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本《体例》所讲的“注释”,指著作中的文下或文后注释,通常包含两个意思:其一,即指“出处”;其二,是指对正文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文字。所以,一般著作中的“注释”通常都包括上述两种情况。本《体例》所讲的“参考文献”,指书后的参考文献,即为撰写或编辑论文或著作而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本《体例》中的注释部分主要参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出版要求,同时照顾多数作者的著录习惯,也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GBT7714-2005)。          本《体例》中的参考文献部分主要参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
一、注释
1.一般中文著作
1.1 一般情况:
著(编,主编)者姓名→出版物名→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
1.2 包含析出文献的情况:
析出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篇(题)名→原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原文献(出版物)名→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页码
2孙中山:《与马林的谈话》,1922427日,见陈旭麓、赫盛潮主编:《孙中山集作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60页。
[注意]
著者多人,著者姓名间用顿号隔开。
②著作方式为“著”,一般不加“著”;著作方式为“编”或“主编”者,则必须加上。
③“卷册序号”与“出版物名”之间一般不加标点,也可加逗号隔开,但须全书统一。
④析出文献与原文献为同一责任者时,原文献的责任者可以省略,原文献前不加“见”;析出文献与原文献为不同责任者时,原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前加上“见”。
⑤版别为“第1版”不要标识,“修订版”或“第2版”等须在相应位置明确标识。
2.古籍
著者→书名→卷次→版别→出版项→页码
3《史记》卷25《李斯列传》。
4《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32,四部丛刊本。
5(晋)陈寿:《三国志》卷29,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注意]
①常用古籍可以不标编、著者姓名和版本,也可以标明,但须全书统一。
②古籍著者名之前应加上朝代,并用圆括号标识。
③篇名可以放在书号之外连排,如“例3”;也可放在书名之后,用书名号隔开,比如“例3”可以注成“《史记·李斯列传》卷25”,但须全书统一。
④古籍名和卷次序号间不加标点,卷次序号古刊本用中文数字,现刊本则使用阿拉伯数字。
⑤古刊本页码号用中文数字,现刊本页码号须用阿拉伯数字。
3.中译本
著(编,主编)者姓名→出版物名→卷册序号→版别→中文译者姓名→出版项→页码
6[]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3页。
[注意]
①外国著(编,主编)者姓名前须加上国籍,并用方括号标识。
②外国人译名:外国人姓名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是三节,第一节教名,第二节本名,第三节姓,但常常只用两节,把中间一节省略,译成中文时,也多译为两节,如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译成富兰克林·罗斯福,中文译名的名和姓之间加间隔号(中点)
。英文姓名常缩写,一般只缩写名不缩写姓,有时一个名缩写,有时两个名都缩写,如Herbert George Wells(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缩写成H.G.Wells(H.G.威尔斯),译成中文名时其缩写名不动(还是用下点)。如果把H.G.Wells译写成“H·G·威尔斯”就错了。但须注意,在英文参考文献著录中,现在多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原则。
4.报纸期刊
4.1报纸:
著者姓名→篇(题)名→报纸名→日期→版面序号
7高压油管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载《人民时报》,关节置换术197957日。
4.2期刊:
著者姓名→篇(题)名→期刊名→卷期号→页码
8吴承明:《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5.一般英文著作
5.1一般情况:
著(编,合编)者姓名→出版物名(斜体)→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章名)
9Reymond Williams,The English Novel form Dickens to Lawrence (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70),pp.32-3.
10Burnham Watler D. and Chambers William N.eds.),The American Part systems:Stag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2d.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5.2有析出文献的情况:
析出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篇(题)名(加引号)→原文献著(编,合编)者姓名→原文献(出版物)名(斜体)→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页码(章名)
11Victor Shklosky,On the Theoy of Prose,in L.T.Lemon and M.J.Reis(eds.),Ression Formalist Criticis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5),p.57.
[注意]
①著(编,合编)者姓名一般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原则。如有两个著者,现时也有第二个著者“名在前姓在后”的情况。但须全书统一。
②著(编,合编)者有两个,用“and”连接;有三个的,用“,”连接,有时“,”和“and”并用;有三个以上的,最多列出三个著(编,合编)者(也可只列一个)姓名,然后在第三个著(编,合编)者姓名后加上“et al.”。
③著作方式为“著”者,不标识,如为“编”或“合编,须用“ed.”(一人)或“eds.”(多人)标识。
④引用的“篇(题)名”用正体,加引号(一般用双引号,近有用单引趋势,二者皆可,须全书统一);出版物名用斜体;出版项用圆括号。
⑤版别:第1版不用标识;“修订版”或“第5版”,则用“rev.ed. 或“5th.ed.标识。
⑥单页页码用“p.,连续页码用“pp.”。
⑦在英文参考文献著录中,有把所有缩写点省掉的趋势。
6.英文报刊
6.1英文报纸:
著者姓名→篇(题)名(加引号)→报纸名(斜体)→出版日期(版次)
12French W.,Between Silences:A Voice from China,Atlantic Weekley,1987-8-15(33).
6.2英文期刊
著者姓名→篇(题)名(加引号)→期刊名(斜体)→卷期号→页码
13Judich Wilt,He Could Go No Farther:A Modest Proposal About Lovelance and Clarissa”,PMLA(1977),92(1):19-32.
附注
1)注释序号用小圆圈,如“① ③”等。
2)注释中出现引用同一文献的情况时,用“同③”或“同③,第xx页”表示。但须注意,文下注释仅限于一页面之内。
3)原则上,网上文章、著作不能作为注释,须查对应的正式出版物。
二、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肠道微生物菌
苏辙改对显才华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 1985.
2.期刊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起止页码.
  [6]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7]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松阳独山论坛33(4):62-67.
[8]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62-67.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10]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3.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motorola: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1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12] Spivak 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271-3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6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献   姓名   注释   页码   著者   序号   参考文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