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雨水循环系统 1~ 5 题。
材料一: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红楼梦》则不然。赵姨、凤姊之死,非鬼神之罚彼良心,自己之苦痛也。
悲剧之中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
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 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红楼梦》,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摘编自王国维《<红楼梦>之美学上之精神》)
材料二:
汤显祖说:“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他认为在礼法禁锢的现实中,情感没有自由实现的天地;可是,梦想是不受礼法束缚的,故有“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之说,主张“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创作观。《牡丹亭》写的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梦中之情”,抗衡现实中“有法之天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直接受到汤显祖影响。《红楼梦》中,以宝玉为中心、众女儿们为体,大观园构成了一个“有情之天下”。
在情感与礼法的对立中,大观园与贾府之间,构成了真与假、有与无、是与非相互颠倒和
转换的关系。第5 回,太虚幻境入口处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所追求的情感理想,是与贾府的礼法原则相对立的。34 回,宝玉挨打后, 黛玉看望,哭着对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回答:“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宝玉的“死不悔改”正是对礼法家教的坚决抵触。这样的颠倒和转换,不仅揭示了理想境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而且深刻展现了人生内在冲突的悲剧性。“太虚”一词出自《庄子》,曹雪芹以“太虚幻境”作大观园的理念原型,其深刻寓意是:这个以情为内核的青春世界是人心中最本真的理想,是人与生俱来而自然而然的企盼。
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关于贾宝玉,脂砚斋有“情不情”之说:“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所谓“痴情”,就是指宝玉情系万物的自然率真和广博无限。
宝玉对大观园中的丫鬟们,无论远近亲疏,甚至无论认识与否,只要遇见她们痛苦、为难,总是给予关照和维护。宝玉无私地关爱大观园中这些弱势女儿们,无缘无故而用心深细, 是凭常人之眼不可测度的。
PFOS第 28 回,宝玉收拾一怀落花来寻黛玉,在远处听到她吟唱《葬花词》。当听到“一朝春尽
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宝玉巨大的悲痛袭上心头,恸倒在山坡上。黛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预感,触发了宝玉对个体生命消亡的终极悲痛。他想到林黛玉等女儿们和自己“都将到无可寻觅之时”,继而想到:“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宝玉为个体生命必然消亡而哀痛,他并不企求解脱,也不因此绝望。写“葬花”一节,曹雪芹用两句诗作结束:“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这两句诗将无可排解的生命消亡之终极预感,化解到天地自然的生气运行中。
太虚幻境还有一副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这当是从《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曲唱腔《皂罗袍》化出,写出在春天美好与家庭束缚对立中,杜丽娘感春、惊春和伤春的心情,表达少女向往自然和自由的理想。曹雪芹的化写,将汤显祖抒发的女儿之情,提升到对人生根本困境的体认和表达。“幽微灵秀地”,直指“太虚幻景”(大观园),实指人心深处, 生命根本而美好的境界。“无可奈何天”,就是人与生俱来不可摆脱的束缚和困厄。在现实中,生而为人,都会有许许多多无奈,而且还有根本性的无奈——死亡。同时,人之为人,在一切桎梏之下,还有一番来自生命本身、与天地同生长的、无限的美和力量。说
不尽、无人解是大悲剧,在不可解悟与不能解脱的悲剧中,生命精神又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意蕴。人生的无奈和烂漫,都是生活着的不可解悟,令我们为之歌哭。
(摘编自肖鹰《<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彻头彻尾的悲剧性。主人公贾宝玉,是亲历感悟这一悲凉况味的典型形象。
B. 汤显祖、曹雪芹在文学创作上,都追求以“情”为主的理想,表达对所处时代的礼法禁锢的叩问与思索。
C. 宝玉的“痴情”,不仅表现为对黛玉的真挚感情,更多还反映在他情系万物、关怀一切美好生命的真情。
D. “花落人亡两不知”触发了宝玉生命易逝的感伤,因为《葬花词》主要传递出大观园“杳无所知”的结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古代的戏曲和小说作品大多是大团圆式结尾,反映了中国古人乐天知命、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
B. 大观园是曹雪芹构建的以情为内核的青春世界,体现生命的本真和美好,可以消解摆脱现实的各种困境。
C. 《皂罗袍》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抒发了杜丽娘在家庭束缚下的惊春伤春之情。
D. 材料二借助《红楼梦》的对联,揭示小说真幻关系颠倒的悲剧性,与材料一“通常之境遇”观点相反。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酒店vod
滴泪痣小说A. 《红楼梦》第 5 回曲:“气昂昂头戴簪缨注,光灿灿胸悬金印注;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B. 《红楼梦》第 5 回秦可卿房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 《红楼梦》第 3 回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D. 《红楼梦》第 1 回贾雨村对月寄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4.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对悲剧审美内涵的理解。(4 分)
5. 王国维认为,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也。”试比较和材料一中所说的“《红楼梦》, 正第三种之悲剧也”的异同。(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9 题。
在茅草地
寄存器传输级当我在南国天野里漂泊的时候,没饭吃,便做工;得了流汗换来的工钱,就又向一个充满新鲜情调的陌生地方走去。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有.味.的容易事,然而,实际经验着,才并不全符脑里所起的美好幻象。
到大商埠八莫,又没钱吃饭了,仍旧使用随身带着的法宝——做工。然而,谁要我呢? 至于做什么,在我倒全不成问题,文的方面如写字,武的方面如挖土,都来过。
同我一块儿住的一位苦力,把从我脸上眼里发现的苦楚,向店里的人尽力宣传了。一位汉子听了他的宣传,热心地替我事做。这夜我回去的时候,他带着一种安慰病人的声音, 说道:
“看来你还是读过书的,你得到那家店里去教几个小孩子。能吃苦,更好,他们开店的, 要你早晚招呼客人,这,轻便呵,并不是叫你跑路抬人!”
他随即把店主的姓名告诉了我;那地方叫茅草地,恰在两天不见人烟的山路中。
带我到深山客店里去上工的,是那位把我形容得过分可怜的苦力,恰好要抬客经过那店子,就自告奋勇,做我的引荐。于是我愉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
到时,我象客人一样先到那店里住下。不久,引荐我的苦力着我,不平地挥着拳头, 原来那店主根本就不请一个教他孩子的人。
怎么办呢?只得仍象一般客人似的睡去,然而,哪里睡得着。八莫那里的息店钱,既欠着,这儿又新增了一笔!
第二天早上,引荐我的苦力和着他的伙伴,把夜来留宿的客人,全抬到山里去了。我, 没奈何,老着面皮住下去。这一天的午饭和晚饭,一直是老着面孔去吃的。象这样需要老着面孔去过的生活,倒不如饿饭好。
莫迪利亚尼店主人要向我发作的话,终于说出口了,可是话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和善。他说:“我没钱,哪能请一个教书的呢?从前只是向人说说罢了,并不是一定要的。”他打量了我的小包袱和枕边一本破书,脸上做出微笑说:
“来了没法,也莫怪他了。距这儿不远的深山里,有座洋学堂,听说要请个教汉文老师,你
去包成功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3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观园   悲剧   生命   材料   小说   礼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