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2009-3-25  全球品牌网  ?陈柳钦曹限东  我要评论
环渤海经济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经济圈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状况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无人机管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珠海、苏州、无锡、东莞等市已经开始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而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还很不平衡,5省市只有北京市的“后工业化”特征明显,因而使得总体平均值降低,其余4省市的工业份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还处
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特点,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比例最大;区域结构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板块;工业结构上,重、化工业比重大;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经济比重高,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和集中的地方。从近 10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产业带。京津冀产业带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带,,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辽东半岛产业带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山东半岛产业带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食品等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带。
下面从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化工产业、金融业、物流产业和旅游产业等几大产业谈谈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情况。
1、汽车产业。从目前已经存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三个较大的经济区来看,汽车产业发展差异程度较大。长江三角洲的汽车产业发展最快,以上海和湖北的汽车产业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六省汽车产值几乎占了全国汽车产值的半壁江
山。以广东和福建为首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与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产值相当,但由于其底子较差,其发展速度显然高于环渤海地区。总之,从全国范围来看,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仅就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来看,各个省市都将汽车产业列作重点产业发展,但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相互之间也少有合作。
2、电子信息产业。从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来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包括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成都和武汉为主的华中地区几部分。其中最有竞争力、最有规模的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力量的释放,作为该地区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凸显。专家指出,环渤海地区在未来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的核心地区和联系最为紧密的三个省市将率先取得快速发展,作为两翼的以青岛、烟台为龙头的山东半岛以及以沈阳、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也将迅速崛起。而以京津为核心、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环渤海经济圈则在近年来形成了我国软件、移动通信家电产品制造基地,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断的增加。李翊云 金童玉女
3、海洋化工产业。近年来以海盐,溴素,钾,镁以及海藻类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
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海洋化工产业成为了环渤海地区相关省市发展的重点行业。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以氯化钠为主体的海水盐类系列。海水盐度、海岸气候条件和海岸下垫面条件是决定海水化学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的主要因素。在环渤海地区中,除去北京市以外,其他三省一市都有一定的海盐资源。环海地区主要包括了三大盐区:(1)长芦盐区:长芦盐区的盐场主要分布在乐亭、滦南、唐海、汉沽、塘沽、黄骅、海兴等县区内。其生产规模(包括盐田面积、原盐生产能力和盐业产值等)占全国海盐的25%~35%。(2)辽东湾盐区:辽东湾盐区有复州湾、营口、金州、锦州和旅顺5大盐场,其盐田面积和原盐生产能力占辽宁盐区的70%以上。(3)莱州湾盐区:该区是山东省海盐的主要产地,包括烟台、潍坊、东营、惠民等地区的盐场。
4、金融业。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第一,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第二,各省市金融保险发展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合作格局,大大降低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制约了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第三,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备、实力较强的区域金融中心,以发挥其服务于全区域的较强的集结资金、融通资金、联结与辐射功能,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快速发展。目前区内各省市已经意识到金融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各地
单独规划金融中心的倾向比较突出,由于区际间及内部资金流动路径仍然散乱,因此这种多中心竞争格局难以提升区域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京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双核”各有优势。北京作为全国金融管理、决策和信息中心,发展金融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天津历史上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金融中心,已有上百年的金融积淀,而且目前的金融业也较发达。但由于近些年其内部都还缺乏健全的发挥经济金融中心作用的功能,特别是没有像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那样的独自发挥较大经济金融中心作用的强有力的经济金融实力,而又不能在联合中实现优势互补和京津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从而也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个较大的经济金融中心,既影响了各自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高,又制约了“双核”功能的发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5黄亚虎、物流产业。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区域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拥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雄厚基础。从国际范围看,环渤海地区处在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全世界的重要通道,区位优势突出;从国内范围看,环渤海地区处在中国华北、东北和华东三大区的结合部,是中国城市、港口和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纽带。可以说,环渤海地区是东北亚地区中最有潜力、辐射力最强的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需要与之适应,
并适度超前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6、旅游产业。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的区位比较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类:如一宫两陵、故宫、孔府文化等旅游产品集中的地区;以及自然景观旅游落:如:青岛、大连、秦皇岛、天津海滨水风景,京津内长城、泰山、燕山的山景观。区域内其中北京、大连、青岛、沈阳、天津、济南等城市的旅游业都最为发达。将环渤海地区区域内的城市按旅游业发展程度可以分为4级,环渤海地区的一级旅游城市是北京;二级城市为天津;三级旅游城市包括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丹东、唐山、潍坊、威海;葫芦岛、营口、盘锦、沧州、滨州和东营为四级旅游城市。环渤海区域内的城市旅游业发展首位度很大,北京作为这一地区的首位城市,旅游业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区域内旅游业发展极不均衡。
二、当前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当初规划环渤海的主中心有两个,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天津;副中心也有两个,一个是青岛,一个是大连。环渤海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较大,行政干预经济的力量还比较强,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还相对较弱。环渤海经济圈尽管存在着许多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有利条
件,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横向经济联系局面,经济圈内相互协作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环渤海经济圈实际上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港口——腹地”经济区域构成:一块是辽东半岛经济区,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东北地区;一块是京津冀北经济区,以天津为主要出海口,腹地主要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第三块是山东半岛经济区,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山东半岛和华东部分地区。这三个区域从幅员和人口规模,都可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都市经济区,相互间经济联系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内部城市间那样紧密。
环渤海地区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结构方向差距大,使得出口加工区难以迅速发展,无法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改革伊始就已明显老化,技术装备落后状况比较严重。从三省二市的产业结构看,北京为“三二一”结构,其他四省市为“二三一”结构,而且只有天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超过50%。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二产业中主要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比重较小,而且传统产业偏重资源型,附加值相对不高。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小,不符合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污秽等级
    环渤海地区产业同构性强,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少,区域内产业链残缺、不完整。阳光小美女歌曲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产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以环渤海地区的核心京津冀为例,其各自确定的支柱产业大体上是雷同的。如北京的支柱产业是汽车、电子、建材;天津是机械装备、电子新技术、化工、冶金;河北也是化工(医药)、机械(汽车)、电子、冶金、建材。这种区域性的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破坏了环渤海经济的互补性,阻碍了区内经济的扩散与关联程度,影响了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区域内各省、市大多已形成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区域联合的意向多于实质性行动,争当“龙头”的倾向依然存在。区内各省市及各城市经济圈产业自成体系,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经济联系,特别是区内在对外经贸关系上不能形成一股合力。这种状况使得区内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科技人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削弱了区域竞争力。
三、加强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优化产业结构
近二十年来,地域分工越来越复杂,许多的生产过程都成为了一个一个的断片,全球规模
的地理区位移动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致力于发展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而那些资源、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等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环渤海是日本和韩国向外转移重型产业如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的理想输出地。在日韩的产业转移中,环渤海完全可以成为受益地区。从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出现北移趋势,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重心也正在北移。这些都有助于环渤海经济圈依靠区位、港口和制造业基础优势,引进、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型制造业,加快产业与国际接轨,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规律,加快生产要素在环渤海经济区的流动,引导和鼓励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内产业的分工、转移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梯度转移,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59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