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邓稼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三、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东北风摄影大漠铸利剑,沙场砺精兵。在内蒙古草原深处的练兵场上。现代化的中国军队以崭新面貌亮相,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正以军事强国的姿态站在世界的舞台,中国人民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正是中国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铁的脊梁”,中国才能铸造今日的辉煌。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铁的脊梁”,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三是要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屏显学习目标)
四、了解背景,识记字词。
1、两弹一星
2、邓稼先和杨振宁
他俩是同学、老乡、朋友,深厚的友情、爱国的情感把他们紧密连在一起。杨振宁正是从一位科学家,一个好朋友的角度来写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3、检查字词预习。
三、速读全文,理清思路。
1、如果把这篇散文看成一部壮美的“史诗”,那么小标题就是它的“诗眼”。请同学们速读课
文,结合全文内容,看看本文的六个小标题,说说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屏显速读法)。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三种拟写小标题的方法:对比  引用  质疑
2、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先对比历史?请大家朗读这段中国任人宰割的百年历史。
总结:突出他的贡献巨大。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阅兵式不仅仅是庆祝解放军生日,也是在展示军事力量,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邓稼先正是在国防武器的尖端领域创造了奇迹。
3、如果说对比历史是为了突出在巨大转变中邓稼先的贡献,那么对比他和奥本海默,意在何为呢?小组讨论。
总结:表现他的忠厚平实,他是最具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4、倘使奥本海默在中国,可以在时期领导成功研制么?
总结:我们爱真理,但我们更尊重别人。我想,也正是因为尊重别人,朴实无私,邓稼先
才能在中说服同事,成功研制。
四、精读品评,领悟崇高。
1、“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之无愧。在好友杨振宁眼里,他是怎样一个人?大家都是怎么评价邓稼先的?请同学们从第二部分筛选出评价。
生勾划相关语句,齐读读赞语,热情赞美邓稼先吧!(师生齐读)
2、其它部分还有没有对邓稼先评价的语段?请朗读分享。
第三部分: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六部分唁电中的话均是评价:稼先为人忠诚纯正……
3、走近名人,就是走进不朽的乐章;走近名人,就是走进纯洁的心灵;走近名人,就是走
近崇高的理想。请同学们精读这些评价,尝试用多种形式品评邓稼先的崇高品格。(屏显方法指导:精读法,就是对文本中的经典语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聚焦人物身上的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品评形式:(1)深情朗读文中赞美句段(2)提炼词语评价(3)写对联 (4)拟颁奖词等)
生精读课文,根据要求品评语言,后全班交流。
4、是啊,鲜为人知是研究工作保密的需要,尽管邓稼先默默无闻,但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先锋,他为祖国的巨变奠基,在蓬断草枯的戈壁滩奋战,让我们深入戈壁,深入了解这颗民族之星艰苦的奉献!请同学们默读《吊古战场文》,看看这是怎样的实验环境。
引导有感情朗读。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
五、小结全文,启发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正因为有一批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共产党,我们的五星红旗才能高高飘扬,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
盛,我们才能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播放视频)!聆听昂扬向上的歌曲,感受他们的丰功伟绩!
《邓稼先》学情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学习之前,对于课文内容的预习也有了一定的方向。但为了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读了一遍课文后对学生的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发现学生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
    ⑴了解背景知识:①了解邓稼先及他对中国的贡献;②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③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④了解课文的一些专业术语;⑤邓稼先拥有怎样的意志和情怀;⑥作者写邓稼先事迹的目的;⑦邓稼先研究的过程。
    ⑵文章的内容: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软暴力将被严惩    ⑶梳理写作思路:①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内容,扫清文字障碍。②课文用的写作方法?
    ⑷文章的选材:为什么介绍邓稼先都是从小事介绍的?
    由此可知,学生知识面比较单一,而且尚未接触物理学科,对作者杨振宁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有指导性地让学生搜集的关资料;同时也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感情朗读酝酿情感。
《邓稼先》教学效果分析
初读这篇课文觉得比较枯燥,课文分六个部分,分别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功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远的骄傲》,粗粗看各个部分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不知道该怎么去联系,这样上课的时候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投入、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为此,课堂上我试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六部分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思考了作者拟题的方法和内容上的联系后,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一点,学生的讨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学生速读、精读相结合,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有感情朗读穿插其中,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品评人物品质是本文的一个重点,运用多种方式来品评则是我设计的一个难点。不同梯度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也算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比较好的体现,效果达到了课前的预期。学生有所感受,但是不善于运用准确到位的表达,教学效果不够深入,有点浮于表面。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效果比较差,没有及时的跟进,缺少到位的肯定,比较汗颜。
《邓稼先》教材分析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
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③文章语言很有特,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邓嫁先》课后评测
一、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邓稼先做了许多评价,就品行(性格为人等)方面措词不下十种,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
二、阅读课文“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1.在原文上出排比句并摘抄下来。
答:icmp
2.《吊古战场文》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引用此文想表现什么?
答:
3.作者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答:
4.这一部分文字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
5.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一部分人会对邓稼先的事迹嗤之以鼻,认为不值得。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答:鼻尖雕塑
《邓稼先》教学反思
    一课时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研读了本文,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优秀的中国脊梁——邓稼先,有了不少收获,亦存在着遗憾之处,课后静心思索了许久,现总结如下:
硫酸铝钾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课堂中,落实了对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对作者思路的理解。
    2.有效地进行了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及鉴赏能,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直接。
    3.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5.思想教育有了依托,学生的感悟比较直接。
只有正确认识到不足,才能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进步,有所突破。对于以下几点,本节课的教学存在不足:1.对于散文传记这种文体,学生刚接触,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而1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他们还需要引导,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趣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后的教学之路还需脚踏实地,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深入文本,深入学生,让教更得当,学更有效!
《邓稼先》课标分析
  邓稼先作为在中国历史性重大变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其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了解了邓稼先,理解了邓稼先,才能很好地执行语文教科书中的指导思想,即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的四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8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中国   学习   阅读   了解   思路   方法   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