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新型疗法的研究进展

深度解读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新型疗法的研究进展本⽂系⽣物⾕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相信⼤家最近都知道演员乔任梁因抑郁症⽽去世,有资料显⽰,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类健康的第四⼤疾病,并且该病的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脏病的⼈类第⼆⼤疾患。
⽬前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严重的患者中有15%会选择⾃杀来结束⽣命,2/3的患者曾有过
⾃杀的念头。世卫组织数据显⽰,全球每年因抑郁症⾃杀死亡⼈数⾼达100万⼈;2009年《柳叶⼑》上⼀篇流⾏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近年来,全球的科学家们通过了⼤量的研究来阐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同时他们还下⼤⼒⽓开发抑郁症的新型疗法,本⽂中⼩编就盘点了近年来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与⼤家⼀起解读抑郁症。
培氟沙星【1】Nature:科学家⾸次发现抑郁症相关基因
doi:10.1038/nature14659
2014年2⽉,当⽜津⼤学遗传学家Jonathan Flint第⼀次发现某些基因序列和抑郁症的发⽣有关时,他⾮常吃惊。因为进⾏这种尝试的研究都相继失败,其中有研究从9000⼈重度抑郁症筛选敏感基因,也有对17000⼈进⾏随访分析的研究。⽽他⾃⼰项⽬的研究规模只有5303⼈。该项⽬中国合作单位有复旦⼤学、华东师范⼤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
但是Flint⼩组成功获得了结果。本周他们发表两篇论⽂报道其中2个重度抑郁症的基因标志。重度抑郁症是严重危害⼈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这⼀发现将给寻抑郁症药物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也能开发更准确的诊断抑郁症的重要⼯具。虽然这些好处⽬前还不好确定,但能确定的是,该研究给抑郁症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作为将来⼤规模采集抑郁症患者的相关数据提供了重要依据。
【2】PNAS:饱受抑郁症折磨?科学家已发现快速抑郁症的潜在药物
doi: 10.1073/pnas.1601532113
近⽇,来⾃加州⼤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员发现了⼀种新化合物,可能成为抑郁的新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抑郁是⼀种⽐较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前全世界有⼤约三亿五千万⼈受到抑郁折磨。之前⼀些研究发现可溶性环氧化物⽔解酶可能是抑郁症的⼀个潜在靶点,许多炎症性以及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都作⽤于环氧化物⽔解酶。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员到⼀种环氧化物⽔解酶抑制剂,并针对该抑制剂进⾏了⼀系列实验探索。
在该研究中,研究⼈员发现环氧化物⽔解酶在慢性应激⼩⿏的关键脑部区域表达更⾼,他们还在死亡之前患有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以及精神分裂症)的病⼈脑部样本中发现环氧化物⽔解酶的表达⽔平也⾼于正常⼈。
【3】Nature neuro:科学家发现抑郁症靶向新靶点
doi:10.1038/nn.4066
近⽇,来⾃美国西南医学中⼼的研究⼈员发现在脑细胞中增加⼀种信号分⼦的⽔平可以改变⼤脑对外界应激的应答情况,这⼀发现为抑郁症提供了⼀个新的潜在靶向⽬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严重应激或慢性应激可以触发或加速重度抑郁症的发⽣,⽬前每年全世界有⼤约1亿2千万⼈受到抑郁影响,⽽在患有抑郁症的⼈中还有20%~40%的⼈不能得到有效,这表明还需要开发新的⽅法和⼿段抑郁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员发现脑细胞中cAMP⽔平上升对于应激诱导的⼩⿏⾏为具有⼀个很好的改善作⽤。之前有研究发现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其cAMP信号途径常发⽣损伤,⽽⼀些慢性的抗抑郁⽅法也常常通过开启这套信号系统达到⽬的。
【4】科学家“以毒攻毒”治抑郁症
美人鱼蓝玉通常⼈们治病都是出根源后设法消灭它,但美国⼀项抑郁症的新研究则反其道⽽⾏,通过加强抑郁症的致病机制来达到效果。这种类似“以毒攻毒”的策略开辟了抑郁症的⼀条全新途径。
该项研究负责⼈、纽约伊坎医学院助理教授韩明虎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研究发现,⼤脑受到不良刺激后未患抑郁症的⼩⿏,其⼤脑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努⼒避免有害变化,⽽是经历了有害变化,并利⽤它们建⽴了新的健康平衡。该研究17⽇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发现,阳离⼦通道电流增加是⼀种不好的病理变化,罹患抑郁症⼩⿏体内阳离⼦通道的电流增加,导致⿏脑多巴胺神经元放电增加。然⽽,研究⼈员注意到,健康⼩⿏在受到刺激后,体内阳离⼦通道电流增加幅度是抑郁症⼩⿏的3倍,⿏脑多巴胺神经元放电却没有增加。
韩明虎解释说,阳离⼦通道电流增加虽然不好,但同时也激活了钾离⼦通道,钾离⼦通道电流增加是⼀种好的变化。他们研究发现,被刺激后没有患抑郁症的⼩⿏正是通过保持两者的平衡才使多巴胺神经元放电⽔平维持正常。
【5】Nature等:⾸个⼈类临床试验发现神奇蘑菇致幻剂或可有效抑郁症
doi:10.1038/nature.2016.19919
近⽇,来⾃帝国理⼯学院的研究⼈员进⾏的⾸个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种来源于“神奇蘑菇”( Magic mushrooms )的致幻药物或可⽤于抑郁症;裸盖菇素是这种神奇蘑菇中的⼀种活性成分,研究⼈员给12名个体服⽤裸盖菇素,这些研究对象在临床上均患有抑郁症,平均患病时间为17.8年,所有患者均对标准疗法没有反应,⽐如选择性的⾎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法或者电休克。
当接收⼝服剂量的裸盖菇素后,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三个⽉后5名患者的症状完全得到了缓解;发表于The Lancet Psychiatry杂志上的研究论⽂中,神经药理学家Robin Carhart-Harris表⽰,这或许是当前的最有效的抑郁症的疗法了。当前SSRIs疗法对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仅为20%。
氨基酸螯合物【6】Nat Neurosci:抑郁症病因新认识
doi:10.1038/nn.3355
研究⼈员并没有将焦点放在⼤脑内⾎清素等激素样化合物的⽔平上,⽽是发现抑郁症中细胞之间兴奋性信号的传播变得异常。领导这⼀研究的是马⾥兰⼤学医学院⽣理学系教授Scott M. Thompson博⼠。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统计,在2005-2008年间,在美国10⼈中就有⼀⼈接受抑郁症,⼥性抑郁的⼈数⽐男性可能要多出两倍。最常⽤的抗抑郁药物,例如百忧解(Prozac)、左洛夏(Zoloft)和西酞普兰(Celexa),都是通过阻⽌脑细胞吸收⾎清素(⼜称5-羟⾊胺),导致其在⼤脑中的浓度增加来发挥作⽤。不幸的是,这些药物只对⼀半的患者有效。由于⾎清素增⾼使得某些抑郁症患者感觉好⼀些,因此过去50年来⼈们都认为抑郁症的原因⼀定是由于⾎清素⽔平不⾜所致。马⾥兰⼤学的新研究向这⼀长期以来的解释提出了挑战。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马⾥兰⼤学医学事物副主管、马⾥兰⼤学医学院院长及教授E. Albert Reece博⼠说:“Thompson博⼠的创新性研究有可能改变精神病医学领域,并改变我们认识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共卫⽣问题的⽅式。在马⾥兰⼤学,我们在为这⼀前沿科学类型⽽努⼒,希望能在实验室获得可以影响临床医学实践的研究发现。”
【7】在⼤脑中关闭抑郁症
过去的研究显⽰,当⼩⿏体内阳离⼦通道的电流增加时,其脑中腹侧被盖区 (VTA) 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变得过度活跃,并转⽽使这些⼩⿏变得抑郁。然⽽,Allyson Friedman及其同事现在发现,增加这些离⼦通道的电流甚⾄会进⼀步导致⼀种令⼈惊讶的效应:它会完全消除⼩⿏的抑郁症。
据研究⼈员说,这⼀意外的发现可能最终会带来可促进⼈类从抑郁状态中⾃然恢复的新疗法。Friedman及她的团队对⼩⿏的抑郁症模型进⾏了研究并证实,在易感(即抑郁)⼩⿏中,阳离⼦通道电流增加,⽽其VTA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过度活跃。但是,尽管有回复能⼒(⾮抑郁的)⼩⿏的VTA多巴胺神经元是正常的,但它们的离⼦通道电流⽐它们对等的易感⼩⿏及对照⼩⿏中的离⼦通道的电流增加得更多。当研究⼈员⽤实验药物⼿段进⼀步增加易感⼩⿏中阳离⼦通道的电流时,他们发现,这些⼩⿏在⼏天的时间之内就摆脱了抑郁症。
【8】Nature:揭⽰神秘的抗抑郁症药靶
【8】Nature:揭⽰神秘的抗抑郁症药靶
百忧解(Prozac⼜称氟西汀,fluoxetine)及其类似药,在美国是抗抑郁症最常⽤的处⽅药。但科学家还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作的。现在困惑的⼀部分:⼏个⼴泛使⽤的抗抑郁症药物靶点的蛋⽩结构,已经解决了。
4⽉6⽇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篇发现,可以使⼈们开发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抑郁症药物。这可能有点来得晚了,很多制药公司已经放弃的抑郁症的药物搜寻。
百忧解和它的类似药被称为选择性5-羟⾊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1972年⾸次被发现。它们能解决抑郁症的⼀个特性:低⽔平的5 -羟⾊胺分⼦⽔平。5 -羟⾊胺是神经元⽤于对另⼀个神经元的信号作⽤。通过阻⽌⼀个叫做5 -羟⾊胺转运体(SERT)的蛋⽩吸收羟⾊胺回到神经元释放它,这个药物可以促进细胞连接间5 -羟⾊胺的⽔平。
【9】应⽤基因疗法抑郁症将成为可能
doi:10.1038/mp.2016.99
最近来⾃西南医学中⼼的科学家们在⼤脑中到了⼀个可能导致抑郁的蛋⽩,他们利⽤基因疗法对这个新靶点进⾏了⼲预,发现⼩⿏的抑郁症⾏为得到了改善。该研究将促进抑郁症新⽅法的开发。
研究⼈员发现⼀类叫做HCN的通道蛋⽩减少会抑制⼩⿏的抑郁症类似⾏为。如果该结果可以复制到⼈类,将为⼏百万对现有⽅法⽆应答的抑郁症患者提供新疗法。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
世界和平年
⽬前绝⼤多数抗抑郁症药物都会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影响病⼈⼼情和情绪,但是事实上这些药物对许多病⼈并不有效,这表明还有其他导致抑郁症的机制并没有被发现,⽽这些未发现机制将有可能为新⽅法开发提供靶点。
【10】什么?机器⼈已经能通过⾯部表情识别抑郁症了?!溢出效应
1872年,查尔斯·达尔⽂在他的着述《⼈类与动物的感情表达》中指出,在所有的⾝体部位中,脸部最受⼈们的重视,因为它是做出表情和发出声⾳的主要部位。
科学家们已经到了许多证据证明⼀些⾯部表情是与⽣俱来的,不过还有许多复杂的社会和⽂化因素需要考虑。2012年的⼀项研究表明,西⽅⼈特有的⾯部表情与六种主要情感相关联(快乐、悲伤、惊讶、恐惧、厌恶和愤怒),⽽东⽅⼈则更倾向于眼神交流。
如今,机器学习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种解释⾯部细微变化的全新⽅式。⼀个名为MultiSense的新系统能够实时追踪⼈们的头部位置、眼神⽅向以及⾝体的移动倾向。这些细节能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例如,观察某⼈的⿐⼦和眉⽑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真⼼的微笑和伪装的微笑。“在⼤多数时间⾥,我们所看到的他⼈的表情不过是⼀层出于礼貌⽽戴上的⾯具,”卡内基梅隆⼤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路易-菲利普·莫伦西说:
“有些⼈微笑是为了回应别⼈的微笑,所以微笑会因为情感状态和社会状态的不同⽽改变。”
最新科研资讯,请下载⽣物⾕APP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9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治疗   发现   增加   药物   可能   通道   提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