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达变说说“神奇”的脉法

诊脉达变说说“神奇”的脉法
导读:今天学习魏长春先生临床诊脉的经验。
雪地里铲出90米巨型企鹅01
脉有疑似须辨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脉多热,迟脉多寒,弦紧为实,细微为虚。
此为常理,然疑似之中,须当辨别真假,关系非轻,不可不察。
如浮虽属表,而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其脉见浮而无力。是浮不可概作为表证。
沉虽属里,而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经络,脉不能达,则见沉紧。是沉不可概作为里。
数为热,但真热者未必数,而虚损症阴阳俱困,气血失调衰弱,虚甚者数愈益。是数不可概作为热。
迟为寒,但外感病初愈,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概作寒。
弦紧类实,但真阴胃气大亏,阴阳关格等症,脉多豁大弦紧。是弦紧不可概作实证看。
微细类虚,但凡痛极气闭,脉络壅滞不通,常见伏匿微细。是伏未必为虚。
由此推之,若脉中皆有疑似,皆须详辨。
02
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
一、舍脉从症
脉浮为表,治宜汗解,然亦有宜用下法,仲景云:脉浮而大,心下反坚,有热属脏者,攻之,不宜发汗。
脉沉为里,治宜攻下,然亦有宜从汗解,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
脉促为阳盛,当用葛根芩连汤清之。而脉促并见厥冷,则非灸百会穴以通其阳不可,此等促脉,非阳盛之候,应当舍脉以从证。
脉迟为寒,当用姜、附温之。若阳明病脉迟不恶寒,身体濈然汗出,则用大承气汤,则迟非阴寒之候。
二、舍症从脉
有表证应发汗,是为常法。仲景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痛,当温之。宜四逆汤。
里证用下法,则属常规,如日晡发热,则属阳明,而脉则浮虚,则宜发汗,可用桂枝汤。
结胸症具,当与陷胸汤下之。脉浮大者,不可下,当予桂枝人参汤温之。
身体疼痛,当以桂枝、麻黄汗之,然尺中脉迟者不可汗,当与小建中汤和之。 
03
切脉以有神无神辨吉凶
李东垣曰:“不病之脉,不求其神,神无不在。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
脉法曰:“脉中有力,即为有神。”
“有力”二字,最当细心体察。如实、紧、弦、牢均系有力,均属病脉,以是知有力者非强硬之谓,是中和之谓也。
要有力中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方是有神之脉。
若其不及,即微弱脱绝之脉也。若其太过,即弦紧真脏之脉也。二者均属无神,皆危兆也。
04
诊脉实践经验点滴
一、热病脉伏,乃火邪内郁
外感热病,邪热内闭,有脉不起者,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此非阳证见阴脉,乃火邪内郁,血分郁结,不得发越,阳极似阴之候,必得大汗方解。
治法当以凉药透达为主,忌用辛温热药。
二、脉极大而无力,须防阳气浮散于外
临证遇到脉极粗大,重按无力,面苍白,头部有汗,往往是阳气浮散于外的虚证,此等证候虽有外感,亦忌表散,须当急进纳气固本之方法,以救暴脱(即休克)。
三、脉极微,也有伏匿脉,为邪闭之症
极微之脉,久久寻而得之,加力重按至骨则现坚牢者,六部皆无脉,惟尺后则实数有力,为伏匿脉,不可认作虚寒,是实热邪闭之候。
四、牢脉多主癥瘕肿瘤
牢脉浮按不见,沉按坚硬实大有力触指。牢脉主实证。凡见此脉,其腹多有癥瘕肿瘤。
牢脉与革脉不同,牢脉沉坚有根,革脉浮坚无根。
牢脉与伏脉不同,伏脉虽重按之亦不可见,必推筋至骨,乃见其形。而牢脉则实大弦长,重按便满指有力。
五、革脉为大虚之脉,主亡血失精
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临证实践,革脉形状如按鼓皮,外虽硬而中空,即弦大浮虚,虽大而不洪,有力而不滑。
凡见此脉,其面多苍白,按其腹必软,行动则气促,是外浮内空。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多见此脉,极难治愈。
六、久病倦怠无神,而见缓脉,则是败症
《三指禅脉诀》说缓脉为无病之脉,最佳,诸病见此则无危险。
临证实践,常遇久病精神衰弱,胃纳日减,其脉虽见和缓,多致不救。
因而,深信《慎柔五书》查丁吾之言,他说凡久病之人,脉大小洪细沉浮弦滑,或寸浮尺沉,或尺浮寸沉,但有病脉反属可治。如久病浮中沉俱见和缓,体倦者决死。实践证明确实可信。
七、暴病发热,脉虽弱,须从外感论治
治病必须详察外感与内伤。
暴病发热脉虽弱,而治从外感;久病脉弱,热虽盛而治从内伤。
同时兼察舌质与舌苔,外感发热,大多有苔或黄或白,内伤症发热,舌光无苔居多。
其舌嫩红、淡红、绛赤,需分辨其血虚、气虚、血热,脉证合参,分辨益明。
八、郁病脉象
大多弦涩凝滞,其来必不能缓,其去必不肯迟,先有一种似数非数躁动之象。
细体认之,是无焰之火,是无韵之音,是往来不圆滑,此为郁脉。法当疏之发之。
如火在下而以湿草盖之,则闷而不舒,必至烧干而自尽。故疏之发之,使火气透。
九、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忽而数者多夭
虞搏《医学正传》曰:“生成之脉,岂无缓急迟数之殊欤。
经曰:性急脉亦急,性缓脉亦缓,大抵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
经曰: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
盖气血者,人身之神也。脉急数者,气血易亏而神机易息,故多夭。脉迟缓者,气血和平而神机难损,故多寿。”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按脉急数多夭,验之临证确然。凡青年男女患劳损而脉大急疾者,证多难治。
虞搏所云,急数者气血易亏,迟缓者气血和平,盖全在平日涵养功夫。要做到外动内静,
心平气和,使自身气血调和,自然身体健康少病。
十、寡妇处女常见两尺脉滑动滑疾
妊娠脉,以滑动滑疾居多,但寡妇及逾龄未婚处女,其两尺脉滑动滑疾者甚多,此乃情欲不遂所致。
《褚氏遗书》曾有论及,凡临证必须细辨,切勿误诊为怀孕。
故古人四诊望、闻、问、切,以察脉殿后,是脉有可凭,有不可凭的至理存在,应当通常达变。日本五节句
十一、脉过旺与过弱,须细心详辨
老年人气血已衰,脉宜衰弱,过旺则病。若脉盛而不躁,健饭如常,此禀受先天特厚,是长寿之征。若脉强而躁疾,则为孤阳。
青壮年脉宜充实,若脉弱则多病。青年气血旺盛之年,而见脉弱,是虚弱不足之象。若脉体小而和缓,寸关尺脉相等,此秉质清静有涵养,是无病之征。若脉细而劲急,则为凶兆。
执脉辨证是为常,随人变通,灵机变法。
肥盛之人,气盛于外,而肌肉仁厚,其脉多洪而沉。瘦小之人,气结于中,肌肉浅薄,其脉多数而浮。
饮酒之后,脉必浮洪;远行初至,气血未宁,脉多见疾。
十二、秉体不同,脉有六阳、六阴、反关及无脉之异
六阳脉,是强大有力之脉,而不是坚硬脉,此乃秉体特征,而非病脉;六阴脉,是细微而静,脉来有序,与沉细细微脉不同。
凡遇此等脉象,必须从整体考虑,并在平时注意。
若初诊遇着脉象强大或细微,必须详细询问病人平日脉象有无特殊。
还有反关脉和终身两手无脉的病人,都是素体的脉象,临证均宜细辨。
才利民本文选摘自《魏长春论内科》,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术尔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9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不可   外感   气血   有力   发热   临证   脉象   病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