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出版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学术著作出版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刘永红
【摘 要】学术著作出版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以及精神向度.深入考察\"学术\"一词的发展流变史,系统梳理并努力厘清学术的概念、学术著作的定义、学术著作出版的内涵,有助于加强学术著作出版研究,有益于推动学术著作出版实践.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9(040)004
【总页数】7页(P206-212)
【关键词】学术;学术著作;学术图书;学术专著;学术出版;学术著作出版
【作 者】刘永红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新华文摘杂志社, 北京 1007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30
学术著作出版作为出版业的重要领域,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学术著作出版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以及精神向度.研究学术著作出版,必须梳理并厘清学术的概念、学术著作的定义以及学术著作出版的内涵等.论表见代理
一、何为学术?
要深刻理解“学术”一词,就必须梳理“学术”一词的发展流变史,掌握学术的含义,洞悉中西方的学术传统.
(一)“学”与“术”
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中写道,“吾国向以‘学术’二字相连属为一名辞”,“惟《汉书·霍光传》赞称:光不学无术.学与术对举始此”.[1]可见,“学术”经历了一个从名词连用到“学”与“术”相分相离、相混相淆的漫长过程.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学”与“术”的
差异,并就“学”与“术”的联系作了详细、独到、形象的论述.“学”与“术”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体现在“学”与“术”的差异上,其统一则体现在“学”与“术”的联系上.
首先,从“学”与“术”的差异看,梁启超在《学与术》中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沉,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1](P.12)从梁启超的论述以及形象的举例看,“学”主要是发现真理,探索规律,属于开拓创新,居于理论层面,解决的是真理与规律如何诞生的问题;“术”则主要是运用真理,使用规律,属于理论成果的转化,处于应用层面,解决真理与规律如何落地的问题.严复在翻译《原富》一书的按语中写道:“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2]在严复看来,“学”探讨的是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的道理,“术”是对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的道理的实际运用.王国维指出,“学之义广矣,古人所谓学,兼知行言之,今专以知言”[3],认为“学”的含义在古今是不同的,古人所谓的“学术”包含“知”与“行”两个方面或者层次,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实用的学问,而今人所谓的“学术”专指“知”,即理论知识,不包含实用的学问.透过梁启超、严
复、王国维等人的精辟论述,可以看出,“学”与“术”是两个差异很大的概念与范畴,“学”是一种理性认知,是普遍真理,是必然规律,追求的是“形而上者”即“道”,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范畴;“术”是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是普遍真理、必然规律的一种外在体现,追求的是“形而下者”即“器”,属于应用研究范畴.
其次,从“学”与“术”的联系看,梁启超认为,“学”与“术”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正所谓“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2].严复认为,“学”与“术”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正所谓“学主知,术主行”[3].梁启超和严复关于“学”与“术”的联系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体”与“用”,还是“知”与“行”,从根本上讲,都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梁启超和严复既看到了“学”与“术”的差异性,也承认“学”与“术”是相互联系且有机统一的,他们对于“学”与“术”的辩证看法,表明两人是反对“学”与“术”相分相离、相混相淆的.
(二)“学术”的含义
从“学”与“术”的基本释义看,《说文解字》对“学”的释义是“觉悟也”,主要从“发蒙”或“学习”的意义层面解释“学”,后来慢慢引申为学问、学说;而对“术”的释义是“邑中道也”,意思是“手段”或“路径”,后来引申为技艺、技能.从“学术”的含义看,《新华词典》中“学术”一词
商业报道至少包含了六种含义:学习治国之术;治国之术;教化;学问,学识;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观点,主张,学说.很显然,“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比较接近也最为契合本文所讲的“学术”.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讲的“学术”其行为主体通常是受过相关教育的具备一定学术素养的专业人士或研究者,其行为客体既包括纯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的学问,也包含实用性的应用研究范畴的学问,涵盖了世间一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三)中西方的“学术”传统
任何一种概念的诞生与传统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总是能够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寻到“根”.因此,系统梳理并深刻理解“学术”这一概念,需要对中西方千百年来的“学术”传统进行必要的深入挖掘.
今日所谈的“学术”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西方的“学术”一词包含的意思并不只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李伯重通过考察《牛津高级辞典》和《美国传统辞典》中的“academic(学术)”词条的解释发现,这些解释具有两个共同的主要特点,一个是与学院有关,另一个是非实用性.因此,他认为,在欧洲的传统中,“学术”是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在具备专业条件的环境中进行非实用性的探索,即我们所说的“学者在‘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
学术’探索工作”[4].近代以来,西方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这主要得益于西方知识分子“为学术而学术”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主要是为了“求知”“求法则”,基础理论研究在前,应用研究在后,应用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与“术”既分工明确,又紧密结合.[4]可见,西方的学术传统彻底摒弃了实用的功利主义目的,是偏学院式的,是一种仰望星空式的学术传统,追求的是理论的纯粹性,秉持的是道家出世的精神,更多的是对世间真谛真知的理论探索.在西方,“学”与“术”的转化并非一条坦途,往往需要配套的硬件设施,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隐形飞机理论是由苏联数学家提出的,但当时的苏联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无法造出隐形飞机.关于隐形飞机理论的研究论文发表之后,美国人花了20年时间才造出了F22隐形飞机.
中国学术传统的全面形成源于一次历史际遇.由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之后,儒家的学术传统居于主流地位,秉持“为实用而学问”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主要是为了“求用”“求事实”,主张学术服务于政治、服务于国家,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或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混淆.“学”与“术”没有明确的分工.[5]儒家的学术传统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经世济民.无怪乎,许倬云先生指出,在古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没有以研究与追求知识为目的的学者.读书人读圣贤书是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朱光潜则认为,“学术
原来有实用,以前人研究学术也大半因为它有实用.但人类思想逐渐发达,新机逐渐呈露,好奇心也一天强似一天,科学、哲学都超过实用的目标,向求真理的路途去走了.真理固然有用,但纵使无用,科学家、哲学家也决不会就因此袖手吃闲饭.精密地说来,好奇与求知是人类天性,穿衣吃饭是为满足自然的要求,求学术真理也不过为餍足自然的要求.谁能说这个有实用,那个就没有实用呢?我们倘若要对于学术有所贡献,我们要趁早培养爱真理的精神,把实用主义放在第二层上.”[5]可见,千百年来中国的主流学术传统主要是一种儒家式的治学传统,秉持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怀揣的是儒家入世的精神,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学术传统重“术”轻“学”,或者“学”与“术”虽然相分相离,但是却相混相淆.有着数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可以创造令世人惊叹不已的四大发明,却无法产生与之媲美的学术理论便与此相关.学术理论是基础、是根本,重“学”才能够有大量优质的学术理论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演绎出无数项新的技术产品,而重“术”虽然有助于发明某项新的技术产品,却也会因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止步于此项新的技术产品,难以在创造发明之路上闯出一番广阔的天地.
实际上,“学”与“术”不应有所偏颇,“学”是“术”的活水源头,没有脱离学理的实用;“术”是“学”的生命延伸,也没有脱离实用的学理.诚如李伯重所讲:“学理与实用并非截
然分离,为‘致用’而治学和为学术而学术之间也没有价值判断上的高下之分.”[4]中西方迥异的“学术”传统体现的是中西方在治学动机、治学目的、治学方法、治学路径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一差异直接造成了中西方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建构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学传统深植于传统的儒家文化之中,深刻影响了中国学术界的研究旨趣、研究惯习、研究风气、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并将波及其未来发展.只有客观审视中国的治学传统,才能深刻理解“学术”一词,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的学术实践现状.
综上所述,结合“学”与“术”的基本释义、“学术”的含义以及中西方的“学术”传统,考虑到我国的学术研究现状,笔者以为,学术是由具备一定学术素养的专业人士或研究者,通过运用社会调查、科学考察或实验等科学方法获得的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既包括纯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的学问,也包含实用的应用研究范畴的学问.
二、何为学术著作?
在我国的学术界和出版界,与学术著作相关的概念还有学术图书、学术专著等,对应的英文单词分别为“Academic Book”或“Scholarly Book”.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研究者经常使用“学术图书”,而出版管理部门、新闻界则常用“学术著作”,基金管理部门、学术界喜欢用“学术
专著”,出版管理部门和科研基金部门在有关文件通知中常用“学术著作”或“学术专著”,而不用“学术图书”.[6]理解学术著作的概念,必须对学术图书、学术专著等相关概念做系统梳理与全面辨析.
(一)相关概念辨析
伊斯兰国1.学术图书 目前关于学术图书的概念很多,既有来自学界的,也有来自业界的.比如,孙树松、林人认为,学术图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工作者对某个学科或某个专题经过深入研究写出的科研成果.[7](P.5)许力以认为,学术图书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从理论上做较专门、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的著作.[8](P.19)张文定认为,学术书就广义来说,指泛学术图书,即书店中的一般学术的通俗读物;狭义上指的是准学术书,即出版界所普遍认为学术含量较高、品味较高的严肃读物.[9]Ganu K.M.认为,学术图书包括科学研究的原创作品、对已有学科研究或成果加以解释的著作以及高校教材.①赵明节认为,学术图书不仅指学术专著,也包含具有较强学术性的一般图书,如高层次文化读物、比较专深的科普图书、科学家的传记、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普及读物等.[10]孙玉玲认为,学术图书就是著者在理论上对某一知识领域或某一专题作较系统、拉弥亚
较专门分析、研究后创作的作品.[11]莫鹏燕认为,学术图书是指具有学术传统和流派背景的研究著作,其基本要求是具有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和方法论.大专院校的部分教科书和参考书,或者本身就是研究著作,或者是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所以也属于学术著作.[12](P.3)肖贵飞认为,学术图书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就某一专题作较系统、较专门的分析研究后创作或整理而成的具有较强理论性、思想性的作品,包括原创性的学术专著、多人理论成果的合集或对前人理论成果加以整理的著作、理论彩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推广读物以及部分高校教材.[13](P.5)叶继元认为,学术图书是指内容涉及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
2011浙江高考语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0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6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术   研究   理论   图书   传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