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廉耻doc

章节内容 :    廉耻》  顾炎武
教学目标:http代理服务器1、简单了解顾炎武的《日知录》。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
教学难点:理解廉耻观的论述于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 学 内 容
一、题解
本文节先自《日知录》。旨在说明廉耻和国运兴兴衰的关系。廉是修身的大节,耻是立心的大德,廉耻是立德的基本,廉耻一旦沦丧,则国家民族亦将随之覆亡。《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一本随笔记录性质的百科全书。《日知录》
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09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二、写作背景
顾炎武身处明、清两朝更替(国破家亡)之际,目睹当时许多汉族士大夫不顾国家存亡,只追求一己之富贵,忘却名族大义,纷纷变节,屈膝求官,顾炎武内心十分沉痛,深恨时人寡廉鲜耻,悖德求荣,顾炎武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因此,他对明清之际卖国、变节的士大夫,给予了无情的谴责和批判,因而提出“行己有耻”的古训,强调一切祸败乱亡,皆由于寡廉鲜耻所致,并以“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讥讽那些曲意迎合异族的士大夫。指出“廉耻”的重要性,讽劝士大夫要知耻养廉。
三、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他人尊称他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爱国学者。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
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同时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对于国家的存亡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经学、音韵、史地、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在学术研究上 尤重国计民生,强调学问要切于实用。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书传世。 顾炎武的笔下充满了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忧国伤时,并对降清贰臣予以无情的讽刺。
产量定额>西安性文化节
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学术贡献:《日知录》书名“日知”二字,是来自论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学习知识,要靠日积月累。本书为作者一生治学之结晶,而其内容实以治道为中心,其研究对象不以书本为限,广及宇宙万象、国家社会、人生日用等,其所钻研之知识,实为活知识。 顾炎武对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俗等情况特别注意并进行考察,他反对空疏,讲求征实,对当时文人尚空谈、不明世务的倾向作了尖锐的批评。在《日知录》中,论述的问题都是探求本原,必详其始末而能贯通。因此开创成一种学风, 后来演变为清代的考据学。 
爱国思想 :顾炎武所生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复杂且最动荡的时代。环境迫使这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多次参加激烈的抗清战争,几至以身殉难,也致使顾炎武的思想形成相当具体且具特。他以“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两种儒家思想的精粹,在学术上标举 “经世致用”和在政治上特重“民族气节”。
四、课文分析
译文:《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仪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制度,廉耻是一个人的根本原则。礼仪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这四个要素不能贯彻执行,则国家很容易灭亡。(这是管仲给齐恒公建议时的话)。”妙啊,管仲多善于立论说理!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四者中,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士时说道:“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心(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感到羞耻,便可以远离耻辱了(对可耻的事情不感到羞耻,那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
是根本谈不上耻的。”之所以把耻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一个人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以称得上是国耻了。
第一段:引用欧阳修之史论,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由冯道思及大臣节操的重要,引管仲之言,说明四维是立国的根本。引孔孟之言,说明四维之中耻尤为重要。
译文:我考察自三代(夏商周)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第二段: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但仍不乏行己有耻之士。但仍有独醒之人,引颜之推批评时人学胡语以邀宠之言,讽刺当时士大夫之寡廉鲜耻(媚外的汉人)。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引用,借喻─喻身为君子处乱世,始终坚守正道,不会随波逐流,改变志节。作者以此两句肯定:在世风败坏之是时,仍有坚持独醒的人。一方面是对人性的信念;一方面是暗示自己就松柏、鸡鸣。作者不是喊口号、喜欢宣扬自己的人,如此委婉表达,是借此再三自我期许。
小结:顾炎武认为“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无所不为。”廉耻之心是人类所独有的,如果没有的话...这就告诉大家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不该做,要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同时告诉我们礼义廉耻四者中,“耻尤为要”,孔子与孟子对此都有精妙的论述。
本文虽是读书笔记,亦可视为评论时政的警世之文。作者征引旧典,感慨时事,其借古讽今之深意,流露于字里行间。不仅谴责了当时寡廉鲜耻的社会现实,又把自己对国家与民族的满腔热情,作了强烈的表达。凛然正气溢于言表,尤其在环境晦暗不明,价值混淆不清的时代,读这篇文章,真有激动人心、震耳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之效。
五、课文内容探讨:
1、四维之中,何以顾炎武特别重视耻?
答:在明、清交替的动荡时代,很多士大夫不顾国家安危,变节求荣,顾炎武忧国伤时,因而重视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对降清贰臣予以无情的讽刺。所以顾炎武特别重视耻,是有期特殊朝代背景的。
2、文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在现代社会中,你认为这种说法可以成立吗?
皮格马利翁卖花女
答:此种说法仍然可以成立。因为民主时代一样有贪赃枉法,只是较易监督,纠举出来。但在贪官多,又一时未纠举出来时,确实会影响民心,形成祸乱社会的歪风。所以,民主国家执法不严,守法之风未彻底,官吏贪赃枉法,仍将影响社会风气。可见,人人养成守法的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3、本文引用五代史与颜氏家训之言,有何用意?
答:引述五代史之语,用来说明四维的重要。而以廉耻尤为人所不可或缺者。引颜氏家训教子篇,有影射时人多盲目媚俗,作为猎取功名富贵的手段。痛斥阉然媚于世者,进一步说明耻的重要。颜之推虽历仕各朝,便这是动乱的时代中小人物的无可奈何,为了整个家
族的生存发展,颜氏只得继续任官,但他却能在其中表现出不奉承外族的骨气与节操,并以此精神告诫、教育子孙。
4、文末说“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阉然媚于世者”是指何人?作者为何如此抨击?
答:“阉然媚于世者”是指当时明清之际媚满的汉人,他们掩去自己汉族的身份、血统,卑言侍统治者——满人,甚至为满人去害民,以求得荣华富贵。作者如何抨击,是因为这些人不但助敌害民,祸国殃民;而且身为文人,士大夫却未能为民表率,不但败坏自身名节,也影响民风,社会论理因之沦亡。
5、现代人竞相学习外国语,这与本文中北齐士大夫教其子学鲜卑语的心态是否相同?请说出自己的看法。
答:北朝时,学会鲜卑语,可以靠它获得较多的名利和物资,北齐士大夫教其子学鲜卑语是为了争取个人的名利和享受。但今日世界犹如地球村一般,知识的流通传递很快,如何快速有效地接受新知识,成了现代人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故多学会一种外国语言,就能多接收一种文化,也因多一种才能而增加了求职的机会,现代人学习外国语的动机、心态已有不同,自不能加以指责批评。
六、写作特:
1、层次分明电子政务信息平台
文章虽短,但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尤其善于烘托主题,井然有序。
首先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说,肯定四者平等地位,但立即将此四者分为两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为下层论述作伏笔。紧接又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论理撇下“礼义”,转向侧重“廉耻”。强调“不廉耻则有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的严重性;“廉耻”竟关系国家兴亡,真是重要。又剖开“廉耻”, 撇去“廉”字,独独肯定“耻”,说它龙为重要。“礼义廉耻”是重要的,其中“廉耻”更重要,而“廉耻”中的“耻”更是特别重要,如此确定“耻”的根本重要性,文句简短,但层层逼近,紧凑又清晰,实是高明。
2、寄寓深远
顾炎武生于明、清两朝更替之际,眼见官吏、文人纷纷变节降敌;国家危乱而至沦亡,因而,此文处处可见士人、官吏的身影:如孔子、孟子、欧阳修、管仲、颜之推、小宛诗人
、屈原,阉然媚于世者(指清媚满而得官的汉人),他再三说“况为大臣而……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以之警戒自己及士人勿忘社会责任,语音实为沉痛。
3、引用灵活
本文虽是读书笔记,其实是评论士风时政的文章,为了借古论今,大量引用古书、经句,如“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暗引《论语》《诗经》之言,却能将之化为生动、清新,具有节节奏感的对句。“固未商无独醒之人也。”不但借用屈原渔父之文句,暗含“不同流合污”的屈原个性于其中,又巧妙转意,乐观地以为“世风衰败里,终有启发、带领众人的知识分子存在,而且又自许自己就是那个独醒之人。
文末以为生于乱世的颜之推具有羞耻心,尚有小宛诗人之意。文中引用颜氏家训文句之后,话锋一转,说“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将古人有志节而不屈之情境来和进下趋炎附势都比较,立分高下,讽刺、批评之间自然流露,真是精要之至。
七、本文对廉耻观的论述在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3:2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家   社会   礼义   作者   时代   知识   日知录   变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