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良知说的思想本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生态良知说的思想本源
杨兴玉
(乐山师范学院㊀文学与新闻学院ꎬ四川㊀乐山㊀614004)
摘㊀要:阿尔多 利奥波德所提出的生态良知ꎬ是环境伦理主体得以审美化生成的心灵根基ꎮ但是ꎬ他出于对生态叙事的偏好ꎬ并未对生态良知概念进行严格界定ꎮ在中㊁西方文化中ꎬ均可寻获生态良知说的本源ꎮ前者源出儒家典籍«孟子»ꎬ该书不仅是中国良心说的渊薮ꎬ并且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ꎮ后者以黑格尔㊁海德格尔的论述最为精深ꎬ一方面ꎬ黑格尔凸显了中西良知说的分野ꎬ其开启了良知的生存论阐释ꎻ另一方面ꎬ黑格尔哲学不乏生态意蕴ꎬ而海德格尔思想对于环境伦理学更具有深刻的影响ꎮ在此基础上ꎬ生态良知说有望得以深度建构ꎮ返校节皇后
关键词:环境伦理ꎻ生态良知ꎻ生态叙事ꎻ阿尔多 利奥波德ʌ中图分类号ɔ㊀B82-058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1
7287(2016)01
0026
06
一㊁缘起:阿尔多 利奥波德的生态良知说
生态良知(ecologicalconscienceꎬ又译为生态良心)ꎬ是环境伦理学先驱阿尔多 利奥波德提出的一个范畴ꎮ他在«沙郡年记»一书中解构了阻碍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利己主义根源ꎬ其解决之道即是诉诸人的生态良知ꎬ以建构一种新的土地伦理ꎮ
概言之ꎬ阿尔多 利奥波德以威斯康星州为例阐释了这一观念ꎮ该州议会为了改善土壤流失问题ꎬ通过了一项法令为农场主提供补救措施ꎻ但是ꎬ与之相关的教育ꎬ 在利己主义主导的义务之外ꎬ并未提及人对于土地的义务 ꎮ基于这种利己主义伦理ꎬ农场主通常会采取利己的措施而无视利他的举措ꎮ因此ꎬ在法令颁行10年后ꎬ该州生态仍未得到改善ꎮ在阿尔多 利奥波德看来ꎬ导致这种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官方未能晓谕民众土壤保护义务的重要性ꎬ 离开了良知ꎬ义务没有任何
意义 ꎮ有鉴于此ꎬ阿尔多 利奥波德主张 将社会良知从人拓展至土地 ꎬ由此凸显了 生态良知 这一种新的伦理维度[1]135-136ꎮ
作为早期的环境伦理学著作ꎬ«沙郡年记»主
要展现为敏感细腻的生态叙事ꎬ而不是系统严密的理论建构ꎮ对此ꎬ劳伦斯 布伊尔从环境批评角度作了
中肯的分析:该书 同时被誉为现代环境写作与生态中心环境伦理学的经典之作 ꎬ但作者在生态叙事中展开的伦理阐释 掩盖了主要的内在矛盾 ꎻ即便在其结论部分ꎬ也 似乎旨在唤醒沉睡的生态良知ꎬ而无意确立一种系统而自洽的伦理立场 [2]104-105ꎮ经由生态叙事ꎬ阿尔多 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ꎬ
他所提出的 生态良知 也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基本术语ꎮ
首先ꎬ举凡以生态良知为题的书籍ꎬ大抵沿袭了阿尔多 利奥波德所提出的基本观念ꎬ如迪施的«生态良知:生存的价值观»㊁卢埃林的«生态良6
2第15卷㊀第1期㊀2016年3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ʌ收稿日期ɔ2016-01-13
㊀㊀㊀ʌ作者简介ɔ杨兴玉(1974-)ꎬ男ꎬ四川隆昌人ꎬ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环境美学㊁灾疫伦理学ꎮ㊀㊀㊀ʌ基金项目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SC14XK17)
穿孔板
知的中和之音»㊁福尔克的«化育一种生态良知»等①ꎮ其次ꎬ更多环境伦理学著作虽不以之为核心思想ꎬ却在不同程度上吸纳了这一概念ꎮ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学»一书中不仅主张 科学与良心史
无前例的融合 ꎬ并重申了阿尔多 利奥波德的论断:离开生态良知ꎬ 法律能禁止最严重的违禁行为ꎬ却无法使公民主动行善 [3]ꎮ有学者质疑阿尔多 利奥波德的学说ꎬ 也许能满足我们的良心或者给予我们一种道德优越感 ꎬ却无法解决污染问题ꎻ但是ꎬ正如哈格洛夫所论ꎬ 阿尔多 利奥波德所期待的环境伦理学ꎬ不是颠覆政治行为的一个步骤ꎬ而是推进这种行为的一个环节 [4]206-207ꎮ换言之ꎬ生态良知说绝非是游离于环境治理行为之外的理论点缀ꎬ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环境治理行为的成败ꎮ
早在1986年ꎬ中国就出现了有关阿尔多 利奥波德生态良知说的粗略译介[5]ꎮ最初ꎬ一些学者从字面上采用这一术语ꎬ建构自身的概念体系ꎮ李如等初步解析了生态道德所蕴涵的生态善恶观㊁生态良心㊁生态义务㊁生态正义[6]ꎬ李春秋深入阐释了生态义务㊁生态良心㊁生态责任㊁生态公正等生态道德范畴[7]ꎮ但是ꎬ二者有关生态良知的界定ꎬ与阿尔多 利奥波德学说似乎没有直接关联ꎮ此后ꎬ随着生态美学㊁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全面兴起ꎬ更多研究者开始面对阿尔多 利奥波德学说本身ꎬ部分学者对于生态良知的探究颇具学理深度ꎮ即便如此ꎬ此一问题仍有待原始要终的严格考辨ꎬ尤其是将相关概念(良知/良心㊁生态良知/生态良心)置于中㊁西方文化语境中予以综合考量ꎮ
二㊁«孟子»:生态良知说的中国渊薮
有别于直接出自现代西方学术的生态良知说ꎬ良知或良心(conscience)在中西方学术中皆有其历史渊源ꎮ在中国传统思想中ꎬ良知是从属于良心的范畴ꎮ就其本义而言ꎬ良心 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 ꎬ良知即 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8]ꎬ二者皆可以追溯至孟子的心性之学ꎮ
«孟子»一书很少直接使用 良心 一语ꎬ仅有的一处亦是从反面设喻ꎮ«孟子 告子»上篇言道:牛山之上虽有良材ꎬ难禁 斧斤伐之 ㊁牛羊牧
之ꎮ是故ꎬ 虽存乎人者ꎬ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
以放其良心者ꎬ亦犹斧斤之于木也ꎮ旦旦而伐之ꎬ
可以为美乎 [9]775-776?根据此处的互文ꎬ良心从正面讲ꎬ即是仁义之心ꎻ一旦良心放失ꎬ便如牛山濯
濯ꎬ不复有美善可言ꎮ朱熹注此为: 良心者ꎬ本然
之善心ꎬ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10]331ꎮ焦循疏解道: 良之义为善ꎬ良心即善心ꎬ善心即仁义之心 [9]776ꎬ所论大体相近ꎮ
良知ꎬ见于«孟子 尽心»上篇: 人之所不学
而能者ꎬ其良能也ꎮ所不虑而知者ꎬ其良知也 ꎮ
赵岐注解为: 不学而能ꎬ性所自能ꎮ良ꎬ甚也ꎮ是
人之所能甚也ꎮ知亦犹是能也 ꎮ焦循沿袭了这
一看法: 良能犹言甚能ꎬ良知犹言甚知ꎮ甚能㊁甚
知即最能㊁最知ꎬ最能㊁最知即知之最㊁能之最
也 [9]897-898ꎮ不过ꎬ这种注疏似乎存在一定混讹:良知良能既然是 性所自能 ꎬ就不应该从程度着眼ꎻ释为甚知甚能㊁最知最能ꎬ恰恰存在此弊ꎮ有别于此ꎬ朱熹注解为: 良者ꎬ本然之善也 ꎬ并引证程颐之说ꎬ 良知良能ꎬ皆无所由ꎻ乃出于天ꎬ不系于人 [10]353ꎮ较之赵岐㊁焦循的注疏ꎬ程颐㊁朱熹之言似乎更接近于«孟子»的本义ꎮ
除古人的注疏外ꎬ一些现代学者对于孟子良
心说亦多有发见ꎮ一方面ꎬ良心作为本然之善心ꎬ
有其本体地位ꎮ正如劳思光所言ꎬ孟子是在 本质
历程 而非 发生历程 上肯定 价值意识内在于自
觉心ꎬ或为自觉心所本有 [11]ꎮ另一方面ꎬ这种本然的善心又不同于康德哲学中的那种绝对本体ꎬ而
始终处于显现与隐匿的动态进程中ꎮ诚如韦政通所论: 孟子所说的心ꎬ不是抽象的本体ꎬ它随时活跃在生命中ꎬ一念自觉ꎬ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ꎬ一念昏昧ꎬ它就会丧失 [12]ꎮ
在今人的阐释中ꎬ一个聚讼不下的问题是:良
心作为本然之善心ꎬ究竟是一种先天规定性ꎬ拟或
源自后天经验?依照杨泽波之见ꎬ孟子所言的良
食品价格连续上涨心可以理解为一种先在的伦理心境ꎬ它来自经验ꎬ
72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①SeeDISCHR.Theecologicalconscience:valuesforsurvival[M].
UpperSaddleRiver:Prentice-Hallꎬ1970ꎻLLEWEIYNJ.Themiddle
voiceofecologicalconscience[M].London:St.MartinᶄsPressꎬ1991ꎻ
FALKCL.Cultivatinganecologicalconscience[M].Lexington:Uni ̄
versityPressofKentuckyꎬ2010.
并先于具体的伦理问题而存在[13]ꎮ此说看似混淆了先天与后天的分野ꎬ按照李泽厚所作的论证ꎬ亦似不难理解:良心之所以人皆有之ꎬ说到底ꎬ不过是 经验变先验而已 [14]ꎮ不过ꎬ这种阐释既经现代唯物论的洗礼ꎬ未必合于中国古人的本意ꎮ概括来说ꎬ中国古代的良心说直接根源于«孟子»ꎬ后世学者虽多有阐发ꎬ并未偏离其基本方向ꎮ那么ꎬ孟子所说的良心及良知ꎬ有无可能蕴涵着生态良知?
首先ꎬ从概念之名来看ꎬ中国古代典籍中虽有 生态 一语ꎬ但主要展现为两种相互关涉的语义ꎬ即 生动的意态 或者 显露美好的姿态 [15]ꎮ不论何种语义ꎬ都与当代学术中的ecology没有任何关联ꎻ后者所指涉的是 生命体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习性和生活模式 [16]ꎮ
其次ꎬ就概念之实而言ꎬ中国古代虽然并无经过严格界定的生态概念ꎬ却不乏丰富而鲜活的生态思想ꎻ否则ꎬ就难以理解近年来诸多学者在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史研究中的不断突破ꎮ在短短30年间ꎬ涌现了
20余部著作①ꎮ这些著作或者单独开掘儒㊁道㊁释的生态蕴涵ꎬ或者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ꎬ初步厘定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史的版图与疆域ꎮ
因此ꎬ只要不拘泥于生态良心或生态良知之名ꎬ或许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生态良知之实ꎮ限于篇幅ꎬ本文难以穷尽此类观点ꎮ有道是: 伐柯伐柯ꎬ其则不远 [17]ꎬ我们不妨在孟子学说中寻切近的线索ꎮ«孟子»在阐发其良心说时ꎬ曾以齐地东南的牛山为喻: 牛山之木尝美矣ꎬ以其郊于大国也ꎬ斧斤伐之ꎬ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ꎬ雨露之所润ꎬ非无萌蘖之生焉ꎬ牛羊又从而牧之ꎬ是以若彼濯濯也ꎮ人见其濯濯也ꎬ以为未尝有材焉ꎬ此岂山之性也哉 [9]775?
玩具兵大战3
在历代注疏中ꎬ前人在注解这一段话时ꎬ多将重心置于后文对于良心的论述ꎮ其结果ꎬ除了对牛山的方位㊁名实有所考证外ꎬ对于其生态蕴涵几乎毫无发见ꎮ近年ꎬ随着环境伦理研究在国内兴起ꎬ人们开始意识到孟子学说与生态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ꎮ蒙培元在«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第8章中对此即有深入论证[18]ꎮ部分以生态良知(生态良心)为主题的论文ꎬ在阐述其问题背景时ꎬ亦可能涉及孟子的良心说ꎮ不过ꎬ迄今无人明确论及 孟子的生态良知说 ꎮ这种谨慎不是没有原因的:即便«孟子»确实蕴涵着生态思想ꎬ其本义毕竟不在于讨论天人之际的生态问题ꎮ贸然将孟子思想与生态良知联系在一起ꎬ难免陷入错置时间的逻辑谬误ꎮ
究其实ꎬ孟子固然不可能知晓阿尔多 利奥波德所说的生态良知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后者没有任何影
响ꎮ早在«瓦尔登湖»一书中ꎬ梭罗就曾直接援引«孟子»的如上论断ꎬ以彰显自身的生态伦理立场[19]ꎮ另一位享有盛誉的生态伦理学先驱施韦泽亦曾论及孟子 对动物的同情 [20]ꎮ阿
尔多 利奥波德未必谙熟孟子学说ꎬ他对于梭罗的著作却并不陌生[1]87ꎬ因此似有可能经由后者而触及孟子思想ꎮ但严格地讲ꎬ阿尔多 利奥波德对于中国文化所知有限[1]34ꎬ他的生态良知说主要源自西方哲学传统与当下生存境遇的相摩相荡ꎬ因而无须乞灵于东方的孟子学说ꎮ
三㊁Conscience:生态良知的西方根源
根据哲学史家弗兰克 梯利的界定ꎬ西方伦理学中的良知说至少有5种基本类型ꎬ即理性直觉论㊁感性直觉论㊁知觉直觉论㊁经验论以及调和论ꎮ相较而言ꎬ前3类学说作为直觉一派ꎬ主张 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ꎬ而道德真理为其本性所固有 ꎻ反之ꎬ经验论主张 良心并非与生俱来的ꎬ而是从
82
生态良知说的思想本源
①相关研究有4种基本类型ꎮ其一ꎬ儒家生态思想研究ꎬ参见:
张云飞.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ꎬ1995ꎻ安乐哲.儒学与生态[M].彭
国翔ꎬ张容南ꎬ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ꎬ2008ꎻ张舜清.儒家 生 之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2010ꎻ张立文.天人之辨:儒学与生态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3ꎮ其二ꎬ道家生态思想研究ꎬ参见:程习勤.老庄生态智慧与诗艺[M].武汉:武汉出版社ꎬ2002ꎻ李远国.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M].成都:巴蜀书社ꎬ2009ꎻ赵凤远.庄子的生态审美智慧解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ꎬ2014ꎮ其三ꎬ佛家生态思想研究ꎬ参见:刘元春.共生共荣:佛教生态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ꎬ2002ꎻ三智才让.藏传佛教的生态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ꎬ2004ꎻ邓绍秋.禅宗生态审美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ꎬ2005ꎻ安乐哲.佛教与生态[M].彭国翔ꎬ张容南ꎬ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ꎬ2008ꎻ觉醒.佛教与生态文明[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ꎬ2009ꎻ陈红兵.佛教生态哲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ꎬ2011ꎻ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生态环保与心灵环保:以佛教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4ꎮ其四ꎬ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综合研究ꎬ参见:佘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02ꎻ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04ꎻ任俊华.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4ꎻ霍功.中国生态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ꎬ2009ꎻ陈炎.儒㊁释㊁道的生态智慧与艺术诉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ꎬ2012ꎻ赵杏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ꎬ2014ꎮ
个体生活中获得的 ꎮ至于调和论ꎬ则是指康德㊁
斯宾塞旨在调和直觉论与经验论的观点:康德主
张义务(良心)作为一种先验范畴ꎬ 充满经验内
容 ꎬ斯宾塞同样承认良心中有先验成分ꎬ 否认良
心只是后天获得的个人经验 [21]ꎮ以上诸种学说各有洞见及盲点ꎬ殊难定于一尊ꎮ
纵观西方学者的良知研究ꎬ以弗兰克 梯利
着墨不多的黑格尔哲学以及晚于弗兰克 梯利的
海德格尔哲学影响最著ꎮ从词源角度讲ꎬ对应于
良知或良心的西语ꎬ如συνειδησιζ(希)㊁conscientia(拉)㊁conscience(英㊁法)㊁Gewissen(徳)等ꎬ都是由表示 知 的词干与表示 共同 的前缀组成的ꎬ其本义即为 共知 [22]93ꎮ如前文所述ꎬ中国传统的良心即本然之善心ꎬ是故汉语中只说良心之有无ꎻ但是ꎬ西语中的良心/良知本身不含价值判断ꎬ由此涉及良心的善恶[22]88ꎮ对于西语中的这一种区分ꎬ黑格尔曾有深入的考辨ꎮ
在«法哲学原理»129~141节ꎬ黑格尔将良心
称作客观之善在主体 内部的绝对自我确
信 [23]139ꎮ一方面ꎬ善并不是一种 主观性表达 ꎬ它作为自由的实现ꎬ有其 客观规定性 ꎻ另一方面ꎬ这种客观之善为主体所觉知的过程ꎬ即是主体良心形成㊁由此 绝对自我确信 的过程[24]ꎮ在此基础上ꎬ黑格尔区分了形式的良心与真实的良心:前者是指在道德层面ꎬ良心仅具备 形式的主观性 ꎬ因而差不多 处于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 ꎻ后者是指在伦理层面ꎬ良心经由反思而把握到自在自为之善ꎬ从而成其为 真实的良心 [23]139ꎬ141ꎬ143ꎮ换言之ꎬ形式的良心是拘囿于恶(特殊性)的良知ꎬ而真实的良心才是把握了善(普遍性)的良知ꎮ在«存在与时间»54~60节ꎬ海德格尔对于良知作了全新的阐释ꎬ这一阐释是在生存论视域中展开的ꎮ质言之ꎬ本己的此在可能 丧失于常人之中 ꎬ它必须经由良知的呼唤而见证其本真存在ꎮ良知之为见证ꎬ并不是一种现成在手的事物(如心理㊁生理或上帝)ꎬ而毋宁是一种沉默的呼唤[25]308-309ꎮ此在被良心呼唤ꎬ并以此呼唤自身:这一生存论结构被海氏描述为ꎬ 此在在良知中呼唤自己本身 [25]315ꎮ良知的召唤ꎬ缘起于此在之 有罪责 ꎻ但是ꎬ生存论上的有罪责ꎬ不同于经验中的 罪责现象 ꎬ也无关道德或法规ꎮ有别于这种现成性上的缺欠ꎬ罪责作为一种 不之状态(Nichigkeit) ꎬ反倒是现成缺欠的根源所在[25]322-325ꎮ通过领会良知的召唤ꎬ 常人自身被召唤回本身的最本己的罪责存在 ꎬ因而领会召唤不啻说 愿有良知 [25]329-330ꎮ此在对于良知召唤之领会ꎬ经由决心(生存决断)而实现:这一领会 揭示出良知乃是包括在此在根基处的存在方式 [25]340-342ꎮ
综上所述ꎬ与源出«孟子»的中国古代良心说相比ꎬ西方的良知说可谓谱系庞杂㊁论出多门ꎮ其中ꎬ黑格尔哲学凸显了中㊁西学术在良知问题上的基本分野ꎻ海德格尔思想则超越了实体性的研究思路ꎬ将良知问题引向现象学  存在论之途ꎮ鉴于阿尔多 利奥波德并不以思想深邃见长ꎬ要更好地理解生态良知的蕴涵ꎬ或许可以从此二者的学说中获取必要的灵感ꎮ
客观地看ꎬ在黑格尔哲学中ꎬ尚未出现生态一语ꎻ更常见的说法ꎬ是自然及环境ꎮ一般而言ꎬ自然在黑格尔的理念哲学中处于从属地位ꎬ他对于自然的看待明显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ꎮ此即是说ꎬ 自然本来并不是以同等价值的身份ꎬ与心灵分疆对立ꎻ自然所处的地位是由心灵决定的 [26]ꎮ正是在此意义上ꎬ哈格洛夫指出ꎬ黑格尔明显将 自然看作不完整㊁几乎无价值ꎬ等人注入结构㊁秩序和价值 的对象[4]190ꎮ
但是ꎬ自然与心灵的分立以及黑格尔哲学对于心灵(理念)的倚重ꎬ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ꎻ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㊁内在目的论㊁有机整体观ꎬ对于环境伦理(及生态良知)的研究不无启示意义ꎮ诚如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所论ꎬ黑格尔辩证法对于环境伦理学或有助益ꎬ 自然是正题ꎬ文化是反题ꎬ而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则是合题ꎮ但是ꎬ由于其通常的格套ꎬ黑格尔辩证法强烈地暗示着:自然作为正题ꎬ完全转换为合题ꎬ由此便消隐于它物之中了 [27]ꎮ中国学者曹孟勤亦指出ꎬ黑格尔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ꎬ尚停留于一种 主 奴关系 ꎻ真正解蔽了 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的是马克思所提出的命题: 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ꎬ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 [28]ꎮ92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近期ꎬ曹孟勤对黑格尔哲学的生态伦理蕴涵
有新的开掘ꎮ在他看来ꎬ黑格尔不止看到了精神
与自然的分立ꎬ更看重二者在对立基础上的同一ꎮ
这种同一体现于如下3个方面:首先ꎬ黑格尔借助
内在目的论ꎬ反驳了源自机械论自然观的那种役
使自然界的 实践态度 ꎬ由此证明自然并非僵死
之物ꎬ而是 一个活生生的有机整体 ꎮ其次ꎬ黑格
尔驳斥了自然与精神二分的观点ꎬ转而揭橥了精
神与自然界的内在相关性ꎻ正是在二者的转换生
成中ꎬ 世界才能够走向无限的善 ꎮ再次ꎬ黑格尔
扬弃了看待自然的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ꎬ进而追
超市布局设计求二者的有机统一ꎻ在指向精神自由的同时ꎬ也追
求 让自然自由 [29]ꎮ应该说ꎬ这种来自文本细读的新见ꎬ不仅有助于重新解蔽黑格尔哲学的生态
蕴涵ꎬ对于思考生态良知问题亦不无裨益ꎮ
并非偶然的是ꎬ海德格尔论及 此在在良知中
呼唤自己本身 之生存论结构ꎬ同样涉及黑格尔所
论的问题ꎮ所不同者ꎬ海德格尔无意经由辩证法
而综合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ꎮ在他看来ꎬ有关理
论行为与实践行为之区分ꎬ必须将 操心设为前
提 ꎻ进一步地讲ꎬ黑格尔所倚仗的辩证法ꎬ 由于
未在生存论中奠立根基而必然是无根基的 [25]343ꎮ与之相反ꎬ海德格尔写作«存在与时间»的一个
重要动因便在于为哲学奠定生存论根基ꎮ作为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之一ꎬ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不同于作为部门哲学的环境伦理学㊁环境美学ꎬ但却对后者产生了积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ꎮ这种影响不仅可见于西方的环境伦理学著作ꎬ也体现于环境美学及环境批评ꎮ就前者看ꎬ主要有福尔茨㊁肖洛㊁布雷特㊁列文等人的著作ꎻ但是ꎬ主流的环境伦理学(如泰勒㊁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㊁哈格洛夫的专著)或者环境伦理学史(如纳什㊁沃斯特的著作)并未涉及海德格尔的学说ꎮ就后者看ꎬ不论伯林特的环境美学[30]ꎬ还是布伊尔的环境批评[2]ꎬ对此都予以了足够重视ꎮ在国内研究中ꎬ海德格尔学说同样有显著影响ꎮ例如ꎬ曹孟勤的生态伦理研究㊁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都充分吸纳了海德格尔的学术思想ꎬ并将其融入自身的理论建构之中ꎮ
综上所述ꎬ海德格尔哲学不唯于 良知 具有洞见ꎬ并且深刻启迪了中㊁西方的环境伦理学㊁环境美学研究ꎮ海德格尔无意于作为部门哲学的生态论研究ꎬ但是当代研究者完全可以从这一思想资源中熔铸一种具有生存论意蕴的生态良知说ꎮ鉴于本文重在考鉴生态良知及良知的流变ꎬ这种正面的探索和建构尚有待于后续研究ꎮ
参考文献:
[1]LEOPOLDA.Asandcountyalmanac[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ꎬ1968.
[2]BUELLL.Thefutureofenvironmentalcriticism[M].Hoboken:BlackwellPublishingLtd.ꎬ2005. [3]ROLSTONHⅢ.Environmentalethics[M].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ꎬ1988:141ꎬ333. [4]HARGROVEEC.Foundationsofenvironmentalethics[M].UpperSaddleRiver:PrenticeHallCollegeDiv.ꎬ1989.
[5]瓦西连科.生态伦理学的根据和根源探索[J].董进泉ꎬ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ꎬ1986(11):28-31. [6]周鸿.试论生态道德[J].思想战线ꎬ1988(1):25-29.
[7]李春秋.生态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94:133-163.
[8]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9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ꎬ1992:260ꎬ262.
[9]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7. [1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ꎬ2012.
[11]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1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5:120.
[12]韦政通.中国思想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ꎬ2003:183.
[13]杨泽波.孟子性善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10:73-74.
[14]李泽厚.历史本体论[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ꎬ2002:68.
我的电脑我做主[1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7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ꎬ1991:1513.
[16]SIMPSONJ.OxfordEnglishdictionary[M].Ox ̄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ꎬ2009.
03
生态良知说的思想本源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4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良知   环境   研究   思想   中国   伦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