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财政对教育科技发展的促进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科技发展的促进
摘要:我国财政对教育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能从三个方面清晰的分析了解,一是对中央财政支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现状的分析。具体体现在注重“保基本”,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注重“补短板”,着力支持解决突出问题;注重“提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促公平”,保障特殊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对我国高校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经济型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分析。建议努力做到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发展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提高学校的管理者对财政支出的管理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三是对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得出结论:应该加大对科技、教育投人力度的同时,加快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科技教育事业之间的财政关系实现振兴财目标。
关键字:城乡义务教育 高校项目支出预算 政府财政投资分配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具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其中,我对财政加快文教发展做了以下思考。
一、中央财政支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现状及分析
2015年,中央财政按照“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公平”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注重“保基本”,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安排1051亿元,支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将校舍单位面积维修改造补助标准统一提高200元,达到中部地区每平方米800元、西部地区每平方米900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北方取暖地区学校补助标准。全国约1.1亿名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小学一年级新生可以获得正版字典,中西部地区约12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全国约2944万名城市学生享受免学杂费政策或相应补助。
二)是注重“补短板”,着力支持解决突出问题。安排330亿元,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安排200.6亿元,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约促销策略分析3320万名。
)是注重“提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安排57.3亿元,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扩充
乡村教师队伍,并提高工资性补助标准4000元,达到西部地区年人均3.1万元、中部地区年人均2.8万元。安排20亿元,继续实施国培计划,重点聚焦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安排3.34亿元,继续支持各地选派优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是注重“促公平”,保障特殊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安排114.49亿元,支持地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安排6.7亿元,单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年生均4000元。安排4.1亿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基本的教学和康复设备、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开展“医教结合”区域实验试点等。
                      1 教育支出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教育支出(亿元)
12550.0
16497.3
21242.1
22001.8
2488.22
26420.58
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13.9
15.1
16.8
15.7
4.16
4.15
财政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一国财政教育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我国多年来在重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初级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是因为教育规模仍然偏低,而且教育经费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分布的初级结构也不尽合理。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教育的人均教育经费之比的共同特征是逐级升高,但极差则随着经济的发达程度成反向关系,即经济越发达,极差越小,各级教育经费的极差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比较大,高收入国家初级教育经费与高级教育经费之比为12.2,而低收入国家则高达112.2,中国各级教育经费与高级教育经费之差则高世界水平。三级教育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差距的大小与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成反向关系,我国过去差距较大的这种状况,从客观方面说,同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水平低下而且接受初级教育的生源众多有直接关系;但从政策方面说,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迟滞以及长期忽视初级教育投入的倾向,也难辞其咎。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和教育经费初级结构失调,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和效益。但这种差距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逐步化解,经过多年的努力,由于政府大力加大初级教育的投入,对缩小差距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教育投入的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
    二、我国高校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经济型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院校的财政管理工作中,最终项目支出的审核结果是否能通过决定了教育事业财政支出能否落实到位。为了避免国有或者公共教育财政资金的流失,避免影响到相关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对于学生长期的培养工作,实施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应做到有步可循。财政项目支出应该实施预算执行性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的有关高等院校的财政管理工作中,最终羡慕支出的审核结果是否能通过决定了教育事业财政支出能否落实到位。财政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性分析需要研究相关预算控制理论。
我建议从一下3个方面更好地完成我国高等院校的相关财政管理工作,并最大可能杜绝由此引发的经济性问题。
    一)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
    在进行有关学校财政管理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表态上,应赋予真正从事者支出预算的话语权。重视学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培养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从事着的职业道德,提升财政支出管理工作,减少各种相关问题。
    二)发展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财政支出管理具体的时间工作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前进,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条理性。因此,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思想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高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较大程度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自身的公信力和信誉程度,获得广大师生的肯定,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校的财政支出效率。具备一个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要。来获得广大师生的肯定,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校的财政支出效率。
    三)提高学校的管理者对财政支出的管理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管理人员重视高校财政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是提高我国高校财政支出效率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
    三、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电信八大基地在我国财政经济理论的研究中有关于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甚明晰。本文对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政府财政的角度解析,并探讨如何振兴政府财政。
    )政府财政:科技、教育的主要“经济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中的经济基础依托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来源于政府的财力投入和财政政策的支持。科技、教育事业活动作为公共物品,无法从市场的提供有效解决科教发展必需的物质需求。
    教育具有相当大的溢出效应,需要大量政府财政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教育得到政府资助有利于改善社会水平。一国科技发展以政府财政为重要经济基础。政府财政提供的资金应该用于优化外部环境。科学技术的外溢效应使收益与其成本不对称,产权容易受到侵犯。此外,当代政府有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的重要职责。微观领域中创造巨额的物质财富的科学技术给各微观主体带来巨额的利益。但是,私人部门出于对投资回报率和投资风险的考虑,无法长周期投资。宏观中,一过科技发展的“地基”是基础科学研究。但是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很难直接创造生产经济效益。
    为了改善公平和解决其外部效应,满足基本的社会公共需要,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财政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家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中,科技与教育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在具备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及教育体系带来的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科技、教育:现代社会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前,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此相适应,并发展成根植与相应的不同经济基础的政府财政制度安排和财政收支结构。
1)科技、教育将成为现代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 
    科技、教育将成为现代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至少有2/3是由于广泛采用了新的科技成果。 70年代日本的汽车与电子产品,开始涌入西方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硅谷开始改变世界。
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变成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振兴政府财政,以经济为基础提高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力。
    现代经济的财政意义在于:从财政收人方面来看,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供充足的财
源。因而,建立起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以保持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现代政府财政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现代政府财政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其主要依托。
2)将科技、教育作为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
    我国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发展经验已经证明,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和健全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滥用的基础之上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萧红的女儿,加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科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和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为中心的,而不是不考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基础来实现财政经济发展目标的。改革开放以来,为缩小与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我国不仅十分重视发展科技、教育,而且通过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碳炔发展新兴产业。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强
了后劲,也为财政收人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工业总产值的四成,新产品税利已占工业税利的10%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每年新增财政收人在汤炳正1000亿元以上,其中新兴产业和新产品开发所提供的税收占较大比重。
    上述分析可知,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对于政府财政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在世纪交替时期要靠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来完成由尚未完全工业化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任务,使政府财政摆脱目前的困境局面。
    总之,我国财政经济的持续增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离不开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政府财力和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9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财政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