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论文——我眼中的金融市场

我眼中的金融市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似乎更加印证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乃至金融危机,都可能最先开始于金融市场。回想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90年代初期的“巴林银行事件”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而21世纪除了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有08年的“法国兴业银行事件”,09年中信泰富巨亏等事件无不始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之所以可能成为不稳定根源的原因在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价格可能产生较大的波动,再加上各个市场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个金融市场中的不稳定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中,最终就可能酿成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我将从衍生金融工具这个角度窥探整个金融市场,从我的视角论述金融衍生产品的广泛影响。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其收益是由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衍生而来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指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如货币、债券、股票等的交易过程中衍生和发展出来的新金融产品,其主要形式有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最初目的是为了使投资者保值、获利,减少风险
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从一开始,它就显示了两面性,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同时,也积累和放大了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和企业因此处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近几年以来,衍生工具交易风波不断,1994年1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资产;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进行票据投资,最后亏损18亿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产;同年12月,美国最富庶的奥兰冶县由于从事金融衍生交易失败而亏损15亿美元,不得不宣布破产;1995年2月23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327国债期货风波”,直接导致了国债期货市场在我国的暂停。
19952月蛆疗英国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古老的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它从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这样一家业绩良好的银行,在顷刻之间遭到灭顶之灾。导致其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 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
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 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样轰然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倒塌了。那么,由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呢?正是由于他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毁灭了巴林集团。里森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味盼望赚钱,在已遭受重大亏损时仍孤注一掷,增加购买量,对于交易中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结果使巴林银行成为衍生金融产品的牺牲品。人性的固执与贪婪在此显露无疑。
似乎是历史的轮回,同样是在新加坡,在“巴林银行事件”发生的九年后又轮到了中航油。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事投机交易而造成 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倒闭;被评为 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警方拘捕,接受管理部门的调查,最后锒铛入狱……或许是巴林银行破产的教训经过九年早就已经被遗忘,或许是在暴利面前,人们极易丧失思考的能力。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开始进入石油期货市场时,中航油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相当于200万桶石油正是在这种暴利的驱动下,越陷越深。中航油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其实从一开始就种下了毁灭的
种子,因为其从事的期权交易所面临的风险敞口是巨大的。在货币银行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世代交叠模型就期权买方而言,最大损失不过是已付出的期权费,但收益却可能很大。相反,对于期权卖方最大收益限于收取买方的期权费,然而其承担的损失却可能是无限的。中航油却恰恰选择了风险最大的做空期权。中航油的期权交易远远超过套期保值的需要,属于纯粹的投机行为。中国版的“巴林事件”再一次说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形成的风险足以击垮一个庞大的机构。   
有句俗语叫“吃一堑长一智”,然而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曝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违规操作丑闻。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银行的直接损失约71美元。2009年,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147亿港元之后,公司主席荣智健表态称事前毫不知情”。实在难以置信一间这么大型的蓝筹公司,会让其财务董事有这么大的权力,动用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炒卖衍生工具,而主席并不知情。似乎只要人性不变,人们因受到利益的驱动,在高收益即使同时也面临高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面前,无法抵抗它的巨大诱惑。众多损失惨重的“前辈”们早已敲响了警钟,但是“后辈”仍是前赴后继。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是为投资者规避风险的,然而现在却造成了一系列巨大的损失,很明显是因为在面对衍生产品的巨大投机利益面前,忽略其潜在的更为巨大的风险,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损失。现在充斥于金融市场上各类衍生产品繁多,为何要设计如此之多的而且极为复杂的产品?本身是为了规避风险的东西现如今却成为诸多重大损失的源头,那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到底是规避了风险还是制造了风险?
在论述我的质疑之前先系统的论述一下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特征。衍生金融工具主要由三个特点 :首先是价格波动大。衍生金融工具既然是从基础商品中“衍生”出来的,其价格要受基础金融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即它的价格是基础产品价格变动的函数。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防范基础金融产品的风险,减少甚至消除其不确定性。由于在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决定中有许多预期因索,其价格波动更为敏感,波幅也比基础金融产品大,所以加大了风险系数。它具有杠杆作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多采用保证金方式,参与者只须运用少量的资金,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资金即可进行数额巨大的交易,由于绝大多数交易没有以现货作为基础,所以极易产生信用风险,若某一交易方违约,可能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履约风险。此外,保证金的杠杆作用把市场风险成倍地放大,从而微小的基础价格变动也会掀起轩然大波。第三,产品灵活复杂。开发衍生产品的金融工程师把基础商品、利率、汇
率、期限、合约规格等进行各种分解、组合.创造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往往复杂难懂,新产品层出不穷,有时会超出现有法律法规规范的范围,造成法律地位不明确,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法律风险大。这给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许多灾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缺乏深层了解。
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三个风险特征 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同时它带来的风险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比如上面提到的巴林银行,它丝艺影像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1.5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第三,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
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了解了衍生金融产品的特点及风险特征后,紧接着论述我的质疑。我们可以看到,尽管 美国华尔街曾经的最优秀的投资银行(现已不复存在)充斥着由世界名校出来的金融学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并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为基础、以先进计算机技术及程式为工具,并以此向投资者提供最新的"风险管理产品"。这些风险管理产品实际上也就是衍生金融工具。但实际上这样的"风险管理"正在走向"自相矛盾"的危险境地。因为,这些衍生pdsc产品大多数是由冲破现行的金融监管、规避金融监管而发,而且经常是具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式著名的华尔街金融衍生工具经理人员柏特诺尔曾指出指出,目前通过金融工程设计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或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不是为了减低风险而设,而是为了规避法律或会计守则,为华尔街交易员、证券经纪基金经理提供丰厚收入。
金融衍生产品无论从定价到相关交易的机制上都很复杂之所以设计的如此复杂在我看来是因为它能够把监管机构、投资者隔离在其监管视线之外。只要拉开这个面纱,那些衍生工具交易员便失去他们的优势、他们欺骗投资者进行愚蠢交易能力、以及损人以自肥的机会。比如安然公司所有所为都是通过设计那种复杂的金融产品来欺诈投资者而为自己谋利的。中信泰富的巨亏也是由于银行设计衍生产品造成的。加上前面提到造成巨亏的衍生工具的交易者们有几个是真正了解他们所投资的金融衍生产品呢?在02年底,美国十大投资银行被迫与同美国证监机构达成协议,就这些银行欺诈投资者的过错行为达成了14亿美元的调解协议。可以说,这些投资大行之所以愿意支付其昂贵的费用而获得免予起诉,就在于当时投资银行都在利用现行的金融工具来欺骗投资者。过去存在的投资银行及他们的分析员,他们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力为枸骨叶冬青们创造出令投资者憧憬的美丽前景,制造出种种让投资者无法的衍生工具来引诱投资者进入市场。也正是这些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及不可思议性,使得金融市场的欺诈、弄虚作假盛行,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但这些金融工具的创造者则赚得肥水直流。而金融市场的风险则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生频繁。
也正是上述意义上说,发达市场体制下的金融衍生工具为什么会设计得那样复杂,并不是投资者们没有机会明白企业报告内情的事实,也不是他们对数字不敏感或没有空去评估衍
生工具,而是这些衍生工具故意设计得让投资者不能明白,以便只能成为为少数谋利的工具。一般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产品应如何估值,不知道如何计算与控制风险,因此很容易在高价买进同时,低估其潜在风险。而作为交易对手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对于衍生品的数学模型有多年研究,充分掌握估值与风险对冲技术。因此,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与银行做复杂衍生产品交易,就好像普通人与乔丹一对一进行篮球比赛。如此之下可以说,在发达市场体制、健全的法律制度下的美国尚且如此,那么在发展中的中国的情况会比在这些国家会更好吗?这是十分令人质疑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9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衍生   金融工具   金融   风险   银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