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中国,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
  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
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其具体目标如下: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边缘化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我心中的邓稼先”这一话题导入。学生交流资料,谈自己心目中的邓稼先,,老师适时点出“常人眼中的邓稼先”特点所在,那么科学家眼中的邓稼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振宁的《邓稼先》,共同揭开这个谜底。
二、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组织微阵列
    学生为标题寻合适的修饰语,如:伟大、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对文章6个部分进行抽签选择,组员用5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① 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邓稼先   ③ 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 作者的情感
          ⑤ 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 评价邓稼先
  3、课文六部分间是否可以调换顺序?如果不能,你能试着出它们的联系吗?
    学生合作研讨,教师点拨:
             ③补充、延伸和扩展
   ①引子 ②经历贡献 ④从另一角度扩展 ⑥总结
             ⑤具体化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中国男子体操>鼠伤寒沙门氏菌  1、学习第三部分
   ⑴ 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宁波px事件
     点名回答:
     奥本海默──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直诚坦白,从不骄人……
   ⑵ 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同桌间两两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重点写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其作用是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⑶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小组内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vtp
    ①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 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⑷ 邓稼先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我们的祖国有千万个像邓稼先一样的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你还知道谁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2、学习第五部分
   ⑴ 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⑵ 自由研读,提出理解中的疑难。
    学生提出的疑难可能有:
    ① 作者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② “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不知道邓稼先……手有没有颤抖”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③ 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师生共同探究:
    ①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散文家李晔的名篇,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文中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在于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② 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这两句话以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
    ③ “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⑶ 资料延伸
     这一部分中邓稼先一句“我不能走”,将自己的赤子之心解剖在了人民面前。其实,象文中的例子在邓稼先身上还有很多,比如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他,在核武器插、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总是站在操作人员身边;再如,一次航投实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他也因此肝脏被损、骨髓中侵入放射物。当身患癌症的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时,却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会来得这么快。”这些不禁让我们想起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2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8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部分   中国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