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地名

地名,顾名思义是指各类地理实体的名字,地名是一个民族文化体现和历史渊源的产物。地名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区别不同地理事物而对周围具有特定方位,特定范围之地理实体按照其自然或人文特征分门别类地赋予个性化具体标记的产物。地名记载着历史变迁和民族经历,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带有明显的民族印记。它同文化、历史、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认知过程和审美特征。不同的地名蕴涵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蒙古语匿名的地名及它的文化内涵:
乌兰浩特——蒙语,意为红的城,故有红城之称,得名于其第一任首府之地位。1945年,中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了,因其是红革命政权,故将王爷庙更名为乌兰浩特,即红城。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城市。公元十六世纪,蒙古封建主阿拉坦汗率领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地区。1581年,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大兴土木建城,并用青砖修起城墙,把房屋等围起来,远远望去,一片青,所以起此名。
科尔沁——蒙古语,带弓箭之意。科尔沁部始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科尔沁系鲜卑语,汉语意为锐利的箭。科尔沁部东至扎赉特界,西至扎鲁特界,南至盛京(今沈阳市)边墙界,北至索伦界。金泰和四年(1204),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214年分封诸王。金界壕以西
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领地。元末明初,科尔沁草原是北元太尉纳哈出的领地,居金山。北元消亡后,明洪武22年(1389),明朝在原纳哈出领地置兀良哈三卫,即:泰宁卫(今洮南市附近)、朵颜卫(洮儿河上游朵颜山附近)、福余卫(今齐齐哈尔市附近),兀良哈三卫隶于奴儿干都司。洪熙元年(1425),哈布图哈萨尔的第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被厄鲁特蒙古击败后,率部族走避嫩江流域,自称“嫩科尔沁”,以与其弟巴滚诺颜部的阿鲁科尔沁相区别。后略去“嫩”字,直呼科尔沁。科尔沁有四旗分布在兴安盟、通辽市两地。
开鲁——其由来据说有两个,一是为开发哲盟的“三鲁”(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左、右二旗)之地的意思;二是开鲁北面有一大坨岗,称“海鲁吐召”。海鲁吐召系蒙古语,即有旱獭的地方。开鲁,即蒙古语“海鲁”的谐音。开鲁县位于通辽市。
包头市——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即“有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名城,有“草原钢城”之称。“包头”一称始于清乾隆初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美,鹿鸣呦呦,成出没嬉戏。由此包头又有鹿城美誉。
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音转,意为“水獭”; “贝尔”意为“雄水獭”,因古代这两个大湖盛产水獭,居住在湖畔的蒙古族牧民便以其古老的以动物名称命名湖泊名称的习惯,为两个湖泊命名。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哲里木盟——“哲里木”是蒙古语音译,意思是“马鞍肚带”,成吉思汗时期这里专门生产和供应马鞍肚带,故得名。也因清代内札萨克十旗
会盟于哲里木山而得名。通辽市撤盟设市之前其盟的名字。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
昭乌达盟——“昭”当“百”讲,“乌达”这里是“柳树”的意思。“昭乌达”就是“百柳草原”的意思。
乌兰察布盟——“乌兰”为蒙古语“红”的意思;“察布”这里当“崖口”讲,乌兰察布就是“红崖口”的意思。
伊克昭盟——“伊克”蒙语,是“大”的意思;“昭”是“庙”的意思。清代,鄂尔多斯两翼六旗(六旗七个扎萨克):左翼中旗(鄂尔多斯王旗或称郡王旗)、左翼前旗(准格尔旗)、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前旗(乌审旗)、右翼后旗(杭锦旗),后又分出右翼前末旗(扎萨克旗),共六旗七个扎萨克于伊克昭盟王乃召地方会盟,故称伊克昭盟。伊克昭盟是蒙古民族敬仰之地,因为这里耸立着蒙古民族的古代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陵寝。清代,在伊克昭盟内专另设达尔哈特一旗,看守成吉思汗陵寝,并由鄂尔多斯各旗的贤能者担当“吉农”(旧官职员)。现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盟——“巴彦”是蒙古语译音,为富饶的意思,“淖尔”是湖泊的意思,合译为富饶的湖泊。
鄂尔多斯——说是蒙古语斡尔朵(宫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因在明代成吉思汗陵寝移至此,蒙古族游牧部落号鄂尔多斯,故高原也以此命名;二说,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南边,由乌日多斯演变而来。批判理论
海拉尔——旧称呼伦,蒙语的含意是流下来的水。
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为蒙古语,圣主陵园之意,以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乌审旗——乌审为蒙古语乌拉西一词源生而成,意为用网套的人,旗名从部落名。
鄂托克旗——鄂托克为蒙古语,营或部之意,后演变成部落名,旗名从部落名。
奈曼旗——据说在蒙语中是第八的意思,奈曼旗即哲盟第八旗之意。在通辽市。奈曼旗源于奈曼部,最早称“乃蛮”。“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约在秦汉时期就有,元朝,已经形成部落。
土默特左旗:土默是蒙古语,万的意思,特是万的复数词,旗名源于蒙古族部落名。简称土左旗。文化沙龙
苏尼特左旗——苏尼特为蒙古语,成吉思汗后裔人名,后形成部落名。
四子王旗——明蒙古族阿禄额尔喀率部于此驻牧,分为四子,故称四子王部落。
土默特——土默是蒙古语“万”的意思,特是“万”的复数词,旗名源于蒙古族部落名。土默特2旗在呼包两地。
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间房子而得名。现在位于呼市南部。简称和林。
托克托县——蒙古语脱脱转化而来,脱脱为明时西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的义子名。简称托县。
额尔古纳——蒙古语,意思为弯弯曲曲的河流,又意额尔古纳是蒙古语,意为“呈递”、“奉献”。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
阿巴嘎——蒙古语“叔叔”之意。
克什克腾旗——克什克腾是蒙古语,一说为成吉思汗时所创设的近卫军的称号。简称克旗。敖汉——蒙古语,为长子、老大之意。
巴林——蒙古语,军寨之意。位于赤峰市。
扎赉特——蒙古语,是蒙古族部落名称。扎赉特旗位于兴安盟。
呼伦湖——又称呼伦池或达赉湖。“呼伦”为突厥语“湖”之意,“达赉”则是蒙古语“海”的意思。
根河——蒙古语译为“葛根高乐”,含意为清澈见底之河。根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
乌珠穆沁——蒙古语,意为葡萄山之人。
巴彦浩特——蒙古语,意思是美丽的城。
乌梁素海——蒙古语为“杨树之海”。
翁牛特旗——蒙古语,神圣之意。
阿鲁科尔沁——蒙古语阿鲁是山北之意,科尔沁的意思为弓箭手。
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之意。
二连——蒙古语“额仁”的异译,意为幻景、斑斓之意。后也被汉语解释为连接中蒙两地的口岸。位于锡林郭勒盟。
克什克腾——蒙古语,是成吉思汗时所创设的近卫军的称号,简称克旗。
宝格达山——宝格达为蒙古语,意为圣山。大兴安岭支脉。
浑善达克——浑善达克系蒙古语温沁达嘎之讹传,意为孤驹。相传成吉思汗西征经此沙地时,乘马为其最心爱的孤驹,故名。
西拉木伦河——译为汉语为“黄沙”之意。
多伦——多伦为蒙古语多伦诺尔的简称,意为七个水泡子,又称七星谭。位于锡盟。
满语匿名的地名及其它的文化内涵:
满洲里——满洲里(man ju yi),意思是“满洲的”。地名出现于1901年。在此以前满洲里一带地方被称为“布鲁给雅宝拉格”,汉语意为“喷泉”。满洲里考其词义是满族自称的译音,意思是从这里开始就是清王朝统治的领土了。
兴安盟——兴安(Xinggan)是满语,读成“兴干”,原指“雪白的”山岭,即“长白山”。兴安岭:“兴安”是满语,“岭”是汉语,成为合成词。
牙克石——牙克石(Yaksa)是满语“雅克萨”变音而来,即“涮塌的河弯子”,意为“要塞”。位于呼伦贝尔市。原名喜贵图旗,意为“森林”。
矢井田瞳扎兰屯——扎兰(Ja lan)是满语“甲喇”,指官名“参领”(也叫“协领”)加上汉语“屯”,表明这里“参领驻地
”。即史籍中,清朝正三品武官名,"扎兰章京"的缩写.光绪年间,清政府派扎兰章京在雅鲁河畔驻守,并建立扎兰章京衙门,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扎兰艾里"("艾里"即蒙语、达斡尔语中村、屯之意),后随汉人不断增多,逐渐被称为满汉混合语"扎兰屯".位于呼伦贝尔市,原名布特哈旗,满语为“打牲”之意。
商都——满语“Sang”(商)是“水的旋涡”。原来商都附近有一条不冻河由北向东拐弯时,在此打旋而得名。清初这里归正黄旗管辖,曾为牧场。白城市文化小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6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鲜姓介绍
标签:位于   意思   地名   得名   部落   扎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