文50多篇,2011年100来篇,到2013年则有近200篇,研究呈现出迅速的增长趋势。
2)以理论评介为主,缺乏本土化的实践研究。受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和“忠实”翻译原则的影响,同时中国缺乏西方意义的女性解放运动,妇女从未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因此中国的译者和译论研究者未能像西方译者和译论研究者一样具备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历和意识觉悟,不能自觉地将性别同翻译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中国译界对性别视角的讨论主要还是从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入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论文集中在全面概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来源,内涵
以及策略,大都以介绍为主,缺乏本土化的实践研究。
4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
纵观国内发表、出版的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刊物和专著,可从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方面来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
国内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整体介绍,包括它的起源、性质、发展及其影响。葛校琴在《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2003)中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及女性主义翻译的解构主义理论来源,最后指出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及对译学和文化批评的贡献。耿强在《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2004)中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理论背景及其主张,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中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最后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及对翻译的反思。胡作友、胡晓娟、李而闻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2013)中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及主要观点,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二、引入一些西方主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的思想。
朱思宜刘亚儒在《翻译与女性———读加拿大著名女权主义翻译者苏姗妮所著的<;双语人>》(2002)中详细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家苏姗妮·德·劳特宾尼尔·哈乌尔德及其著作,阐述了她的主要翻译观点,即:
翻译就是以女权主义的方式再改写,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认为女人都是天生的翻译家。2009年,李红玉分别撰文首先从翻译的本质、作为暴力的翻译、作为阅读的翻译和普遍意义上的翻译四个方面重现了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思想,然后从“作为‘她’的译者,作为‘转化’的翻译和从性别的本质主义到翻译的多元话语”三个方面评介了戈达尔德的翻译思想。三、突出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2005年,冯文坤在《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中通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谱系、女性构成性、女性阅读策略等方面来讨论译者的主体性。马福华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2008)中通过与传统译论下译者地位的对比,从理论上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同时通过引入译介学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在实践上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游晟则在《谁在翻译———女性主义译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2011)中指出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别的视角对传统译论中的原作与译作及作者与译者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并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做法过于偏激,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做法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其次,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国内的翻译批评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张景华在《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2004)中指出,由于女性主义流派众多,观点过于激进,并且把颠覆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作为终极目的,把非理性作为理性,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过于强调翻译中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了翻译活动的本质,也就不可避免地为各种
各样的批评留下了口实。濮海燕(2009)认为女性主义进入翻译研究后,人们对忠实的理解才跳出二元对立和父权思想的束缚,女性译者通过有意识的选材以及干涉主义翻译策略,跨越了传统“译者隐形”的界限,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并确立了女性主义的忠实观。郭丹则进一步对中西女性翻译观进行了比较,她在《中国特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朱虹译作为例》(2013)中通过对带有明显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译家朱虹及其译作的分析,得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原本过激的翻译理论及其翻译策略在中国都更加圆润柔和,淡化了原本强烈的政治意图,更多的体现出女性的感性与细腻。内科学
海风移动虽然国内译界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女性译者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努力体现其性别意识。在分别对女性译者孔慧怡和朱虹的访谈中,孔慧怡指出作为女译者她更倾向于选择女作者的作品,因为翻译同性别作者的作品能给她带来“每一个细胞都投入的感觉”。朱虹也坦言她翻译选材的标准是:作者是女性,作品写的是女人,而且在翻译前她会反复阅读原作,从女人的角度写女人。她觉得翻译女作家的作品时自己能更加投入,更能体会和把握女作者的感受。当然还有一些
20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在合作中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合作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民主、活跃氛围中,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让学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而使自我意识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增强,他们重新整合思想的机会增加,也拓宽了视野。
8重视阅读写作,增强自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很好途径。老师根据学生情况,给学生推荐课外英语读物,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课堂展示课外阅读。老师做听众,课堂组织者让英语口语不错的学生担任,然后叫部分学生在课堂共同分享各种阅读书目,介绍大意,交流学习心得感言,欣赏阅读中的好句好段落。整堂课学生是主体,完全归还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这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又能增长见识。课外生生间作文批改也是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小组内学生积极性很高,相互批阅他人的作文,发现错误,主动划出问题,相互讨论修改错误,然后返回本人,本人看到错误,认识并改正错误,小组归纳作文里存在的问题及纠错后的句子表达,形成书面形式反馈,最后老师集中点评问题,效果不错。这种方式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行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体现自我选择,自我促进和自我成长。9结语
在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已被提到了十分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中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高速的知识更替,与时俱进,在未来发展中成就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师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学生的理想自主学习,真正落实“乐学”、“会学”和“博学”,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2]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9).
[3]陈凤丽,龚鸣敏.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J].江汉论坛,2006(330).
[4]黄谨.合作学习理论介绍[EB/OL].人教网,2007-04-16[2014-11-3
0].www.pep/gzyw/jszx/syqfc/zhzyzx/zygx/kglw/200704/t2 0070416_389939.htm.
[5]Ricky Lower&Francesca Target.帮助学生自主学英语[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7.
编辑李少华
著名的女性翻译家,如冰心、赵萝蕤、杨苡、杨必等,她们在翻译实践中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女性独有的特点,比如在翻译风格上比男性译家更温婉、更细腻,更善于描写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女性和儿童的心理。
5结语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为中国译界带来的思考和探索方兴未艾,该理论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考传统翻译理论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国内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实践亟待加强,对中国具有女性主义意识译者的系统研究,及这些译者的翻译有何特点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Flotow,Luise Von.Translation and Gender:Translating in the"Era of
Feminis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4.
[2]Simon,Sherry.Gender in Translation:Culture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London:Routledge,1996.
[3]冯文坤.舞者,还是舞?——
—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6-110.
[4]葛校琴.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J].外语研究,2003(6):35-38.
[5]郭丹.中国特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以朱虹译作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6]胡作友,胡晓娟,李而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学术
界,2013(3):152-160.[7]李红玉.斯皮瓦克翻译思想探究[J].中国翻译,2009(2):12-16.
[8]李红玉.女性主义翻译的先锋——
—芭芭拉·戈达尔德[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2):62-67.
[9]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0]廖七一.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2):106-109.
[11]刘亚儒.翻译与女性——
—读加拿大著名女权主义翻译者苏姗妮所著的《双语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11-16. [12]马福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J].重庆科技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6-137.
[13]穆雷,孔慧怡.翻译界:男性的一统天下?——
—香港女翻译家孔慧怡博士访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108-111.
[14]穆雷.翻译与女性文学——
—朱虹教授访谈录[J].外国语言文学, 2003(1):41-44.
[15]耿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3):56-58.
销售利润率
[16]潘文国.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
—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J].中国翻译,2002(1):13-17.
[17]濮海燕.女性主义干预下翻译的忠实[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
009.
[18]许宝强,袁伟.语言与翻译的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19]游晟.谁在翻译?——
女性主义译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9-83.
[20]张景华.女性主义对传统议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J].中国翻译,
2004(4):20-25.
编辑李少华
外语翻译
(上接第189页)
20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5:2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1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女性主义   研究   理论   译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