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黟县打鼓岭钒矿、地热勘探的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安徽省黟县打鼓岭钒矿、地热勘探的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希望工程的资料作者:詹华炜
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5期
        摘要:打鼓岭钒矿自获得探矿权以来,未勘查水文地质。本次勘查工作主要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规律及水位、水质等,评价断裂破碎带充水程度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划分水文地质界线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类型,调查环境地质的类型和现状,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打鼓岭钒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前言
        安徽省黟县打鼓岭钒矿区位于黟县县城320°方向,约20km处。区内为中等山区,工作地段地形最高为658m,侵蚀基准面200m,相对高差达460m。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植被发育,矿区内通行条件差。区内无规模以上工矿企业,经济作物主要以竹、木为主,茶叶少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打工。当地经济欠发达,开发矿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矿区水文地质
        2.1自然地理条件
金钩月饼>商路
        矿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境内,属黄山山脉边缘区,属于1∶5万郭村幅(H50E012016)。为中低山区剥蚀地貌,工作区内地形最高高程达462m,最低高程约为175m,相对高差约290m,地形南高北低。主流打鼓岭溪由南向北流经矿区中部,并横穿矿区。矿区内水系发育,地表水沿沟谷由高向低流经矿区,季节性较强。枯水期干涸,丰水期流量较大,流速较快,对露天采矿有直接影响,应引起重视。
        2.2含水岩组划分及特征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在矿区范围内,第四系(Q4)松散地层为坡积、残积(Qdl+ el)成因和冲积、洪积(Qal+el)成因,总面积约为0.50km2,占总矿区面积的10.68%。坡积、残积地层分布于杨梅溪西部北侧,沿山脚展布,由粉土混碎石组成,碎石成分为炭质、硅质板岩等,次棱角状,粒径5cm~8cm,大者10cm~15cm,含量约20%,上部为腐殖质土,厚度0.30m~
流动儿童
1.00m不等,下部为粉土混碎石、碎块,土黄、灰,性软、松散;冲积、洪积地层分布于杨梅溪、深坑溪两岸,沿河道展布,由细沙与砾卵石层组成,上部为细沙,灰黄,石英质为主,长石次之,厚度0.30m~0.70m不等,下部为砾卵石,灰黄,硅质岩,偶见脉石英,次圆状,粒径一般5cm~10cm,大者10cm~10cm多,含量约60%,骨架间隙被中粗砂,局部地段与上部细沙互层,总厚度1.00m~2.00m,含孔隙水,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由水分析知水质类型HCO3-SO4-Ca。
        (2)寒武系杨柳岗组(∈2y)沉积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出露较少。岩性为灰、深灰硅质炭质板岩、泥灰岩夹灰岩透镜体。大气降水补给,泉流量0.050L/s,水温18℃,未做水质分析,故水质类型不详。
        (3)寒武系大陈岭组(∈1d)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的北部,与荷塘组相伴分布,岩性为灰纹层状亮晶灰岩夹钙质板岩,出露较少。大气降水补给,泉流量0.186L/s,水温18℃,与地表水力联系密切,未做水质分析,故水质类型不详。
        (4)寒武系荷塘组(∈1h)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的中部,自下而上分三个韵律层,分别为第Ⅰ、Ⅱ、Ⅲ韵律层,岩石特征:黑—灰黑,泥质结构,板状构造,致密,性硬、碎,富含泥,炭,硅等难溶物质,未见明显富段,仅部分岩孔孔内出现漏水情况,现将三层合并叙述于下:
        矿区内分布较广,面积约3.11km2,占矿区总面积66.45%,出露标高175m~417m,該岩组含钒矿,是重点考察的地段。主要岩性为灰黑含炭硅质、少量磷结核、钙质磷质结核与结核状黄铁矿,裂隙或板理,局部地段发育,板理厚度1cm~4cm,泉击水量0.022 L/s~0.513 L/s,弱富水性,水质类型SO4-Ca-Mg,水温9℃~18℃。
        ①风化裂隙水:
        据基岩裸露资料与岩孔资料统计,风化段厚度1.25m~28.80m,平均15.706m,风化裂隙发育,裂面带铁染,局部地段有水蚀现象,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块状或扁平状、柱状。所有钻孔自施工至穿越强风化带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所施工的岩孔大部分漏水、掉块现象严重,其中普查阶段的ZK101钻孔,施工至12.00m左右漏水严重,无法钻进,
采取阻漏措施后,方可正常钻进,穿过该层后,漏水现象消失;普查阶段的ZK301钻孔,施工至11.40m左右漏水严重,无法钻进,采取阻漏措施后,方可正常钻进,全孔漏水严重,无法正常观测水位,并时常有崩塌和掉块现象产生,无法正常进行水文观测。
        ②矿层水文地质特征:
        矿层赋存于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中段石煤层中,以类质同象形式,钒离子状态赋存于铝硅酸岩石中。矿区含钒黑岩系为寒武系荷塘组中段灰黑炭质板岩层,岩芯多呈短柱状,裂隙不发育,矿体顶低板无明显分层界限,在构造发育带部位,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无填充物,部分裂面具铁染。
        节理面平直光滑,岩石为炭质板岩,岩性硬脆,上部受风化影响,风化裂隙较发育,在地形低洼处有渗水现象,量较小,用三角堰测不出流量。钻探进入该层,漏水现象不明显。
        (5)震旦系皮园村组(Z2-∈1P)沉积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分布于矿南部,呈条带展布,面积约为1.07km2,占矿区总面积22.86%,出露高程289m~576m,岩性为灰黑硅
质岩、条纹状硅质岩,岩石坚硬、完整、性脆。未见明显裂隙发育带,在一些小皱曲的核部,由“虚脱”而形成的空洞,呈月牙形,长0.50m~1.00m,高0.30m~0.50m,扣在QS07泵点的上部悬崖上,其延深深度的富水性与裂隙发育程度已不祥,浅部泉流量0.014L/s~1.046L/s,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SO4-HCO3-Ca-Mg,水温10℃~17℃。
        3.矿区工程地质
        3.1地震
        根据史料记载,区内及邻近地区,地震频率不高,基本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期1999年6月1日,歙县溪头镇发生了3.2级地震,仅歙县与屯溪河邻近地区有所感应,但无任何破坏性,其它地区无感应;2005年12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发生了5.7级地震,在震中及邻近地区有破坏性,有震感的范围涉及较广,在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均有感应,本区也有震感,但对该工作区没有破坏性,其他地区无感应。
        据2001年8月1日实施的(GB18306-2001)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安徽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得知: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1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
        3.2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通过对岩层的岩性、内部结构及工程地质天然现象与勘探工程揭露的工程地质现象,结合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成果,RQD统计值,划分两个主要工程地質岩组:①松散碎屑堆积物地质岩组(Ⅰ);②软弱—坚硬变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Ⅱ)。
        (1)松散碎屑堆积物工程地质岩组(Ⅰ)沿沟谷、河床展布,沟谷以残、坡积层(Qdl+el)为主,厚度0.30m~1.00m,有粉土混碎石组成,河床以冲、洪积层(Qal+pl)为主,由细砂、砾卵石组成,总厚度1.30m~2.70m,呈松散~稍密状,含空隙水,出露高程244.52m~259.34m,该岩组对露天开采影响不大。
        (2)软弱—坚硬变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Ⅱ)
        寒武系华严寺组(∈3h)、杨柳岗组(∈2y)、大陈岭组(∈1d)、荷塘组(∈1h)、震旦系皮园村组(Z2—∈1P);震旦系皮园村组分布于矿区的南部,皮园村组黑白相间、条带状的硅质岩夹硅质板岩大多形成陡坎和悬崖;寒武系的杨柳岗组、大陈岭组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及中北部,严寺组厚度大,出露不全,本次钻孔均未见及,对矿体开
采无影响。寒武系荷塘组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出露面积广,为赋矿层位,分上中下三段,其中荷塘段中段(∈1h2)是石煤V2O5的含矿岩系,由三个韵律组组成,主要岩层为炭质板岩、硅质岩、炭质硅质板岩,部分地段类带状硅碳质板岩、含磷结核及黄铁矿结核。矿体主要产于炭质板岩,其顶底板为炭质硅质板岩,根据岩石物理试验成果,风干状态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20.7MPa~180MPa,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10.2MPa~133MPa,综合分析,属软弱—坚硬岩组类。
        钻进过程中,炭质板岩进尺较快,岩芯多呈柱状,据矿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成果表: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8.2MPa~58.2MPa,平均47.6MPa;炭质硅质板岩进尺较慢,有坍塌掉块现象,岩芯多呈块状或扁柱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8.38MPa~141.0MPa,平均58.76MPa。据RQD统计单层最大值100%,最小值0.00%,平均46.065%,平均值29.85%~62.28%,岩石质量为极劣—中等,岩石完整性为破碎—岩体中等完整,岩体质量级别为差—中等。
        4.矿区环境地质
三基荧光粉        通过对矿区内地表调查,结合工程地质特征,对矿区内的环境地质进行评述。
        4.1开采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
        (1)开采边坡诱发的崩塌、撒落
        崩塌:主要发育在采坑壁顶部坡肩部位,崩塌物易堆积于坑底。
        撒落:其易产生于坑壁顶部的残坡积层与强风化层。由于坑壁的陡峻,使其凌空,经冻融、气温影响所产生的热胀冷缩,加速了裂隙发育,在雨水的冲蚀下形成。
        (2)矿山开采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
        露天开采对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甚微,仅在采坑底部低洼处有积水,由于岩石的透水性弱,水体在高水位时,大量流出补充地表水体,少量垂直入渗补给基岩裂隙水,枯水期以蒸发消耗为主。
        (3)露天开采、废渣堆放对土地资源、土石资源的影响露天开采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侵占、毁损土地资源。
        4.2地面与斜坡稳定性
        地形地貌:矿区内为中低山区,工作地段最高海拔400m左右,相对高差200m。植被发育,通行条件差,残坡积覆盖率高,地貌为构造剥蚀型,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属不稳定。黄岛大炼油
        地质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属不稳定。
        岩土体构造类型:矿区内的岩土体分松散碎屑堆积物工程地质岩组与软弱—坚硬变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土体呈松散—稍密状,岩体为薄—中层状构造,炭泥质结构,结构面不发育,基本稳定。
        经综合对比,矿区地面与斜坡稳定性预测为不稳定。
        4.3矿山开发的放射性影响,黑岩系的放射性含量一般均偏高
        矿区放射性测量平均值为40γ。以40γ为界,大于40γ的区域明显呈带状分布,且大致与荷塘组中段及矿体的分布近一致。据此推断,一旦进入矿山开采,其露天采场的放射性值将会增高,应当引起重视。
        4.4矿石选冶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2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10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矿区   发育   板岩   硅质   岩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