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文学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即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前的这一阶段,亦称30年代文学。这一时期:单板层积材
1、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文学思潮延续了五四时期的“人的文学”的精神观念并且在理论资源方面多有开掘,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形成了以阶级为标志的、具有斗争精神与激情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
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从1928年开始,无产阶级革命潮流强力地介入文学,令新文学的队伍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
3、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这一时期的创作。在30年代的文学观念与话语中,主要存在着三种“人”的观念与话语的对话、冲突、交流与交融。一种是五四民主科学背景上的人文主义观念与话语还在承续与发展;一种是左翼革命文学的“阶级的人”的观念与话语,第三类就是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世俗化中的充分人性化、传统世俗社会的大众伦理道德与大众人性观。
30年代的中国文学,因社会的大变动而产生了诸多文艺思潮并存、纷争的现象,使这一时期
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向。反映在文学与审美的层次上,形成了不同文学派别之间的对峙与互渗,并由此创造出极度繁荣的文学景观,使中国新文学出现了自“五四”以来的第二个文学高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是中国今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进程。30年代后期上海的特殊环境吸引了许多从武装斗争中撤下来的革命文学青年,他们结成统一战线,与国民党进行文化斗争。左翼文学正是这一斗争的产物。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民主主义作家的创作也收获很大,涌现了如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梁实秋、施蛰存、戴望舒、穆时英等著名作家。
在通俗文学方面,张恨水、还珠楼主等人的创作引人注目。
民主主义文学:
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学平民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批判社会黑暗,展示现实人生。
代表作家:巴金、老舍、曹禺等。
白细胞介素18自由主义文学:
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个性解放精神和思想自由原则,政治上保持中立,文化上采取温和或保守的彩,注重独立的艺术审美,以期建立一种民主、自由、文化范型。
代表作家:周作人、沈从文、林语堂、施蛰存等。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三大主要文学派别是: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派。
左翼文学:以左联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治彩的人民大众为其文学描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政治文化功能。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
一、主要发起人: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
二、代表作家:茅盾、蒋光慈、柔石、丁玲、鲁迅、周扬、夏衍、殷夫等
三、两个鲜明的特征:catia创成式外形设计人民性和世界性
四、特点: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五、主要文学样式:
1、鲁迅的新历史小说
2、茅盾的长篇小说和“三部曲”体式
3、茅盾、吴组缃等的社会剖析小说
4、艾芜、萧红的抒情小说
5、张天翼、沙汀的社会讽刺小说
6、萧军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的小说
茅盾与《子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茅盾在上个世纪三、四
年代主要是一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50年代以后,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领导人。
《子夜》既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也是“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还是现代文学史上率先对中国资产阶级和具有现代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及社会背景进行大规模描写的作品。
主题思想:
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金钱的罪恶,描述了动荡时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难处境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反而更加殖民化了。
京派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地作家所形成的以强调审美、宽容及民族文化精神重建的一个纯文学流派。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而得名。其命名不仅带有时间和地域性,还有政治倾向性。
一、代表作家:巴金、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林徽音、芦焚、肖乾等。称之为"
京派",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二、主要刊物:《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三、基本特征: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夏木尼
四、京派的构成:
一是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成员;
二是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作家;
三是北京高知和高校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等。
五、特点:
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不满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多从文化角度观照普通人生。
强调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理想化宗法制农耕文明生活,发掘人情、人性的美好。多带怀旧调和平民性。
2、人性道德的探索。
通过发掘普通人的善良、美好,探讨“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即通过写人性美来批判丑,从中表现其文化的意蕴。
3、节制从容和谐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沉淀生活,节制感情,除尽火气,以诚实、宽厚的心态来创作。
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
4、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发展了抒情体小说。
有形式感,讲求“文章之美”,作品比较有可读性。
思想上,京派文学批判地继承“五四”文学传统。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1、继承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主张。棉袄与玫瑰
2、具有平民化。
3、注重表现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4、结构的散文化。
5、简约、古朴、明净、活泼的语言。
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
海派文学:20世纪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兴起的市民通俗文学,因上海表现最为典型,故
称为海派文学。广义上的海派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风、施蛰存、张爱玲、苏青等
他们站在现代文明和都市商业文化的角度审视上海,表现丰富复杂的都市生活,注重文学的通俗性、娱乐性,注重艺术的自觉性和社会批判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海派的构成:
一是由五四文学分离出来走向都市大众读者的张资平、曾可今、曾虚白、章克标、叶灵风、林微因等初期海派;
二是三十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黑婴、杜衡、徐霞村、禾金等谓之第二代海派;
三是四十年代后涌现的后期海派作家张爱玲、苏青、徐訏、予且、无名氏等人。
特点:
一、世俗化、商品化倾向。
二、性爱小说成为初期海派作者的主要创作倾向。
三、注重小说形式的创新。
新感觉派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前半期。强调直觉和作者对都市生活的主观感受,运用精神分析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表现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矛盾困惑的生活,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
五王醉归图卷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民国旧派。这是一个以言情、黑幕、武侠和侦探为主题的小说创作流派。大约产生于20世纪初年,是清代黑幕小说的末流。该派认为文艺的目的是饭后工余的消闲和消遣,注重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创作形式多采用白话章回体。
代表人物有周瘦鹃、包天笑、张恨水等。
该派曾编辑过《小说月报》、《礼拜六》、《申报》副刊《自由谈》、《小说画报》、《紫罗兰》、《红》、《珊瑚》等刊物。
积极性:
1、该派创作量大,涉及面广,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客观的认识意义。
2、五四时期,该派便运用“通妥白话”写旧小说,具有进步意义。
3、该派有文才的人,如周瘦鹃等进行了大量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为人们所称道。
4、后期鸳鸯蝴蝶派发生分化,包天笑、周瘦鹃等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恨水写了《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反映抗战的进步作品。
局限性:
(一)该派与清末堕落的“黑幕小说”一脉相承,其文学具有一定的封建因素。
(二)该派本着“娱乐”、“游戏”的目的进行创作,把文学作品当作商品出卖,取消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三)大量言情、黑幕、武侠小说的创作,把人们引向堕落,贻害极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86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小说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