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_鹿_鸟_图腾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王其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关键词:阿尔泰语系诸族;“鹿”“鸟”图腾;地区;民族差异
中图分类号:C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0)08-0001-06
图腾及图腾信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世界上的多数民族或族都曾有过图腾信仰经历。图腾信念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狩猎经济时代,①是人类最早的信仰形态。图腾在类型上分为氏族图腾、胞族图腾、部落图腾、民族图腾、性别图腾、个人图腾、家族图腾等。其中,氏族图腾应是最早的图腾形态。图腾是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具有图腾信念、图腾祖先、图腾称谓、图腾标志、图腾
禁忌、图腾圣餐、图腾牺牲、图腾艺术等一系列典型特征。图腾崇拜作为原始信仰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人类文化、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图腾信仰是后期信仰文化的母体和基石。
图腾信仰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族特征的原始文化载体。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图腾信仰的文化体。综合考古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资料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在北方草原原始猎牧人和阿尔泰语系诸族中广泛存在和延续过以草原猛兽猛禽和各种自然物象为主的图腾崇拜信仰。动物图腾是最早而且最主要的图腾形态。在世界各民族历史上被奉为图腾的物象中,多半为动物,其次是植物、无生物和自然现象。在动物图腾中,最早的又可能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形貌、生理特征和行为与人接近,较容易被认为是同类。②综观北方草原民族的图腾迹象,都有以哺乳动物和草原猛禽为图腾的共同特征。如熊、狼、虎、蛇、鹰、雕、枭、猫头鹰、隼、海东青、天鹅、乌鸦等草原猛兽猛禽、巨型鸟类和鹿、猪、盘羊等繁殖能力极强的居性食草动物。这些动物不仅是北方草原森林地带特有的原居性物种,而且多数是体形巨大、动作敏捷、性情凶悍的猛兽或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猎取动物,映射出原始狩猎经济时代特有的生活、精神需求。
相关的考古学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长城以北草原地带已经出现较发达的动物图腾信仰。从红山诸文化的考古发现得知,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青铜器时代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的近6000年的历史时期内,在燕山以北的辽河流域广泛存在一种以鹿、猪、熊等野生哺乳类动物和鹰、枭
、猫头鹰、隼等猛禽为主的动物崇拜传统。在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聚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动物遗骸中猪鹿骨骼最多。如在兴隆沟遗址5号房址内出土的在额头上钻有圆孔的猪、鹿头骨,其中猪头骨12个,鹿头骨3个。在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的兴隆洼遗址M118居室墓葬出土与墓主人同穴并列埋葬的一雄一雌两整猪。对于这种人猪同穴安葬的特殊葬俗,学者们认为是当时狩猎人的信仰有关,具有图腾崇拜意义。③将图腾动物当作“牺牲”殉葬或宰杀是图腾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少原始部落在举行图腾仪式时,不仅宰杀图腾动物,而且还举行图腾圣餐,要求每个氏族成员都要吃其肉,喝其血,以此加强人与图腾之间的联系,企图获得图腾超人的本领。④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猪鹿骸骨应该是图腾“牺牲”和“圣餐”的残留物。猪鹿的殉葬在新石器时代其它北方文化中也广泛存在。内蒙古包头附近的源上文化遗址,几乎每一座墓葬都发现有殉葬鹿头,少者7-8个,最多达40多个。⑤在西辽河地区,距今7000年前的赵宝沟文化遗址发现的野生动物骨骼中同样是鹿骨最多,猪骨次之。考古人员在赵宝沟文化南台地、小山遗址分别发现饰有鹿、鸟图案和鹿、鸟、猪“三灵物”图案的尊形陶器。陶器上的动物图案除头部具有写实性外,身躯完全超脱单纯写实现有动物的境界,其中的“鸟首”纹巨喙弯勾,头上高冠耸立,呈雄鹰引颈举目、奋翼翻飞之雄姿;“猪首”纹长吻前伸,獠牙上弯,身体盘转卷曲;“鹿首”纹长角分叉,四肢腾空,背生双翼,恰似凌空飞翔,⑥极具抽象化的复合性神灵形态。专家认为这些奇特的尊形器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具,而是专门用于祭祀的礼仪用品,陶尊上的三动物形象是图腾标记,表示了由拥有鹿图腾、鸟图腾、猪图腾的3个不同
Vol.31No.8
Aug.2010
第31卷第8期2010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1
--
氏族组成的部落联盟,⑦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人创造的崇拜偶像或神化了的灵物,是中国最早的龙凤呈祥图。⑧在赵宝沟文化之后的红山文化遗址更是出土大量的雕刻有鸟、猪、鹿、熊、蚕、龟、鱼等动物形象的玉器、陶器、石雕器和泥塑像。其中,“C”字形玉雕龙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关于玉雕龙的动物原型,学者们持“鸟首”、“猪首”、“熊首”、“鹿首”等不同观点。“勾云形玉佩”是红山文化特有的玉器类,多数学者认为源于展翅飞翔的鹰、隼、枭等猛禽。牛河梁第十六地点4号中心大墓出土一件鹰状长嘴的大型玉雕鸟,被认为是传说中的神鸟“凤”的雏形。⑨“唯玉为葬”是红山文化独有丧葬习俗。这些动物形佩饰、玉器的多数出土于积石冢墓主人的头部、颈部、腰部附近,显然很有寓意,有可能是当时部落酋长、大巫师所佩带的宗教礼器和部落标志物。在红山文化动物类玉器中鸟形、猪形玉器数量最多,且最具神韵。其中鸟形玉器以鹰、枭、隼等猛禽形象为主,说明当时猪和猛禽崇拜十分发达和普及。
此外,在红山文化陶器上的动物纹饰中,也是鹿形、龙形、鸟形纹最多见,考古人员在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发掘出土大型泥塑人像残片和熊下颚、鹰类猛禽尖爪等动物泥塑残片。关于“女神庙”出土的熊鹰等动物,有专家认为是庙中所供奉的神偶像,其地位仅次于庙中的主神女祖先,可能是神化了的动物或图腾。⑩
与红山文化同一时期的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出土一件炭化了的鸟形木雕,全长38.5米厘米,由嘴、头、身、尾、柄5个部分组成,其造型恰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鸟,11有学者估计是当时部落酋长身份、权力的象征——
—“权杖”,“权杖”上的鸟形可能是新乐人的图腾,名为“鹏鸟”。12还有在距今6000年前的黑龙江兴凯湖附近的新开流文化遗址出土有骨雕鹰头、鱼头等东北原始渔猎族供奉的图腾圣物。13
在红山文化之后的西辽河地区的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朱开沟文化、李家崖文化、津京地区的大坨文化、张家园文化、玉皇庙文化等北方新石器末期、青铜器时期文化中仍旧广泛延续着猪、鹿、鸟等动物崇拜。在墓葬中猪鹿殉葬仍占很高比例的同时,开始出现狗、马、牛等家畜随葬。各种动物图案和类似斯基泰文化“野兽纹”是这一时期北方文化的一大特征。在距今5000年前的小河沿文化墓葬出土的一件陶尊上画有飞鸟图案等一组7个神秘符号,专家认为是原始“祭文”14或“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最早记录。15鸟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器物、工艺品上最多见的装饰题材。
在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制品骨制品中除有诸多的鸟形纹样、雕刻外,还有刻有鹿图案的骨板、成组的猪形青铜佩饰和鹿首、鸟首青铜短剑、短刀。鹿首铜刀、鹿首曲柄短剑是“非常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鹿首的造型及弦纹加长方点状纹的风格在商代晚期北方草原地带青铜短剑和刀上最为常见的因素”。16其分布范围除北方草原地带有较多发现外,在蒙古东部和俄罗斯贝加尔地区有少量发现。17
总之,从上述考古学资料看,在新石器、青铜器时代的北方草原和蒙古高原原居土著族中鹿、鸟、猪、熊等野生动物的崇拜十分兴盛,并且相互传承不断延续,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信仰传统。在期后的草原游牧文明和阿尔泰系萨满教文化中野生动物崇拜同样发达和普及,形成以草原类哺乳动物、猛禽猛兽崇拜为核心的地域性信仰传统。
一、鹿崇拜与鹿图腾
鹿崇拜和尚鹿习俗在北方猎牧人中由来已久,在南到长城、北至西伯利亚和北冰洋、东越兴安岭、西达中亚的广袤大地上,曾广泛传承尚鹿崇鹿文化传统,至今依然遗留着诸如“鹿石”、“鹿崇画”和有关鹿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崇尚习俗。鹿是北方岩画系中最多见的动物造型,是草原艺术永不衰竭的主题和恒定的创作题材。数万年来,在苍茫的北方大地上,鹿类一直处于整个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的核心地位。它们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高超的生存本领和超凡的灵性,是草原原始族重要的食物来源。鹿类的肉、乳、血、皮革、鹿茸、鹿角具有很高的使用、食用、药
用价值,因此人们把鹿当成“草原吉祥兽”加以崇拜,并将这种虔诚的心愿和祝祷形象地刻画在山石峭壁和各种器物上。
“鹿石”是草原“鹿文化”的奇葩和最具典型意义的精典遗存。迄今发现的鹿石约有近700通,其中近600通鹿石发现于蒙古国境内。所谓鹿石,一般指的是“经过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图案而得名”。18鹿石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鹿石是指雕刻有图案化鹿纹样的鹿石,非典型鹿石是指无鹿图案,只雕刻牛、马、猪、驴、熊、狼等动物图案和兵器、符号的碑状石刻。据专家研究,典型鹿石是最早的鹿石,非典型鹿石较晚产生。这种典型鹿石集中分布于蒙古国西部地区,我国新疆有少量发现。多数学者以为鹿石是青铜器晚期至铁器早期的文化遗存。鹿石的多数陪伴“石板方形墓”出土,可能是当时族部落首领或武土墓的墓碑。据考古发掘,典型鹿石旁的“方形墓”墓主多数为蒙古利亚人种,由此看来,鹿石是源于蒙古高原腹地的一种土著文化。
鹿图案是鹿石最典型的标志性图案。尤其是典型鹿石上的鹿图案往往“四腿弯曲,呈狂奔状,头后倾,巨角几乎触及背部,眼大睁,嘴呈现鸟喙状,表现出超凡的神态。”19这种“巨角鹿”和“鸟首鹿身”怪兽形象是北方草原艺术特有的神物造型。头上长有巨大无比的多叉鹿角或巨角像歪倒的大树般向后挺拔的“神鹿”造型装饰品在夏家店上层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及匈奴、鲜卑等后期游牧人文化考古中多有出土。巨角卧鹿或“伏卧状”鹿形象是欧亚草原早期游牧人艺术中最多见、最具草原游牧文化特征的艺术母体。20在我国的北方和蒙古高原地带的青铜文化及中亚斯基泰文化、巴泽雷克文化等史前文化
遗存中出土了众多的饰有巨角卧鹿图案的青铜佩饰和金银器。
类似鸟首鹿角的复合型神兽形象在山戎、匈奴、鲜卑等
2 --
早期游牧人的艺术品、尤其是金、银、铜制品、佩饰上频繁出现。在蒙古国岩画和我国阴山、贺兰山、乌兰察布、新疆等北方岩画中相继发现“鸟喙鹿角”圣兽岩画。这种“鸟喙鹿角”、“鸟首鹿身”等种神异动物,显然是一种类似“龙”、“凤”的超自然神灵或复合性虚幻神偶形象,与赵宝沟文化“鸟首”、“鹿首”灵物和红山文化的鸟首玉龙、“鹿首”玉龙有较多的相同点。这些神化了的动物形象,不只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风格,而且也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化载体,与草原民族的宗教审美意识和图腾理念应有必然的联系。21在考古出土的匈奴文化遗存中还常见到一种酷似鹿角的“大角兽”图像,学者认为是匈奴人的吉祥物之一,即氏族徽记或图腾神物形象。22
鲜卑族是比较典型的鹿图腾民族,在鲜卑人的遗址中发现很多三鹿纹金饰牌、鹿纹铜牌和饰有鹿图案的艺术品。23鲜卑人的“金步摇”首饰基本以鹿首、鹿角为造型,据专家研究文献所记载的“鲜卑郭落带”上镂有的瑞兽图案,其实是驯鹿图案。24鲜卑的族称“鲜卑”为郭落带上的瑞兽名称,意为“鹿”。25鲜卑语的“郭落”与蒙古语的“goro”(鹿类)、“gor”(牝鹿)相近。传说鲜卑拓跋氏从大鲜卑山往西迁移途中,在深山峡谷遇上“九难八阴”迷失了方向,因得一“神兽”引路,才走出深谷来到匈奴故地,这个引路
的瑞兽便是鹿。类似神兽引路而得救或避免灾祸的神话在阿尔泰语系其它民族当中相当流传。突厥人有在苍狼的引导下走出迷途,战胜敌人或因母狼引路逃到山林得救还生的传说。蒙古族也有文献记载:成吉思汗西征印度国时,途遇“独角神鹿”告戒“此仗不利”而退兵的传说。《蒙古秘史》称:成吉思汗的先祖是“苍天所生的苍狼与其妻白鹿”。古代犬戎是以“狼”、“鹿”为图腾的游牧民族。《国语,周语》说周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所谓的“白狼”、“白鹿”实际指的是犬戎中以白狼、白鹿为族微的氏族部落。有学者认为犬戎的“犬”是犬戎语的音译,意为“狼”,并非汉语的“狗”,与蒙古语的cino-cion(狼)非常接近。26古今突厥语族民族普遍崇拜狼和鹿。在古代黠嘎斯人和后来的柯尔克孜人中流传“鹿圣母”、“鹿妻”等祖先神话。27在古黠嘎斯人、回鹘人中有过以“鹿(bugu)命名的“扑骨”、“布务”等氏族。回鹘人将其君长称之谓“卜古可汗”,即“鹿可汗”。28在突厥人的祖先神话中“金角白鹿”神话传承甚广。考古人员在突厥汗国毗加可汗陵墓发现一件铜制镏白金鹿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突厥之先与金角白鹿》中的金角白鹿。29
商洛学院图书馆鹿是阿尔泰语系萨满的重要神偶和标志。“蒙古西部达尔旱地方的巫师和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地方的一些巫师的帽子上镶有一个铁制的鹿角像。他们用的青铜镜子和火镰上都刻有鹿的像。”30鹿角是萨满神帽上的主要标志。在阿尔泰语系蒙古、满一通古斯萨满神帽上都饰有象征鹿神的鹿角形。鹿角枝数的多寡取决于萨满身份的高低。枝叉越多,本领越大,品级越高。鄂温克、鄂伦春萨满神帽上的鹿角枝数分为3、6、9、12等不同级别。其中12枝叉的神帽
被视为最高品级,只有誉为“神萨满”称号的老资历萨满才有权戴它。蒙古萨满神帽上的鹿角一般为3、5、7、9个枝叉,其中9叉为最高级别。此外,萨满的神帽、神衣、单面鼓、面具等一般都以鹿皮制作。“雅库特”鄂温克萨满还在神衣上缀饰象征鹿骨骼组织的半圆形、柳叶形、长条形铁片、铜片和表示脊髓的麻花状铁链。蒙古科尔沁萨满在举行仪式时在神帽和铃鼓上还悬挂鹿角,有些地方的萨满的铜镜、法器上饰有鹿图案。
跳神是萨满作法的主要形式。其中的多数萨满的跳神舞中有专门模仿鹿的走姿和神态的舞蹈“鹿舞”,有些萨满在神灵附体后变成“鹿神”(翁衮)模仿鹿跳跃、奔驰的动作。赫哲萨满有专门的“跳鹿神”仪式。“萨满于每年春季二、三月及秋季七、八月有跳鹿神之举,称为“sameugiren”。跳鹿神的意义是萨满欲为他的家属及合屯人民消灾求福”。31在北方民族的民间舞蹈和游戏中也有不少“鹿舞”和以鹿为表现主题的游戏和儿歌。
“鹿棋”是传承很广的草原棋弈形式。据有人统计,蒙古族民间“鹿棋”的种类多达124种。
鹿形图案和纹样是北方民族普遍喜尚的“吉祥图案”之一。在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哈萨克等当今猎牧民族的工艺品、生活器具上鹿形图案、纹样仍旧十分流行。鄂温克人的桦树皮制品主要以鹿形图案作装饰。
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对鹿角的崇尚在这些民族中也很普遍。蒙古人常把鹿角当作吉祥护符带在身上或是挂于蒙古包的哈那
和婴儿摇篮上。有些地方的蒙古族用“鹿角”来比喻男婴、男孩。蒙古布里亚特猎人猎取鹿后“首先要分割其带角的头,并将其运回家中,挂在猎人门前。然后把鹿头放在炉灶附近的白羊毛毡上,举行崇拜鹿角仪式”。32过去满族的部落举行聚会时,用一根世代相传的鹿角传信。满族的某些氏族供奉鹿神,祭祀时,萨满神帽上插鹿角,以象征“鹿神”。33
在宁安满族关姓的祭祀中有传祭“抓罗妈妈”的仪式,“抓罗妈妈”就是“鹿奶奶”之意,是一位保护人鹿平安的母性大神。34在满州扈伦七姓萨满火祭仪式中有九根望柱,圆柱上刻有长角鹿头、钩嘴鹰头、熊罴头等形象,学者认为这是氏族标志,带有鲜明的图腾寓意。35
除鹿角、鹿头外,鹿的胛骨踝骨也是北方民族敬仰的吉祥物和护身占卜之神物。据考古发现,一种用鹿、猪等野生动物和牛羊肩胛骨做占的占卜法在红山诸文化至后期游牧时代的北方文化中曾广泛存在过。其中,距今近6000年前的赤峰富河文化出土的带有火灼痕的鹿胛骨是我国至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胛骨占卜实例。它与用钻、凿再灼炙等方式占卜的商周时期胛骨占卜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在动物肩胛骨上用火直接灼炙、观察其裂纹进行占卜的胛骨占卜在今天的蒙古族民间仍在使用。今天的雅库特鄂温克萨满的神衣上仍饰有象征鹿胛骨的铁制片状饰物。
综上所述,鹿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诸族中普遍存在并延续至今的一种地域特征显著的原生态图腾
3
--
消化道传染病信仰。但是,从以上例举的考古学、民族学资料分析,鹿崇拜或“鹿图腾”信仰在草原族中的表现程度和影响力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民族差异。相对而言,鹿图腾信仰在蒙古高原原居民和阿尔泰语系蒙古、满一通古斯语族中具有更多的典型特征和清晰的发展迹象,而在蒙古高原周边的原始人和阿尔泰语系突劂语族民族中却十分模糊和暗淡,缺乏典型牲。由此可以认为鹿崇拜是发源于蒙古高原中心地带狩猎人的一种原生型的图腾现象。
孔业礼二、鸟崇拜与鸟图腾
鸟图腾是人类图腾信仰的典范,是一个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影响最大的图腾形态。世界上的多数民族几乎都有过鸟图腾体验。鸟是一种超凡的生灵。在原始人的眼里鸟类那种高超的飞行本领、艳丽的外貌、类人的灵性无非是神灵才有的属性。鸟岛教学设计
从红山诸文化中的赵宝沟文化“鸟首”灵物、红山文化的玉雕“鸟龙”、“玉凤”、鸟形佩饰、泥塑神鸟像及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诸多的鸟形纹样、鸟形器物得知,尚鸟信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燕山以北草原族中就已经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神话学资料及相关的
研究成果,尚鸟传统在欧亚草原猎牧人中从远古到近代一直盛兴不衰,传承已久,尤其是鹰、雕、枭、隼、猫头鹰、乌鸦等草原猛禽和天鹅、大鸨、大雁等巨型鸟类的崇拜更加突出,与以水禽崇拜为主的长江流域原始稻作农业文化和崇拜“三足鸟”、“太阳鸟”、“凤鸾”、“朱雀”等神化鸟的中原旱作农业文化形成鲜明对照。
鹰、枭、隼等猛禽崇拜几乎遍及阿尔泰语系所有民族。据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代伊始,在草原各时期诸文化中一种以鸟为表现主题的艺术传统延绵数千年,成为草原艺术的一大风格特征。在北方考古中相继出土大量的鸟形装饰品,饰有鹰类猛禽图案,雕刻的金、银、铜、玉器和各种冠饰、牌饰、首饰、兵器、车马器、带勾器。其中,“鸟喙怪兽”图案是在北方草原地带青铜器文化、早期铁器文化中较多见的一种奇异的装饰图案。在鄂尔多斯青铜文化、蒙古高原“石板墓文化”、阿尔泰中亚地区的斯基泰文化、卡拉苏克文化、巴苏雷克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存中均出土饰有“鸟首鹿身”、“鹰喙虎身”等复合性变异怪兽图案的艺术品、兵器及石刻岩画等。在蒙古努彦乌拉匈奴墓出土的彩毛毡上绣有扑在巨角雄鹰背上琢咬的“鹰喙猛兽”图案。这些变异的鸟喙怪兽,具有十足的神化灵物特征和复合性“变异”图腾特征。
鸟形冠饰是北方考古所发现的特殊饰品,其中黄金冠饰更具代表性。顶戴金冠之俗是我国北方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考古文献资料表明,称雄于北方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族都有源远流长的顶戴金冠、金冠饰传统。1972年冬,在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一件纯金
聚合硫酸铝打造的金冠饰,冠饰由鹰形顶饰和3件冠带组成。冠饰下部为一半球面体,表面装饰狼咬羊的图案。在半球体之上,傲立一只展翅雄鹰。鹰体为金片做成,中空,身及双翅毛状纹饰。鹰的头、颈由绿松石做成,头颈之一带花边的金片,类似项链。整个冠饰构成雄鹰俯视狼咬羊的生动画面,戴在头上,金碧辉煌,稍一摇动,其上的雄鹰摆动头尾,栩栩如生。36在这件冠饰的整体构成中,雄鹰处于最顶端的核心位置,表明其地位远远高于冠带上的狼、羊、马等其它动物。因此,很多学者把它视为匈奴人的“王冠”。37“王冠”顶端的鹰应该是象征最高权力的氏族微记或图腾圣物。38在蒙古发现的突厥阙特勤墓出土的石刻人像,头戴饰有雄鹰图像的冠冕。学者们分析该石雕人像很可能是阙特勤本人雕像,可知当时突厥贵族和可汗也有顶戴鹰形冠饰的习惯。
金冠是契丹人最高规格的礼冠,每逢大型祭祀典礼或喜庆礼仪,契丹君臣辄顶戴金冠。39近年来,从契丹贵族墓葬陆续出土在冠体上镂雕有花草、人物及凤凰、海东青等鸟图案的金冠饰和银质铜质鎏金冠饰。契丹耶律羽墓出土镂有海东青图像的金冠和一件刻有飞翔状海东青图案的铜质鎏金牌饰。海东青是契丹特有的猛禽,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猎鹰。契丹的皇族经常在春捺钵之际至长泺泊、鸳鸯泊水域以纵海东青击猎鹅鸭等水禽为乐。在契丹贵族墓葬壁画中常有撒鹰捕鹅的场景和全副武装的骑兵手持海东青、高举日月旗、列队奔赴狩猎场的“鹰军图”。40
元代蒙古人也喜爱一种叫“海青”的猎鹰。其中,白海青倍受崇拜。在元朝宫延舞中“白海青舞”特别出名。《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的乞颜部落的族徽是“白海青”。蒙古布里亚特人中有以白鹰为祖先神
的“白鹰氏”。蒙古科尔沁萨满当中,也有叫《察干·额勒》(即白鹰)的女萨满。“她们在跳神时身着白神衣,手持白绸巾,模仿鹰的飞翔动作,翩然起舞。41流行于科尔沁、土默特地区的“安代舞”本源于萨满跳神,俗称“唱白鹰”。在阿尔泰突厥系民族中也有鹰图腾氏族。突厥之先乌古斯可汗的24个子孙中“四个以白鹰为图腾,四个以鹫为图腾,四个以隼为图腾。四个以猎鹰为图腾,四个以青鹰为图腾,另四个以山羊为图腾。”42“持鹰狩猎”是北方民族普遍使用的传统狩猎方式。因此,猎鹰在北方猎牧民族中很受崇拜,很多民族当猎鹰死去时还举行“葬鹰”仪式,对死鹰进行“树葬”。
鸟亦鹿一样是阿尔泰系萨满的主要神偶。有关民族学资料表明,阿尔泰萨满曾以鹰、雕、枭、猫头鹰、天鹅、布谷、山鸡等鸟为图腾。43其中鹰是萨满众鸟神中的佼佼者,为萨满的主要神偶和标志。在萨满起源传说中,有很多诸如母鹰变成第一个女萨满、雄鹰从太阳那里衔来火种,并为了扑灭烈火而被烧死后变成第一男萨满、母鹰孵化出最初的萨满等神话。在萨满教信念中,鹰是天的使者或太阳的化身。“在萨满降神中,萨满要在天地之间飞翔自然要借助鹰神的魂力。所以在萨满神服上都饰有鹰的图案和鹰的羽毛。也有的用各种彩布片精心绣制羽毛神衣,布片叠落而成的萨满神衣飞转起来犹如雄鹰展翅。萨满神帽上的鹰形装饰更是普遍。有的神帽上多达十余个鹰。它们表明萨满神力的高深。”44由于鹰与萨满的种种渊源关系,不少民族的萨满将鹰
4 --
当作萨满职业标志。在蒙古、满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部分萨满的神衣、神帽、法器上一般都饰有象征鹰神的青铜小鸟或各种鸟图案。蒙古布里亚特、巴尔虎部落的萨满有鹰羽式服饰和鹰羽顶饰的神帽。达斡尔、索伦鄂温克萨满神服上绣有鸽子、布谷鸟造型图案。雅库特鄂温克萨满神衣胸甲上配饰有两行铁制的天鹅造型。“每行18只,两行总计36只。”45雅库特鄂温克萨满还有一个专门为儿童治病的“鸟麦”鸟神。46赫哲萨满将鹰视为“阴神”,在举行葬礼时,让一位老者手端木制鹰像走在送葬队伍前引路,以示鹰驮亡灵到阴间。在萨满跳神舞中有很多模仿鸟神的“鸟舞”。蒙古萨满有“白鹰舞”等鸟舞,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中鹰的动势极为常见。47蒙古族摔跤手在步入比赛场地时往往模仿鹰等猛禽的飞翔动作跳跃,且获取前几名的摔跤手授予“狮王”、“象王”、“鹰”、“隼”、“海青”等称号。据说蒙古萨满的“苏力德腾格里”天神是一位手持铁鹰、头伏雄鹰的巨人。48《多桑蒙古史》称蒙古伊儿汗国“圣令牌”上饰有鹰、海青等猛禽图案。过去,郭尔罗斯、科尔沁地区蒙古族祭礼敖包时由专门请来的“白鹰”萨满主持祭典仪式,并在“敖包上插放四只木雕雄鹰像,全族人磕头跪拜。”49蒙古布里亚特人有专门祭祀鹰祖先仪式,他们把鹰称为“伟大神圣的鸟”,50并禁止猎杀和伤害鹰,认为“鹰是天上的圣灵。伤害它必遭天的报复”。51在牧区人们每当看到雄鹰在空中盘旋,就主动向上抛撒鲜奶,表示敬意和祝福。阿尔泰语系突劂语诸族也同样崇拜鹰、猫头鹰等猛禽。在他们的民间也流传“萨满是神鹰后裔”、“鹰是萨满的灵魂”等神话传说。维吾尔、哈萨克人从不猎杀鹰。古代突人可汗死称“飞”,今日哈萨克人报丧时不说“死”,而用“鹰飞走”来比喻。52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中说:英雄玛纳斯是因他父亲梦见雄鹰落于手中而得。在诗中称少年玛纳斯为邹鹰,成年后称雄鹰。玛纳斯死后,他身边的鹰也飞走了。“显然这只鹰就是玛纳斯灵魂的象征或寓体”。53
除了鹰,猫头鹰也是受崇拜的猛禽。在阿尔泰语系蒙古、鄂温克及东北亚森林系民族萨满也将猫头鹰当作神偶崇拜。他们的服饰上也有猫头鹰图案和象征猫头鹰翅翼羽毛的穗饰,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狩猎部落的萨满神衣、神帽多以猫头鹰的头和羽毛作装饰。蒙古人把猫头鹰誉为“夜神鸟”,并把它的头、羽毛、翅膀当作吉祥物或护符挂在屋中或系在婴儿摇篮、服饰上。哈萨克人十分崇拜猫头鹰。认为猫头鹰是神鹰,如果伤害它,不仅给自己带来灾难,还会殃及子孙后代。他们视猫头鹰的羽毛为吉祥物,常常在未婚女子、妇女、小孩的帽顶上佩缀一撮猫头鹰羽毛,以求幸福美满。赛马时也在马头、马尾上缀几根羽毛,以祈马像鹰一样飞驰快捷,夺首获胜。54古乌孙、康居人曾以猫头鹰为图腾,他们把猫头鹰的头、爪、羽毛带在孩子的帽上或挂在房间内,以示避祸。55
天鹅是阿尔泰语系诸族普遍崇拜的又一个图腾神鸟。很多民族把天鹅看成“天鸟”、“天女”或天的使者。在蒙古,
哈萨克、鄂温克等民族中流传“天鹅母亲”、“天鹅仙女”等传说。唐人段成式的《西阳杂俎》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至泥师都娶二妻,生四子,其中一子化为白鸿。哈萨克族的族源传说言:古时候有一位叫卡勒恰哈德的年轻首领,战败负重伤,在饥渴交加的生死关途,得到一位由从天边飞来的白雌天鹅变来的美丽女子的搭救后才得还生。二人结婚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为“白的天鹅”。哈萨克长大后生了3个儿子,分别成为哈萨克大、中、小玉兹的祖先。56哈萨克人至今十分崇拜白天鹅。他们视白天鹅为神灵,严禁猎杀和伤害。还把死去的白天鹅挂在毡房圆木栅栏上或把羽毛别
在小孩的胸前,以示避邪。57他们看到天鹅从头顶飞过时都要向天鹅致敬问候。哈萨克萨满的神帽就是用白天鹅的皮缝制的。58蒙古人中也有类“天鹅母亲”的神话。布里亚特蒙古“霍里土默特氏”神话称:相传霍里土默特是一个尚未成家的单身男青年。一天,他在贝加尔湖湖畔漫游时,见从东北方向飞来9只天鹅落在湖岸脱下羽衣后变成9位仙女跳入湖水洗浴,他将一只天鹅的羽衣偷来潜身躲藏。浴毕,8只天鹅身着羽衣飞去,留下一只作了他的妻子,并生下11个儿子,成为该部落的祖先。59蒙古卫拉特部朝日斯氏也有天女化做白天鹅降到人间,与当地年轻猎人结婚后生下朝日斯氏祖先的传说。此类天鹅母亲来到世上与人间男子结合、生下氏族先人或把氏族先人拯救于生死险境的神话变体在中亚突厥语族努盖人、内蒙古东部蒙古人和鄂温克人当中有相当的流传。天鹅在萨满教鸟神中处于仅次鹰神的重要位置。相关的民族学资料表明,在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柯尔克孜、哈萨克、阿尔泰乌梁海等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中亦不同程度地存在天鹅神的崇拜。60过去,在蒙古族地区每到春季天鹅归来之际,都要举行“迎天鹅”仪式,献祭品,诵祝文,祈祷天鹅平安繁生。巴尔虎蒙古人的有些氏族还在结婚仪式上特意让新娘向天鹅磕头叩拜。61
乌鸦崇拜在北方民族中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古代西域的乌孙人有被弃孩童“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62后长大成为乌孙首领昆莫的传说。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说在江格尔两岁时,家乡遭到恶魔洗劫,他被弃于荒野,于是牝狼来哺乳,乌鸦衔肉来喂养。63“克烈”是哈萨克族最大的氏族。古代蒙古人、维吾尔人中有过叫“克烈”的氏族部落。“克烈”即是阿尔泰语系蒙古突厥语系的“乌鸦”。乌鸦
在萨满教中被誉为天神、龙神的忠实使者,是传达神灵旨意的翻译。64满族是典型的乌鸦图腾民族。满族有“恩库伦”、“哲库伦”、“佛库伦”等3个乌鸦神。“库伦”指满洲语的“大乌鸦”。传说这3库伦都是天女的化身,其中最小的“佛库伦”因吞食朱果而生满洲部先人布库雍顺。65满族的另一个传说又言:努尔哈赤在一乌鸦的保护帮助下逃过仇敌的追杀险中还生。过去,满族人都有立竿祭祀的习俗。称“索伦杆子”、“祖宗杆子”。祭杆源于祭乌鸦。66满族每户人家的庭院内立有一个顶端置木雕乌鸦像的“索伦杆子”,一到春节均杀猪祭祀乌鸦。东北宁安一带满人“寻常庭中必有一竿,竿头系
5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2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6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图腾   草原   图案   出土   民族   动物   雄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