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亚太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特点

与面临的挑战
陆建人
亚太地区经济开发区的特点和规律
经济开发区一般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对外开放区域,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由港(又称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科学园区等等。
早在16世纪,欧洲便出现了自由港。以后,自由港、自由出口区等经济开发区便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并演变为多种形式。本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战后第一次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转移到劳动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此推动了战后以出口加工区为代表的经济开发区兴建浪潮。
在亚太地区,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沿岸,也即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6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地带涌现出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出口加工区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每当亚太地区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西太平洋沿岸便会出现兴建经济开发区的高潮。
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与日本,以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劳动成本最低廉、具有许多天然良港和交通便利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这是经济开发区得以在亚太地区迅猛发展和繁荣的主要原因。美、日与西太平洋沿岸发展中经济体通过长期的经济、贸易联系等,相互间形成了产业结构的传递关系。随着美、日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处于成熟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被渐次传递和转移到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N IE s)及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由此带动接受这些产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发区的兴建。从经济理论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比较优势的转移①。
西太平洋沿岸地区最早的经济开发区是1965年建立在我国台湾省的高雄出口加工区。随着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出口加工区为代表的经济开发区在西太平洋沿岸大量出现。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出口加工区集中在该地区。其中较著名的有:台湾省的高雄、楠梓、台中,韩国的马山、里里、仁川,菲律宾的巴丹、碧瑶、马克坦,马来西亚的巴六拜、普赖港、普赖,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中爪哇、泗水,新加坡的三巴旺,泰国的叻甲邦。
穿墙记
从60年代中期至今,西太平洋沿岸的经
24
①参见陆建人:“东亚地区的技术转移规律”,《90年代的亚太经济》第2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济开发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并且有如下一些特点和规律:
春潮在望
第一,开发区的兴建与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相吻合。自1965年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台湾的高雄出口加工区开办以来,目前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经济开发区,究竟有多少个很难统计,因为这些开发区规格、等级、范围差异很大。但总的看,西太平洋地区至今已出现过三次兴建经济开发区的高潮。第一次是70年代初期到中期,从韩国到一些东南亚国家共兴建了10多个出口加工区;第二次是80年代,以中国大陆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标志的高潮;第三次是90年代,越南、朝鲜等国在开放政策指导下也开始建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经济开发区。从时间上看,这三次高潮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生和随之而来的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浪潮是相吻合的。同时也与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时间相吻合。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开发区的兴建出现了“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东南亚国家(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中国大陆→越南、朝鲜”这样的顺序。这里要说明的是,香港与新加坡早就是自由港了,但两地也在70年代建立了若干个出口加工区。这一顺序不但在时间上反映出亚太地区产业结构大致每10年调整一次的规律,而且在空间上也反映出西太平洋地区产业结构渐次转移的规律。指出这一点是很有意义的。紫外光固化树脂
第二,种类与功能趋向多样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西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开发区已由最早的出口加工区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自由贸易区、工业区、科学工业区和科学园区等等,世界上各类开发区这里都有。其中闻名于世的有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马来西亚的槟
城自由贸易区、韩国的大德科学工业园区、台湾的新竹科学园区等等。这些开发区,已不限于出口加工贸易,而是越来越带有综合性功能。如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多行业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区,并兼有港口、娱乐等多种功能。
第三,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60至70年代建立起来的老出口加工区,由于各种优势的逐渐丧失(如工资成本大增、税收优惠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地价飚升等等),面临着要么淘汰要么转型的抉择。在台湾与韩国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是由“比较优越转移”规律所决定的。其实,大部分老出口加工区本身的产业结构也早已发生了变化,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取代了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韩国的马山出口加工区,在90年代初已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而升级为电子、电脑、精密仪器等产业,最终升级为高科技园区。台湾也已计划改造老出口加工区,使之向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继而向科学园区升级。
综上所述,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及高技术产业升级,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过渡,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一个规律,而在其背后起作用的是比较优势转移规律。由于西太平洋沿岸各经济体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并有独特的“雁行(flying geese)分工”体系,这一阶段表现得格外明显: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区初级和高级并存,并随着区内产业结构的渐次传递而逐渐升级。
亚太地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新特点葛根胶囊
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特点:
1.高技术开发区迅速增加。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美国是全球高科
34
技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全球高技术园区的发祥地。随着微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出现,美国的高技术园区迅速发展,从1985年的124个增加到1992年的358个①,目前美国还在继续兴建新的高技术园区。在西太平洋沿岸,日本、韩国、中国大陆的高技术园区也显著增加。尤其是中国大陆,自1991年开始创办,至1995年已有52家国家级的高技术园区出现。预计到21世纪初,亚太地区还将涌现出一批新的高技术园区。它们对亚太地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并已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跨国界开发区异军突起。在西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地区,9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型的跨国界经济开发区。其中最成功的是东南亚的“新柔廖”开发区,它位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尼廖内岛的巴淡岛的接壤处, 90年代初开始兴建。这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尼巴淡岛各自的自由贸易区基础上扩展起来的大型跨国开发区,也称“增长三角”,充分利用了三国在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的互补性。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已吸引了东亚、欧美的许多厂商进去开厂。
此外,在东北亚图们江地区中、朝、俄交界处,也在筹建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的跨国界经济开发区。虽然出现了一些困难,但其前景依然光明。
3.综合性开发区逐渐增多。上述“新柔廖”就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开发区,除了有制造业外,还有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另外,90年代初,菲律宾将原美军海军基地苏比克改建为一个工业与旅游业并举的综合性开发区。原美军空军基地克拉克也被改建为开发区。除了发展制造业外,计划利用原设施扩建为亚洲的最大民用机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游客的需要。这类综合开发区,充分发挥了当地的特优势(如自然风光),并利用了美军遗留下来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多,但经济效益却很显著,很有独到之处。
4.西太平洋沿岸经济开发区向南北两端延伸。90年代前,西太平洋沿岸的开发区集中在北起韩国南至印尼的地带。目前,由于东南亚的越南与东北亚的朝鲜也相继建立了开发区,使这一地带向北南两端延伸开来。越南的开发区以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区为主要形式,截至1998年6月兴建出口加工区4个,工业区50个,共吸收了外资项目609个,计58亿美元(协议额),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朝鲜于90年代初决定建立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面积746平方公里。充分利用了良港和自然风光资源,将其建成为具有中转运输、出口加工、旅游和金融服务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区。截至1997年,该地区已吸引65个投资项目计20亿美元的协议外资。
西太平洋沿岸经济开发区今后还会继续向南北两端展开。在南部,东盟的新成员缅甸、老挝、柬埔寨随着经济的开放,也会向老成员学习,利用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设立开发区,它们也是西太平洋沿岸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后几个地方。在北部,与中国、朝鲜、日本相邻近的俄罗斯东部也是一个有潜力建立开发区的地区,在海参威、伯力等城市有可能崛起高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作为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其不断扩展将进一步增强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活力。
亚太地区经济开发区当前面临的挑战
北京市卫生局招待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亚太地区的经济开
44
①引自顾朝林等:《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第56页。中信出版杜,1998年。
发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初级到高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势头,但当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如何消除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两年前,东亚爆发了5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从东南亚迅速蔓延到东北亚,使西太平洋沿岸这
一全球经济增长最快、贸易和投资最活跃的地区变成了金融最动荡、经济最萧条的地区。东亚的出口贸易额急剧下降。由于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经济的大幅度衰退,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区的订单也大幅减少。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外资大量撤走,直接威胁到这些国家经济开发区的生存。越南也因外资锐减,不得不停建新的开发区,已建成的开发区因无外资进入而被迫闲置。
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区存在着产业和技术层次低、出口市场偏重于本地区(日本与亚洲N IE s)、抵御国际金融风险能力差等弱点。经济开发区的外向性特点决定其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如何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增强开发区对外部环境冲击的抗御力,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2.如何应因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冲击?
光盘事件
最近几年,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强烈。亚太经合组织(A PEC)正在落实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计划,一些部门将提前实现自由化。另外,世界贸易组织(W TO)也即将进行新一轮的判断,亚太地区的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这意味着以提供贸易和投资优惠的各类开发区,其政策优势将逐渐丧失。今后几年,亚太地区自由化进程有可能大大加快,这对区内出口导向的开发区
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除上述两大挑战外,西太平洋沿岸的开发区当前还面临着产业传递和技术转移中断的挑战。由于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产业升级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没有较新的产业和技术可供转移,这影响到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而这些国家的开发区所受的影响最直接。东亚产业传递链中断,是引发从日本到东南亚出现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①。由于发展中国家独立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有限,今后仍需依靠发达国家,但技术引进的来源应多元化。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开发区今后应将引进技术和吸引外资的重点转向美国和欧洲。
参考文献:
1.陆建人:《90年代的亚太经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2.娄学萃等:《西太平洋经济性特区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顾朝林等:《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中信出版社,1998年。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
54
①参见陆建人:“对东亚金融危机原因的几点看法”,《当代亚太》1998年第11期第13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04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