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论文

BIM+智能化建筑
斯蒂文斯一.BIM技术
1.1 BIM的含义
王克礼
1.2 BIM的目的
1.3 BIM的特点
1.4“BIM+”的种类
1.5 BIM的应用现状
二.智能化建筑
2.1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无用师卷2.2智能化建筑的优势
2.3 智能化建筑的现状
三.BIM+智能化建筑
3.1“BIM+智能化建筑”在设计上的应用
3.2“BIM+智能化建筑”在施工上的应用
中国红十字会尴尬现状四.结论
摘要
  随着BIM应用逐步走向深入,单纯应用BIM的项目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将BIM与其他先进技术集成或与应用系统集成,以期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BIM是什么?“BIM+”又是什么?以及接下来要介绍的“BIM+智能化建筑”又有何价值?接下来容我一一介绍。
关键字:BIM, BIM+, 智能化建筑
一、BIM技术
1.1 BIM的含义
家庭生活指南
  由于我国对BIM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里暂时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1]
1.2 BIM的目的
  BIM的主要目的是作用于工程管理,打破以前工程管理信息相对独立的问题并建立联系。传统工程管理的方式,管理信息是相互独立的,各方和投资建设方的关系为单一映射,彼此之间无交叉联系或联系不密切,数据信息共享过程有延迟,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管理问题常常影响项目进度。管理模式采取的是过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模式。尽管有合同约定,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也明确,但是由于各专业设计图纸都是独自完成未进行交叉会审,设计阶段图纸往往有很多问题,延后到现场施工时会造成不断的变更,问题大的还可能违反规范出现设计事故。即使施工准备阶段有深化设计,也只是在二维图纸上解决,无法从
空间上协调排布管线设备等。而使用BIM技术进行BIM信息化工程管理可以将参与各方人员统筹到一个平台下,通过模型信息的状况反应项目进度,获得相应权限的参与方可以通过BIM管理平台直接快速地查看到项目,小问题尽量在小范围和线上平台解决,重大问题需要沟通的可以快速发起组织有关参与方参与项目协调会议,及时解决问题。BIM适用于设计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保证项目优化在前施工在后。根据虚拟现实的技术,将传统项目的过程中控制模式转变为事前判断控制模式,将事后监督模式转变为事中监督模式。
1.3 BIM的特点
  BIM有五个特点:①可视化,BIM提供可视化的思路,改变以往建筑设计效果图只是体现设计意图的表现而不具有真实建造的意义的思路,而形成一种三维直观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我们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有可视化的结果,比如:效果图的展示,报表的生成,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决策都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效果更直观。②模拟性,BIM技术不仅能模拟出建筑物模型,还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东西进行模拟,比如:紧急疏散模拟、实际施工模拟等。通过对施工设计的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从而减少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成本
的损耗。③协调性,要建筑一座建筑物,需要各个工作单位的配合,当然也就离不开沟通。如果在项目的进展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就需要协调有关参与方一起查和解决问题,但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BIM技术可以在建筑物建造各阶段通过虚拟建造的手段对各专业的设计问题提前预判,小问题小范围解决,重要问题重点协调,同时借用可视化特性减少沟通成本及时解决问题。④优化性,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基于BIM技术可以对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⑤可出图性,BIM技术通过对建筑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出如下图纸:(1)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1.4 “BIM+”的种类
  正如导读所言,随着BIM应用逐步走向深入,单纯应用BIM的项目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将BIM与其他先进技术集成或与应用系统集成,以期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这就是“BIM+”,“BIM+”主要与九类技术相关联。①“BIM+PM”,PM是项目管理的英文缩写,在限
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工作。②“BIM+云计算”基于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和储存能力,将BIM应用中计算量大且复杂的工作转到云端,提高计算效率;将BIM模型及相关数据同步到云端,方便用户随时访问并与协作者共享。③“BIM+物联网”BIM技术发挥上层信息集成、交互、展示和管理的作用,而物联网技术承担底层信息感知、采集、传递、监控的功能。④“BIM+数字化加工”将BIM模型的数据转换成数字化加工所需的数字模型,制造设备可根据该模型进行数字化加工。目前,主要应用在预制混凝土板生产、管线预制加工和钢结构加工3个方面。⑤“BIM+智能型全站仪”将BIM模型带入施工现场,利用模型中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驱动智能型全站仪进行测量。基于智能型全站仪高效精确的放样定位功能,结合施工现场轴线、控制点及标高控制线,可高效快速地将设计成果在施工现场进行标定,实现精确的施工放样,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直观的施工指导。⑥“BIM+GIS”,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BIM+GIS”可使建模质量、分析精度、决策效率,控制成本方面显著提高。⑦“BIM+3D扫描”,BIM与3D扫描集成,将BIM模型与所对应的3D扫描模型进行对比,转化和协调,达到辅助工程质量检查、快速建模、减少返工的目的。⑧“BIM+虚拟现实”将BIM中任意相关信息整合到以建立的虚拟场景中,进行多维模型信息联合模拟。⑨“BIM+3D打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印”,BIM与3D打印的集成应用,主要在设计阶段利用3D打印机打印BIM模型,供展示、模拟;或打印实体构件和整体建筑,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1.5 BIM应用现状
  美国是较早启动BIM的国家,BIM研究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2012年工程建设行业采用BIM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长到2012的71%,其中74%的承包商已经在实施BIM。2011年新加坡BCA与政府部门合作,强制要求提交建筑、结构与机电BIM模型,并且最终在2015年前实现所有建筑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项目必须提交BIM模型的目标。香港房屋署自2006年起,以率先试用BIM,2009年发布BIM应用标准。2011年5月,我国住建部发布了《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2年1月,住建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宣告了中国BIM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式启动。前期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在BIM的科研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如清华大学通过研究,参考NBIMS,结合调研提出了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CBIMS)。随着企业各界对BIM的重视,对大学的BIM人才培养需求渐起,部分院校成立了BIM方向的工程硕士的培养。[2]
二、智能化建筑
2.1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1980年,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建筑,自此之后,“智能建筑”慢慢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智能建筑逐渐代替普通建筑成为我国的主要建筑形式。智能建筑,开始于典型建筑设备过程及通讯设备的自动化智能控制。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的更新,智能化建筑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建筑自动化,早期,智能化建筑被叫做弱电工程(ELV),人们常说的5A系统(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都可称作自动化建筑,这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初级阶段。②建筑信息化,自2000后,规范的完善、系统集成的应用,使智能化建筑进入发展阶段;2010年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智能化建筑具有平台化和信息集成的特点。③建筑智能化,BIM、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为智能化建筑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使智能化建筑制造的过程更加简便,分工更加明确,信息更加透明。
2.2智能化建筑的优势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建筑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节能性的要求。那智能化建筑又有何优势?①高效利用建筑面积,老式建筑按既定的要求,完成建造。而智能化
建筑根据用户的使用功能迅速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重新规划建筑。降低经济成本,节约土地,大大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②能源节约,传统建筑在空调、照明等的能耗极为严重。智能化建筑通过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根据能源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分配。③智能学习,建筑通过对人类的生活习惯进行记录,自动通断电。④更先进的灾难控制能力,优化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照度,拥有灵敏的传感器和高效的资源调控机。
2.3智能化建筑现状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在北京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可谓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茂大厦(88层)、深圳地王大厦(81层)、广州中信大厦(80层)等一批具有较高智能化程度的智能大厦。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大厦无论从建设标准还是从建设质量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都只能算是“准”智能大厦。然而,我国智能大厦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在21世纪,全世界智能大厦的40%将兴建在中国的大城市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部署和措施。目前国内智能小区和智能住宅正以不可阻挡的迅猛势头在全国普
遍展开,各种档次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正如雨后春笋般兴建在中国国内,其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位居全球之首。[3]
三、BIM+智能化建筑
3.1“BIM+智能化建筑”在设计上的应用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由于各专业设计图纸都是独立完成并且没有相互交叉审阅,设计图纸往往会出现大量问题,延后到现场施工时会造成不断的变更,问题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设计事故,使用“BIM+智能化建筑”技术,使各方人员统筹在一个平台下,通过模型信息的状况反应项目的进度,参与方还可以在管理平台下迅速查看项目,小问题在线上平台上解决,重大问题可以组织相关参与方开展会议,解决问题。此类问题有:各专业碰撞问题,净高控制问题,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问题,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问题,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问题等。其次,运用“BIM+建筑化建筑”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可以建立出相关图纸和相关改进方案,为设计提供更全面的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3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6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信息   设计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