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民族宗教

选择题
( )台湾始有汉人村落出现。明代末期
()入闽任职后,在福州定居下来,便是雁门萨氏入闽始祖。萨仲礼
()福建名刹林立,一些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享有盛名的寺院,大都是建于这一时期,如福州鼓山涌泉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祟圣寺、莆田囊山慈寿寺、泉州开元寺、漳州丹霞山南山寺等。唐代
(天德教)主要注重精神,除了自身行功外,尚以无形针、掌光、经穴等法为人治病。在礼仪上颇为庄严隆重,其常用礼有鞠躬、跪拜、作揖、合掌、握手等5种,应用礼有洒净持香、上香上供、诵经称拜、俯伏、长揖等5种。
“”中,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宋版经书被毁800多本,明版经书被毁1200多本,明刻的佛经雕版有许多被焚烧。最为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元版( 《延祐大藏》)被毁。
畲族舞蹈大多已失传,但在畲族婚丧礼仪和巫师行罡作法时仍有独特的舞步。福建畲族迎祖请龙头公仪式上的舞蹈为(龙头舞 )。
( 畲族)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体,人口38万,为全国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7%。
(卑南人)在阳历六月粟成熟后举行粟收割祭。祭日司祭到祭屋祭祀,仪式与播种祭同。第二日,由一个妇女到祭田,供三粒槟榔子,并用小刀割下粟两三穗,盖在供祭的槟榔上;祭后再割一束粟穗带回,挂在三米多长竹竿的上端,竖立在屋子前沿。次日起开始正式收割。
(曹人)的粟播种祭在李花开时举行。第一天打扫房屋,到溪里捕鱼;第二天到野外汲水、采茅;第三天在祭田初播粟种、祭祀,第四天正式开始播种。
(车鼓弄)是闽南的一种舞蹈,传入台湾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在台湾盛行一时,成为台湾闽南人舞蹈中最富有地方特的一种。
(江兆申)1925年出生,安徽歙县人,1949年来台,其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台湾最后一个文人画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外,还主编了《故宫宋画精华》,著有《关于唐寅的研究》、《文徵明与苏州画坛》等。
汉语桥2013(拉手舞)是高山族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称为高山族舞蹈,它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李天民)1925年出生,辽宁锦州人,台湾当代舞蹈的创建者、推动者和见证人,曾被选为“中华民国舞蹈学会”理事长,任台湾艺术大学及相关舞蹈院校教授。其作品数量丰富多样,在台湾还没有人能出其右,出版《台湾舞蹈史》等著作50余种。
(李贽)是明代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回民,其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龙冈清真寺)穆斯林体主要为1954年从云南、缅甸边境退至台湾的李弥部队的穆斯林官兵、眷属及其后代。每年按时举办“开斋节”和“忠孝节”两次节庆,并举办“穆圣诞、忌双辰纪念活动”,每年斋月寺内都要举办开斋会餐及“格得雷”守夜活动。
(马雅各)在台湾传教时间有两次,分别为:1865年至1871年,188312月至18854月。他的儿子也在闽台从事传教工作。长子约翰1899年受宣道会派遣,先后在闽南漳浦、永春从事医疗传教;次子雅各二世1900年受派为驻台宣教师。
(闽南泉州社区)是省内最大的一个回族社区,该处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
(明代末期),台湾始有汉人村落出现。
(排湾人)的传统建筑中,凡头目住的房屋,往往以丰富的木雕来显示身份的尊贵,如在门、横梁、柱上雕刻许多图案,有男女人像、猎鹿图、背负山猪图等,最让人敬畏的是被排湾族人视为灵兽的百步蛇神像。司令台建在头目家隔着前庭的地方,用石板筑起按石阶而上的方坛,以供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召集族人之用。
(清源山)现存露天老君象一尊,高5.1米,宽7.3米,由一块天然岩石雕琢而成,为国内宋代道教石刻代表作。
(萨镇冰)字鼎铭。入闽萨氏第一支长房十六世,曾任海军上将。
(赛夏人)的家族制度采取父系制,大家族之中包括三世代的亲属与两世代的配偶。在家族中以男性尊长为家长,父死后叔父或长子继承家长权。无叔父也无长子的,长女可执行家长权。长子或幼子婚后,仍与父母共同居住,其他儿子婚后则分居另住。家族财产原则上不分割,如要分家只给少许财产,主要财产仍保留在本家族。
(畲族 )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体,人口38万,为全国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7%。
(苏海涵)以台北庄、林、陈、吴诸家世传科书法诀秘本为主,编辑成《庄林续道藏》,并根据道士的祭祀仪式及所使用经典的来源,将其分为4大类。
(唐代)福建名刹林立,一些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享有盛名的寺院,大都是建于这一时期,如福州鼓山涌泉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祟圣寺、莆田囊山慈寿寺、泉州开元寺、漳州丹霞山南山寺等。
(天德教)崇奉“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等20个字,根据此20个字教义,其修行为“二十字心花守则”。
(天帝教)要求教徒日常修持五项功课,即:奉行教则、反省忏悔、祈祷诵诰、填记奋斗卡、静参修持等。
(统一教)宗教活动主要是礼拜与训读会,该教积极推动各种非宗教性活动,如:爱的纯洁运动、理想家庭创造运动、艺术巡回公演运动、大学先生小选拔运动、模范母亲、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社区服务、义工培训等。
(轩辕教)20世纪70年代时,常配合台湾当地的民俗举行各种活动,以期拓展教务。其中以“喝敬茶”最为风行一时:在黄帝神宫的神桌上,常有一壶供信徒免费饮用的茶水,据称喝了可治百病,被称为“喝敬茶”。
(伊斯兰服务社)原名“伊斯兰文化苑”,后改为此名。成立的宗旨是为在台经商的外籍穆斯林子女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义提供场所,以延续、传播伊斯兰精神,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穆斯林,也包括教外人士。
(庄奴),北京人,1949年来台后曾从事记者、编辑等职,后开始撰写歌词,至今共撰写了3000多首,曾获20余项大奖,尤其是200642日在北京获颁终身成就奖,更是实至名归。代表作有《小城故事》、《甜蜜蜜》、《冬天里的一把火》等。
“”中,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宋版经书被毁800多本,明版经书被毁1200多本,明刻的佛经雕版有许多被焚烧。最为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元版(《延祐大藏》)被毁。
“宗教哲学研究社”和“红心字会”是(天帝教)成立的两个主要外围社团。
《福州即景诗》“潮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遇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云间七塔万枝灯。”讲的是(宋代)福州佛教的兴盛情况。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新街礼拜堂),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1966年红兵要捣毁(福州鼓山涌泉寺)中佛像,当时在省人民政府宗教处任领导的郭钢同志闻讯后,立即建议对佛像进行“挂牌批判”,以应付来势汹汹的造反派,使寺中佛像完好地保存至今。
1999年,以台湾南部鸾堂为中心,结合有关鸾堂与寺庙,组成(“中国儒教会” )向当局登记。
传统的畲族婚礼,在小型的通宵贺喜酒之前,由新郎等十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少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两竖排,在一名端茶者带领下,跳起(敬茶舞 )。
道教在东汉时传入福建,宋代有(炼养派和符箓派)。
佛教各派在福建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是(禅宗)。
福建道教在(宋代)达到鼎盛。
福建汉族的风味小吃具有浓厚的民俗特,鱼丸、鐤边糊(又称“锅边糊”或“锅边”)、燕皮、芋泥、光饼、线面、芋粿、蛎饼、虾酥等属(福州系小吃)。
福建境内的七大方言区是指(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赣方言区、闽中方言区、闽西客家方言区 )
福建蒙古族的分布与构成主要以两个家族为主,即(萨姓和出姓),前者在福州市区,后者在泉州市泉港区。
福建畲族妇女的头饰独具风格,其发式繁复不在汉族的惠安女之下,而式样更是五花八门,各地无一雷同。(罗源)畲女头发梳成螺式,髻高七八寸,称“凤凰髻”。
福建畲族人民擅长于二声部重唱的唱法,人们称它为“双音”。这是195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 郑小瑛)在闽东畲族区发现的,并称这种唱法为我国民歌中一颗“稀有的明珠”。
福州从孩子在娘胎里到周岁,每一阶段都以“喜”称,孩子周岁时办酒请客,规模最大,被称为(“做晬之喜” )。
福州婚嫁的程序很繁杂,其“问字”是指(男家请人到女家说合鼯猴)。
高山族常见的乐器(嘴琴)长约十厘米,宽约二、三厘米,用竹子削成薄片,中央开一细长的小孔,孔的一端镶上极薄的铜舌,竹片的右端结着线绳,左手将凸面放在口上,右手轻轻拉动线绳震动铜舌便发出声音,和呼吸相配合便可成音律。
古代福建(泉州)的回族婚礼中有“撒(金)豆”的习俗,两位有情人在结婚典礼上,“一把一把地掏出金豆子,当喜钱赏给那些穷人,致使他们一个个都有了钱”。
海会寺原称为“洲仔尾园亭”,清代被称为“郑氏别馆”、“郑氏旧宅”,因这座园亭在台湾府治(即郑氏承天府治)北边(位于现在台南市市区的正北),故也称为“北园”,这是一座(福建僧人任开山住持的寺庙)
基督教传教士在福建用方言出版书籍,以福州方言为例,仅《圣经》的福州方言译本,就有56种。其他以福州方言所写的读物如(摩怜)《路加传福音书》、《圣学问答》、《神论》、《入耶稣教小引》。
基督教传入福建的时间约在(1840)年前后。
基督教在福建创办了大量的刊物,其中最有影响的西文报刊为1867年在福州创办的月刊(《教务杂志》),内容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美国学术机构近年花费巨资编制该书目录和制作缩微胶卷,以供读者研究。
两宋时期福建僧尼之多,亦为全国之首。(朱熹)为泉州开元寺写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流行于莆仙的道教代表戏曲“北斗戏”共10场,讲(陈靖姑)护佑儿童的故事,其中演绎百花轿赛解关煞等习俗,常为道观中举行法事的仪式。
龙海的(白礁慈济宫)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妈祖的祭典在台湾极为隆重,已成为妈祖信徒每年最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硫铝酸钙妈祖诞辰为最盛大祭典,要依清代科仪三献大礼,备好丰盛的牲醴拜祭,同时各种阵头、神轿队等各类组织,纷纷大张旗鼓举行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闽东畲服中最具特的是(凤凰装 )。
明代,通晓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到福建传教,因善于将其教义与中国传统习惯相结合,因此传教顺利。
明天启五年(1625)至明末,为明代天主教在福建传播的(高潮期)
南安县丰州有一支“黄”姓蒙古族后裔,始祖名答剌真,(元)时来此地任职。
清初,福安人反倾销条例(罗文藻)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教,在官方规定外国传教士不得传教的年代,他成为全国唯一能公开传教的天主教神职人员。
全真道南宋五祖之一为闽清宋代人(白玉蟾),他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对元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被后世学者称为“道教南宋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才”。
泉州满族散布在晋江粘厝埔、深沪、山柄,南安的梧坑,泉州的西街等地,以(粘)姓为主。
日本据台初期,鼓励日本基督教各个教会到台湾建立教会,日本各个教会相继入台,(日本圣公会)是这些教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畲族传统节日之一“乌饭节”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
畲族代代人才辈出,如清代漳浦蓝氏家族的(蓝鼎元 )著有《鹿洲初集》,对开发台湾提出19点建议,深受康熙赏识。
畲族分布广泛,除西藏外,遍及全国各省市,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 )5省10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中,台湾也有分布。
畲族舞蹈大多已失传,但在畲族婚丧礼仪和巫师行罡作法时仍有独特的舞步。福建畲族迎祖请龙头公仪式上的舞蹈为(龙头舞 )。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台湾开始出现规模不一的佛寺,其兴建缘由有多种,台南市的弥陀寺是(福建僧人重兴后又有福建僧人驻锡的寺庙)
台湾客家人的叙事歌谣(《台湾番薯歌》 )叙述了客家人移垦台湾的经历。
台湾闽南人最有代表性的戏剧是(歌仔戏)
台湾目前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客家民居是(屏东县佳冬乡佳冬村沟渚路萧宅)
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在台湾地区几经变化,(隋代)称“流求土人”。
台湾少数民族的刺绣,以(排湾人和鲁凯人)最为著名。
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事节日较多,几乎农耕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农事节日和祭祀活动,只是各部有所不同,如(布农人)有冬月祭仪、开垦月祭仪、追走月(十二月)祭仪、作田月祭仪、播种月祭仪、除草月祭仪、收获月祭仪、收仓月祭仪。
台湾少数民族的信仰各族并不一样,如时频分析(曹人)信仰的多为司理神,有善神和恶神之分。善神又有上神和下神之分。上神居于上界,包括创造神、大神、司令神、军神等。下神居于下界,包括土地神、河神、粟神、稻神、猎神等。恶神包括瘟神、痘神、凶煞、水灵等。当恶神侵犯人体时,可请大神驱逐;侵入生活环境时,可请土地神驱逐。
台湾少数民族各村社的领导人及其选举,各有不同的情况。如(曹人)设有首长、司祭、军事领袖、刑官、外交官等,首长以一强大氏族的长老担任,司祭从诸长老中选任。刑官、外交官则由首长提名,由部落会议通过任命。
台湾少数民族家祭各有不同,例如(阿美人)举行家祭,由各家请巫师进行,先由巫师将饼放在一只手上,另一手持酒,向四方招请祖灵,以烟草、饼、槟榔等供祭。
江外江业主论坛
台湾少数民族普遍相信灵魂不灭,因此都十分重视祖灵祭,(排湾人)有五年祭,每五年一次迎祭祖灵,祈求农、猎丰收,家人平安。第二年则举行送灵祭,祭送去年迎祭的祖灵。
台湾少数民族生产的最主要方式是(农业生产)
台湾少数民族早期曾存在过母系氏族社会,其中以(阿美人)最为典型。
台湾伊斯兰教研究者(贾福康)多年来一直关注彰化鹿港早期穆斯林的生活情况,曾收集了一批报纸杂志发表的有关文章,编成《台湾鹿港回教寻根文献》一书赠送各界,旨在唤起对鹿港的关注。
台湾主祀玉皇大帝的宫观有宗教、弘法、教育、文化、传播、流通、慈善、经济、艺术、娱乐、观光、藏宝、学术、社会、民俗、鉴赏、健康、追溯等功能,台北松山奉天宫开设了医疗诊所,为社区民众义务提供健康服务;高雄市玉皇宫为市民提供医疗补助,并捐赠全新救护车两部,属于(健康)功能。
唐代(长乐人怀海)创立了《禅院规式》,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特别是要寺院众僧懂得报恩、报本,尊敬祖师与祖先,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禅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天主教在福建传播中,创办了许多学校,最著名的中学如于清宣统元年(1909)创办的(福州私立扬光中学)。
为保证寺院不受破坏,福建省宗教事务处(《(57)宗佛字第258号文件》)明确规定:“对现有的寺庙一般不再借使用和拆毁,如确因国家建设或国防需要而必须拆除的寺庙,需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但对寺中的文物法器和僧尼的生活,要作适当的安置。”
我国内早期四大著名清真寺为(泉州的涂门街的清净寺、广州的怀圣寺、杭州的凤凰寺、扬州的仙鹤寺)。
先天派是(清咸丰年间),由黄昌成、李昌晋从福建传入台湾的。
现存于(泉州海交馆 )内的元代十字架墓碑中,就有多方为元代泉州天主教方济各会传教士墓葬的遗物。
现存于泉州海交馆中的元代十字架墓碑石中,有5方是元代(泉州)天主教方济各会传教士墓葬的遗物。
伊斯兰教在福建目前有代表性的清真寺有5座,最有名的是建于北宋年间的(泉州清净寺),也称圣友寺,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所伊斯兰教寺,它以中世纪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为主,在许多建筑部位上又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
英国长老会传教士杜嘉德编的(《厦门腔注音字典》)为外国传教士到闽南和台湾传教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他由此获得母校格拉斯哥大学颁赠的博士学位,名列当代著名汉学家之中。
在回民数量较多的福建大中城市一般都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其中以(泉州清净寺)最负盛名。
长乐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的习俗与(中法马江海战)有关。
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福州(九仙观)内。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是畲族妇女最喜爱的一件装饰品。
总体上看,北方汉人迁入福建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是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入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二是由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三是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这三条路线以(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线 )为主。
最动人并能代表(雅美人)传统的舞蹈是头发舞,跳舞时,妇女们手拉手自然地舞动身体,随着节奏,弯下腰把长长的头发披落下来,再猛然抬头朝后仰,此时千万发丝摇曳飞舞,扬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像冲来的一笔泼墨,浑然天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8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台湾   福州   福建   舞蹈   少数民族   方言   传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