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族交融 课后作业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    D.加剧了民族矛盾
2.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    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种现象说明(   
A.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可    B.少数民族失去民族特性
C.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D.少数民族全面彻底
4.史学家黄仁宇把秦汉两朝称为华夏第一帝国,其观点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虑之上的。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有(   
①奠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②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的蓬勃发展     
③均对北方匈奴势力采取过大规模军事行动             ④西汉为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农政全书》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5.“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是(   
陶慕宁
A.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招致保守意见膨胀
C.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趋于加剧    D.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割据势力的入侵
6.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由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质上缘于(   
A.自然地理屏障的客观阻碍    B.小农经济的分散保守特征
C.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    D.各地军阀的治国理念分歧
7.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A.①——西晋    B.②——前秦    C.③——唐    D.④——后汉
8.东晋南朝文化精神的总体风貌是“游离于政治,慕尚隐逸”“游离于现世,遁入空门”“游离于礼法,注重性情”“游离于国家,推崇个体”。这反映了(   
A.统一环境下生活的舒适安逸    B.佛道思想彻底取代儒学成为主流
C.乱世中前途渺茫的痛苦无奈的掩饰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彻底摒弃
9.《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描述道:“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大批人口南迁
③南方长期基本和平④全国割据局面结束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无积聚而多贫”,但在南朝时期的《宋书》中却被描述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因素包括(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11.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政权改革的措施。据此可知,该政权是(   
①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移风易俗:改籍贯、易服饰、说汉语、改汉姓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南宋
12.南北朝后期,南北关系出现新变化:南北使节往还日益频繁;南北互市交易越来越多;北人不再因民族压迫而南流,双方虽有政治对立,但无种族歧视。这反映出(   
A.重归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B.南方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C.南北方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D.北方在南北对峙中处于优势
13.考古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都城,在形制上都继承了夏朝以来天子之都的标配——“三门道”形制。由此可见(   
A.魏晋时期民族文化多元融汇    B.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C.少数民族甘做东晋政权附庸    D.慕容政权追求天下一统
14.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
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    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15.3-6世纪,中国部分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当时,北方人民南迁的直接原因是
A.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
B.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繁荣
C.气候变冷,农业环境严重破坏
D.江南自然环境优越,农业收益更高
二、材料分析题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代以后,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的政治学说逐渐定型,五德历运成为塑造王朝正统身份的重要依据。东晋南朝和北方的十六国都先后确立了承接西晋正统,且一脉相承的五德历运。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认为“西晋为金德,石赵承晋,为水德,慕容燕承赵,为木德,苻秦承燕,为火德”,北魏继前秦而起,故为土德。太和十四年,孝文帝接受大臣崔光等人的主张,以水德直接承西晋的金德,并将北魏作为正统王朝的历史上溯至其前身——十六国时期的代国。此后,东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唐王朝都沿袭了这一德运次序。
——据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五德历运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北魏五德历运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
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遥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般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摇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美南日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通过改革把鲜卑氏改为汉姓,这有助于促进鲜卑族的,是鲜卑族华夏认同的表现,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华夏认同,C项正确;材料中孝文帝改汉姓是鲜卑族的表现,与传播佛教无关,排除A项;材料所述鲜卑族改汉姓有利于推动华夏认同,与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而不是加剧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ggg
2.B
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详解】根据材料中“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人仕的占50%”等信息可知,两晋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吏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涉及多种选官制度,且材料体现不出九品中正制是首选的
选官方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社会阶层在正常流动,并未固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科举制的端倪,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可知,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自己与中原汉族同族同宗,反映了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可,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可,未体现少数民族失去民族特性,排除B项;仅凭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排除C项;“全面彻底”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材料涉及时间是秦汉时期,因此“奠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符合史实,秦朝秦始皇曾让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时期主动出击匈奴,因此③符合史实,B项正确;A项,②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的蓬勃发展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史实,排除A项;C项, ②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④ 《农政全书》出现在明朝,排除C项; D项④ 《农政全书》出现在明朝, 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移风易俗,要求人们学汉话,不得讲鲜卑语,符合材料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A项正确;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并未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招致保守意见膨胀,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并为加剧民族矛盾,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是的改革,与抵御北方割据势力的入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7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材料   少数民族   时期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