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胆妈妈”的悲剧——读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浅析“大胆妈妈”的悲剧
——读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摘要:“大胆妈妈”靠战争过活,即是战争的牺牲品,又是战争的支持者,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同时,她更是战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射,极富有暗示彩。作者通过“大胆妈妈”这个悲剧人物的刻画,告诫我们“谁要想靠战争过活,就得向战争交出些什么”,以此来宣传和动员人民众抵抗法西斯势力。
关键词:布莱希特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反法西斯
德国现代戏剧家兼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于1898年诞生在奥格斯堡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但是他很早就对自己出身的阶级感到憎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他曾在军医院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亲眼看到战争的残酷景象。此时,他是站在和平主义立场上反对战争的。1928年,他的剧作《三角钱歌剧》成功的演出,奠定了他作为剧作家的声誉。1933年,希特勒篡夺政权以后,布莱希特流亡国外。他初到丹麦,后至瑞典、芬兰,1941年到了美国。流亡时期是他创作最丰富的阶段,他的代表作《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为反法西斯斗争服务的历史剧,创作1939年底流亡于瑞典期间。布莱希特流亡瑞典期间,结识了瑞典女演员纳伊玛·维夫斯特朗。美国种族简史给布莱希特朗读芬兰诗人约翰·路德维格·鲁内贝一首叙事诗《洛塔·斯维尔德》。这首叙事诗以十九世纪瑞俄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随军女商贩的遭遇。这个故事唤起了布莱希特的写作灵感,他要写一个剧本让维夫斯特朗主演,这就是日后被有些评论家喻为布莱希特最佳作品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产生的直接原因。“大胆妈妈”这个称呼来源于德国十七世纪小说家格里美尔豪森的流浪汉小说《女骗子和女流浪者库拉舍》,并直接取材于格里美尔豪森的另外一部作品《痴儿西木传》。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共有十二场,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那时,希特勒正在横行霸道,叫嚣战争,而作为德国“普通劳动人民喉舌”的布莱希特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这个剧本,其目的是借历史故事深刻地暴露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揭发战争贩子的本质,从而唤起人民起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剧中女主人公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她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哑女,拉着货车随军叫卖,把战争视为谋生的依靠,发财的途径
然而,这个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的女人,最终落得家破人亡,一个人孤零零地继续随军叫卖。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为谋生不怕冒险,不计后果的女人的命运悲剧。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可悲的图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形象和遭遇。作品的副标题是“三十年战争纪事”,可以说是一段“编年史”的剧作。作为“编年史”,作品所写的人物和事件理应在编年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莎士比亚剧中的“亨利四世”或约翰王等人的事业及其命运。但是,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所展现的却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庶民”、“小人物”,他们完全以另外一种眼光看待历史。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凄惨、辛酸的遭遇可以拿来重新评价三十年“伟大”的宗教战争。布莱希特就是从小人物的立场出发,揭示出这场战争是“上头”和“下面”之争。剧作家之所以选择“大胆妈妈”这个随军女商贩的小人物形象,来作为戏剧的主人公,是因为“大胆妈妈”是一个极具象征彩的人物形象。这出戏的主题是:“战争,这是个做买卖的另一种形式;它扼杀了人类的道德”,人们奉行“人有危难,焉能顾道德”的信条。正如剧中的厨师在第九场里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所有的道德都是危险的,人最好不要有什么道德,只要舒舒服服地过活,有一顿早饭,比如说一碗热汤就可以满足。” 全剧所有人物,因为他们的职业、地位、境遇不同,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中焦作人事局大胆妈妈最能尖锐地体现主题,时代的各种复杂性、矛盾性,都通过这个人物得到集中表现。那么,大胆妈妈是如何来体现这个主题的呢?
应该说这部戏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大胆妈妈的成功塑造。首先,她是一个斤斤计较, 视财如命,没有同情心甚至是见死不救的“投机分子”。在第一场戏,正是因为她为了一个扣环,和上士讨价还价而中了招募员的计,导致哀里夫被拐走,而她做完买卖却带着次子和女儿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在第三场戏中,次子施伐兹卡司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大胆妈妈为了几十个金币而错失挽救施伐滋卡司性命的时机,导致施伐兹卡司被毙,可悲的是在施伐兹卡司即将送往剥皮场时,她拒绝承认认识儿子;在第五场戏里,她面对炸断胳膊的农民,不肯拿出止血的布条来帮农民止血最后在卡林特的威胁下,随军牧师才强行拿出大胆妈妈的衬衣撕成布条帮农民止血,而此时的大胆妈妈却在抱怨:我的衬衫,一件半块金币我破产了。”还有,在第五场中,她因为发现兵士一偷喝了他的酒,却没钱付时,他强行从兵士身上剥下他的皮大衣;在第十一场里,由于急于进城买东西,把哑女留在一户农民家,结果被准尉打死。从这几点可以看出钱是贯穿大胆妈妈行为的东西,即使是亲情也无法让她放弃钱财。
其次,大胆妈妈既是一个战争的支持者,又是一个战争的牺牲品。一是,作为一个随军女商贩,她靠战争过活,用做买卖的行为,延续和支持了战争。大胆妈妈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的产物,她的思想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完全受她同时代人的愚昧狂热的社会心理
所支配。她的复杂性在什么地方呢?剧作者说得很明白:“大胆妈妈和她周围的人一样,和她的朋友,她的顾客一样,都看出了战争的纯粹牟利性质,而吸引着她的恰恰正是这个性质。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信徒。”她之所以相信战争,是因为战争为她的生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在她看来,大人物发动战争,不是“为了敬畏上帝,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而是为了赚钱,得到更好的好处;而像她这样的小人物,至少也该从中分享一钵残羹冷炙,以便养活自己,养活子女,这是她认为“只有战争才能把人养得更好些”的理由。所以,大胆妈妈希望战争继续,希望和平不要那么早到来。她说:“脑子清楚点吧,战争还要继续一小段时期,这样,我们也可以多赚一点儿钱,然后再和平不就更好吗?”为了发战争财,她不怕危险,宁愿穿梭在各个林弹雨的战场上,因为她认为“在战争里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的东西”,能够“给人一笔好收入”。因此,她长年累月地在炮火硝烟中奔波期望战争能够给她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在瑞典国王古斯达夫·阿独夫在吕森的战役中阵亡,战争偶尔停止她反而惊慌失措,因为和平使她的营业受到破产的威胁时,于是“和平爆发了”,“和平折断了我的脖子”,“和平又完啦!……真是上帝保佑!”等等这一系列妙语竟脱口而出,让人哭笑不得。二是,她同时又厌恶战争,是战争的牺牲品。先前说即使在亲情面前,大胆妈妈也不会放弃钱财,不代表大胆妈妈没有爱。虽然她的母爱不多,但是她确
实爱她的孩子们,只是这母爱在钱财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小。大胆妈妈一生穿梭于林弹雨的战场,她在看到战争给她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看清了战争的本质,大人物发动战争,是为了赚钱,得到更多的好处。因为“一个有秩序的国家,一个好国王、好将军是不需要这样的道德的”。这里的“道德”是士兵们的思想,即英雄主义思想,或者说是舍小家为国家的思想,为国家而要有死的勇气。但士兵们意识不到他们被战争发动者给蒙蔽了他们只不过是法西斯的工具所以说在有条有理的国家是不需要这种紫光阁是什么机构道德同样好的国家领导者不会让士兵去送死为此,一路上,她告诫她的孩子们不要盲目的勇敢,不要乱说话,要远离战争。然而,她的孩子们还是因为战争而悲惨的死去:大儿子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通知长子哀里夫虽然是个勇敢机智的人,死于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里去显示自己的英雄行为;小儿子施伐兹卡司是个老实人,但他的老实近于愚昧,正是这一点招致了他的死亡,甚至死后被剥皮;哑女卡特琳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由于她的行动打破了侵略者的计划,被士兵打死。战争带走了大胆妈妈的儿女:两个儿子先后离她而去,女儿先被打伤,又被准尉杀死,毁灭了她的家庭,最后她只落得个孤身一人。一旦她想到这些,她又感到惆怅,又咒骂“这战争真该死!”这正是这出戏的教育意义。可是,大胆妈妈在吃尽口头之后,她依然念念不忘“我又得去做买卖了”,却还是叫喊着:“凡是没有死去的人,赶紧开步打仗去!” 作为一个小人物,
大胆妈妈的目光短浅,看不到自己的小买卖与大人物的大买卖之间的联系,只想着如何在战争里捞到好处,却不知道她做买卖行为间接支持了战争。她始终是一个没有觉悟、固执的人,丝毫没有从她自身的遭遇中汲取教训,甚至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对子女的死亡负有道义责任。因为她始终认为孩子们的死亡是早就注定了的,在第一场里她让孩子们抽黑十字来预示他们的未来。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大胆妈妈即是一个战争的牺牲品,又是一个战争的支持者。她的命运是悲惨的,令观众为她感到酸楚的同时,也为她的贪心而感到愤懑。观众在结尾处并未看到大胆妈妈的命运结局,只是象征性地看到她仍然对未来抱有幻想。农妇问她:“您还有什么人吗?”她说:“有,有一个人,哀里夫。”实际上哀里夫已经死了,这一点她是不知道的,观众却知道。哀里夫是她心目中的希望,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希望。这样的结局,更加加强了人物的悲剧彩
此外,布莱希特把大胆妈妈塑造成这样一个对战争又爱又恨的形象是有他的目的的。大胆妈妈不仅仅是一个随军叫卖的女商贩,她对战争的矛盾态度更是影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德法西斯中立的态度。
“大胆妈妈”在某一方面来说只是一个象征符号。这个称呼来源于“大胆妈妈”这个称呼,来源于德国17世纪小说家格里美尔豪森的流浪汉小说《女骗子和女流浪者库拉舍》。“库拉舍”(courage)这个词在巴罗克时代的含义是女人勾引男人的“心计”,在布莱希特笔下意思是,小人物为了生存而必备的“勇气”。 “大胆妈妈”这一外号很能说明生存斗争的残酷性。大胆妈妈在剧中说:“穷人需要的是胆量。因为他们什么都丧失了。处在他们的情况下,早上起床这件事情需要胆量。他们耕一块地,特别是在战争时期那就需要胆量他们把小孩生到世界上来这件事情说明了他们要有着非常大的胆量,因为他们是没有前途的。他们必须彼此搞刽子手的勾当,互相残杀,他们看一彼此的脸也需要相当的胆量。此外,他们能容忍皇帝和教皇证明他们有一种可怕的胆量,因为这种容忍要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第6场)只有在那样的艰难世态中豁出一切才能生存,“大胆妈妈”的名字便由此而来。还有,大胆妈妈的三个子女的名字也是一个象征符号,哀里夫被母亲成为“芬兰魔鬼”,施伐兹卡司这个名字是“瑞士奶酪”的谐音,直接指出他们的身世,更能从这外号里面可以看出她的两个儿子的性格,为后面他们再战争中走向死亡作了一个伏笔;卡特琳在戏里是一个不能说话的哑巴,靠肢体语言与他人交流以及表达她自己的意愿。她是善良、正义、富有同情心的代名词,代表的是在战争中那些善良的,面对敌人不畏惧的崇高的人,她直接用行动宣示和鼓励人们一起来反对和抵抗战争,而不是用无用的语言。
另外,大胆妈妈的三个子女都不是同一个父亲,的孩子们是一“”,他们所认识的父亲,并非都是亲身父亲哀里夫被母亲称为“芬兰魔鬼”,说明他的父亲是芬兰人。施伐兹卡司(“瑞士奶酪”的谐音)这个名字表明,他的父亲是个瑞士人。卡特琳是“半个德国人”,说明她的父亲是个德国人。在别人看来这是难以理解的,大胆妈妈却认为这很“自然”因为决定这个家庭的,不是“种族”因素。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剧作家迷途 夜安针对希特勒的“种族政策”精心构思出来的,从侧面反映了剧作家反法西斯,反对战争,提倡和平的思想。
上文提到大胆妈妈有影射时代的意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象征。1938年希特勒取得党政大权和最高军事指挥权之后,为了实现其侵略扩张意图,在内政和外交方面进行了人事安排,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全自己,一方面同德国订立互不侵犯条约,以图束缚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另一方面又大量向德国贩卖钢铁,供它制造战争武器。布莱希特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做大胆妈妈,缘于剧中大胆妈妈的眼光短浅看不到自己与战争的关系,大胆妈妈只想着如何在战争里捞到好处,殊不知在她做买卖的同时却支持了战争,如在1629年,她和一部分芬兰军一起被俘,和军械官买卖弹药,认为“战争不过是做买卖,不用乳酪,却用子弹”,领导者的影响力更让想不到的是战争带走了她的儿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德法西斯的态度和大胆妈妈在处事方面的原则性上相似表面上同德国订立互不侵
犯条约,以图束缚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暗地里却大量向德国贩卖钢铁和石油如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改变对德国的态度的话,那么大胆妈妈在剧中所遭遇的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未来的遭遇布莱希特的目的,在于告诫西方各国政府放弃对德中立和不介入”的政策,不要幻想在同德国做买卖中捞取任何利益,正如剧里所说:“若要同魔鬼共进早餐,必须有一把长勺子”“谁要想靠战争过活,就得向它交出些什么”
大胆妈妈是布莱希特戏剧人物画廊里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通过大胆妈妈这个悲剧形象,暗示了西方各国政府必须改变对德中立和不介入”的政策,大家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势力,创造一个和平的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2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82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妈妈   战争   大胆   德国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