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的生理和病理

人体五脏的生理和病理
吴天石人体五脏的生理和病理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生克乘侮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的关系。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之间通过经脉形成相互络属的关系。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在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
不锈钢锻件标准脏是储藏的意思,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和心包,因心包表现心的功能故只称五脏。脏的功能 是储藏精气。
腑是饮食的信道,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三焦:为中医特有的名称,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腑的功能是受纳和消化饮食并排泄糟粕。
一、    肝与胆的生理与病理
肝的主要生理与病理
电路板识别
(一)          肝主藏血: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起调节作用。临床上常由于暴怒伤肝,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而引起吐血或崩漏等症。
(二)          肝主蔬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同时肝的疏泄功 能还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脾胃的消化和脾气散精等功能有关。若肝气郁结可进而影响脾胃,出现纳呆、嗳气、呕吐、腹胀、泄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疏泄失司,胆 液外溢,则可出现黄疸。
1、          调节精神情志。疏泄不足,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喘大气、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          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 常的症状,如口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不足)、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太过)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          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 块,女子会出现月经失调、痛经和闭经,男子会出现精液排泄失调。肝气太盛或肝气郁结,可以化火。出现头痛、头晕、急躁易怒、耳鸣、耳聋、目赤等症,此即称 为“肝火”。化火又可生风,出现眩晕、震颤、抽搐等症,此又称为“肝风”。故有“气有余便是火”、“热(火)极生风”等说法。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三)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从而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屈伸,而筋又赖肝血的濡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或导致肢体屈伸不利、麻木、痉挛、拘急、皮肤不 自主在跳(与脾有关)等症状。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睡觉抽筋、常摇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爪”包括 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灰指甲、指甲不光滑、有横纹或竖纹。
(四)          肝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从眼睛反映出来。例如:熬夜眼红、黑眼圈、有血丝、黄疸性肝炎,见风流泪。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中医认为某些眼科疾病与肝有关,常从肝。
胆的主要生理与病理
(一)          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若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薰蒸胆汁,胆汁上逆或外溢,则出现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
(二)          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某些惊恐、失眠、多梦、谋虑不决等精神情志症状,多认为是胆气虚所致。
因胆与肝相表里,因此病床上胆的病症也常从肝论治。
二、心与小肠的生理与病理
(一)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
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气旺盛,才是维持血液在脉内正常地运 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气不足,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病变。脉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即血脉对血的运行有一定的约束力, 使之循着一定方向、一定路径而循环贯注,流行不止(心血管)。二是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周身,滋养脏腑组织器官。这些功能全赖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二)                              心主神明(志):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一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如心有病变,影响到神志活动,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异常表现,可见失眠、多梦、心神不定,或见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 昏迷等临床表现。
(三)                              心主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是耗血过多,严重的会休克。此功能不好,容易流虚汗,告别是手指尖。阴虚生内热为盗汗,阳虚生外寒为自汗。病例:若流汗不止而且喉咙发辣是心梗的前兆。
(四)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窍。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
而味觉的功能正常和语言的正确表达,则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如心的功能正常, 则舌质红润,舌体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如心神志功能异常,则出现失语等症。
(五)                              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从面部泽的变化而显露出来。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如心气不足,则可见面发白、晦滞。
新苏伊士运河小肠的生理与病理
(一)                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并对其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若异常,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二)                小肠主泌别清浊:小肠将经过进一步消化后的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并将水谷精微吸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而 无用的水液则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因而,小肠泌别清浊功能,还和大便、小便的质量有关。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反之,则大便稀薄而小便短 小。
二、    脾与胃的生理与病理
(一)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脾健运,则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四肢温暖而活动轻健有力,口唇红润而光泽。反之,若脾失健运,遇出现食欲不振、食后堵满、腹胀、便溏、消化不良、消瘦、面萎黄、口唇苍白等营养不足的症状。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功能 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产生多种疾病。如水 肿、泄泻等。如水液停于头部则觉头部沉重如里。停于胸膈则胸闷呕恶。停于肺部可凝聚为痰。停于体腔则产生胸水或腹水。停于肠道则见腹泻。停于肌肤则见水 肿。充溢四肢则身困体沉等等。
(二)          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主长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脾气下陷(中气下陷),则可引发气短懒言、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及其它内脏下垂等)或久泄、脱肛等 病症。
(三)脾主统血: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环于脉内,而不溢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可出现障碍性贫血、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经前综 合症及某种出血症,如皮下出血(不碰到东西也会淤斑)、便血、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血友病等,并伴有一些气虚的症状。
(四)脾主四肢、肌肉:人体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有力。若脾虚不健,肌肉失其营养则逐渐消瘦或痿软松驰,四肢则痿废不用、四肢发抖、重症肌无力、手脚冰凉等。
(五)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则品味和食欲正常。反之,其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食欲的减退或品味的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伴随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3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5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现   功能   消化   精神   四肢   停于   水谷   小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