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气一元论

sgjt
张载:气一元论
宋代张载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自然观,把“气”作为世界的实体。他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认为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气,整个世界都是由气构成。
(一)气是宇宙之本原
张载认为儒家之天、道家之道,都是气,气是最高实体,“道”是气化的过程,太虚即所谓“天”,是指气散而未聚的原始状态。他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气本来是物质的气体状态,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气体状态就是物质的原始状态,于是气就成为表示物质实体的概念。张载认为,空若无物的太虚,即天空,并不是空无所有,只是气散而未聚的本来状态。
(二)气概念释义
在反对佛、老的虚无主义的同时,张载还对“气”的观念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他说:所谓气,并非一定等到郁结蒸发出来,或凝聚起来,我们的眼睛能够感觉到,才算是气。凡有刚老年人手环
tmis
柔、动静的,可以说广大、深远的现象都是气,一切现象都是气。张载认为,气无形而有象,气的基本特点就是有运动、有静止、有广度、有深度。它把运动变化和占有空间,作为实体的主要规定性,从而同一般的气体区别开来。这样,就有力地批判了佛、老的虚无主义,捍卫了实体的物质性。
(三)气是运动永恒变化的
他说:“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气运动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气的内部含有正反两方面,阳和阴。这统一的气叫做“太和”。张载认为,“太和”的气中就含有运动变化的本性。他说:“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这是说,“太和”作为阴阳二气的统一体,其中都含有正反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正面的阳气浮、升、动,反面的阴气沉、降、静,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就是气的本性,于是就发生了相互渗透、相互推荡、此胜彼负、或屈或伸的变化。
(四)气的生成万物的过程
气聚结则成万物,气散开则化为太虚。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
dnf王刚
形尔。”“本体”指本来的状态,即气没有变成具体事物时的状态。“客形”指暂时的形态。他这个论点是说,太虚、气、万物的关系只是聚散的关系。因此他又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聚则有形,散则无形;其实都是一气的变化。张载认为,气聚有形,目光可以看得见;气散无形,目光看不见。但不能因为目光看不见,便认为它不存在。气的聚散只是明显和幽暗的差别,没有有和无的区分。他依据本质与现象统一的原则,揭露了佛、老唯心主义本体论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beer定律(五)气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张载还探讨了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性问题。他认为,气的变化是有理的,万物都是有理的,他说:“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理”是气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明确肯定“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这是说,“理”是在物的,是不能脱离事物而独立的。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理是从属于气的。张载关于理的看法与后来二程关于“理”的看法截然不同。
张载认为,自然世界是广大的,是根本的,人的心是微小的,是后来的,在张载看来佛教的错误是把六种微小的感官当作广大自然界的原因,以自然世界为幻象,把人生看成梦幻。陈独秀之死
总之,张载强调了自然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是真实的。
张载也是个无神论者,他认为人的生死是气化的必然现象,气聚而生,气散而死,人死以后,其气归于“太虚”,无所谓生死轮回,更没有什么超脱生死的“涅槃寂静”的彼岸世界。张载不承认一般人所谓鬼,认为人死无知,其气返于“太虚”鬼神只是表示气的不同的运动形态,不是什么人格神。
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史》(北大教研室)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劳思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3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认为   变化   运动   物质   实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