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文
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
出处:《中庸》
《中庸》精选: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然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人文主义的内涵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
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
流体力学实验
吾学殷礼,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翻译:
伟大啊,圣人的道。
浩浩荡荡,生长发育万物,与天一样高峻。
充足而且伟大啊,三百条礼仪,三千条威仪,等待圣人出现后才能实施。
因此说,如果达不到最高境界的道德,最高境界的道就不会成功。
所以,君子应当尊奉德行,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
温习过去所学习过的从而获取新的认识,用朴实厚道的态度尊崇礼仪。
这样,在上位时不骄傲,在下位时不背弃。
施德扩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主张被接受采纳,国家政治黑暗时以沉默保全自己。
《诗经》上“既明达又聪慧,这样才能保全自身”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愚蠢但又只凭主观意图行事,卑贱但又好独断专行,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却要恢复古代的做法,这样的话,灾难就要降临在他身上了。”不是天子,就不议论礼制,不制定制度,不考核文字。
现在普天下车辙统一,文字统一,伦理观念统一。
虽然有天子的地位,但如果没有天子的德行,就不要轻易制礼作乐,虽有天子的德行,但是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不要轻易制礼作乐。
孔子说:“我解说夏代的礼法,但杞国的文献不足以验证。
我学习殷朝的礼法,仅仅有宋国保持着它。
我学习周代的礼法,现在正实行着它,因此,我遵从周代的礼法。”
扩展资料:
《中庸》的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
《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
红酒的网络营销策略
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
萌发菌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
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文鉴三》:“汉人虽称《中庸》子思所著,今以其书考之,疑不专出于子思也。”清人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卷三中提出了三条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
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1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39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礼法   境界   达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