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案 写作提升:审题与立意

《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
巧练笔·写作提升
慧眼观瞻,抓住关键——学习审题立意
写法导航:
审题,就是要抓住关键,弄清题旨。要善于抓住题干或给定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推敲琢磨,提炼归纳,透过文字表象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不要仅仅凭直觉就轻率动笔。重点思考,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应该如何界定,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一般而言,“审”得清楚,往往也就知道该“立”什么“意”了。
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材料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离题、偏题。在此前提下,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论。比如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话题,如果简单地说“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就不免空泛;而选定一个角度或划定某个范围(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当下具体的事情做起”),小切口,深挖掘,从特定的题材中体现主旨,才更容易谈得具体、深入。
立意还应该体现独特性,要设法写出一个独特的“我”——我的情感态度、我对问题的认识。总在文章中重复别人说滥了的观点,“立”的不是自己的“意”,缺少思考,只能流于俗套。确定独特的立意,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分析事理,并善于从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或习焉不察的现象中,开掘出新的意义,从而形成独特见解。
高分策略
范文1
老杨小胡面店
加尔文教清晨,老杨面店刚开门,一阵清香便从店里传了出来,这是胡“师傅”又在“训练”了。
胡“师傅”自然姓胡,“师傅”之称却透着客气;一个连油盐酱醋都调不好味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师傅”?大概是他这未来接班人的地位谁也动摇不了,故也勉强算得上“师傅”。
今天来吃面的客人挺多。“快快快!”老杨忙得四脚朝天,小胡便在一旁给他打下手。
“喂喂,油多了!”“这汤咸死了,你放了多少盐!”老杨的责怪声响彻厨房,小胡也只得在一
旁任凭老杨数落。有老杨这个“老面匠”在,生意虽然不成问题,但徒弟终究成不了气候。老杨有些着急。这天顾客不如往常那么多。烧好了水,洗好了锅,老杨正准备给徒弟“上上课”,却瞥见小胡在一旁剪起了纸。老杨窝着一肚子火:“干吗呢!还不快来擀面,你这个样子,边都没摸到!”小胡颇有些郁闷,对着老杨撇撇嘴,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咽了下去。
然而,不知怎么回事,店里的顾客渐渐不如以前多了。老杨疑心是徒弟的表现坏了大事。他拉住客人,问:“面不好吃吗?”“没有,但吃起来总觉得怪怪的,有点不舒服。”客人回答道。“哪里不舒服?”老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胡在一旁偷笑:“这条街改造了,最近焕然一新,只有我们店铺还是老样子。屋子漆成灰,桌椅摆放得又那么挤,这么压抑,肯定让人不舒服呀!多增点彩就行了。”他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剪纸画贴在墙上,“还有厨房的窗户,正对着桌椅,烟气都冲到脸上来了,客人不呛才怪。”老杨看着小胡手里精巧的剪纸画,再看看厨房里的调料罐和大锅,若有所思:“行!就按你说的办吧。”
朴素的老面,配上青花瓷的碗,素净又优雅;店里的桌子减了三四张,既不拥挤又便于清扫;厨房换上了整面的玻璃墙,食客可以看到食材和烹饪过程。真别说,这屋子经小胡一
改造,立马就有模有样了。这还不够,这天早上,老杨和面的时候冷不丁发现旁边多了一台摄像机,小胡说要把视频发到网上去。
没过多久,老杨发现来店里的小年轻多了。他们说是来“打卡”网红店的,吃完都说这小店其貌不扬却不负盛名。
老杨对小胡简直佩服得不行。这天,他对小胡说:“我原以为面只要做得好吃,客人就会喜欢。我还以为你小子整天不务正业。看来,我这个老脑筋、急性子的老杨需要你来调和调和了。”
“我也得你这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师傅来改造改造呀!”小胡摸摸头,也笑了。
“从今天起,这是一家全新的店铺了,‘老杨小胡面店’。”老杨捋了捋胡子,“得了!赶紧再烧盆水去!”
陕西百年不遇洪水真题再现:
火药爆炸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参考立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共融相生”等。
本文亮点:
亮点一:切题,紧抓关键词。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本文非常切题,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切合了材料中的“物各有性”。老杨是老一辈人,性格急躁,思想保守;小胡是新一代人,性格沉静,思想新潮。两个人各有特性,差异明显。
二是切合了材料的关键词“调和”。“调和”意味着,优势互补,携手合作,师徒“调和调和”“改造改造”的对话透着融合;店因“调和”而出新,新店面环境宜人,旧的风味犹存,招牌从“老杨面店”改换成“老杨小胡面店”可作为佐证。
亮点二:扣题,化于无形。
扣题追求的是“化于无形”的效果。本文的主体情节是面店的经营,它是紧扣题意“调和”展开的,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表层物化的“调和”。在经营用具上有面质与餐具的调和,在经营环境上有底与装饰的调和,在经营空间上有客容量与舒适度的调和,在经营场所上有通与透的调和,在经营模式上有线下与线上的调和。
二是深层认识的“调和”。在经营思想上有传统与现代的调和,在经营思路上有守成(旧)与创新的调和,在经营理念上有“以面为本”与“以人(食客)为本”的调和、“吃得可口”与“吃得舒服”的调和、“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的调和。
亮点三:点题,意趣盎然。余粮收集制
记叙文的题意可以“点化”,但不宜“教化”。“点化”可以让人心有灵犀,会心额首,而“教化”常常使人大倒胃口,索然无味。本文的点题主要体现在结局部分的人物对话之中。从人物身份来看,两个人为一对师徒,均为当事草根,而非局外高人。从点化方式来看,是调侃式说笑,而非板着脸说教。师傅目睹面店变化,服气;徒弟耳闻做面真经,受教。全文
散发着烟火气,飘荡着生活味。师傅的“需要你来调和调和了”是明点,可谓放下了身段;徒弟的“得……师傅来改造改造呀”是暗点,可谓给足了面子。一呼一应,意趣盎然。
技法点拨1
抓住关键词语
重视审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必须认真审读材料,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推敲,分析材料的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的意思,最后概括命题者要表达的意图,弄清题意。
第一,准材料的关键词。任何材料都有命题者留下的“烙印”,不管如何隐蔽,只要你有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就能准确出。
第二,审准中心语的内涵和外延,行文始终不离中心语的意思。
第三,根据材料,确定观点。一是根据材料的感情倾向确定观点,二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确定观点,三是分析材料内容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确定观点,四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相似点确定观点。
范文2
英雄之名,时代之幸
张舒羽
经此疫情,“英雄”这个本应端坐在教科书上慈悲地俯视着我们的词语,以一种平和的姿态拂过耳鬓,流进心房;以一种缓慢但坚定的节奏,和生活共振,与时代齐歌。我们不由得想去探寻,什么是英雄?
我说,以岁月作为答案,将工作写成一首诗的人,是英雄。凉山的救火烈士,我们不曾忘却;战“疫”中的逆行者们,我们永怀感恩。他们或毅然追求死的荣光,或不悔前往和平年代的战场。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啊,在心底有着柔软的牵绊和记挂,但是当普通人穿上戎装,当普通人穿上白衣,肩上扛着的,就是一个天下。是担当,是信仰,让他们不惧生死,舍弃小我,从而成就大国与希望。英雄之名,他们自可承受。
我说,用坚强、正直、勇敢、仁慈融化平凡生活的人,是英雄。英雄不仅存在于生与死之间,也存在于寻常小事中。熙攘的小巷中那种追捕盗贼的速度,穿行的人中那个扶起老
人员定位系统人的身影,都诠释着英雄的含义。在艰辛的生活中不忘初心,记住为什么出发,做出于本心之事,申合于道德之义,就算不曾抵达,也是另一种无瑕。英雄之名,他们受之无愧。
我说,你我的萤烛之光,也能汇聚成朝阳。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千禧一代,肩负振兴中华之责,成为英雄,理应成为你我的航向。不一定要有鸿鹄之志,我们只需将理想之锚与社会、国家、人类相连,怀着改变世界的愿望,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将从此与我有关。满怀一腔孤勇,我们能否拼出一个光芒万丈的未来?我们将以毕生热血、满腔豪情作为回答。展望未来,我们的生命,定能与伟大有关。英雄之名,我们志在必得。
英雄不是冷漠而高不可攀的雕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喜,有怒,有哀,有惧。作为英雄,他们只是在责任面前斩断私欲,他们只是在万马齐喑时挺身而出,他们只是在平凡生活中坚持初心。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符号。承时代之命,担复兴之责,我们也一定能在以后的时间中,定义我们的英雄之名。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5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调和   材料   英雄   经营   徒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