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
【本课导言】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尽管战火连绵, 形势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脉络;南方经济的发展成就;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原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时空定位】
【本单元主要知识】: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
1.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2. 制度
(1)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这样,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二、南方区域开发
国际民航组织
项目
史  实
核心素养:培养史料实证的精神
表现
平安培训管理系统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的进步。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的逐步南移;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为未来的统一奠定基础。
原因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三、孝文帝改革
1.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改革重点是建立新的制度。
2.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改革重点是实行政策。
3.北魏孝文帝的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评价)
前期
建立新制
制定官俸制poco图客
俸禄由国家筹集、惩治贪污
吏治有所好转
推行均田制
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国有,不可买卖。
①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③部分少数民族的百姓转为农耕定居,促进了民族融合。
设立三长制
邻长——里长——党长
健全基层政权完善行政体制
推行租调制
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
后期
迁都洛阳
以南伐为名
加强黄河流域的统治,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移风易俗
易服装
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改汉姓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政治联姻联系民族利益
改籍贯
以洛阳为原籍
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四、思想文化
1.三教并行:道教、佛教盛行,儒学受到挑战,但吸收佛、道精神,有新的发展。(佛教传播:西汉传入,南北朝鼎盛;原因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社会动荡不安,穷苦百姓寻精神寄托;佛教教义的中国化。)
范缜:无神论者,主张       
2.科学技术的进步
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    值(比欧洲早近1千年)。
农学:北朝贾思勰《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艺术
    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      快乐无极(书圣)。
绘画:东晋顾恺之,擅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单元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              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现融合。      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政治上
(1)除西晋的短暂统一外,国家多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少数民族内迁,政权更迭频繁,北方混战。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形成了士族制度。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选官。
(4)建立三省制。
2.经济上
(1)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        经济发展迅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开始改变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
(2)        经济占重要地位。
(3)分裂、割据、战乱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
3.
    因民族迁徙,各族交往联系加强;统治阶级的改革(孝文帝改革),促使了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也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4.文化上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道教和佛教兴盛;文学艺术成就各具特,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即打上了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          的特。
【巩固练习】(请把正确选项填写在表格里)
河北御捷马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东晋时期,各门阀士族分据三省,权臣掌握中书省,就是控制诏命之所由出,避免大权旁落;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这反映当时
A.三省六部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B.皇权至上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
C.选官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标准    D.中枢机构呈现出相互牵制趋势
2.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5.南朝某将领出使北方,目睹洛阳风貌后感叹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该材料直接说明了
A.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必要的
C.北方社会局势非常稳定    D.洛阳城的繁华、富庶
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7.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
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网络安全特警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8.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
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9.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
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方法
10.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5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士族   制度   时期   改革   发展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