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盐类 -3 -古代固体盐类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勘查工作程度 (1)
2.1  基本要求 (1)
2.2  普查阶段 (3)
2.3  详查阶段 (4)
2.4  勘探阶段 (6)
3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 (8)
3.1  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8)
3.2  地质填图 (8)
3.3  物探和化探工作 (8)
3.4  探矿工程 (9)
3.5  化学分析样品采集、加工及分析项目 (10)
3.6  矿石选矿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11)
3.7  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12)
3.8  抽水试验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12)
3.9  盐类矿石水溶性能实验室试验方法及要求(参见附录C) (12)
3.10  原始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 (12)
3.11  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12)
4  资源储量估算 (12)
4.1  矿床工业指标 (12)
4.2  资源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13)
4.3  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13)
4.4  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 (13)
4.5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 (1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古代固体盐类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1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古代固体盐类矿床勘查基本工程间距参考 (1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古代固体盐类矿石水溶性能实验室试验方法及要求 (1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古代固体盐类矿产一般工业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 (23)
前言
DZ/T 0212共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中国被黑站点统计
—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第4部分深藏卤水盐类。
本部分为DZ/T 0212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Z/T0212—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第4章、第5章、第6章、第9章及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中与古代固体盐类矿产有关的内容。
本部分与DZ/T0212—200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调整了章节结构,将勘查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见2),删除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取消了预查阶段及相关内容;
—增加了勘查类型划分的“基本要求”(见2.1.1.3.1);
—增加了详查、勘查阶段所求资源量比例的要求(见2.1.3.2、2.1.3.3);
—增加了达到详查阶段“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应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内容(见2.3.4.4);
—增加了达到详查阶段“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并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内容(见2.3.5.3);
—适当缩小了详查阶段填图比例尺(见3.2.3);
—修订和细化了对物探工作的质量要求,强调了对油气部门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见3.3);
—修订和细化了对钻探工作的质量要求(见3.4);
—修订和细化了对化学分析样品采集的要求(见3.5.1);
—提出了深层固体盐类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4.2.6);
—增加了杂卤石矿一般工业指标、修订了固体钾盐矿地下开采一般工作指标(见附录D.1),修订了
固体钾盐矿综合评价指标(见附录D.2);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本部分起草人:邓小林、李博昀、王凡、高利民、王占文、刘星旺、韦钊、刘军省、王健、焦森、曹光远、杨海波、王淑丽、何汉江。
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Z/T 0212—200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1  范围
DZ/T 0212的本部分规定了古代固体盐类矿产(注1)地质勘查的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古代固体盐类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资源储量估算及其成果评价。
2  勘查工作程度
2.1  基本要求
2.1.1  勘查类型
2.1.1.1  勘查类型划分的目的
划分勘查类型的目的在于合理地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有效地圈定和控制矿体
2.1.1.2  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
古代固体盐类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矿体延展规模(附录A表A.1)、矿体的稳定程度(包括矿体的形态、内部结构、厚度、品位)和构造复杂程度或岩(盐)溶发育程度(盐类矿床主要考虑盐溶淋
滤带的界线规则程度)、矿体埋深等因素,选择勘查类型应考虑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具体划分参见附录A相关内容。
在勘查几种矿产共生组合或多矿体的矿床中,应以主要矿种、矿体为主,兼顾其他来确定勘查类型。
2.1.1.3  勘查类型的划分
2.1.1.
3.1  基本要求
普查阶段矿体的基本特征尚未查清,难以确定勘查类型,但有类比条件的,可与同类矿床类比,可初步确定勘查类型;详查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勘探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变化情况验证勘查类型,经验证不合理的,应调整勘查类型。鉴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勘查类型。
2.1.1.增殖税
3.2  勘查类型的划分
第Ⅰ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岩(盐)溶不发育(或界线规则)。
第Ⅱ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中等或岩(盐)溶中等-发育(或界线较规则)。
1注:古代盐类矿产—指石盐、钾盐、钙芒硝、无水芒硝(芒硝)、天然碱等矿产
DZ/T 0212.3—XXXX
第Ⅲ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复杂或岩(盐)溶不发育-发育(或破坏矿体)。
2.1.2  勘查工程间距
2.1.2.1  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方法
2.1.2.1.1类比法:根据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的探采对比资料总结的勘查工程间距,采用传统的类比法确定合理的勘查网度值。
2.1.2.1.2地质统计学法:对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可用地质统计学中区域化变量的特征,确定最佳勘查网度值。
2.1.2.1.3 勘查工程验证法:对于大型矿床,可选择代表性地段采用不同勘查手段的加密工程验证,确定最佳网度值。
2.1.2.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2.1.2.2.1  勘查工程的布置应尽可能考虑后续勘查工作的使用。在详查和勘探阶段可采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结合物探测井,以减少工程量,提高勘查工作效益。各勘查类型控制工程间距参考表参见附录B。
2.1.2.2.2  根据矿体的分布情况,沿矿体变化大的方向应采用较密的工程间距。
2.1.2.2.3  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同一矿床的不同地段或同一矿体的不同部位工程间距可以不同,对大而稳定或小而复杂的矿床,工程还可以适当放稀或加密。
2.1.3  勘查控制程度
2.1.
3.1  普查阶段
ha7对发现的矿体应在地表一定间距控制的基础上,选择成矿条件较好的地段进行深部稀疏控制,初步查明矿体的分布范围和埋深。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估算推断资源量。
2.1.
3.2  详查阶段
2.1.
3.2.1 控制资源量可参考基本控制工程间距系统控制。
2.1.
3.2.2 基本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矿体出露地表的边界应有工程控制,矿体延深要有系统工程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一般估算控制和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比例一般不小于总资源量的30%。
2.1.
xfy
3.2.3 作为矿山设计依据时,控制资源储量不少于总资源量的50%,应保证矿山首期建设设计的还本付息要求。
2.1.
3.3  勘探阶段
2.1.
3.3.1探明资源量在详查控制的基础上加密工程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
2.1.
3.3.2 一般估算的探明和控制资源量,大中型矿床探明+控制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40%~60%,其中探明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10%~20%。应保证矿山首期建设设计的还本付息要求。
2.1.
维加
3.3.3探明资源量一般分布在矿床浅部的首采区,其底部边界应控制在大致相同的标高上。
DZ/T 0212.3—XXXX
项目管理技术
2.1.
3.3.4对适于地下开采的矿床要详细控制主要矿体的边界;对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要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露天采场底部边界,以确定露天开采剥离边界。
2.1.
3.3.5对主矿体顶板附近具有工业价值的次要小矿体,在首采地段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控制。
2.1.
3.3.6对小型矿床和第Ⅲ勘查类型偏复杂的矿床,在勘探阶段可探求控制和推断资源量。
2.1.
3.3.7 老矿山延深勘探可只探求推断和控制资源量。
2.2  普查阶段
2.2.1  地质研究程度
2.2.1.1区域地质
按GB/T13908和CB/T33444规定,应开展以下研究:
a)在初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查明成盐盆地的区域地质(岩性、层序、时代)、构造、岩浆岩和成盐地质特征,研究成盐盆地内蒸发岩的沉积特点和岩相分带规律。阐明成盐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
b)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区域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补给条件、径流特征和水化学特征。
c)搜集研究区域盐类矿产和其他共、伴生矿产的成矿远景。
2.2.1.2 矿区(床)地质
矿区(床)地质研究初步查明:
a)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蒸发岩的特点和分布。
b)含盐岩系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矿点分布规律及资源远景。
2.2.1.3矿体地质
矿体地质研究初步查明以下内容:
a)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数量及总体分布规律。
b)控制和破坏矿体的主要构造的性质及分布范围。
2.2.2  矿石质量
a)初步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参照DZ/T0212.2附录C)。
b)初步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变化,以及有用、有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c)研究矿床地表和深部矿石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2.2.3  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
按DZ/TXX(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规定,一般要根据掌握的矿石特征,与已知矿床进行选矿和加工技术的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
2.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2.4.1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厚度、产状、水质、泉水流量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2.4.2 研究矿区近矿岩、土的工程地质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5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选矿手册
下一篇:钾肥生产工艺
标签:勘查   矿体   地质   类型   矿床   盐类   控制   阶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