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剂综述——精选推荐

乳剂综述
微乳剂综述
00
一、定义
微乳剂(Micro-emulsion 代码ME) 是由“水和与水不相溶的农药液体,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的、外观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流动的分散体系”。
微乳剂基本特性
农药微乳剂以水代替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减少了有机溶剂在制剂加工
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因此,微乳剂能够避免或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同时可提高或不降低农药的药效,被人们称为“绿”农药制剂。微乳剂产品具有以下的特性:
1、性质(1)外观透明均一的液体;(2)液滴细微,其半径在
0.01~0.1μm之间;(3)物理稳定性好,在规定的时间内透明,无沉淀;(4)导电率:水包油型的导
电率与水的相似或稍高,而 W/ O 型的则很低。最常见
的农药水乳剂绝大部分都是水包油型。
结晶紫2、优点(1)闪点高, 不燃不爆炸,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2)
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环境污染小,对生产和使用者毒性低;(3)乳状液的粒子超细微(0.01~0.1 μm),因此药效好;(4)水为基质,资源丰富价廉,成本低,包装容易,喷洒时臭味轻,对作物的药害明显减少;(5)由于体系中有大量水的存在,有时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会变混浊或发生分层;(6)乳化剂的用量要比相应的乳油多,在有机溶价格低时,微乳剂在加工、成本和稳定性等方
面就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也是微乳剂产品远少于乳油产品的原因之一,因此,
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
3、缺点(1)由于体系中有大量水的存在,有时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会变混浊或发生分层;(2)乳化剂的用量要比相应的乳油多,在有机溶价格低时,微乳剂在加工、成本和稳定性等方面就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也是微乳剂产品远
少于乳油产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3)用常规传统方法制备微乳剂虽然大都未使用极性溶剂,但是有些产品使用了大量的增溶
小毛孩夺宝奇缘
剂和乳化剂,对环境可能有潜在的影响。微乳剂中添加10%左右的增溶剂(主
四平师范学院
要为亲水性的直链或支链的醇、酮等),这些物质尽管急性毒性与二甲苯相当,但均为亲水性的极性溶剂,更易渗透到作物内部,同时也易于溶入农田和水源,要清除和分离,比苯类非极性溶剂更困难,慢性毒性不可忽视。一个值得注意
的动向是,我国目前已成为微乳剂生产品种最多的国家,而在国外,主要研究
和推广的品种是水乳剂,至今几乎没有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登记和推广微乳剂,在其国内微乳剂登记的产品也不是很多,可能也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因此,有必要对微乳剂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所以,在微乳剂的研究开发
中应尽可能扩大思路,避免大量使用常规的增溶剂和乳化剂,把微乳剂应用的
风险降低到最小。
二、微乳剂的基本组成
1、有效成分⑴种类和要求。配制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并非所有农
药品种都能配成微乳剂,对其可配性可进行预测: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稳定性
和防分解措施;②生物活性必须具有好的生物活性,不能因水的存在而影响药效;③农药原药的物性和含量最好是液态原药,若为粘稠或固体时,必须用溶解度大而不影响药效的溶剂溶解为液态后才能使用,原药含量高时,体系中油
东方论坛网性比例相对较小,有利于配制,乳化剂用量相对减少,成本降低,尤其是原药
质量,含量,必须稳定,这对保证产品制剂的质量也非常关键;原药在水中的
溶解度越小越好,最好不大于100mg/Kg;④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含量含量的
高低主要取决于制剂的药效,成本和配制的可行性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卫生
用微乳剂为0.1~2%,农用微乳剂为0.5~50%。
2、乳化剂乳化剂是关键的组分,是制备微乳剂的先决条件,选择不当,就不能制成透明的微乳状液体,必须进行细致的选择试验。微乳剂中的乳
化剂,常选用HLB值13以上具有强亲水性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亲油性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配。如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和烷基二
聚氧乙烯磺酸盐复配,作为微乳剂中乳化剂使用;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联苯
999外挂网酚聚氧乙烯醚等特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混用。作为拟
除虫菊酯或有机磷农药微乳剂中的乳化剂,其用量可以降低。选用适度浊点和
亲水亲油基团均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微乳剂的可溶化量。
由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配制微乳剂时情况不同,在试
验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非离于型表面活性剂:
①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环氧乙烷链节(EO)平均数来调节亲水亲油性。若要制备O/W
型微乳,平均EO数在10左右较合适;而平均数为8左右时,可制备
W/O型微乳;
②亲水亲油基团大小的影响。如果保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不变,增加分子中非极性基团和极性基团的大小,则CMC(临界胶束浓度)下
降.胶团聚集数增加,因而易形成微乳状液;
③亲水亲油性对温度非常敏感;
④分子中EO链节数分布意窄,三相区愈小,形成微乳的范围愈大。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①亲水亲油性对温度不敏感。可加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调节。一般使
用中等链长的极性有机物,常用的是醇。C3—C5醇易形成O/W型微乳,C6—
C10醇易形成W/O型微乳。
②用强亲水和亲油或用弱亲水和弱亲油作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均可组成亲水亲油接近平衡的混合膜,而后者形成微乳的范围大得多。例如,
用R12SO4Na+R8OH使环己烷在水中加溶量为11%而改用(R12SO4)2Mg(弱亲水)
代替,则加溶量为26%,而(R12SO4)2Mg+R8OCH2CH2OH可使加溶量达36%。
③盐的影响。例如,在C10H22-水体系中,以R12S04Na和
R80CH2CH(OH)CH2OH复合作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时,因R12S04Na的亲水性太大,不能形成微乳,如果在水相中加入NaCl.则 R12SO4Na的亲水性下降,因而O
/W和W/0两种类型的微乳均可形成。
④非极性基的支链化可以使表面活性的亲水亲油接近平衡。如琥珀酸
二异辛酯磺酸钠是其中一例。可单独形成微乳。
(3)非离子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形成微乳的温度范围扩大阴离子组分常用的有烷基苯磺酸钙盐(或镁、钠、铝、钡盐等)、C8-C20烷基硫酸钠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等。
据报道,将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用于除草剂的含水乳油获得成功.使
用的有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烷基胺盐和三乙醇胺盐等。
非离子组分常用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n15~30)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苯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
醛缩合物、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国产农乳300号、700号等。如三苯乙烯基酚
环氧乙烷化(n18—20)磷酸三乙醇胺盐和烷基(C12-14)聚氧乙烯醚复配,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混用,均是较佳组合。
乳化剂的用量多少与农药的品种、纯度及配成制剂的浓度都有关,在
配方设计时应予考虑。一般来说,为获得稳定的微乳剂,需要加入较多的乳化剂,其用量通常是油相的2—3倍量,如果原药特性适宜、且选择得当、配比合理,也可使用量降至1-1.5倍或者更低。
配方设计者在选择微乳剂中的乳化剂时,还应考虑:①不会促进活性
成分分解,最好还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因此,必须进行不同乳化剂配方的热
贮稳定性试验;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浊点要高;③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溶
解性能;④尽量选择配制效果好,添加量小,来源丰富,质量稳定的乳化剂;
真武庙⑤成本因素。
3、溶剂当农药原药在常温下为液体时,一般不用有机溶剂,若为固体或粘稠状时,需加入一种或多种溶剂,将其溶解成可流动的液体,既便于操作,又达到提高制剂贮藏稳定性的目的。
选择溶剂的依据:⑴溶解性能好;⑵挥发性小,毒性低(易挥发,会破坏体系平衡);⑶不会导致体系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下降;⑷来源丰富,价格较便宜。
4、稳定剂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是两个主要的指标。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必须添加稳定剂。⑴添加PH缓冲液,保持适宜的PH范围,抑制分解率;⑵添加各种稳定剂,减缓分解;⑶选择具有稳定作用的表面活性剂,使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同时提高,或增加用量,使药物完全被胶束保护,与水隔离而达到稳定效果;⑷对于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混合微乳剂,必须搞清分解机理或分析造成分解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稳定的措施。⑸通过助溶剂的选择,提高物理稳定性。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经过反复试验后才能确定。
5、防冻剂因微乳剂中含有大量水分,如果在低温地区生产和使用,需考虑防冻问题。常用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和聚乙二醇等。这些醇类既有防冻作用又有调节体系透明温度区的作用。如果经试验不加防冻剂低温试验合格的也可不加防冻剂。
6、水及水质的要求水是微乳剂的主要组分。一般水包油型微乳剂含水量都较多,大约为18-80%。水质是影响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当配方确定以后,所用水质也必须相对稳定,水质改变,配方也需相应调整。水分为蒸馏水,去离子水(软化水),和天然水。蒸馏水质较稳定,成本高。去离子水处理设备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比蒸馏水费用低,质量也相对稳定。天然水包括大气水,地面水和
地下水。大气水以雨和雪的形式降落。但不易收集,地面水主要是河湖水,矿物质少,有机杂质多。地下水含各种盐类,硬度高。其中地面水和地下水成本最低,但应固定取水地点,经常检查水质。
三、微乳剂的加工工艺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2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5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乳剂   活性剂   表面   选择   产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