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明“四句教”中的本体与功夫之辨

论阳明“四句教”中的本体与功夫之辨
张建华
弥撒曲【摘 要】阳明晚年提出的四句教法,是经过不断思考总结后,在教法上最终确定的讲法.作为指点弟子的教法,四句教以心、意、知、物的功夫条目对阳明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性的论述,首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阳明对本体的超越性和绝对性的一种表达.钱德洪和王畿对四句教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对功夫的起手处有不同的选择.在四句教中,阳明以后天的“意”为起点,下学上达,证悟本体,最终达到对本体的自觉.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6页(P79-84)
【关键词】四句教;本体;功夫;境界
【作 者】张建华
索尼爱立信w380c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四川内江 641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B016
阳明晚年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法。由四句教法引发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首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而指四句教为禅学,怀疑阳明学是否是正统的儒学;二是因为阳明的两位高弟王畿(字汝中,号龙溪)和钱德洪(字洪甫,号绪山)对四句教的理解不同,而引起王门后学派别的分化,这成为了王门的一大公案。对于“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否出自于阳明以及连带着阳明学是否儒学,主要是部分传统儒家学者所抱持的怀疑,现代学者的研究早已证明四句教法确系阳明所提出,不过大家对于“无善无恶心之体”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①,对四句教及其与四无说、四有说的关系,也依然是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心体之“无善无恶”应着眼于四句教之作为“教法”的性质来理解;而对于四句教与四无说、四有说,也要置诸“天泉证道”的谈辩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阳明师徒所谈论的核心问题——本体与功夫之辨。
为了能更好地对四句教所透显出的阳明思想进行解析,我们首先应确定有关“四句教”的准确文献记载,并将四句教置于其所提出的现场情状中去理解。四句教在《传习录·下》《王阳明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和《王龙溪全集》中均有记载,阳明对其予以详细阐发在嘉靖六年丁亥(1528年)秋。是年夏,阳明被任命提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平定广西思恩、田州少数民族,于九月八日启程赴广。启程前夕,在越城天泉桥上应钱德洪、王畿之请,详细阐发了关于四句教宗旨的思想,史称为“天泉证道”。根据陈来先生的详细考证,这三处关于天泉证道的记载略有差别,应以《年谱》最为准确详实。
陈来先生指出,《传习录》下与《年谱》中的相关记载均为钱德洪所录,但《年谱》为钱德洪、王畿等同编,刻行时王畿亦为之序,所录天泉问答中用“畿”名,说明王畿并不认为《年谱》所录有失实之处。今读《传习录》与《年谱》的记载,所异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年谱》中所录绪山和龙溪开始论学的细节缘由交待得更为清晰,二是《年谱》所录阳明论“太虚”一段为《传习录》所无;其余《年谱》所载天泉问答,与《传习录》大致相同。
陕西公众信息网对于《王龙溪全集》中所载《天泉证道记》,历来被当作研究阳明四句教思想的重要史料,陈来先生在《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中也认为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83,
但后来因另有文献上的重要发现,他又指出,“《天泉证道纪》为龙溪门人将龙溪平日会语、文字中关于四句教法者纂合而成,并非出于龙溪之手;其中录自绪山行状者应还诸行状,而取自《东游问答》等篇者,皆非天泉证道的记述,不可信用,不得作为天泉证道的史料”。[2]680-681
毫无疑问,在阳明的四句教法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是最容易引起疑惑的地方。因为从儒学的基本理论来看,心之本体(本心)显然应该是善的,就是阳明自己也在《大学问》中明确说:
半规管然心之本体则性也。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3]971
明末清初诸大儒,如顾宪成、王夫之、顾炎武等人,都根据“无善无恶心之体”而指责阳明阳儒阴释;而替阳明辩护的古今学者,或者由于真对“无善无恶心之体”感到困惑,或者觉得难于辩护,于是认为四句教法非阳明之定见,或者并非出自阳明,如《明儒学案·师说》中谓:
四句教法,考之阳明集中,并不经见。其说乃出于龙溪。则阳明未定之见,平日间尝有是言,而未敢笔之于书,以滋学者之惑。[4]8
这里,刘蕺山认为四句教出于王畿,但《年谱》中阳明明确说到,“二君已后与学者言,务要依我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3]1307,虽在语词上稍有出入,但意思上并无妨碍。且最后阳明又重新嘱咐,“二君以后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此四句中人上下无不接着。我年来立教,亦更几番,今始立此四句” [3]1307,可见四句教是阳明深思熟虑的结果,四句教法确实是阳明本人提出来的。
当然,在传统的讲究儒释门户之别的环境之中,刘蕺山这样的小心躲闪无可厚非。不过以我们今天的眼光,自然不必再以护道的心态来审查阳明学为儒或释。阳明作为儒者的身份是确定无疑的。那么,对于“无善无恶心之体”究竟应如何理解呢?
“四句教”首先是作为教法而存在的,在解析“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涵义时,我们不能脱离四句教的语境,不能忽视“四句教”作为教法的性质。作为教法,一方面必须要对阳明自身的思想有尽量准确的论述,使弟子们便于理解;另一方面,又要对成圣的根据和功夫的次第进行分析的说明,便于弟子们切实地开展修养功夫。就四句教来看,四句分别论述心、意、知、物,其分疏形式明显是借用了《大学》的条目,是一种分析性的阐述方式。在阳明的思想体系中,心主要是作为本体概念使用的,“心之体”指的是本心、作为本体的心;之后“
诚意”“致知”“格物”,都是功夫的条目。因此,从总体上看,四句教呈现为一个从先天的本体到后天的功夫次第展开的结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从范围上说它是对本体(“心之体”)的论述,从内容上讲,“无善无恶”是对心作为本体的性质论述。
希克
向来关于四句教首句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忽视了四句教作为教法的分析论述性质,进而忽视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所阐述的问题范围(本体问题),如张学智先生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是说,心中本无善念恶念。善念恶念是意,意是后天生起的,不能说心中先天的就有善念恶念”。[5]118从存有的角度讲,先天的心之本体中,当然并不包含后天的意念。但是根据阳明的意思,“无善无恶心之体”应是对心之体的性质进行判断,而不是对心中有无善念恶念的存有进行判断,所以这样的阐述虽然本身并无问题,但是显然越出了首句所要说明的根本问题——本体问题。我们应紧紧抓住阳明思想中的本体概念,在理解阳明的本体思想的基础上解读“无善无恶”。
阳明关于本体的思想,我们可以将四句教与《大学问》的相关论述结合起来理解。根据钱德洪的序言,《大学问》是在阳明起征思、田出发之前录而成书的,是代表了阳明晚年思想的成熟之作,钱德洪称之为“师门之教典”[3]973,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而天泉证道是在阳
明出征思、田的前夜,钱、王二人关于四句教的讨论,在时间上与《大学问》的成书几乎是同时的,在内容上,四句教套用《大学》的条目,更是表现出与《大学问》的高度相关性。阳明在《大学问》中开章即有下面一段话: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 ”。……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3]968
阳明在此明确阐述了自己关于本体的思想。“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就是其所谓本体,这是最根源性的实在,是至大无外的宇宙全体;而所谓“大人”,也即圣人,是因为他们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将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宇宙全体之中去,没有私欲的遮蔽,没有物我、人我之分;而圣人之所以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因为他们没有失去本心之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心,是人得之于天的本然之心,其实在性关联着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的根源实在性,因此亦可以称之为“本体”,阳明称之谓“明德”;人人自明其明德,自复其本心,则每
个人都可以实现天地万物的一体性。所以每个觉悟的人进德成圣的真实生命,就是对本体的实在性的证明,亦是本体最真实的体现。
四句教的首句论述的是本体,就其用“心之体”的表述方式来看,无疑指的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心,这样的本体当然是“本无不正”的,或者说是至善的,然则阳明又为何以“无善无恶”来作为心之本体的规定呢?
首先,“至善”与“无善无恶”这两种对心之体的规定并不矛盾,“无善无恶”说明了心体是超越于具体善恶的。劳思光在其《新编中国哲学史》中对于“至善”与“无善无恶”的关系有这样的阐述:
“至善”一词中之“至”字,若取完满意义解之,则无论下一步再取质意义或量意义说“完满”,总不能免除“无善无恶”与“至善”间之不相容;然此“至”字若取根源意义解之,即以“至善”作为“善之究竟根源”看,则说“心之体”是“至善”,又是“无善无恶”,即无困难。盖以“心之体”作为“善”之究竟根源,则正是断定“善”及与“善”同级之谓词皆由“心之体”而获得意义;如此,则此一层级之谓词,自应不能回头再描述“心之体”。[6]339-340
电视指南推荐电影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9: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4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本体   教法   作为   思想   问题   理解   大学   功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