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际竞争、县际竞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县际竞争、县际竞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燕小青;范廷国
【摘 要】县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其发展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县际竞争中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以县际竞争为出发点,通过博弈模型来探讨县际竞争演进趋势,并结合宁波水权交易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县际竞争最终应该实现县际竞合,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县域间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县际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
【年(卷),期】2013(015)004
刘易斯模型【总页数】4页(P6-9)
【关键词】县际竞争;县际竞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宁波
慕容鲜卑【作 者】燕小青;范廷国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俄狄浦斯王电影F061.5
县际竞争是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奇迹的制度根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县际竞争”,正是基于县际竞争的有效性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独特性呈现为在区域、制度、文化、环境等大致相同情况下有着明显的经济差异性,如中西部差异、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等等。同时中国的改革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完善,经济发展的独特性还表现为县级政府代表县域经济整体利益进行基础设施改善或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因此县级政府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基础和主要承担者,作为县域经济集体利益的代表直接参与经济竞争并推动着经济增长,成为了中国独具特的县际竞争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实践中出于利益驱动县际竞争,经济增长往往成为县际竞争唯一目标与动力,加之县级政府自主性的增强追求政绩,甚至会出现县际竞争过度及县际竞争无序,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相关文献回顾
锌铝涂层近年来,运用政府竞争理论来探讨区域差距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横向地方政府竞争来关注区域竞争与经济增长问题。张五常认为,中国的地区从上而下可以分为七层,每层以地理划线为界,下一层地区必在上一层地区之内。上层和下层串联,但同层不相连。地区竞争于是在有同样承包责任的地区出现,即是同层的不同地区互相竞争。经济权力愈大,地区竞争愈激烈,由于县级政府掌握着使用土地的权力,所以县级这一层的竞争最为激烈。何梦笔[1]为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的原因。程臻宇[2]指出,最能体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特点的是那些同属于一个上级政府管辖且地理位置相近的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周业安[3]认为,经济领域的分权导致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围绕经济资源而展开竞争,合理的分权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将有助于地方政府竞争进入良性阶段,但是,在垂直化行政管理架构和资源流动性的双重限制下,地方政府可能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可能损害经济的良性增长。盛洪[4]指出,县际竞争不仅是租税率的竞争,更是制度上的竞争。租税率相当于价格,其实在价格竞争起不了作用的时候,县级政府可以在制度上有多种选择,在竞争的压力下,可以促进制度创新。周黎安等学者则更加关注政府竞争对区域
经济发展的效应的分析研究。银温泉等认为,地方保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有助于本地社会稳定等,但这些“好效果”基本上都是短期的、局部的,最终不利于本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周黎安[5]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是一种锦标赛式的零和博弈,受政府官员任期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官员对政治晋升激励的考虑可能使得官员主导型的投资过度进入某个行业或项目,甚至进行“恶性竞争”。因此如何在县际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
2 县际竞争深化——县际竞合
2.1 县际竞争深化竞合分析——博弈模型
肖建忠[6]用博弈论方法解释地方政府行为博弈模型,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县际竞争进行县际竞争未来走向的博弈模型分析,以此探讨县际竞争的深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qltv
2.1.1 静态博弈
1)基本假设。第一,县A和县B地理位置相邻,处在政府科层结构中同一等级,共同位于某一上级政府所管辖的行政区之内。县A和县B之间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彼此都十分熟悉各自
的战略集合。第二,市场较为完备,自组织力量较强,市场可以自行调节经济的运行。第三,县A和县B都有目标收益函数。县级政府的目标中有加快本县的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制度创新,但重要的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较好的政绩。基于这些因素,可以用下面的函数表述县A和县B的目标收益为
其中:π表示县域经济的收益,代表县域经济效用最大化;Di表示县域经济第I期的经济发展水平;¯d表示第I期其共同上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Ci是县级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成本。
2)县际竞争静态博弈模型。县级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是能否实现内在增值或者节约交易费用,假若一县制度创新给另一相邻县产生制度创新利润,而另一相邻县并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那么该县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就会减弱。县际间行为保持一致性的假定是合理的,县际竞争可以认为是一个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县级政府进行的各种制度创新由g∈[0,+∞]表示,D=D(gi+gj)表示反函数,设其满足线形,可以表示为
其中:D是政府官员由于县级政府进行制度创新而得到的政绩,a代表一个常量,县际制度创新成本表示为C。至此,县A和县B的目标收益函数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目标收益最大的条件是目标收益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此时纳什均衡的条件可以求出
这时可以求得两县处于纳什均衡状态下最大目标收益为
2.1.2 动态博弈
1)前提条件的修订。假设1:虽然县A和县B地理位置相邻,处在政府科层结构中同一等级,共同位于某一个上级政府所辖行政区之内,但它们处于信息不充分状态更加符合实际。信息不充分无处不在,信息不对称的一方往往采取取经学习等手段获得对方的信息。先进的制度安排往往先由某县实施,先行县获得先行优势和利益,邻县基于竞争压力,通过学习取经模仿,而学习成本大大低于创新成本,获得后发优势下追赶式高速增长。假设2:县级政府由于目前市场自行调节经济的力量不足代表县域经济整体利益直接参与经济发展。在县级政府掌握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在“诱致性变迁”的需求下,成为了企业的代言人,县级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替代。
2)经过修订后的博弈模型。补充假设后的模型中,两相邻县分别推行的制度安排g1和g2,其制度创新收益分别为π1和π2。县际竞争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于自身的行为偏
好,由本县的资源禀赋出发,县级政府进行发展经济的制度创新;在第二阶段,由于先行制度创新的县可能获得较大的收益,相邻县可能适时地跟进,通过学习取经的方式获得后发优势;在第三阶段,由于政府和企业的目标不同使得二者的决策原则也不同,所以,到一定阶段,县级政府可能进行非规范竞争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政绩。但是以下的分析表明,县际竞合下两县所获得的利益将远远大于县际竞争过度状况下所获得的利益。
第一阶段属于试点竞争博弈,两县为试点一项新制度而进行竞争,政府对某项制度创新的评价是类型pi,类型pi是独立地随机从[0,1]的均衡概率分布中抽出来的,代价分别是c1与c2。假如县A赢得默许,它将得到(pi-ci);反之,它得到0。由于博弈过程中双方是对等的,可以导出对称均衡战略:c=c*(t)。当县级政府的代价是c时,类型是p时,其收益为
双城记 电视剧
其中,Prob代表概率。由于战略是严格递增的,
但是,由于2个县的参与,有:
其中,φ(c)表示c*的反函数,指县B出价为c*时对政策的评价。现在为使c*(*)成为县i的最优策略,必须是当县A的代价是 c时,其类型是。t=¢(b),因此,县 i最大化 πi(t-b)φ(b)的条件是
解微分方程对县i的代价是其对政策评价的一半:
动态模型的第二阶段属于序贯博弈,当县A试行该项制度后,获得制度创新的收益p1-c1,县B就会适时跟进。县A在实行该项制度措施后,就建立起了对本县企业家需求信息优势,以pi表示政府A具有的充分信息情况;县B通过示范效应学习获得了对该制度安排的信息及知识,对pi了解的程度取值在M、N之间,M、N满足0<M<N<1,同时县B的事前概率满足b1(M)=a和b1(N)=1-a,县B仿效县A在本县进行制度创新,并以据其对P1的了解程度修正自身的判断,因此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4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5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政府   竞争   县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