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世界文坛“抄袭”三大案——文学创作中的抄袭与互文性

细说世界⽂坛“抄袭”三⼤案——⽂学创作中的抄袭与互⽂性作者:徐学清(加拿⼤约克⼤学)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06年,丹·布朗在伦敦出庭为⾃⼰及出版商进⾏辩护/新华社
  这半年来有⼈以各种⽅式,包括匿名、化名,指控加拿⼤华裔作家张翎的⼩说“抄袭”了⼀些英语⼩说。笔者认为指控者⽆视⽂学的基本常识,混淆了⽂学概念,指控不能成⽴。本⽂拟以近年来世界⽂学舞台上⽂学作品被指抄袭⽽引起轰动的⼏桩⼤案为例,辨清⽂学创作中何为抄袭,何为互⽂性,何为作家作品的互相借鉴、影响和承袭。
  【⼀】
  抄袭是⼀种窃取他⼈精神劳动果实、侵犯他⼈的知识产权的⾏为,必须给予揭露和杜绝。但是,偷换抄袭的概念,混淆其与互⽂性之间的区别,把指控“抄袭”变为个⼈攻击的⼿段,更应杜绝。恶意编造、指控他⼈抄袭往往衍化为公众⾏为,伤及的绝⾮只是被⽆辜指控的个⼈。
  近年来世界⽂学舞台上⽂学作品被指抄袭⽽引起轰动的⼤案例有⼏部,⼀是英国当代著名⼩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 Swift)的长篇⼩说Last Orders(《遗⾔》,获当代英语⼩说界最重要的奖项1996年度布克奖);⼀是1998年布克⼩说奖得主伊恩·麦克伊⽂
(Ian McEwan)的长篇⼩说Atonement (《赎罪》,获2001年布克⼩说奖提名),另⼀是丹·布朗(Dan Brown)经典畅销⼩说:
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2003)。三部⼩说因其成功⽽享有巨⼤声誉,都被改编成电影,但也都因此遭到⼀些⼈的⾮议。
  斯威夫特庆祝他的荣誉奖项后没多久,澳⼤利亚学者约翰·伏糅(John Frow)发表⽂章,指出斯威夫特的《遗⾔》在结构、情节、母题⽅⾯跟威廉姆·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说As I Lay Dying (《我弥留之际》)很相似,认为斯威夫特抄袭了后者。显然,两部⼩说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基本
情节框架⼀样,都是活着的朋友/亲⼈按照已故者的遗⾔把⾻灰/遗体运送到指定的地⽅,⼩说的故事情节是在运送过程中通过朋友/亲⼈的回顾逐渐展开;两部⼩说都⽤⼈物或地⽅名字作为章节题⽬,都有⼀章的叙述者为已故者,还都有⼀章只有⼀个句⼦;叙述⾓度都随⼈物的变化⽽不断变化,也都涉及⽣者和死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伊恩·麦克伊⽂的《赎罪》也被认为涉嫌抄袭,作者是世界⽂坛公认的当代最优秀⼩说家之⼀。2007年改编为电影的《赎罪》于2008年获奥斯卡最佳影⽚奖提名。⼩说叙述⼀个怀有⽂学梦的⼥孩布⾥奥妮·泰丽思(Briony Tallis)因为偏见和嫉妒⽽使周围⼈的命运遭受致命性的改变。成年后她为⾃⼰的过错后悔不已,为对最亲的⼈所犯的罪过做⾃我良⼼鞭笞⽽写了《赎罪》⼀书。作者被指责抄袭了英国知名⼩说家露茜勒·安德鲁斯(Lucilla Andrews)的⾃传No Time for Romance(《没有时间去浪漫》),因为他借⽤了⾃传⾥描述的伤⼝的⽅法,跟护⼠们⽤三个跟⼈⼀样⼤的布偶做护理练习的细节,以及护⼠们在伤病员运到医院时的感觉等等。甚⾄两部作品的⼥主⼈公的经历也被认为相似:从⼩就有⽂学梦,⼆战期间做护⼠,后来都如愿成为作家。国家社科>套利定价模型
  丹·布朗的案⼦更复杂,《达·芬奇密码》出版后成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畅销的英语⼩说,但作家两次受到三位作家的指控,宣称布朗侵犯了他们的版权。⼩说家刘威斯(Lewis Perdue)于2005年4⽉上诉布朗及其出版社Random House, 指控布朗抄袭了他的长篇⼩说
The Da Vinci Legacy(《达·芬奇遗产》,1983) 和Daughter of God(《上帝的⼥⼉》,2000),认为它们之间的相似处之多超出了⼈们所能接受的“意外的相似”。同年8⽉,地⽅法官判决指控不能成⽴,因为“观点和普遍的⽂学主题本⾝不受版权法的保护”。可是没过半
年,The Holy Blood and the Holy Grail(《圣⾎和圣杯》,1982)的作者迈克尔·贝⾦特(Michael Baigent)和理查德·黎
(Richard Leigh)在2006年2⽉起诉布朗,同年6⽉被⾼级法院法官驳回,理由是两部⼩说的主题⾮常不同,假如它们相似,也因为“它们太普遍或者抽象以后所处的层次太低因⽽不能受出版法的保护”。因败诉,贝⾦特和黎⽀付出版社百分之⼋⼗五的诉讼费⽤,将近⼀百三⼗万英镑,和他们⾃⼰的费⽤⼋⼗万英镑,两项费⽤总和⽐因诉讼⽽使⼩说销售量剧增的获益还⾼出许多。
【⼆】
  本⽂所举的的第⼀和第⼆案例没在法庭解决,因为威廉姆·福克纳早已过世,⽽露茜勒·安德鲁斯还未考虑是否上法庭就不幸病逝。那么在没有司法介⼊的情形下,西⽅⽂学界对这些指控是如何反应、如何对待的呢?叶绿素a
  约翰·伏糅的指控⽂章发表后,开始并没⼈理会,后来英国⼀家快要倒闭的⼩报发现了这⼀材料,觉
得可利⽤它来使报纸死灰复燃,就⽤整版篇幅转载伏糅的⽂章。很多著名的⽂学⼤家和批评家⽴即撰⽂为斯威夫特辩护,反驳指控的荒谬不经。这⼀论争在英国报纸上持续了⼏个星期。绝⼤部分知名作家和学者都认为抄袭不能成⽴,指控的声⾳很快销声匿迹。多年后,仍有学者以驳斥对斯威夫特的抄袭指控为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论⽂主题,从理论上对与“抄袭”有关的论题进⾏深⼊探讨,还有英语系的博⼠论⽂系统地从结构、主题、语⾔、宗教、⼼态等全⽅位⽐较福克纳和斯威夫特⼩说的承袭关系,互应关系,来论证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不能称为抄袭。
  论述中,批评家们指出福克纳⾃⼰本⾝也向前辈⽂学⼤师借鉴了很多⽂学技巧,从中得到启发,汲取养料。朵莲·梵·⾼珀
(Dorien Van Gorp)指出,福克纳⼩说的题名就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直接拿来的。⼩说的多重叙述⾓度则从弗吉尼娅·沃尔芙的⼩
改善体成分说 The Waves (《海浪》)发展⽽来。⽂章还从语⾔⾓度指出福克纳对莎⼠⽐亚戏剧 Hamlet (《哈姆雷特》) 中名⾔的借鉴使⽤。如果福克纳可以借鉴前辈⼤师的作品,斯威夫特为何不能借鉴福克纳的⼩说呢?
  ⽂学史上对于古代⽂学经典作品的承袭和借⽤⽐⽐皆是。世界戏剧⼤师莎⼠⽐亚的Antony and Cleopatra (《安东尼与克奥佩特
拉》),Julius Caesar (《恺撒⼤帝》) 等名剧就是从古希腊罗马传记作家、哲学家普卢塔克(Plutarch)的23对《希腊罗马名⼈传》的对⽐传记中发展⽽来。
  阿纳斯塔霞·罗⾼特替 (Anastasia Logotheti)反驳对斯威夫特的指控时,阐述了她对⽂学继承和发展的看法,指出“‘模仿’的概念和实践在西⽅的⽂学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学作品的发展是通过呼应,重写翻新,戏拟,解构等⽅式来转化以前作品的。⽂学、⽂化的⽣命活⼒依靠着创造性地运⽤其它作品的⾃由。”“斯威夫特在他所有的作品⾥,对某些⽂学传统都作出呼应,他在承传基础上所作的发展检验着现代的独创观念。”
  马尔科姆·布莱德勃瑞 (Malcolm Bradbury)是现代英国和美国⼩说研究中的权威学者,他在为斯威夫特辩护时对两部⼩说中的相似现象作了这样的论述,⽂学中存在着⼀种“故事的亲缘关系,但是它们是由完全不同的⽅式⽅法来讲述的。(⽂学中)有⼀种很有意思的并⾏关系,但是离抄袭⼗万⼋千⾥。”
  西⽅英语⽂学界对于斯威夫特抄袭的指控基本持否定态度,⼀些⼤师级作家的反应还很激烈,著名作家萨尔曼·拉什
迪 (Salman Rushdie)指责媒体“挥舞着⼀个⼏乎没有事实依据的故事使⼀个让⼈尊敬的⼈像⽣活在地狱似的”。他⽤尖锐刻薄的语⾔对媒体炒作进⾏抨击,“⾸先,⼀家正在没落的报纸寻丑闻⽤以推动销路,碰巧看到⼀封⼏个星期前的⼀位澳⼤利亚不为⼈知的学者酸溜溜的信,指控知名的布克⼩说
奖得主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什么的接近于抄袭:他的⼩说‘实实在在地借⽤’ 威廉姆·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结构。这家《独⽴周六报》(Independent on Saturday)恶毒地⽤该⽂作为⾸版头条…… 众所皆知⽂学作品历来是互相影响的。就其语⾔,⼈物性格,⼈性的⽬的和情绪来说,斯威夫特的《遗⾔》⾮常成功地站在它⾃⼰艺术的基地上。”拉什迪还进⼀步对媒体寡廉鲜耻的、纯粹商业操作⾏为进⾏批判,对斯威夫特表⽰了巨⼤同情:“媒体能只在作家被攻击的时候才对他们感兴趣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斯威夫特正巧迈进了这样的时代。”拉什迪很清楚以抄袭为名攻击⽆辜作家,会给该作家带来多少精神上名誉上的伤害,因此他对媒体只顾商业炒作、不负责任的煽情⾮常愤怒。
  伊恩·麦克伊⽂被指涉嫌抄袭后,很多著名作家⽴即撰⽂⽀持他。据英国《电讯报》(The Telegraph)报道,“⼀些在⽂学世界最⼴为⼈知的名作家承认他们经常‘借⽤’其他作家的书。他们对《电讯报》的坦承是对英国⼩说家麦克伊⽂⾮同寻常的⽀持运动的⼀部分, 反驳对他抄袭⼀部战争回忆录中的细节的指控,作家为创作他2002年获布克奖提名的⼩说《赎罪》做⼤量研究时,阅读了那部回忆录。”
  ⽀持麦克伊⽂的世界级⽂学⼤师包括美国的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英国的马丁·艾⽶斯(Martin Amis),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澳⼤利亚的托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和加拿⼤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他们都表⽰“写历史题材的⼩说,要想避免从经历过的⼀代⼈的⾃传或⽇记中拿取或者借⽤⼀些细节、⾊彩和
回忆是不可能的。”
  品钦是麦克阿瑟奖和布克奖获得者,多次获诺贝尔⽂学奖提名。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报道称他打破⼀贯的沉默习惯,写信给报纸表⽰他对麦克·伊⽂的强烈⽀持:“在做材料收集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可以采⽤的能提⾼所要创作的故事的质量有关细节,不能归类为违法的⾏为。简⽽⾔之,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布朗⼀案的法官判词所涉及的是关于观念、主题和母题相似的问题。两位法官的判决给⼈的启⽰是,在⽂学创作中如何以及怎样表达某种观念或母题、主题的具体写法受出版法的保护,⽽观念、母题和主题本⾝却不⼀定。它们可以被公众共享,借鉴,充实,发展,完善,但是每个⼈的具体表达⽅式却是独特的、个性的、受出版法保护的。布瓴·寒门德(Brean S. Hammond)的观点也跟法官不谋⽽合:“如何表达⼀个观念应该受到出版法的保护⽽不是观念本⾝。”
【三】
  上述著名作家和⽂学评论者的辩护和法官的判词,理清了⼩说创作中哪种相似不能被指为抄袭:
  1.情节、结构框架相似,但是叙述的故事、⼈物和细节不同不能被称为抄袭。⽐如斯威夫特的《遗⾔》跟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
火过冰壶化
  2.⼈物相似,但是性格、脾性、性情,为⼈处事的⽅式⽅法不同不能称为抄袭。⽐如麦克伊⽂的《赎罪》跟安德鲁斯的《没有时间去浪漫》。⼥主⼈公均是怀有⽂学梦的少⼥,都经历过“⼆战”,当过护⼠最终成为⼩说家;
  3.主题相似,但表达主题的⽅法、⼿法、技巧不同不能称为抄袭;⽐如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和刘威斯的《达·芬奇遗产》、迈克尔·贝⾦特和理查德·黎的《圣⾎和圣杯》;
  4.语⾔相似、相同,但⽤在不同的情景、场景、语境从⽽使语意有新的内容不能称为抄袭,⽐如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借⽤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诗句。
beam188
  5.叙述⽅法、技巧相似,但是⽤于不同的主题、故事和⼈物不能称为抄袭, ⽐如斯威夫特的《遗⾔》跟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同⽤叙述⾓度多变的叙述⽅法。
【四】
  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作品的互联关系解释为“互⽂性”,即Intertextuality。互⽂性是该理论的⼀个重要观念,阐述的是⽂本之间的关系,后被⼴泛⽤于语⾔学,符号学,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它由上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哲学家茱莉亚·克⾥斯蒂⽡(Julia Kristeva)所创,最著名的是她在 “字词、对话、⼩说”(Word, dialogue, novel)⼀⽂中提出的“任何⽂
本都是对其他⽂本的吸收和转化”的论断。“互⽂性”是⽂本的基本属性,没有⽂学作品的互相影响,渗透,转化,也就没有⽂学的发展。后来罗兰·巴
特 (Roland Barthes)在1973年为⼤百科全书撰写这⼀名词的定义,巴特认为,“每⼀篇⽂本都是⼀篇互⽂本,在它⾥⾯,其他的⽂本在不同程度上以或多或少的可辩认的形式呈现着。……每⼀篇⽂本都是循环回复的引⽤中的新的肌体。⽚断的规则、公式、典范的韵律,些许社会性的话语,都转化进⽂本,并在⾥⾯重新组合。”两位理论⼤师对互⽂性的经典论述,深刻地揭⽰了各种⽂本、⼈类的思想,社会的观念,精神财富不可能孤⽴封闭地存在,⽂学作品必然地和它之前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家之间的互相影响⾄关重要,⽂学作品的⾼下,作家成就的⼤⼩,往往取决于作家是否善于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汲取养料,丰富⾃⼰的想像⼒,从⽽创造出新的作品。⽤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教授的定义来说,⽂学艺术家的原创⼒就表现在⽂学艺术家
能“从创造的深潭⾥吸取养料然后再以⾃⼰的创作成果来丰富这⼀深潭。相反,抄袭则会⼲枯这⼀深潭。”⽂学的不断发展和它的丰富多彩,恰源于每个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所提供的不同的创作⼿法和处理⽅式,以及作家们的互相借鉴,影响和启发。从古到今⽂学家们从未停⽌过从不同⾓度和层次对⼈类带有普遍性的⽣活经验和遭遇,⽐如爱情,友情,历险,⽣离死别,⾃然灾难,战争,历史⼈物、
事件和时代等等作精彩的描绘。由⽆数⽂学前辈创⽴的⽂学财富和传统对后来者既是创作的范本也是补充养料的源泉,更是激发灵感的磁场。
  既然世界级的⽂学⼤师都认为斯威夫特借⽤福克纳的结构、叙述⾓度、语⾔从⽽创作出⾃⼰的作品不能称为抄袭,麦克伊⽂借⽤安德鲁斯⼥⼠传记中⼆战期间医院的⼀些史料不能称为抄袭,那么对张翎的指控同样不能成⽴。跟上述两位英国作家的案例相⽐,张翎作品的结构、⼈物、语⾔完全是独创的。当然,根据“互⽂性”的理论,任何⼀部⽂本都不是封闭的,孤⽴的,张翎⾃然⽽然地受到⽂学前辈和同辈作品的影响,启发,但是她能把它们转化为完全属于她⾃⼰的原创作品,从⽽对创作的深潭作出新的引⼈瞩⽬的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2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2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抄袭   作家   指控   不能   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