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启示

2019年第24期·浙江经济
/德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启示
浙江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高级人才培训班
融合发展:德国的经验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基础逐渐成为德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特征,德国优势产业也逐渐从低端产业转向高端行业,例如从低端的运输、建筑等产业转向研发、金融、保险、供应链、会展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要素投入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技术、创新、分工、产业集聚、资金供应等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和制
溴敌隆
造业的融合。
(一)主要特点
以“工业4.0”为统领。“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特征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 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提升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工业4.0”概念的提出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但在推进中采用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支撑作用。
耻骨联合
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脊柱。德国中小企业具有标准高、数量多、贡献大的特征。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大大高于欧盟标准,在数量上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6%,贡献了35%的GDP 和65%的就业,在“工业4.0”标准化项目中67%由中小企业承担完成。“工业4.0”计划特别注
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德国中小企业的产品有很多在全球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有“隐形冠军”的美誉。赫尔曼·西蒙在他的《隐形冠军》一书中指出,目前世界上一共有2734家“隐形冠军”,其中德国占有1307家、美国366家、日本220家、中国68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全球第一,且遥遥领先。“但求产品做好做精,不求企业做大做强”,是德国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德国产生的隐形冠军很多都是百年老店,长期生产某种产品,通过发扬工匠精神造就了“德国制造”的优良品牌
以双轨制教育为支撑。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保障,德国的“双轨制教育”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所谓“双轨制教育”,就是课堂和工厂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步,学校、企业及政府三方协力完成一项职业教育计划。“双轨制教育”源自于德国的“学徒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了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制造业发展需求。1969年,德国《职业教育法》确定了“双轨制教育”的法律地位。之后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更进一步促进了“双轨制教育”成为体系完备、组织紧密、流程严谨的教育模式。“双轨制教育”的有效运行得益于有力的资金保障和充分的社会认同。一方面是德国政府强有力的教育支出保障,教育支出是德国政府最大的支出;另一方面是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一视同仁的文化环境,在德国参加职业教育没有低人一等的就业歧视。“双轨制教育”是一个终身制教育体系,灵活、开放是其特征,可满足社会公众终身教育需求。
丽音技术(二)主要经验
德国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模式:
生产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制造商通过物联网应用,开展产品应用实时监测,做好数据采集,通过数据监测分析,向
54
产经纵横C
产业下游延伸,做好售后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反馈,向产业上游延伸,为研发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开展个性化定制等新型服务。
NUEMANN服务商向生产服务综合型企业转型。“得用户者得天下”,服务商更接近终端用户,有了解用户需求行业需求的优势,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在精准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综合服务商转型,实现“服务业制造化”的思想。
知名企业发展衍生服务业。德国制造业企业十分重视依托主业培育衍生服务业,如工业旅游。培训团成员亲身体验了空中客车公司、万宝龙等企业开展的企业旅游服务。事实上,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旅游的国家之一。工业旅游不仅让游客了解“德国制造”的生产过程,还借此提升企业形象,扩展企业盈利,甚至还成为许多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动机”。据统计,德国游客达到4亿人次左右,其中1/3
与工业旅游及德国制造相关,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业态其重要性引人注目。
kkman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浙江制造业与服务业保持同步稳定增长。制造业增速于2009年、2015年经历了两次较大幅度回落,2016年开始增速反弹,2017年来增速基本与服务业持平。服务业总量维持平稳增长,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规上工业增加值,2016年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50%,全省基本确立了“三二一”产业结构,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应该看到,浙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并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珠三角地区。
具体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制造环节工业品直接投入占比过高,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的投入较少,对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市场销售、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服务需求不足。二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2017年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分别为53.3%、41.4%,远低于发达国家“两个70%”的水平,也低于上海的“两个2/3”和广东的“两个超50%”。浙江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结构以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物流为主,分别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30.9%、25.5%、16.9%,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支撑动力不足。三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跨界融合不足。比如,浙江时尚产业制造业较为发达,但是融合制造、品牌、设计、文化、时尚等因素的跨界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缺少适应线上线下多渠
道的供应链体系,离“服务业制造化、制造业服务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借鉴德国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丰富实践载体,统筹推进各类平台试点建设。打造高能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围绕“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加快现有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提升发展,在开发区(园区)、高新园区等启动建设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示范试点,支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舟山等地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开展产业集竞争力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等深度融合发展试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将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作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快制造业的数字赋能步伐,加快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立足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新经济”,重点发展制造业共享、平台型经济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研发设计、检测试验、智能制造的集成服务水平,推进智能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智能仓储等设施、设备与服务的共享,建设面向产业集的智能制造与服务型平台。支持知名企业探索发展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新性服务内容。
强化教育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为契机,加快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采用更加自主灵活的培养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涵养工匠精神,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体系。
强化支撑保障,建立健全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品牌认证和标准体系建设,以“品字标浙江制造”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打响“品字标”品牌形象,加快健全标准体系,丰富“品字标”企业培育梯次,提升“品字标”企业数量,形成以标准提升带动品牌提升、以品牌提升带动品质提升、以品质提升带动产业提升的良性循环。加强行业协会等社会专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等社会专业组织建设,在定位上做“加法”,保障行业协会的主体地位,同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服务事项上做“减法”,着力解决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复。
(执笔:陈旭芳傅培华李胜定欧阳永财杜伟杰)
各向异性导电胶
55
/
浙江经济·2019年第24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3:2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6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服务业   德国   制造业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