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 上海屋檐下

读夏衍话剧《上海屋檐下》
1作者介绍:夏衍(碘甘油1900-1995唐继尧年),作家剧作家,他是抗战前期影响较大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一二 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母亲》等名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1994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2.写作背景:1937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45月间,夏衍开始以现实生活题材创作了三幕剧《上海屋檐下》。当时正是西安事变之后不久,抗日统一战线处在酝酿之中,国民党政府被迫有条件地释放一批长期关押的共产党人和其他政治犯。一些革命者经营救陆续出狱,他们中间有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触动了作者,使他写出了这部一度名为《重逢》的剧作———《上海屋檐下》。在这个剧本中,作者认真地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去写作,有意识地在人物性格刻画和环境描写等
方面下功夫,力图小人物生活中反映这个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音
3.剧情简介:剧本描写了被捕入狱8年的匡复被释放了。他到好友林志成家来探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儿葆真的下落,却得知妻子已与志成同居,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匡复已死,于是三个人都陷入难以解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之中。彩玉想和匡复追寻过去的幸福,但林志成负疚欲走时,两人8年患难与共之情,又突然迸发,难以分手。匡复理解、原谅了他们,在孩子们向上精神的启发下,克服了自己一时的软弱与伤感,留言出走。全剧除了这条主要情节线而外,还有几组人物:失业的大学生,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勉强糊口的小学教员,儿子战死的老报贩,这些人都拥挤在一个屋檐下,合奏着小人物的生活交响曲。
4.思想内容:剧本巧妙地截取了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展现了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五家住户的命运,生动地刻划了一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都市中心的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这五家是林志成家、黄家楣家、李陵碑家、施小宝家和赵振宇家。五户之间,既无血缘联系,又无历史的恩怨,各户有各户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故事o/这些故事,时而齐头并进,时而交叉进行,在时断时续中有条不紊地
slm展开着。但它们之间又并非毫无主次。情节基本以林志成一家为主,以匡复、彩玉和志成三人之间复杂的经历和爱情纠葛贯串全剧,将失业的大学毕业生黄家楣、痛失爱子的孤老头李陵碑、被卖身的施小宝三家的苦难命运交织其间,并以乐天派中学教师赵振宇夫妇的苦中作乐的生活为穿插转换的交叉点,使丰富多彩、悲喜交集的剧情,在严密的布局中,井然有序、波澜起伏地走向高潮,展现出未来的曙。全剧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真实社会风俗画,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了作者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
5.艺术结构:剧本巧妙地截取了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展现了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五家住户的命运,生动地刻划了一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都市中心的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这五家是林志成家、黄家楣家、李陵碑家、施小宝家和赵振宇家。五户之间,既无血缘联系,又无历史的恩怨,各户有各户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故事。这些故事,时而齐头并进,时而交叉进行,在时断时续中有条不紊地展开着。但它们之间又并非毫无主次。情节基本以林志成一家为主,以匡复、彩玉和志成三人之间复杂的经历和爱情纠葛贯串全剧,将失业的大学毕业生黄家楣、痛失爱子的孤老头李陵碑、被迫卖身的施小宝三家的苦难命运交织其间,并以乐天派中学教师赵振宇夫妇的苦中作乐的生活为穿插转换的交叉点,使丰富多彩、悲喜交集的剧情,在严密的布局中,
井然有序、波澜起伏地走向高潮,展现出未来的曙。全剧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真实社会风俗画,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了作者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
6.“梅雨”的意象分析:梅雨既是自然界天气,更是当时社会政治的气候。它沉闷、忧郁,压抑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因而它同时又是人们心情的象征。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的中心意象。夏衍笔下的这副梅雨意象,可以说是20世纪归化城30年代中国中心意象。作家林淡秋曾回忆当时的情形,说那时的文章日记中出现最多的是这样的词句:生活像一潭污浊的死水,发散着刺鼻的恶臭。需要暴风雨冲洗一下呀!” “天呀,闷死人了!什么时候才会落雷雨呢?那个时代,整个中国都在下着梅雨,沉闷、灰暗、忧郁!
7.读后感:1937年春,夏衍创作了继《都会一角》、《赛金花》、《秋瑾传》之后的一部三幕剧作:《上海屋檐下》。《上海屋檐下》是夏衍的现实主义杰作。 
花木水
剧作展示的是上海普通市民一天的日常生活,勾画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 
对于这部剧作,夏衍曾说:“这是我写的第四个剧本,但也可以说是我写的第一个剧本,因
为在这个剧本中我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摸索。”正如他所说,《上海屋檐下》的确是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起点。 
联系夏衍的前几部剧作,《赛金花》主要是历史题材,《秋瑾传》主要是英雄人物题材,而《上海屋檐下》则实现了他题材的转变,将关注点由历史题材、传奇题材转向了现实主义题材,关注的目光也由那些具有英雄、传奇彩的人物转向了普通小人物的身上,关注社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表现他们的悲惨命运。由对他们悲惨生活的展示,引人深思,从而揭示当时的黑暗的社会本质。这样的题材,是夏衍所熟悉的。他说:“我在这种屋檐下生活了十年,各种各样的小人物我都看过,象黄家楣、施小宝那样的也看到过,本性是善良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他们是非常了解的,明白他们的痛苦和希望,也深知他们的长处和弱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剧中的人物才是那么逼真自然。 
夏衍对普通人物题材的独特选择,是与契诃夫的革新戏剧不无联系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一向对那些违背生活常情的题材持否定态度,对当时俄罗斯剧坛盛行的效果剧、倾向剧非常反感,强力要求剧作家要写现实平淡的生活,通过对平淡生活的展示,来揭示社会的本质真实。”深得契诃夫革新戏剧精粹的夏衍也是如此,反对当时舞台上盛行的“服装戏”、“情
节戏”(即以豪华的场面、炫目的服装以及曲折离奇的情节来引起观众的兴趣,以提高上座率)。他说:“自己对于年来剧作界风靡着的所谓‘情节戏’、‘服装戏’,又深深地怀抱着不服和反感,加上《赛金花》而后,我在写作上有了一种痛切的反省,我要改变那种‘戏作’的态度,而更沉潜地学习现实的手法。”因此,有了《上海屋檐下》的诞生。平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类型题材代替了那种非常开阔而又跌宕起伏的历史题材,咳嗽、孩子们的打闹、黄梅雨天气、邻里之间的生活细节代替了传统戏剧中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热闹的生活场面。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题材,去阐明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上海屋檐下》的现实主义手法还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和表达。与其他剧作相比,剧中没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引人振奋的戏剧动作及热闹的场面。作者选取的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以此来折射世态众生相,展现下层小人物的命运。作者采用了客观而不动声的描写方式,毫不夸张地描写着现实生活,用完全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上海三十年代普通市民的生活形态。所以李健吾说:“《上海屋檐下》缺乏曹禺先生作品的深度和幅员,然而有质朴的美德,一切不求过分。”在这里,作者不事雕琢,将原汁原味的生活搬上舞台,真切而又自然,丝毫不见刀削斧劈的痕迹。作者把上海一套习见的弄堂房子拦腰斩开,一片真实的日常生活空间便展现在舞台上。观众看到了灶披间、自来水龙头,看到了
亭子间窗口挂着的淘箩、小孩的尿布,也看到了客堂间的写字台,用作衣橱的玻璃书橱,以及天井里的破旧家具、小煤炉、饭桌等等。强烈的真实感扑面而来,让人觉得它真,觉得就是真实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在旧上海的社会底层,似乎每天都发生着。 
夏衍对剧中的人物、事件不作任何情感表示,不对它们指手划脚,而是将一切客观地展示出来,将裁判的权利交给观众和读者,让他们来评判。剧本似乎只透着剧中人物的悲喜欢忧:杨彩玉的无奈两难,李陵碑的变态潦倒,施小宝的求援无望,林志成的烦闷和惭愧等等。作者的感情似乎丝毫都没有介入,其实并非如此,实质上,作者渗透在剧中的情感是炽热而强烈的。作者始终怀着强烈的爱憎之情,细致深刻地体会着生活,以异常冷静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这样剧本显得更加真实,没有呐喊与高呼,没有呼天喊地的哭诉,整个舞台气氛是非常平淡的,但这种淡又并非是淡而无味的,读者与观众都明白:那样的生活与黑暗、反动的统治是分不开的。 
“淡化的情节”是《上海屋檐下》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另一表现。普通市民生活这一题材类型决定了这一点。普通市民的生活并不是险象环生,充满着种种激烈的矛盾的。它更多的是平平淡淡,寻寻常常。非常平淡而又普通的一天生活能发生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呢?
因而剧作家并不追求情节的紧张,而是多方处理,缓和剧中即将出现的戏剧种种冲突。如林志成、匡复、杨彩玉三人的情感纠葛,如在其他剧作家的笔下,很有可能被处理成浓烈的戏剧冲突。但在夏衍笔下,这一戏剧冲突被冲淡了,淡得出乎意料。作者有意避开浓烈的场面,使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不出现在同一舞台空间。匡复到林家时,杨彩玉出去买菜了;杨彩玉回来了,林志成却又被拉倒工厂去了。当三人再次见面时,观众关注的焦点又转移到了林志成的工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冲淡了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不仅仅在林、匡、杨三人的身上,在其他人物形象,如施小宝与赵妻及小天津之间等等都采取淡化戏剧冲突的方法,突破了传统戏剧情节高度集中的限制。作者意在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悲惨生活的展示,淡化戏剧冲突,调和生活矛盾,用舞台形象来引导人们透过生活的表层,去把握生活的本质,自然地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人不能这样活着! 
作者以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淡化戏剧冲突,以异常冷静的态度,客观而不动声地描写了小人物的普通生活,展示了小人物的性格、心灵和悲惨命运。 
为《上海屋檐下》赢得了动人的艺术魅力,奠定了它在话剧史上的不朽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2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8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活   题材   上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