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历史必修同步练习: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7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专练
1.在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中,由中央委派官吏评定等级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C
解析在九品中正制下,中央委派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予相应官职。故选C少年大学生项。
2.在唐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形成,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
3.“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即可判断B项最合题意。
4.下图所示的制度(  )
A.造成了君主权力旁落
B.消除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从图片中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可以得出图片所示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截石位,阻燃剂tbc也加强了君主专制,C项正确,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直到明朝宰相制度被废除;三省六部制涉及
的是君主专制问题,而不是中央集权问题,D项错误。
5.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外进行大规模屯田,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唐朝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尚书省下设的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故答案选B项。
6.均田制与赋税制息息相关。北魏均田制的颁布就是为了增加赋税,因此均田制内容的变动也会引起赋税制度的变动。北魏均田制下实行的赋税制度主要是(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庸代役    D.更赋制
答案A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故A项正确。
7.右图是广东怀集县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此饼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魏
首都休闲大学
B.隋朝
C.唐初
D.唐中后期
答案C
解析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故选C项。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780,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2)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两税法的主要影响。第(1)问的特点要注意两税法实施以后我国赋税征收依据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变化。第(2)问从当时土地兼并的加剧和政府的目的两个方面回答。
等级考专练
1.“汉、魏以下,州郡县官得就地自辟僚佐,后魏、北齐多由吏部选授,隋确立制度,全国任何小
官,任用权都操在吏部。选官方式的变化反映出(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延续性
C.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吏部已成为核心的决策部门
答案A
解析把考核和选拔州郡官员僚佐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2.《中国传统政治》记载:因为当时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正官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该材料分析了(  )
A.世卿世禄制的必要性    B.察举制的弊端
C.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    D.科举制的弊端
答案C
解析九品中正制由地方中正官推举人才,材料说明由于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于推行,才实行该制度,C项正确。
3.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秦朝郡县制的实行,使地方直接受中央管辖;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将封地再封给其子弟,地方诸侯的势力被削弱;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将中下层知识分子引入了统治集团,并直接为最高统治者所任命服务,剥夺了地方长官掌握拔擢人才的主动权。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使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
4.古代中国的某项制度的实施,适应了普通地主势力发展的需要,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该制度是指(  )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C.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D.隋唐时代的科举制
答案D
解析科举制的实行,为庶族地主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推动作用。
5.《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答案B
解析古代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谏官是对皇帝进行直言规劝并进行改正的官吏,属于监督机
,应归属门下省,B项正确。A项中书省是政令草拟机构;C项尚书省是政令执行机构;御史台虽然是监察机构,但不随宰相入朝议事,D项错误。
6.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答案B
解析唐朝时期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材料描述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具体行政过程,进一步印证了三省之间的相互制衡,最终达到分散相权的目的,故选B项。
7.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
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目的和作用,应排除。
8.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据此,对汉、唐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由宰相独揽一切统治大权
B.汉代相权严重威胁皇权
C.唐代制度比汉代更利于巩固皇权
D.委员制从根本上制约了皇权
答案C
解析汉代由宰相一人独揽统治大权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反映的是体制的不同,唐代相权也存在威胁皇权的问题,排除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更加有利于皇权专制,C项正确;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比汉代更有利于专制,D项错误。
9.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
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
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为准
D.前者与授田相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答案D
解析租庸调制下不只是以粮纳税,两税法下也不只是以钱纳税,A项错误;赋税征收时间并不是两者最大的不同,B项排除;两种赋税制度下都不完全以土地或人为标准,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C项错误;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的,两税法是在均田制被破坏的情况下实行的单纯的赋税制度,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D项正确。
10.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是指民户(  )
A.交纳粮食    B.服徭役
C.服兵役    D.纳绢纳布代役
答案D
解析庸是指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纳布代役。
11.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 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
A.汉代的更赋    B.北魏的租调制
C.唐朝的租庸调制    D.唐朝的两税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税法主要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D项。
12.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王朝……大力依靠建立在个人才干基础上的官僚体制,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这一有才能的阶层通常是忠诚于王朝的。他们是为了国家稳定和富强而工作。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对中国政府如此有益,以至于虽经一定的修改和偶尔的断裂,它们仍然存在了13个世纪,只是在清朝于20世纪初崩溃之后才消失。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田李蓓(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继承与创新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科举制能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21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度   地方   赋税   宰相   征收   材料   官员   土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