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提档升级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提档升级
田兆龙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
【年(卷),期】2010(000)002
【总页数】2页(P23-24)
【作 者】田兆龙
【作者单位】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一、生猪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畜牧业发展成绩斐然,2003年至今,畜牧业总产值保持了15%的增速,虽然自2008年三季度以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下滑态势,但目前已开始触底
回升。生猪养殖产业作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不可避免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疫情、价格等多方面的困扰,但规模化的不断扩大、标准化的不断提升、产业化的不断升级,已使生猪养殖框架不断得到改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实现提档升级。
2007年,国务院、财政部等相继出台政策,建立健全生猪保险体系和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完善生猪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和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完善猪肉储备体系,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工作,实行生猪良种补贴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2008年,中央加大对生猪生产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良种补贴、调出大县奖励和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对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2009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对生猪生产预警指标、调控目标、预警区域、响应机制、配套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此项措施对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各项生猪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对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到2008年末,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已经达到56%,比上年度提高7~8个百分点,首次
三特医院突破50%大关,这也意味着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首次超过散养比重,规模化养殖正式“控股”我国生猪养殖产业。
我国是养猪大国,年出栏量占世界总出栏量的40%以上,但一直以来,规模化养殖水平比较低,多以农户散养为主,1999年规模化程度只有20%,到了2005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出栏生猪为2.34亿头,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37.9%,这6年间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而2006年猪链球菌病的暴发,2007年猪蓝耳病疫情的扩大对农民散养的积极性打击较大,再加上我国政府有针对性的产业调整和宏观政策影响,使得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得以加速提高,从2006年到2008年共提高了1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6个百分点,是2006年前增速的两倍。
生猪规模化养殖实际上一直处于一种暗流状态,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例如,1999年我国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生猪的存栏和出栏都是存栏4.3亿头,出栏5.2亿头,而之后的差异就越来越大;到了2006年农业部的数是存栏4.9亿头,出栏6.8亿头,而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是存栏4.2亿头,出栏6.1亿头,存栏、出栏方面都相差了0.7亿头。即便如此大的差异,两方面数据也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相同的规律,都是出栏量比存栏量多了1.9亿头,
aesop“存栏不增、出栏增加”。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6年的我国存栏情况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从4.3亿头降到4.2亿头,而且大多数年份也都只有4.1亿头的样子。农业部的存栏统计增加也相对不显著,出栏情况却基本保持逐年增加,“存栏不增、出栏增加”是因为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其出栏效率要比散养出栏效率更高,这充分说明我国每年出栏的增加主要源于规模化程度的提高。
中国免疫学杂志为不断巩固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确保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发展。
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为推动全国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分别选择在山西、黑龙江、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7个省的20个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试点工作。到2008年,国家发改委又会同农业部下达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猪扩繁场等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专项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以及生猪扩繁场的建设。2009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继续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农业部将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好项目资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中央共安排50亿元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对
全国近2万个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给予了10万~80万元的补贴。以河南为例,2009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中央投资补助资金为2.2亿元,各地市根据生猪存栏量、出栏量、规模养殖情况等确定各自的中央补助投资控制规模。其中,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年出栏1000~1999头的,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而且对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小区)重点给予支持。
二、生猪养殖产业化发展在不断升级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对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升级。
目前,以生猪养殖产业化发展为标志的“产加销一体化”模式正快速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说法也许已经不那么新鲜,比较流行的说法已被“产业链”所替代。2008年,中粮集团在湖北武汉启动了首个生猪养殖项目,根据计划,在2008-2013年的5年内,中粮集团将筹资百亿元,打造包括养殖、屠宰加工、储备、销售为一体的生猪健康养殖产业链。其中,生
药用辅料标准
电磁炮原理猪产能将达到1000万头,加上中粮2009年与天津市政府签订的合同,中粮预计花费177亿元用于养猪产业,中粮后续将完成其在全国的布局。新希望与乐山市政府联手制订现代化生猪产业链规划方案,推动当地养殖方式的变革,重新建立一条集种苗、饲料、兽药、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猪业经济产业链。在乐山市政府、新希望集团、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社会各方资源的联合下,带领养殖户一道,六方合作,实现向现代化、标准化生猪养殖模式的转变。正邦科技2009年9月4日公告,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形式募资4.38亿元,在养猪大省江西和湖北打通整个生猪产业链,打通种猪、饲料、养殖和屠宰各个环节。从以上3个例子可以看出,目前生猪养殖产业链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打通了产业链,在市场竞争中就占据了主动,有了话语权,同时更好地确保了产品质量以及保持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数量的稳定性。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共同推动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使生猪养殖结构也趋于优化,当前我国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的国家宏观调控指标是4.1亿及4100万头,也就是1/10的水平。按照此标准,2009年1~10月,这个宏观指标已从11.2%下降到10.4%,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国家对生猪养殖的宏观调控指导下,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提升,生猪养殖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整体发展实现提档升级。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6:2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2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猪   养殖   发展   标准化   规模化   出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