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西方文化在礼仪方面的差异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文化涵括的范围很广,包括社会习俗、社会语言、社会礼仪、价值观念等等。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以下着重讨论中西方文化在餐桌礼仪、服饰礼仪和社交礼仪上的差异。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一)中西方在饮食追求和内容上的差异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在对饮食的追求及饮食的内容不同。营养性是西方人对食物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尽
集美大桥蔡汶家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而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香、味、形”。“味”是中国饮食的灵魂和魅力所在。中国人讲求“调和之美”,对菜肴泯灭个性而突出共性。无论哪道菜,材料都不下于三种,但烹饪出来的菜每种材料的个性都被埋没,而整体却口味绝佳。这也渗透和反映着中国的中庸之道。在吃的内容上,西方人主要以肉类、蛋类为主,而中国人主要以谷物、蔬菜为主。
(二)中西方在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在饮食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正式宴席,人们都是聚餐围坐,共享一席,大家相互敬酒、劝菜,要借此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特别是在各种年节里,更是借饮食而合欢。这种饮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进食的过程中无须他人事先进行食物的分配,而是各取所需,食客的进食量或者说是每个人所消耗的食物的量占总食物量的比例是不确定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应。在西方宴会上,虽也围坐,但各人的食物是单盘独碟的。不必固定座位,可以自由走动,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食物的喜好,还便于社交,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而不必在餐桌上
摘要:文化是一定的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社会与文化是同
时存在和发展的。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交流和合作,文化方面的交融也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社会礼仪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关键词:文化;社会礼仪;差异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0)01-0068-03收稿日期:2009-10-28作者简介:张
琪(1983—),男(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教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
向:英语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小议中西方文化在礼仪方面的差异
美国劳务输出琪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渭南714000)
第30卷第1期Vol.30No.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0年3月20日Mar.202010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0.01.022
·68
·
将所有的活动公之于众。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人性、对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中西方在宴请礼仪方面也各具特。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1](P109)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十八大特邀代表
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人不断加茶,往往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
二、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穿衣要怎样才“合理”?无非两条。一是合身份,二是合场合。[4](P50)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这与美国在上世纪的垦荒及西进运动所产生的牛仔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对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的重视,中国人穿衣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对肌肤严密地包藏和掩蔽,既不能“现露”体形,更不能随便“裸露”肌肤。中国近代的中山装、旗袍又是中庸之道的体现。[2]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相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的款式更是千变万化,人们追求的是用服装张扬自我,表现个性。着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在任何场合服装都要适合自己的形象,彰显自己的气质和个性。
三、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社交礼仪包括的内容很多,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规范的语言和行为举止都属于社交礼仪的范畴。以下我们主要来探析中西方社交礼仪在问候语、交流时的语言禁忌以及接人待物方面的差异。
(一)中西方问候用语的差异
在语言交际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话语来保持一种与他人的友好关系。[5](P12)这就是语言的交际功能(phatic communion)。语言的这种功能,在问候语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国人遇见了熟人常常会问候到:“吃了吗?”“干嘛去了?”“散步呢?”等等类似于这样的简短问句。如果将这些句子翻译成英文,即:“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doing?”“Are you walking?”西方人听到这样的句子时,可能会很茫然,甚至会产生误解。尤其是听到“上哪儿了?”、“干嘛去了?”“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问句时,他们一定会很困惑,甚至心里会反感或不高兴,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是在问他们个人的隐私。西方人如果不了解这样的中式问候语的话,很可能听到后会想:“问我这些干嘛,你管得着吗?”(“it is none business of you”)。在英语中表示问候和祝愿性的语句很多,例如:“How are you?/ H ow do you do?,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night”。中文里不少表示问候性的句子也先后从英语借鉴过来,例如:“早上好、下午好、晚安、早安”等。
(二)中西方在交流时语言禁忌上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交谈时常常会问到:“你多大年纪了?”“你的薪水怎么样?”“你在哪个单位工作?”“你成家了没有?”中国人会觉得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就是些话引子、寒暄语而已。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是很忌讳别人过问自己的年龄、工作、薪资、家庭等信息的,他们会认为是侵犯自己的隐私。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见面时寒暄语最常见的就是对天气的评论或者对对方衣着的赞美。例如:“What a fine day it is!”“Your dress is nice!”中国人在语言上也有很多忌讳,逢年过节不喜欢别人谈及不吉利的事情,有些地方甚至由于语音的相似,讨厌数字“4”,当然这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西方人也会忌讳一些语言或词汇,例如一些与宗教相关的词语,甚至由于宗教的影响,忌讳数字“13”的出现。
(三)中西方在接人待物方面的差异
(1)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在接人待物方面都本着礼貌和热情的态度,但在礼貌和热情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多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出去在餐厅吃完饭后争相买单付钱,而西方国家的人们不会因为朋
·69·
友关系好而争相付账,在赴宴之前都会说好谁设宴请客,所以不会见到几个朋友吃完饭同时争相付钱
的场面。在西方国家,最多可见的是“AA制”。这种各自支付自己花费的方式。这也是西方国家强调个人和独立意识的体现。
(2)中西方的人们都有谦虚的美德,但谦虚的方式有所不同。中国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和肯定时,总是会否定的说:“没有、还不行、一般”等等这样的话语以表示自己的谦逊。而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会说:“谢谢”(Thank you)。这既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赞扬自己的人的判断力的肯定。这并不是说西方人不懂得谦虚,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西方人谦虚的表现。例如,在一句话谈到几个人时,总是会把“I”放在最后,“Jack,Mary and I went to camp last Sunday”。又如在信件的落款处总是会写上:“Yours sincerely”。
(3)由于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影响,很多场合女士不能像男人一样得到同等的尊重,在正式的宴会上总是男士在上座就座,而女士只能紧随其次。而在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起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交际中的原则之一,无论在任何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好女士。
(4)西方人在获邀去朋友家作客时,会提前准备些小礼物,如鲜花、糖果或者红酒等,并在之前电话通知主人,以便让主人有所准备,不至于因为突然到达而打扰到主人。客人在主人家吃完饭后会停留片刻陪主人聊会天,并赞扬主人所做的饭菜。在准备离开前,会提示性地给主人说到告别的话语,例如:“I think it is time for me to leave.”(我得走了)说完之后,陪主人再聊几分钟后会说:“I have t
o say good bye with you.I really enjoyed the evening.Thanks a lot.”(我必须得走了,今晚真的很愉快,非常感谢),于是便起身离开。中国人在去朋友家做客时会偶尔的提前准备些小礼物,中国人常常会觉得去别人家带礼物是有事相求,所以去好朋友家做客常常会空手前往。在吃完饭告别时,会直接站起身来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去了。”主人相送至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会客气的说:“慢走,有空常来。”
另眼看羽球四、结束语
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礼仪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西方社会文化交融日益加快的今天,了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无疑会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叶立诚.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朱锋)
A Brief Discussion on Sino-Western Social Etiquette Difference
ZHANG Qi
(Department of Basics,Shanxi Railway Institute,Weinan714000,China)
Abstract:“Culture is the thoughts,concepts and total ways of life that acquired from the course of social communication.”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the contact on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ies is frequent.There are much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ocial etiquett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s one section of social culture.
Key words:culture;social etiquette;difference
七五期间·70·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8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礼仪   中国   社会   文化   主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