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心理病与时代病
——《沉沦》细读
我阅读了《沉沦》后,对于主人公投海自杀的行为有一些看法。我认为主人公的“沉沦”是:心理病和时代病的双重作用。在我看来,本身就患有心理病的主人公是在时代的重压下走向灭亡的。因而,心理病和时代病都是致使“他”投海自尽的原因。下面是我的一些分析。
一.时尚七太心理病
1.止水帷幕忧郁病
文章中的第二节开头便直言:“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在第六节又描写了他的忧郁症的情况“他的忧郁症又变起形状来了”。而且文章多处用“孤冷,孤寂,屏障,隔离,独立,”等表现孤独一人的词语来叙述主人公的生活情况。由此看来,文章的主人公被定位为一个患有忧郁症的旅日青年。郁达夫在其自序里面更是直接说明:“《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里,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这种忧郁症使得“他”对于周围的人都格外的敏感。原文写到:“有时候到学校去,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
是什么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脊背上”“他的同学日本人在那里欢笑的时候,他总疑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就一霎时的红起脸来。他们在那里谈天的时候,若有偶然看他一眼的人,他又忽然红起脸来,以为他们是在那里讲他。”这些描写充分说明了“他”在患忧郁症的时候对周围的人都抱着一种怀疑和仇恨的心态。毫无疑问,这种心态使得“有几个解他的意的人,也不得不同他疏远了”。而同学的疏远又使他“总觉得孤独得很”,这种孤独使他的忧郁症不断地加剧。这是一种恶循环,这种恶循环给他的心里带来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伤害,也使得他的忧郁症一次又一次地加重。而忧郁症——这种容易使人失去活着的动力的心理病绝对在他选择自杀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性苦闷
《沉沦》中有多处描写了主人公对于性的渴望和追求。例如写“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他偷窥房东的女儿洗澡时描写的“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那全身的曲线!”;还有那一场“一言半语也不愿意遗漏”的对野合的偷听。关于《沉沦》中的性,钱杏琥珀酸脱氢酶邨在《达夫代表作》后序中写道:在“沉沦时代”,他的创作差不多完全是描写青年的性的苦闷的,把青年从性的苦闷中所产生的病态的心里,变态
同人女研究所
的动作,性的满足的需求,恶魔似的全部表现出来,完成了青年的性的苦闷的一副缩照。在我看来,这种对于性的渴望对当时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而言本是正常的生理行为,但主人公自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服从“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从而认为对于性的幻想和追求是极度不耻的。原文也写到;“他犯罪之后,每到图书馆里去翻出医书来看,医书上都千篇一律的说,于身体最有害的就是这一种犯罪。从此以后,他的恐惧心也一天一天的增加起来了”所以他对于性是存在羞耻心里和恐惧心理的。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主人公既渴望性,又自责于自己对性的渴望,就这样陷入了自我的矛盾。这种矛盾使主人公的心里对于性的认识较为扭曲。而当他将自己的第一次性交给一个后,他对于完美的“她的肉体和心灵,全归我有”的爱情的希望便破灭了,他对于性的苦闷便涌上心头。这种酒后乱性的行为激起了他在性方面的心理病,也刺激他投海自尽。
3.自卑
虽然《沉沦》的主人公明显有着复杂的心理病,但我觉得这其中有主次之分。我个人认为其中对主人公最终走向“沉沦”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自卑心理。主人公自卑的表现其实很多。他每听到同学在聊天就会猜想别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在放学路上遇到两个女孩却不敢开
口搭讪,在妓院里被问到府上在何处时全身发抖……这些都可以证明主人公的自卑心理。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使得主人公走向了自毁。李今在《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自卑心态》里写:“ 《沉沦》中的主人公为自己不敢与女孩子调笑,自嘲自骂;为排解“从始祖传来的苦闷”,自慰自淫;最终彻底绝望,如跳海自杀这可以说是自毁行为最极端最终极的表现。”但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表达的:当我们知道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者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我认为主人公在最后对于国家富强的呼唤既有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也有可能是在为自己的自杀行为“争取优越感”,将自己自毁的行为归咎于国家的懦弱。而这种行为恰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自卑自毁心理。
二.时代病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必定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而在“沉沦”的这个过程中,心理病毫无疑问就是内因,时代病就是外因。朱靖华先生说:“《沉沦》真实刻画了一个在异国备受歧视和祸害的弱国子民的复杂世界,塑造了一个“时代病”的典型表现者。”我觉得这句话点明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1,中国懦弱
一般认为,《沉沦》是郁达夫本人旅日期间的生活写照。我在这种观点的前提下,将主人公在日本时期的中国背景认作为郁达夫本人旅日时期的中国国势。在郁达夫留学日本期间,中国的资产阶级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把皇帝赶下了台。但这场革命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革命领导者在封建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威胁下,将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了袁世凯,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这样的结局并不能改变中国国势衰弱的形势,也无法把人民从水生火热中解救出来。于是,那些在国外求学的游子,如《沉沦》的主人公一般处处受着他国子民的歧视,承受着被称为“支那人”的侮辱。
“《沉沦》就是在这样一个苦难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品。狂热的爱国心和无力改变现状的矛盾,构成了这个作品的基调;丧权辱国的哀愁,弥漫在字里行间。在这个作品里,作家成功地描写出一个令人窒息的恶劣环境。《沉沦》的主人公,在日本整天过着异样的孤独和冷寂的生活,一个弱国子民的委屈和自卑感笼罩着他的全身心,“东亚病夫”的辱称,使他感受不到祖国的温暖。”可是在面对这样的国家,“他”依然会怀念,“那一颗摇摇不定的明星的底下,就是我的祖国。也就是我的生地。我在那一颗星的底下,也曾送过十八个秋冬,我的乡土吓,我如今再也不能见你的面了。”这种怀念祖国的情愫对于一个在异国
艰难生存的游子而言是很正常的,但他所受到的歧视和委屈很多偏偏来源于他懦弱的祖国。那种对祖国和故土既爱又恨的心态其实也是主人公矛盾心理的表现,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他对生活失去希望,走上了不归路。
2.国际局势
世上强者和弱者必定是会共同存在的。《沉沦》的主人公旅日的经历中不仅能感受到祖国自身的懦弱,更能看到世界的整体格局和竞争态势。前者让他失望,后者易令他绝望。郁达夫曾经说过; “是在日本,我开始看清了我们中国在世界竞争场里的地位”,“是在日本,我早就觉悟到了今后中国的运命,与夫四万五千万同胞不得不受的炼狱的历程”。这种看清了国家的地位,觉悟了国家的命运的思想其实会令他在自身固有的自卑天性上,还要承受来自民族与国家的自卑感。“他时时觉得日本人仿佛在向他叫骂:“劣等民族,亡国贱种”,以至一听到“支那”二字就会引起“一种被 侮辱,绝望,悲愤”的隐痛,心里充满了“国际地位落后的悲哀”。”正是因为看清这样的国际格局,于是会有绝望,这种绝望时常隐藏于心底,只待一个“恰好”的时机便会爆发,便会成为压死主人公的一根稻草。而这个时机便是主人公在酒醉的情况下与一个发生了性行为,这件事令他对原本一心追求的爱情也失去了希腊黑暗时代
希望,自认为“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的了。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心中既然没有了对爱的热烈期盼,而国家又是早早就绝望了的,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悔也无及,悔也无及。我便在这里死了罢。”主人公的死可以说多少也是“对国际形势的认识”的这颗爆炸的影响。主人公在临终时“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喊反映了主人公对国家富强的极度渴望,对国家能在国际重新立足的绝望和绝望中的期盼。
以上是我对于《沉沦》中主人公为何会投海自尽的两个原因:心理病和时代病的粗略分析,其中查阅了许多书籍,也借用了很多大家的观点,但是这确实是个人的一番拙见。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2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8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人公   沉沦   中国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