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分析

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从众心理学,探究了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结果表明,个体社交网络结构、认知因素、情感需求、社会压力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均与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密切相关。同时,从众能缓解心理压力和提高社交认同感,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误传、社交比较和信息过载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境和目的合理选择跟随对象和表达观点,同时注重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反思和调整。
    关键词:社交网络;从众心理;微博;大学生
红岩精神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cial network theory and conformity psych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college students' Weibo conformity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vidual's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cognitive factors, emotional needs, social pressur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llege students' Weibo conformity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conformity behavior can alleviat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improve social identity, but it may also lead to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rrors, social comparison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 Therefore, college student
s need to choose who to follow and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ccording to personal situations and purposes, and pay attention to self-awareness and reflection on their own values when using Weibo.
vaio sz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conformity psychology; Weibo; college students
    1.引言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便捷的信息传播和强互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青年体。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随意地发布自己的观点、情感和行为,与他人互动和交流。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微博的发展,人们使用这种新型媒体的方式和心理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微博上的信息传递和社交互动不仅受到自身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还受到社交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因此,个体的微博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网络和从众因素的制约。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随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以求获得社交认同和减轻不确定感,其可以被视为一种适应性行为和社会化过程,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误传、社交比较和心
理依赖等问题。针对大学生这一人,其社交网络结构和认知能力处于转变和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并具有较高的社交需求和压力。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微博使用。
    2.社会网络与微博从众行为
    2.1 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是现代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人际关系与社会影响力的互动关系。社会网络由节点和边组成,节点代表个体,边代表不同形式的关系,如合作、交往、婚姻等。个体的社交网络结构和位置对其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它既反映了个体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也为信息传递和观点影响提供了条件和机会(Wasserman & Faust, 1994)。
    在微博平台上,一个用户的社交网络由其互动的关注者和被关注者构成,其中一些关注者同时也是被关注者,形成相互连接的社交网络。个体的微博行为受到其社交网络中其他
个体的影响,不同的节点和边具有不同的信息传递和社会影响能力。例如,若一个用户的互动主要集中在高影响力的大V和明星身上,其发布内容和跟随行为易受这些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四丁基溴化铵
    2.2 从众心理学
    从众心理学是一种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心理理论,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更容易受到他人观点或行为的影响,以迎合社交压力和获得认同感。从众行为是人类在社交互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常见的形式包括意见从众、行为从众、服从从众等。从众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因素、体因素、情境因素等(Asch,1951;Cialdini&Goldstein,2004)。
    在微博平台上,从众行为体现在个体发布内容和跟随他人的行为中,其存在的原因和程度取决于个体的社会网络结构、认知因素、情感需求和受到的社会压力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例如,一个用户发现自己的朋友和大V们都关注一个热门话题或发布相似的内容,他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安,而选择跟随他们,以体现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认同感和重要性。
    3.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3.1 社交网络结构
    大学生的社交网络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微博行为和思维方式。社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交网络结构和连接方式常常呈现出同质性和聚集性的特点,即他们倾向于与性别、专业、兴趣爱好相似的人建立关系,并形成稠密的子体(Ma & Lu, 2011)。这种社交网络结构可能导致在体中出现传统观点和一致行为等从众现象。
南京八一肝病医院
    在微博平台上,大学生的微博行为同样受到其社交网络结构的影响。若一个大学生的微博关注者主要集中在同专业、同性别和同地区的人中,其发布的内容和跟随行为容易遵从这些体的观点和行为模式。这种从众行为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过分追随和过度认同,而缺乏批判思维和多元化的观点。
    3.2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指个体的知觉、态度和价值观等对其微博从众行为的影响。个体在微博平台上所传播和接受的信息受到其认知和意识的过滤和塑造,因此,认知因素对微博从众行为
的形成和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个体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对于微博从众行为具有一定作用,如具有外向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的个体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多元化的观点,而具有保守性、动物性和体性的个体更容易从众和崇尚传统观念(Jenkins-Guarnieri et al., 2013;Kwak et al., 2010;Wachter,2015)。
    在微博平台上,大学生的微博从众行为特征受到其认知因素的影响。若一个大学生具有开放、多元化的认知风格和价值观,他会更倾向于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多样性的信息,而抵制不合理的从众行为。然而,若一个大学生缺乏自我反思和批判思维,常常接受片面或不准确的信息,就容易形成盲目从众的行为。
    3.3 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指个体对于关爱、支持和认同等社交情感的需求和追求。情感需求在微博平台上体现为大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生活和与他人互动来获得情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以满足其社交需求。情感需求还涉及到大学生的自我展示和自我验证,他们希望通过微博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个性,同时获得他人的赞同和认可(Garcia et al., 2016)。
    在微博平台上,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往往与其情感需求密切相关。若一个大学生感到孤独、焦虑或不自信,他可能会以跟随别人为手段来获得社交认同和心理安全感,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微博上,他更倾向于发布符合公众情绪和喜好的内容,以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同。这种从众行为可能导致信息的过于集中和同质化,以及自我表达的失真和冲突。
    3.4 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受到的外部约束和期望,以及其对于社交表现和赞扬的渴望。社会压力是微博从众行为的重要触发因素和制约因素,例如,大众对于某些热门话题、流行歌曲和时尚潮流的追捧和评论,往往会引导大学生跟随他们,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此外,大学生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其微博从众行为的特点和方式,如崇尚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更为保守和从众(Ma & Lu,2011)。
    在微博平台上,大学生的微博从众行为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若一个大学生处于个人和体压力之下,他可能会更倾向于跟随别人的意见和行为,以符合主流社会的期望和标准。
npa
这种从众行为可能会导致社交失真、文化冲突和个性消失等问题。
    4.大学生微博从众行为的影响机制
    4.1 社交认同
    社交认同是指个体在体互动中获得的对于自我认同和体认同的顺应和投射。社交认同是微博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即大学生在微博上所表现的从众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体现自己的社交价值。研究表明,个体的社交认同需要获得他人的肯定和支持,以减轻不确定感和焦虑,同时提高自我价值感和承认程度(Jin & Park, 2010;Willer & Krueger, 2004)。
    在微博平台上,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往往体现为其社交认同的表现。若一个大学生发现自己的朋友和关注者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或关注一个明星,他可能会因为体压力和社交认同而跟随他们,以体现自己的社交地位和重要性。这种从众行为可能会导致信息的过度传递和失真、社交压力和体同质化等问题。
    4.2 社会比较
商标法实施细则
    社会比较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与他人的价值、行为、观点等方面进行的比较和评价。社会比较是微博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即大学生因为参照他人的行为和观点,而进行从众行为的行为。研究表明,社交比较在微博平台上存在广泛的现象,个体常常通过参照他人的赞和评论等反馈,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交标准和期望(Festinger, 1954;Kwak et al., 2010)。
    在微博平台上,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往往是因为其社交比较的产物。若一个大学生看到自己关注的某V或网红发布的内容受到广泛关注和赞同,他可能会想要参照其行为,以体现自己的社交认同感和流行性。这种从众行为可能会导致社交比较的加剧和信息的失真,同时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展示。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7:1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8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行为   社交   大学生   个体   社会   影响   因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