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文化思索

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文化思索
——《东方学》读书笔记
00739125 阎鼓润
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
摘要: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东方学》给我们呈现了一部西方如何认识东方的历史。萨义德整部著作都在描述西方如何认识东方的观念体系。如果从考察萨义德研究对象的角度看,这一观念体系体现为西方自希腊以来的文学、历史、政治文件等文本描述东方的话语模式。本文通过对《东方学》中东方形象的分析,探究西方的文化威权背景是如何逐渐控制了全球的东方概念,并浅谈我对东方自我殖民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对“东方”的关注,多数停留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或是沸沸扬扬的石油价格上,而忽略了作为一个文明源头应当受到的在文化方面上的尊重。而萨义德作为一个文化批评家,在《东方学》这本书中以冷峻的西方视角,怀着东方人的心态分析了西方文艺中的东方形象。他一生都置身于东西方语言、文化和认同的交错之中而“不得其所”。他生为阿拉伯人,却是基督徒,他既为巴勒斯坦人辩护,也声援被穆斯林世界追杀的拉什迪。在他立身扬名的美国,一些西方人和犹太人斥之为“”,而在他难
以割舍的中东,极端分子却将他列入“黑名单”。正是这些复杂的政治经历和多重的文化身份,才造就了萨义德的个性与学术。
一、萨义德定义的“东方”与“东方学
想要对东方学的必要性进行把握,首先要给东方学下一个定义。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一种基于“the Oriental”与“the Occident”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区分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这种不同视角的观察,大量的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以及政府官员接受了这一“东方”与“西方”的笼统划分,并将其作为在他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中精心阐释包括东方的人民、习俗、心性和命运等的东方内核的出发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东西方视角的转化是一种权力话语方式,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一种阐释方式,只不过其阐释的对象正好是东方、东方的文化、民族和地域”。这种阐释“归根到底是一种强加于东方之上的政治学说”。
北大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当时包括阿拉伯语系)曾经有一段时期定名为东方学系,可是九九年又改回东语系了。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东方学”的概念模糊。而产
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也许并不因为萨义德说的“东方学是西方想象的话语霸权的反映,是殖
民时代的产物。”而是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可称为统一标准的“东方学”学科体系,国内所谓的“东方学”研究仍然局限在语言既有语言衍生而来的文化、文学领域。即便是
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意义上的“东方学”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我想这也印证了
萨义德在其书中第三章论述的“否定了一种所谓东方学建立的可能性”。
其实东方学这本书的主题可以用开头就引用的那一句话来概括,来自马克思的名作:
国瓷2008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不过后来萨义德又想到一句更加简单的话来总结:西方是意志,东方是表象。通过那些文本分析要传达的观点是:东方是被西方(的东
方学家,显在的或隐性)建构起来的地理空间和认知对象,它从地理空间最终变为殖民空间,知识不但为权力服务,而且本来就是权力的一部分。东方曾经是辉煌的,那些辉煌的番禺区电信宽带
过去被东方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拿来证明今天欧洲的胜利,而且证明,为了让东方重现昔日
的荣耀,西方的介入或殖民是必须的。东方学家才能为东方说话,令东方说话——简言之,只有西方人可以论说东方,只有白人可以命名白人和有人种。
但东方的定义到底是什么?除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之外,萨义德在书中有时也会提
及印度、日本和中国。于是这里的地理政治学地图不过是西方中心的扩大版,如果说欧洲儿童虚拟社区
的东方学是西方中心的,那么这里的东方学批判则是东方的伊斯兰中心的,萨义德不止一
次的提到为何将伊斯兰作为分析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他本人的个人关怀,而且在于对于西
方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就是东方的代表,伊斯兰曾在漫长的世纪里
同时统治西方和东方,东方的其他地方对于欧洲只是野蛮和神秘而已,但是伊斯兰不但神秘、而且充满了威胁。这当然是东方学的教义,但同时也是作者所理解的东方学的教义,
在这个基础上他才能批判这种观点。
尽管有评论指出,在该书中萨义德给东方学下过太多的定义性描述,以至于有时有些
互相矛盾之处,但是我觉得总体而言还是可以协调的。首先是因为学术传统,其次是由于
etc音响东方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强加于东方之上的政治学说。作为一门学科,东方学之所以可以缀
以ism的后缀正是因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东方面临的问题是分开的。关于东方的学问,一
切都要归结到这个地理空间的“本质”中,而关于西方的学问,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现代社
会科学。与专业学者相对,作为兴趣范围的东方学是隐性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萨义德在
书中多次提到旅行的作用,旅行家和旅行手记是如何构建起人们的想像方式的。很多西方
人能够去东方旅行是因为他们不会受到任何阻拦。
在萨义德写作《东方学》的1978年,冷战依然是世界上的主要冲突根源。圣经地带和石油国家从来都是冷战中兵家必争之地,这不但是想象的也是现实的。当今世界的冲突多
是因为文明的冲突与对世界性话语权的争夺上。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赞成亨廷顿“文明冲
突论”的思想,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是就这种世界性的对抗而言,意识形态方
面的原因而形成的差异确实具有普遍意义。当今世界上又以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对抗
最具持续性与代表性。这种对抗突出反映在宗教与由此引发的认知上。在东方学的视野中,
东方,或者伊斯兰世界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地理实体,它被塑造成整合了与“西方”相对峙的一整套历史、语言、思维、意象而构筑起来的文明形式,自诞生之日起便作为西方的投影和潜在的危险而存在,也鲜明的打上了西方思维的烙印。从这一点上来讲,对东方学研究的接管便成为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一个要务。而萨义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作为一个东方人从西方视角反观东方的研究。在后记里,萨义德曾说,他不反对西方,只反对东方学。
他当然不反西方,尽管他一度担任过阿拉法特的核心智囊,但他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受人尊敬的比较文学教授。萨义德在此前曾经认为当今时代弱者完全能够表达自己。但真的能是这样么?就连他自己的《东方学》各种译本遍布世界的1994年,仍然没有一本阿拉伯语译本出版,因为所有的阿拉伯出版社都要求他删除书籍中批评阿拉伯政权的话。萨义德拒绝了。坚持学术界必须对中东持差异化看法的萨义德,他的书在中东世界受到的对待却不是差异化的。就是说,《东方学》这本书也跟萨义德所指责东方学家所写的书一样,读者都只能是西方的。
萨义德此后撰写的另一部著作英文名叫做《Covering Islam》。这是个挖空心思的书名:Covering在英语中既有“报道”,也有“遮蔽”之意。书里用了一张照片说明媒体在报道或是遮蔽:一个阿拉伯青年端着自动步趴在地上,旁边趴着一个拍照的西方记者。但两人所处的地方显然是公园。这张照片的确雄辩地证明了那个记者在摆拍。但是,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又是谁拍的?两个人趴在公园伪造新闻的图片是谁伪造的?从这张照片里,我们知道了:萨义德对媒体报道方式是持一种本质主义看法的。他认为当理论无法和真实相对应时,人们就开始制造真实。而被报道的人,也就逐渐开始了自我殖民的过程。
二、后殖民主义与自我殖民
萨义德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后殖民主义的时代,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曾说,“后殖民”应该包括
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前殖民地社会的现实状况的一种真实描绘,在这种情况下它有着具体明确的指称对象,如后殖民社会或后殖民知识分子;第二,一种对殖民主义时代以后的全球状态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用法比较抽象,缺乏具体的所指,与它企图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一样,意义模糊不清;第三,描述一种关于上述全球状态的话语,这种话语的认识论和心理取向正是上述全球状态的产物。那么,什么是“后殖民主义”呢?它的范围应该比“后殖民”小,上述三个方面的最后一个方面可以作为“后殖民主义”的解释,后殖民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彩的学术思潮,它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话语权力和解构主义。福柯认为,语言构成话语,表现总伴随扭曲,掌握话语的人就是权威,但是权威必须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才有力量。知识带来权力,而更大的权力反过来要求更多的知识,所以话语构成层层叠叠的权力网。知识是主体借以征服客体的工具,知识就是霸权。
东方主义为西方媒体对中东的新闻评论提供背景思路,也为普通人对这些新闻评论的理解提供背景知识。有别于骄横的帝国主义政治霸权,这种话语渗透在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美术、经济学和大学机构的教育等研究和学术之中,散布在这些声称是自由知识的领域。在划定优先研究领域和话题的时刻,在定义地理区划的时刻,在选择研究的方法论甚至仅仅是引用文献的时刻,一个趣味盎然的想象中的东方渐渐被构建开来,成为分类和兴趣的前提。无水硫铝酸钙
这是一个作为欧洲的欲望对象的东方,也是一个可以触碰的东方,一个可以操纵的东方,更是一个缺
乏自我言说能力的东方。历来的东方主义作家自觉不自觉地在这种知识框架中就范于一种优越感,并从优越感催生出一种为沉默者代言的责任感——经常是出于善意的责任感,就像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的“伟大的进军”。
在这种欧洲的责任感中,“东方人”和“人类”形成了一种对立。而这样一种话语,甚至也已经深深地渗入“东方”的自我理解框架中,催生了东方国家自我殖民的危险和诱惑。这部作品帮助我们看清文化统治结构的运作细节,并且认清:号称纯学术的和善意的个人话语如何为帝国霸权殖民主义提供感性材料。但是这种理解真的能够使我们摆脱帝国主义的隐性统治吗?更多的东方人也许会感到的是绝望:控制既然无所不在,甚至我们的身份都是在这个框架之内被给定的,那么出走如何可能?
三、一些启示
在《东方学》中,萨义德对于远自古希腊埃斯库洛斯的《波斯人》戏剧,近到乔姆斯基对越南战争的评论的梳理,更像是一部东方主义话语的指南。这种指南,向我们呈现的是一系列的审查、掩盖、说服和策略,是表现和抑制的同台表演。
《东方学》是本太有名的书,甚至如作者本人为第五版撰写的后记中所说,它“几乎以一种博尔赫斯的方式,衍变成了许多不同的著作”,似乎已经成为一本集体的书。作者最为不满的曲解莫过于有些人将对东方学的批判理解为对伊斯兰文化的推崇和某种形式的原教旨主义,但我认为这样理解的危险完全
不存在,因为我的位置在哪里呢——在这本书所构筑的地理空间内,我不在作为世界中心的西方,也不在作为东方中心的伊斯兰,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做远东。
其实这本书的主题可以用开头就引用的那一句话来概括: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不过后来萨义德又想到一句更加简单有力的话来总结:西方是意志,东方是表象。作者通过那些文本分析要传达的观点是:东方是被西方(的东方学家,显在的或隐性)建构起来的地理空间和认知对象,它从地理空间最终变为殖民空间,知识不但为权力服务,而且本来就是权力的一部分。东方曾经是辉煌的,那些辉煌的过去被东方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拿来证明今天欧洲的胜利,而且证明,为了让东方重现昔日的荣耀,西方的介入或殖民是必须的。东方学家才能为东方说话,令东方说话——简言之,只有西方人可以
齿轮模数
论说东方,只有白人可以命名白人和有人种。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一贯坚持的“文化差异”意识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全球化在凸显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同时,也将各种地方差异传播开来。所以,全球化的程度越是加强,国家、民族和地方就越要重申它们的差异性,越要依赖于它们的身份与认同。
从这一点来说,萨义德在《东方学》中一贯坚持的“文化差异”意识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东方学》及萨义德的早期思想里,“差异”的提出显然是为了表达一种激进的政治倾向,它过分强调了非
西方在面对西方文化霸权时的自我意识和民族特性,给人留下一种非此即彼的印象。不过,后期的萨义德似乎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理论的缺陷,“差异”因而不再意味着彼此的对立或隔阂,而是成为相互交流与理解的起点。在1993年出版的《文化与帝国主义》中,萨义德如是说到:“忽视或低估西方人和东方人历史的重叠之处,忽视或低估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通过附和或对立的地理、叙述或历史,在文化领域中并存或争斗的互相依赖性,就等于忽视了过去一个世纪世界的核心问题。”据此,他又指出:“文化远远不是单一的、统一的或自成一体的。它们实际上含有的‘外来’成分,‘异物’和差别等比它们有意识地排斥的要多。”在这里,萨义德一方面仍将“差异”视作认知东西方关系的关键概念;另一方面,他也看到,这些差异恰恰成为联系东西方的基础,而正是基于这些差异,东西方才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影响和塑造着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后殖民语境下的差异概念,使我们在面对“全球同质化”问题时,不再显得那么困惑和茫然。今天,全球化在各个领域的迅猛展开无疑会让东西方更加趋同和相似,但是,透过表面上的一致性,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同是一种预先保留了差异的同,而不是一种消除了差异的同。因为时至今日,全球化已经不可能像其当初那样为所欲为或无孔不入,全球化的某些事项显然无法自由穿越国家或地方的种种权力机制,它只有与后者进行协商才能够得以成行。换句话说,全球化在从一处扩散到另一处时,已经在意义上进行了重新设定。因此,全球化应当被看做是一个辨证的过程,这种辨证性体现在趋同与差异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上,其结果并不必然总是朝着同质化方向的一系列变迁,甚至可能是一种完全
相反的趋势。或者说,全球化在凸显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同时,也将各种地方差异传播开来。所以,全球化的程度越是加强,国家、民族和地方就越要重申它们的差异性,越要依赖于它们的身份与认同。全球化因而会带来认同政治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复兴。这样的一种全球化或许正是人们所期望的。
西方的学术权力依然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着深刻体现。首先,东西方学术之间存在一种结构上的不平等,其次,西方支配着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主要是英语)。可见,若作到双向和对等的交流,东西方学者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我想,萨义德在书中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但或许没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他在书中对于提供一种东方主义的替代方案显出了笼统和空洞,而这种空洞显然需要大智慧去进一步弥补。《东方学》中所倡导的后殖民主义并不能解决第三世界与西方之间可能出现的一切文化与政治方向的问题,也不是用于理解双方关系的唯一理论。但是,后殖民主义对差异的高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3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话语   差异   作为   地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