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经济发展

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
  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辉煌成就之一,就是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城市,使中国进入了交融发展的时代。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的山东,改革开放30年显现的亮点之一,就是,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城市进入中国十大城市行列。而对新的经济布局发展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增强综合乘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通过城市形成不同规模的经济区域。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城市作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其发展态势不仅在山东区域内表现举足轻重,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
一、半岛城市建设
山东作为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行政区域,2007GDP占全国的10. 5% ,而这就必然决定了在实践中体现着自己特的发展战略。山东省委、省政府为全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制定了经济文化强省和一体两翼及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一体两翼确立了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城市为中心,形成半岛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圈,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聚集了山东
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2007年该区域以全省55. 2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7. 10%的生产总值,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 33%,是山东半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地区,带动山东经济发展形成新力量。实践证明,建设城市经济圈是经济布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半岛城市已经形成总规划上约7. 4万平方公里总规划区域内8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的经济区,人口3941万人,城市化率为40. 6%。半岛城市定位为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价值链,使之成为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二、山东半岛城市要强化内外联系
惠普收购康柏
半岛城市经济圈作为山东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绝不能孤立发展,需要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系两翼,同时主动南下淮海,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书屋杂志
1、强化内联,通过经济联系,强化半岛城市经济圈和省会城市经济圈的区域合作,同时强化半岛城市成员间的内联,实现一体协调发展。现阶段要突出打造产业链。通过基
础设施对接,强化半岛城市成员间的内联,半岛城市成员间以高速公路、轻轨为主导,联通国道、省道及铁路、航空、海数字通信技术()运等,建立立体交通网,实现与国内外的快速连接。发挥半岛城市的港口优势,建设一体化的港口运作体系。
2、协调两翼。一是联系北翼。以东营市为北翼的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入了全面开发建设的历史阶段,将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半岛城市联系北翼能够取得有效的能源支持。二是联系南翼。山东南翼按照六大产业基地总的框架进行建设,将成为重要的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半岛城市联系南翼非常有利于延伸产业链。
tvd
3、南下淮海。山东半岛城市在强化内联和/两翼的同时,主动南下淮海,进一步加强同其它区域的合作。半岛城市南下淮海能够有效地借助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拓展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
4、融进环渤海经济圈。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加快北移环渤海地区已成为开放开发的热点,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已经作为国策提出,并将作为国家优先开
发的主要区域之一。半岛城市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都应当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市的协调发展
在明晰了山东半岛城市基本概况和动力机制基础上,根据半岛城市的客观情况,综合各种措施,归纳提出了提升路径:
1、核心化一一加强核心城市建设
核心化基本思想是核心城市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带动该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核心化的提升路径就是要加快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的建设。虽然在山东半岛城市中,济青两市具备作为中心城市的条件,然而,济青两市与长二角的中心上海、珠二角的中心广州和深圳等发达中心城市相比综合实力较弱,两市的实力还不足以带动和辐射城市的发展,因此两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在对山东半岛城市内部,要构筑二条产业带:
构筑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胶济沿线制造业带。通过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可充分辐
射和带动胶济沿线的淄博、潍坊及其他县市的发展,例如青岛的家电、造船、纺织服装及海洋等制造产业相当发达,可以有力地带动沿线石化、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构筑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一烟台一威海信息产业带。以齐鲁软件园等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计算机、通信产品和软件产品,建立横贯半岛东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充分发挥济南对东部沿线城市电了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
特别响非常近
构筑以青岛为中心的烟台一威海一青岛一日照滨海产业带。青岛的制造业和海洋产业
较为发达,通过青岛的辐射作用,滨海产业带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特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网络化一一构建城市的融合局而
这一路径提出是基于点轴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点轴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城市化进程中随着连接各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和河流航线等交通线的建成,会形成有利的区位因素,吸引
产业和劳动力向交通十线集聚形成新的增长极。网络开发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在点轴系统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城市借助更加便利完善的交通网、信息网,实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发展成网络化模式。
实现区域内的点轴化、网络化,要加强半岛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城市建设规划上突破行政区划单元模式,进行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安排。一方面着力突显济南和青岛作为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其余六个区域城市的作用,使整个半岛城市呈现高度一体化的融合局面。
要着力构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的通达、便利、快捷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的融合与否。大力构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是要大力发展铁路、高速公路、航线、海底隧道等高级运输体系,构建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具体而言有一是完善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和日照为两翼的现代化港日体系。一是提升济南和青岛机场档次,增加国际国内航线,使其尽快成为国际化的航空港,同时配套完善烟台、威海、潍坊等各市机场。二是完善城市间和城市内的公路网、高速公路网,提高市区间通达性。
要加强区域内邮电、通讯等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的
信息网。
从政策上,要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住房政策、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减少人口和资源流动障碍,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3、分工化一一实现产业优
山东半岛八市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很高,绝大多数城市间相似程度在0.9以上,产业结构相似,会造成重复建设,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资源,原料浪费,从而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要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一方面各市要进行自我分析和定位,发展自己的特
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合作,各城市从整体着眼,审时度势,制定利于全局和整体的分日标,形成严密的产业分工。
内部产业。在山东半岛城市内部要整合区域资源,着力培育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及家电、化学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钢铁、装备制造、石化
、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具体而言,济南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青岛要发展成为信息家电、石油化工、造船、海洋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和旅游业基地。烟台要加快信息技术、现代家用轿车、造船、新材料和果蔬农产品深加工等基地的建设,加快旅游、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会展业的发展;威海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制造业、海洋产业、生物工程等为特的生态化的滨海城市;东营市要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城市。潍坊要大力发展食品、造纸、纺织、机械和海洋化工制造业。淄博要进一步发展陶瓷、炼铝、制药、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同时,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桥头堡之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滨海工业和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特产业。
外部产业。当然,还要注意与日韩产业的合作,抓好日韩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资本转移,特别是日韩制造业的转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日本、韩国与山东半岛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明显的阶梯性,日本是发达国家,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兴的较发达国家,产业类型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尚未发育成熟。山东
半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都刚刚起步,以承接日韩制造业产业转移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4、一体化建设
当今,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和潮流,随着交通、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各国贸易政策、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自由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性的加强,全球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融合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21世纪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机遇期,纵观我国城市的发展,长江二角洲的崛起依赖于以上海为门户的对外开放,珠江二角洲的崛起依赖以广州、深圳为门户,以港澳、东南亚为方向的对外开放,顺应这一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的发展亦离不开对外开放。山东半岛拥有距离日韩最近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十分
便利对外贸易的开展。对此山东半岛要全方位、多层次、深程度地进行对外开放,融入到世界经济大市场中,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承接日韩制造业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大与日韩劳务合作,同时加强与日韩其他领域的对话与合作。积极开拓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发展跨国公司,积极参与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深
程度上的跨国经营,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四、结论
城市建设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对山东半岛而言,处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顺应一体化的潮流,在激烈的竞争、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浪潮中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加快城市间的协调,统一的发展是必然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6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城市群   产业   经济   城市   半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